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饲料对黄鳝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1
1
作者 杨代勤 严安生 +2 位作者 陈芳 阮国良 方长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8-563,共6页
进行了黄鳝喜食的天然动物性饵料蚯蚓、鲢肌肉和配合饲料对黄鳝消化酶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黄鳝各消化组织中蛋白酶活性均以摄食蚯蚓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鲢肌肉组,而以摄食配合饲料的蛋白酶活性增加最小;(2)胰蛋白酶... 进行了黄鳝喜食的天然动物性饵料蚯蚓、鲢肌肉和配合饲料对黄鳝消化酶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黄鳝各消化组织中蛋白酶活性均以摄食蚯蚓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鲢肌肉组,而以摄食配合饲料的蛋白酶活性增加最小;(2)胰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则以摄食鲢肌肉组的增加幅度最大,以摄食蚯蚓组次之,摄取配合饲料组的增加幅度最小;(3)淀粉酶的活性以摄取配合饲料的黄鳝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鲢肌肉组,增加幅度最小的为摄取蚯蚓组个体;(4)脂肪酶的活性变化以摄取鲢肌肉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蚯蚓的,摄食配合饲料组增加幅度最小。这表明不同饲料对黄鳝消化器官消化酶的活性影响不同,这可能与不同饲料的营养组成、性质有关,食物中的不同营养物质会刺激黄鳝消化器官分泌相应的消化酶,以便更好地消化所摄取的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黄鳝 消化酶 酶活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黄鳝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代勤 陈芳 +2 位作者 阮国良 胡成文 曹胜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67-1170,共4页
饥饿是一种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会对水产动物的生理生态产生广泛影响.本文探讨了饥饿对黄鳝消化器官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在水温(20±0.5) ℃条件下,将黄鳝饥饿30 d,并分别测定了饥饿第0、3、5、10、15、20和30天其胃、前肠... 饥饿是一种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会对水产动物的生理生态产生广泛影响.本文探讨了饥饿对黄鳝消化器官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在水温(20±0.5) ℃条件下,将黄鳝饥饿30 d,并分别测定了饥饿第0、3、5、10、15、20和30天其胃、前肠、后肠和肝脏的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饥饿对黄鳝胃、前肠、后肠和肝脏的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4种消化酶的活性均不断下降,且在饥饿的第5~10天内活性下降幅度最大;饥饿继续加深,则其活性下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饥饿 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氨基酸及香味物质对黄鳝诱食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代勤 严安生 陈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5-208,共4页
关键词 黄鳝 氨基酸 香味物质 诱食活性 配合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胆碱对黄鳝生长、组织脂肪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代勤 陈芳 阮国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6-682,共7页
研究了饲料中添用不同含量胆碱对黄鳝生长、饲料利用效率、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肝体指数及消化器官4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的胆碱含量不同,对黄鳝的影响不同,饲料中胆碱添加量在0~2.0%内,随着胆碱添加量的提... 研究了饲料中添用不同含量胆碱对黄鳝生长、饲料利用效率、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肝体指数及消化器官4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的胆碱含量不同,对黄鳝的影响不同,饲料中胆碱添加量在0~2.0%内,随着胆碱添加量的提高,黄鳝的生长速度会加快,饲料系数会逐步降低,肌肉、肝脏的脂肪含量及肝体指数降低,前肠、后肠和肝脏的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会相应的提高,而且饲料中的添加量达0.8%~1.0%时,这些变化显著,表明胆碱对黄鳝是不可缺少的,黄鳝饲料中胆碱的适宜添加量为0.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胆碱 生长 脂肪含量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杨代勤 陈芳 +1 位作者 李道霞 刘百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4-30,共7页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271尾野生黄鳝的食性研究表明,全长小于100mm的稚鱼,其食性随着全长的生长而变化,稚鱼前期以摄食轮虫,枝角类为主,后期则以水生寡毛类、摇蚊幼虫为主。而全长101mm-200mm的幼鳝及全长大于200mm的成鳝的食性,随...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271尾野生黄鳝的食性研究表明,全长小于100mm的稚鱼,其食性随着全长的生长而变化,稚鱼前期以摄食轮虫,枝角类为主,后期则以水生寡毛类、摇蚊幼虫为主。而全长101mm-200mm的幼鳝及全长大于200mm的成鳝的食性,随全长变化相对稳定,且幼鳝和成鳝的食谱基本相同,其主要食物组成均包括摇蚊幼虫、水生寡毛类、蚯蚓、昆虫幼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其肠内含物中的饵料生物种类,含量均存在季节变化。黄鳝无论稚鱼期,还是幼鱼期、成鱼期,其肠内含物中均有一定比例的浮游植物、着生藻类及腐屑,说明黄鳝除摄取动物性饵料外,还部分摄取植物性饵料,这表明人工饲养黄鳝,用配合饲料投喂应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食性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鳢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代勤 陈芳 +1 位作者 方长琰 罗静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0-13,共4页
月鳢鳞片可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其年轮形成时期在4~6月。鳞长与体长呈直线关系,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月鳢2龄以前生长较快,2龄以后生长逐渐减慢,其生长适合于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有效保护月鳢资源,应限制捕捞体重在200g以... 月鳢鳞片可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其年轮形成时期在4~6月。鳞长与体长呈直线关系,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月鳢2龄以前生长较快,2龄以后生长逐渐减慢,其生长适合于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有效保护月鳢资源,应限制捕捞体重在200g以下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鳢 年龄 生长 年轮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的营养素需要量及饲料最适能量蛋白比 被引量:48
7
作者 杨代勤 陈芳 +1 位作者 李道霞 刘百韬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用正交设计法L9(34 )配制九种试验饲料 ,对黄鳝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总能、无机盐需要量及最适能量蛋白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影响黄鳝生长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和总能 ,黄鳝最佳生长所需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 35 .7% ,总能为 1 1 .... 用正交设计法L9(34 )配制九种试验饲料 ,对黄鳝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总能、无机盐需要量及最适能量蛋白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影响黄鳝生长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和总能 ,黄鳝最佳生长所需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 35 .7% ,总能为 1 1 .5 0~ 1 2 .5 0kJ·g-1饲料 ,脂肪含量 3%~ 4% ,无机盐含量 3% ,总糖 2 4%~ 33%。黄鳝饲料的最适能量蛋白比 (E/P =kJ·g-1)为 31 .6~ 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营养需要量 饲料最适能量蛋白比 配合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对黄鳝及棘头虫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杨代勤 阮国良 +1 位作者 刘家芳 苏应兵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73-1975,共3页
采用常温静水试验法和体外杀虫试验法分别进行阿维菌素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和黄鳝体内棘头虫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黄鳝的24、48h的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914mg·L-1(0.0799~0.1046mg·L-1)和0.... 采用常温静水试验法和体外杀虫试验法分别进行阿维菌素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和黄鳝体内棘头虫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黄鳝的24、48h的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914mg·L-1(0.0799~0.1046mg·L-1)和0.0745mg·L-1(0.0655~0.0848mg·L-1),96h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为0.0678mg·L-1(0.0598~0.0770mg·L-1),安全浓度(Sc)为0.0068mg·L-1。阿维菌素对棘头虫24、48h的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539mg·L-1(0.0474~0.0613mg·L-1)、0.0452mg·L-1(0.0407~0.0526mg·L-1),96h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为0.0411mg·L-1(0.0362~0.0467mg·L-1),安全浓度(Sc)为0.0041mg·L-1。在养殖黄鳝过程中防治棘头虫时,阿维菌素的使用浓度可以选择在0.0539~0.0678mg·L-1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棘头虫 阿维菌素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体内寄生虫感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代勤 陈芳 +1 位作者 苏应兵 杨丽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31-1333,共3页
对黄鳝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鳝体内寄生虫主要为毛细线虫和新棘衣棘头虫;毛细线虫的感染率为18.6%~76.2%,平均54.2%,感染强度为1.2~5.1,平均4.3;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为27.9%~86.5%,平均70.8%,感染强度为6.8~2... 对黄鳝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鳝体内寄生虫主要为毛细线虫和新棘衣棘头虫;毛细线虫的感染率为18.6%~76.2%,平均54.2%,感染强度为1.2~5.1,平均4.3;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为27.9%~86.5%,平均70.8%,感染强度为6.8~22.3,平均17.1,两种寄生虫对黄鳝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随黄鳝体长的增大而增大。新棘衣棘头虫和毛细线虫在黄鳝体内呈聚集分布,但其寄生对黄鳝的肥满度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寄生虫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黄鳝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代勤 陈芳 +1 位作者 阮国良 严安生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1期55-57,共3页
研究了pH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消化道内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pH会影响黄鳝消化道内消化酶的活性,在pH6.5~10.0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加.但pH继续升高到一定值后,则会逐渐... 研究了pH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消化道内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pH会影响黄鳝消化道内消化酶的活性,在pH6.5~10.0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加.但pH继续升高到一定值后,则会逐渐降低。其蛋白酶的适宜pH为8.5~9.0,胰蛋白酶的适宜pH为8.0~8.5,淀粉酶的适宜pH为7.0~8.0,脂肪酶的适宜pH为7.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Monopterus albus) PH 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性转变与体重、年龄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代勤 陈芳 +1 位作者 阮国良 苏应兵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8年第4期45-47,共3页
研究了黄鳝(Monopterus albus Zuiew)性转变与体重、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鳝性别与体重关系密切,体重在50.0g以下的黄鳝,均为雌性个体;体重在50.1~75.0g的黄鳝,开始出现性转变;体重在100.1~125.0g,雄性比例开始超过雌性的比例;体重... 研究了黄鳝(Monopterus albus Zuiew)性转变与体重、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鳝性别与体重关系密切,体重在50.0g以下的黄鳝,均为雌性个体;体重在50.1~75.0g的黄鳝,开始出现性转变;体重在100.1~125.0g,雄性比例开始超过雌性的比例;体重在125.1~300.0g之间,随着体重的增加,雄性比例逐步增加,而雌性的比例逐步减少;体重超过300.0g的个体,则全部为雄性个体。1龄、2龄黄鳝均为雌性个体,3龄黄鳝开始出现性转变,4龄黄鳝的雄性比例超过雌性比例;5~8龄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性比例逐渐减少,雄性比例逐渐增加;9~11龄的个体,仍然有雌性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Monopterus ALBUS Zuiew) 性转变 年龄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鳢的人工繁殖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代勤 陈芳 +1 位作者 方长琰 罗静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35,共3页
为了大力推广月鳢养殖业的发展,解决月鳢养殖苗种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作者于1994—1997年开展了月鳢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月鳢人工繁殖的成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亲鱼培育池的条件月鳢亲鱼培育池面积以20—700... 为了大力推广月鳢养殖业的发展,解决月鳢养殖苗种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作者于1994—1997年开展了月鳢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月鳢人工繁殖的成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亲鱼培育池的条件月鳢亲鱼培育池面积以20—700m2为宜,亲鱼池应安排在比较安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鳢 人工繁殖 亲鱼培育 催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黄鳝生存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代勤 陈芳 +1 位作者 肖海洋 余进峰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黄鳝 生长 人工养殖 养殖技术 淡水鱼类 PH值 溶氧 市场供应 地区 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品系黄鳝的繁殖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代勤 陈芳 +1 位作者 阮国良 李唐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3-135,共3页
对黄斑鳝、青黄斑鳝、青斑鳝等3个品系的黄鳝进行繁殖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体长192.0~567.0mm、体重23.2~491.5g的黄斑鳝、青黄斑鳝和青斑鳝的个体绝对繁殖力(怀卵量)分别为1072.7、957.7、834.1粒,相对繁殖力FL(绝对繁殖力/体长)... 对黄斑鳝、青黄斑鳝、青斑鳝等3个品系的黄鳝进行繁殖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体长192.0~567.0mm、体重23.2~491.5g的黄斑鳝、青黄斑鳝和青斑鳝的个体绝对繁殖力(怀卵量)分别为1072.7、957.7、834.1粒,相对繁殖力FL(绝对繁殖力/体长)分别为3.33、2.93、2.60粒/mm,相对繁殖力FW(绝对繁殖力/体重)分别为14.46、13.04、11.32粒/g。在黄鳝繁殖前1月内,黄斑鳝成熟系数超过15.0%的个体约占50%,而青斑鳝中约占35%,青黄斑鳝中不到12%。从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以及成熟系数来看,黄斑鳝的繁殖力最强,青黄斑鳝次之,青斑鳝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繁殖力 成熟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黄鳝苗种开口饵料探究
15
作者 余康泉 马腾 +1 位作者 杨代勤 易提林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5期169-171,共3页
随着黄鳝养殖产业规模的扩大,黄鳝苗种的成活率及生长率愈发重要。而黄鳝苗种的开口饵料作为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已然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因此,系统地研究整理黄鳝苗种的开口饵料对保证黄鳝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 随着黄鳝养殖产业规模的扩大,黄鳝苗种的成活率及生长率愈发重要。而黄鳝苗种的开口饵料作为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已然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因此,系统地研究整理黄鳝苗种的开口饵料对保证黄鳝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黄鳝苗种的开口饵料种类进行了探究,旨在促进黄鳝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开口饵料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肌肉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代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1-356,共6页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Blanchard),俗名娃娃鱼,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种大型两栖动物,并被列为我国的第二类保护动物。其肉质细嫩、鲜美,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特种水产品养殖的良好品种。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大鲵的研究,多集中...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Blanchard),俗名娃娃鱼,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种大型两栖动物,并被列为我国的第二类保护动物。其肉质细嫩、鲜美,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特种水产品养殖的良好品种。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大鲵的研究,多集中在外部形态观察、系统解剖分析、生态及资源调查,未进行过营养方面的研究,而要保护并利用大鲵资源,进行人工养殖,对大鲵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方面的了解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开展大鲵肌肉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成分比较研究,对保护和利用大鲵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肌肉 天然饵料 营养成分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控温流水养鳝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代勤 陈芳 +1 位作者 张喜杰 阮国良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黄鳝养殖业 高密度 试验 水养 控温 稻田网箱养殖 养殖方式 有土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可食部分水解、游离氨基酸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代勤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86-288,共3页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pidianus(Blanchard)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种大型两栖动物,并被列为我国的第二类保护动物,它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且其肉质细嫩、鲜美、是难得的山珍佳肴。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对大鲵的形态解剖、地理分布、...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pidianus(Blanchard)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种大型两栖动物,并被列为我国的第二类保护动物,它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且其肉质细嫩、鲜美、是难得的山珍佳肴。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对大鲵的形态解剖、地理分布、生活特性及生物学特征,作过较全面的报道。本文报道了大鲵可食部分水解、游离氨基酸的测定结果,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配合饲料饲养黄鳝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代勤 陈芳 +3 位作者 方长琰 罗静波 赵新安 余进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黄鳝 人工配合饲料 饲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代勤 何力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黄鳝(Monopterus albus)养殖产业近年发展较快,已在中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养殖,连续10年产量超过30万t。黄鳝养殖方式主要为池塘网箱养殖,其特殊的生态养殖方式对水环境污染小,影响黄鳝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因主要为养殖环境及投... 黄鳝(Monopterus albus)养殖产业近年发展较快,已在中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养殖,连续10年产量超过30万t。黄鳝养殖方式主要为池塘网箱养殖,其特殊的生态养殖方式对水环境污染小,影响黄鳝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因主要为养殖环境及投入品。养殖环境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通过食物链及其他途径影响黄鳝产品质量。在人工养殖环境下,黄鳝体内重金属未超标,而野生环境下的黄鳝,尤其是黄鳝苗,其体内重金属超标风险较高。通过对黄鳝体内农药残留进行调查,主要检测了敌敌畏、氟虫腈、五氯酚钠和林丹4种农药,从检测结果看,黄鳝体内这4种农药的残留情况总体良好,敌敌畏和氟虫腈都未检出,林丹和五氯酚钠仅在个别样品有检出;对黄鳝配合饲料的检测未发现重金属超标,未检测到雌二醇、己烯雌酚和甲基睾酮等性激素;研究发现,作为动物饲料源的水蚯蚓和蚯蚓可能是黄鳝体内砷的重要来源,螺等鲜活饵料可能是黄鳝其他重金属的重要来源;渔用药物中,防治寄生虫药物阿苯达唑在投喂养殖期间的黄鳝体内有一定比例检出并超标,呋喃类药物、氯霉素,氟苯尼考、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磺胺类等有部分检出,但含量未超标。通过近10年的抽样调查,没有发现违禁药物与激素在黄鳝体内超标,近10年黄鳝质量安全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质量安全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