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管植物质体基因组多样性及其获取与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丽琼 黎若竹 +4 位作者 李鑫 姚昕 杨俊波 李德铢 郁文彬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482,共17页
维管植物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管植物的系统分类、多样性起源和演化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维管植物质体基因组序列被解析和发表,为深入认识维管植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该文... 维管植物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管植物的系统分类、多样性起源和演化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维管植物质体基因组序列被解析和发表,为深入认识维管植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该文介绍了维管植物质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和结构多样性,并以寄生植物为例简述了质体基因组退化;回顾了当前主流的质体基因组的测序技术及组装策略,并探讨了获取标本DNA和特殊类群的质体基因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该文还探讨了质体基因组在系统发育和超级DNA条形码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体基因组演化 基因组结构变异 质体基因组获取 系统发育 超级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DNA片段在山茶属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俊波 李洪涛 +2 位作者 杨世雄 李德铢 杨莹燕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14,共7页
选取山茶属14个组中的10组21种植物对目前常用于属内种间的4个DNA片段(ITS、waxy、trnLF、rpL16)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1)来自叶绿体基因组的2个片段(trnLF、rpL16)其PCR扩增和测序都很容易,但两者的进化速率都非常慢,序列矩阵只有... 选取山茶属14个组中的10组21种植物对目前常用于属内种间的4个DNA片段(ITS、waxy、trnLF、rpL16)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1)来自叶绿体基因组的2个片段(trnLF、rpL16)其PCR扩增和测序都很容易,但两者的进化速率都非常慢,序列矩阵只有很少信息位点(trnLF含9个,rpL16为20个),不能提供必要的系统发育信息。(2)来自核基因组的ITS片段其PCR产物比较容易获得,但其序列的测定存在较多问题。(3)waxy是来自核基因组的另一个片段,其PCR扩增因受模板DNA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很大而有一定难度,但其进化速率较快,序列矩阵具有较多信息位点(92个),并且在山茶属是单拷贝,这对于解决山茶属这类具有许多近缘物种的类群的系统关系有重要价值。基于tsnLF、rpL16和waxy三组数据所建分子系统树支持山茶属为一单系,但属下系统由于取样等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DNA序列 进化速率 分子系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互连网络中排序算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俊波 徐平 +3 位作者 龚向东 黄海漩 鄢泽林 张卫平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2期169-172,共4页
通过对光互连网络排序算法的研究,提出利用二分法构造二分图依次确定内外节点开关的连接状态,得到可重排无阻塞的 Omega 网络, Banyan 网络和 Crossover 光网络,每种光互连网络都可实现 8×8 信号全排列无阻塞的输出和排序。针对二... 通过对光互连网络排序算法的研究,提出利用二分法构造二分图依次确定内外节点开关的连接状态,得到可重排无阻塞的 Omega 网络, Banyan 网络和 Crossover 光网络,每种光互连网络都可实现 8×8 信号全排列无阻塞的输出和排序。针对二分法互连函数不一致的问题,继而采用优化的 Looping Algorithm 算法,生成路由标签确定各级节点开关的状态,从而得到互连函数相同结构简单性能优越的光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互连网络 排序算法 二分算法 Looping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R基因序列分析的山茶科系统关系(英文) 被引量:9
4
作者 杨俊波 杨世雄 +3 位作者 李德铢 雷立公 池田达哉 吉野熙道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6,共8页
通过线粒体matR基因序列分析探讨了山茶科的分类学范围和系统演化关系。结果显示,传统山茶科的两个核心———山茶亚科(Theoideae或Camellioideae)和厚皮香亚科(Ternstroemioideae)不构成姐妹群关系,山茶亚科是一个支持率很高的单系类群... 通过线粒体matR基因序列分析探讨了山茶科的分类学范围和系统演化关系。结果显示,传统山茶科的两个核心———山茶亚科(Theoideae或Camellioideae)和厚皮香亚科(Ternstroemioideae)不构成姐妹群关系,山茶亚科是一个支持率很高的单系类群,厚皮香亚科没有形成单系;山茶亚科下可区分出3个明显的分支,基部的分支由紫茎属(Stewartia)和舟柄茶属(Hartia)组成,木荷属(Schima)、美洲荷属(Franklinia)和美国大头茶属(Gordonia)构成第2个分支,该分支与由山茶属(Camellia)、核果茶属(Pyrenaria)、多瓣核果茶属(Parapyrenaria)、石笔木属(Tutcheria)、大头茶属(Polyspora)和圆籽荷属(Aptersperma)组成的第3个分支互为姐妹群。研究结果很好地支持了Prince和Parks等学者提出的的狭义山茶科(仅含山茶亚科)和狭义大头茶属的概念以及科下3个族(紫茎族Stewartieae、大头茶族Gordonieae和山茶族Theeae)的划分。但本研究更为清晰地揭示了科下3个族间的系统关系,即紫茎族是最基部的分支,山茶族与大头茶族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同时,本文认为,厚皮香(亚)科是否为单系类群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R基因序列 系统发育 山茶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2013年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住院患者病死率及死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俊波 黄晓洁 +3 位作者 黄春蓉 刘日辉 陈家军 聂荣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642-1645,共4页
目的:分析肿瘤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病死率及主要死因,以期为综合医院的医疗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13年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42 880例肿瘤住院患者及1 645例肿瘤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前1... 目的:分析肿瘤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病死率及主要死因,以期为综合医院的医疗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13年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42 880例肿瘤住院患者及1 645例肿瘤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前10位疾病构成分别为:肺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鼻咽癌、食管癌、肝癌、淋巴瘤、卵巢癌,占全部住院患者的79.9%。肿瘤住院患者总病死率为3.84%(1645/42880),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263.573,P<0.001),男性肿瘤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χ2=71.632,P<0.001)。死因顺位分析显示,前10位死因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鼻咽癌、卵巢癌,占死亡总数的70.84%,肺癌是所有恶性肿瘤死因构成的首位,占33.54%;不同性别有不同的死因顺位。结论:襄阳地区肿瘤住院患者中,肺癌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稳居第一,全部恶性肿瘤死因构成中肺癌占三分之一,应加强对肺癌等重点癌种的防治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住院患者 疾病构成 死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交叉光互连网络的路由选择与控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俊波 杨建坤 +3 位作者 李修建 刘菊 苏显渝 徐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49-1257,共9页
为了解决全交叉光互连网络中光信号路由的选择和控制问题,提出和设计了基于矩阵运算的路由算法。首先,根据全交叉网络的链路函数和连接规则,得到光信号变换矩阵,将光互连网络对信号的传输与处理等效为对输入信号阵列的矩阵运算,建立输入... 为了解决全交叉光互连网络中光信号路由的选择和控制问题,提出和设计了基于矩阵运算的路由算法。首先,根据全交叉网络的链路函数和连接规则,得到光信号变换矩阵,将光互连网络对信号的传输与处理等效为对输入信号阵列的矩阵运算,建立输入/输出信号间的关系;接着,根据输入输出信号阵列确定各级节点的开关状态;最终,完成信号光的路由判断和控制。分析和讨论表明:该算法不仅解决了8×8全交叉网络的路由控制问题,而且对全混洗、榕树网等规则互连网络也具有良好的移植性和兼容性,且稳定性高、操作性强、易扩容,能够满足16×16、32×32、64×64等大端口光互连网络的路由确定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光互连网络 矩阵运算 全交叉网 榕树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halcone Synthase (CHS) Gene Family in Five Species of Camellia (Theaceae) 被引量:5
7
作者 杨俊波 田欣 +1 位作者 李德铢 郭振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6期659-666,共8页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halcone synthase (CHS) gene family from five species in Camellia (Theaceae) are explored in this study. Sixteen CHS exon 2 from four Camellia species were amplified from...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halcone synthase (CHS) gene family from five species in Camellia (Theaceae) are explored in this study. Sixteen CHS exon 2 from four Camellia species were amplified from total DNA by PCR method. Three sequences of the fifth species in Camellia and two sequences of Glycine max as the designated outgroups were obtained from GenBank.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S gene family in Camellia was differentiated to three subfamilies (A, B, C) during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with six groups (A1, A2, A3, BI, B2, C). Among them, only group A2 was possessed by all five species in this study. However, the other five groups were detected only in some species of the plants studied. All members of CHS gene family in this study had high sequence similarity, more than 90% among the members in the same subfamily and more than 78% among different subfamilies at nucleotide level.,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ed components of amino acids, the function of CHS genes in Camellia had been diverged. The nucleotide substitutions of the different groups were not identical. Based on phylogenetic analyse inferred from sequences of CHS genes and their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s, we concluded that the CHS genes with new function in this genus were evolved either by mutations on several important sites or by accumulation of the mutations after the gene duplication. A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HS genes in Camellia still occurred recently, and the evolutionary models were different to some extant among different species. So we assumed that the different evolutionary models resulted from the impacts of variable environmental elements after the events of spec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LIA chalcone synthase (CHS) gene family molecular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风机前烟道阻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俊波 侯庆伟 +2 位作者 祁金胜 安强 侯振 《电站系统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0,共2页
以某电厂引风机前烟道为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烟道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数值计算结果与公式计算数据进行烟道各部件局部阻力特性比较分析。由比较结果可以看到,由于异形件局部阻力系数取值偏大,导致计算表格数据阻力值较大,... 以某电厂引风机前烟道为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烟道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数值计算结果与公式计算数据进行烟道各部件局部阻力特性比较分析。由比较结果可以看到,由于异形件局部阻力系数取值偏大,导致计算表格数据阻力值较大,从而引起风机选型的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道 局部阻力 数值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俊波 毛志福 蔡享道 《消化外科》 CSCD 2006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研究STAT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食管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TAT3蛋白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 目的研究STAT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食管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TAT3蛋白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胞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阳性率86.7%(平均灰度值为36.05±13.74)明显高于正常组织阳性率17.6%(平均灰度值为16.92±5.43)(P<0.05)。STAT3蛋白在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0%、95%、73.08%,平均灰度值分别是51.22±7.09、42.18±7.21、23.16±6.9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分化程度越高STAT3蛋白表达越低。有淋巴细胞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STAT3表达的阳性率100%(平均灰度值45.36±10.36),明显高于无淋巴细胞转移的食管癌组织阳性率78.38%(平均灰度值30.26±12.41)(P<0.05)。结论STAT3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STAT3 癌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阶型微闪耀光栅面阵实现二维全混洗变换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俊波 苏显渝 徐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95-1502,共8页
基于台阶型微闪耀光栅衍射效率高、特征尺度小、集成度高和加工容易等特点,提出了利用台阶型微闪耀光栅面阵实现二维全混洗变换的方法。讨论了一维和二维全混洗的变换规则和数学定义;通过对刻蚀过程中各单元光栅的刻槽取向和周期的控制... 基于台阶型微闪耀光栅衍射效率高、特征尺度小、集成度高和加工容易等特点,提出了利用台阶型微闪耀光栅面阵实现二维全混洗变换的方法。讨论了一维和二维全混洗的变换规则和数学定义;通过对刻蚀过程中各单元光栅的刻槽取向和周期的控制,使信号光满足所需要方向的闪耀输出,制作出一维和二维的微闪耀光栅面阵,在自由空间分别实现信号光的一维和二维全混洗变换。最后,比较与讨论了微闪耀光栅实现全混洗变换的方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通过信号光矩阵的分割成像、放大、重组、叠加操作不同,它利用单一器件的衍射特性来控制信号光的取向和光强的分布,从而实现二维全混洗变换。因此,该方法具有光能量利用率高、控制简便、易操作和易集成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二维全混洗变换在光通信和光信息处理中具有的高空间带宽积和多自由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光网络 微闪耀光栅 全混洗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笔木CHS基因家族成员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俊波 田欣 +2 位作者 李德铢 顾红雅 杨世雄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用PCR方法从石笔木 (TutcheriaspectabilisDunn)的总DNA中扩增CHS基因外显子 2的部分序列以代表该基因进行研究 ,经克隆后测序 ,得到长约 74 0~ 780bp的序列共 12个。以EMBL数据库中得到的紫花苜蓿和欧洲赤松各一个序列作为参照 ,进行... 用PCR方法从石笔木 (TutcheriaspectabilisDunn)的总DNA中扩增CHS基因外显子 2的部分序列以代表该基因进行研究 ,经克隆后测序 ,得到长约 74 0~ 780bp的序列共 12个。以EMBL数据库中得到的紫花苜蓿和欧洲赤松各一个序列作为参照 ,进行排序和系统树的构建分析。结果显示 ,所有被测定的序列同源性均高于 70 % ,为CHS基因家族的成员 ,且这些序列由 3大类共 5种不同的基因拷贝组成 :第一类家族成员因碱基的插入和缺失改变了读码框 ,推测已失去了CHS基因的功能 ,成为假基因 ,其中个别拷贝存在较大缺失 ,这在以前的研究中未见报道 ;第二类家族成员因活性位点的氨基酸发生突变 ,可能具有新的基因功能 ;第三类家族成员则具有原CHS基因的功能。综上结果 ,可预测 ,山茶科CHS基因家族较大 ,且有着复杂的进化式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笔木 CHS基因 山茶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混洗互连网络中RPS、LPS和IPS的矩阵处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俊波 徐平 +3 位作者 龚向东 黄海漩 鄢泽林 张卫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7-212,共6页
讨论全混洗光互连网络中左混洗(LPS)、右混洗(RPS)的数学定义与矩阵处理,针对全混洗中关于左逆混洗和右逆混洗现有文献讨论的不足,提出左逆混洗和右逆混洗的数学定义与矩阵描述,讨论各种全混洗之间相互转化和变换关系,完善了全混洗的理... 讨论全混洗光互连网络中左混洗(LPS)、右混洗(RPS)的数学定义与矩阵处理,针对全混洗中关于左逆混洗和右逆混洗现有文献讨论的不足,提出左逆混洗和右逆混洗的数学定义与矩阵描述,讨论各种全混洗之间相互转化和变换关系,完善了全混洗的理论分析,为模拟或验证全混洗网络实验结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混洗 右混洗 逆混洗 光互连 光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双子叶基部类群十种植物的CHS基因家族成员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俊波 杨汉奇 +1 位作者 李德铢 李洪涛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2-358,共7页
用PCR方法从目前极少被报道的真双子叶基部类群10种植物的总DNA中扩增出CHS基因外显子2的部分序列进行分析,经克隆后测序,共得到26个不同的片段。分析表明,所有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70%),每种植物有2—4个不同的拷贝,在金鱼... 用PCR方法从目前极少被报道的真双子叶基部类群10种植物的总DNA中扩增出CHS基因外显子2的部分序列进行分析,经克隆后测序,共得到26个不同的片段。分析表明,所有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70%),每种植物有2—4个不同的拷贝,在金鱼藻中发现有一个拷贝(CedeCHS3)含有一段长29个碱基的缺失,可能已失去了该基因的功能,而来自银桦的GrroCHS8拷贝具有较多活性位点的变异,可能具有了新的功能。在对碱基含量的分析中表明,只有来自雀舌黄杨的序列有一定的GC偏好,特别是第三位的GC含量达70%以上。用贝叶斯法、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的CHS基因的分子系统树均由3个主要分支构成,其中一个分支由来自金鱼藻的4个序列聚在一起构成了subfamilyⅡ,来自昆栏树的2个序列聚在一起网接于subfamilyⅢ中;来自独叶草的3个序列分散于同一亚家族(subfamilyⅠ)的不同分支中;而多数种的序列分散在相距较远的两个分支中,构成了两个主要的亚家族subfamilyⅠ、subfamilyⅢ。从所建分子系统树看真双子叶基部类群植物的CHS基因家族成员来源于该类群形成前的两个祖先拷贝,在不同植物这两个祖先拷贝经历了不同的进化过程,这些进化上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及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双子叶基部类群 查尔酮合酶基因家族 进化 重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空间微闪耀光栅解复用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俊波 苏显渝 徐平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533-536,共4页
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在光纤通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设计了一种自由空间的微闪耀光栅解复用器,通过对其衍射光场的复振幅分布的研究,得到了满足1级闪耀输出的光栅方程,实现了复合波长信号光在空间上的解复用。通过对微闪耀光栅解复用器... 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在光纤通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设计了一种自由空间的微闪耀光栅解复用器,通过对其衍射光场的复振幅分布的研究,得到了满足1级闪耀输出的光栅方程,实现了复合波长信号光在空间上的解复用。通过对微闪耀光栅解复用器的衍射效率和串扰进行分析后表明,微闪耀光栅解复用器具有很高的衍射效率,信号间串扰非常小,而且元件尺寸小,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在光通信和光信息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技术 信息光学 光栅 波分复用
原文传递
微纳光电子与激光专题编者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俊波 于洋 闫培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共1页
微纳光电子技术是目前发展迅速﹑研究活跃﹑应用性强的前沿交叉领域之一.人们利用亚波长尺度微纳结构对电磁波振幅﹑偏振﹑相位﹑角动量等进行调控,设计出多种功能性器件,例如:完美吸波器﹑反射镜/偏折器﹑光学相控阵天线﹑超材料/超表... 微纳光电子技术是目前发展迅速﹑研究活跃﹑应用性强的前沿交叉领域之一.人们利用亚波长尺度微纳结构对电磁波振幅﹑偏振﹑相位﹑角动量等进行调控,设计出多种功能性器件,例如:完美吸波器﹑反射镜/偏折器﹑光学相控阵天线﹑超材料/超表面器件﹑超透镜﹑轨道角动量(OAM)器件﹑光频率梳﹑片上激光器等.可用于微纳光电子器件设计和分析的理论包括微腔谐振﹑等效介质模理论,严格耦合波理论,传输线理论,导模共振﹑Mie谐振﹑Fano谐振等理论;用于微纳光电子器件结构设计和模拟仿真的方法有时域有限差分(FDTD),有限元(F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格耦合波理论 光电子器件 光电子技术 相控阵天线 传输线理论 导模共振 超材料 微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混洗变换的光学实现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俊波 苏显渝 徐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511,共7页
在有关文献对全混洗讨论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了左逆混洗、右混洗和右逆混洗的研究。针对目前已经采用的实现左混洗变换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微光学衍射元件(微闪耀光栅阵列)实现全混洗变换的方法。通过对微闪耀光栅阵列周期参数的确定... 在有关文献对全混洗讨论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了左逆混洗、右混洗和右逆混洗的研究。针对目前已经采用的实现左混洗变换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微光学衍射元件(微闪耀光栅阵列)实现全混洗变换的方法。通过对微闪耀光栅阵列周期参数的确定,可以控制信号光在空间闪耀输出的方向和闪耀角的大小。利用反应性离子刻蚀技术制得了1×8的微闪耀光栅阵列,成功地实现左混洗变换,该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左逆混洗、右混洗和右逆混洗变换。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实现方式相比,该方法具有器件尺寸小、衍射效率高(理论上衍射效率可达到95%左右)、光路简便易行、易微型化和集成化等特点,能够用于多级互连构建全混洗光互连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网络 光互连 全混洗 微光学 闪耀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空间的微闪耀光栅光开关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俊波 苏显渝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9-123,共5页
微光学元件在现代光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制作8台阶的微闪耀光栅列阵,控制周期参数,利用其在空间的闪耀输出与级连,可以实现2×2、4×4以及8×8的光开关功能,光信号交换透明,无光电-电光转换过程。对微闪耀光栅输出信号... 微光学元件在现代光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制作8台阶的微闪耀光栅列阵,控制周期参数,利用其在空间的闪耀输出与级连,可以实现2×2、4×4以及8×8的光开关功能,光信号交换透明,无光电-电光转换过程。对微闪耀光栅输出信号的串扰分析表明,微闪耀光栅光开关可以有效的抑制串扰问题,在全光网络通信中具有一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开关 微闪耀光栅 光网络 光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排无阻塞全混洗光网络光学实现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俊波 苏显渝 徐平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3-108,共6页
针对全混洗互连网络在光通信和光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利用二元光学方法制作的深浮雕微闪耀光栅列阵构建全混洗(Perfect Shuffle,PS)光互连网络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逆混洗(Inverse Perfect Shuffle,IPS)和左混洗(Left Perfect Shuff... 针对全混洗互连网络在光通信和光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利用二元光学方法制作的深浮雕微闪耀光栅列阵构建全混洗(Perfect Shuffle,PS)光互连网络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逆混洗(Inverse Perfect Shuffle,IPS)和左混洗(Left Perfect Shuffle,LPS)的串联,构成多级的可重排、无阻塞的Omega网络,采用二分图法(Bipartition Graph)依次确定各级节点开关的状态(直通或交叉),最后通过偏振分光棱镜(Polarizing Beam Splitter,PBS)、半波片(λ/2 wave plate)和PSPlate的组合,得到可重排、无阻塞的Omega网络交换模块。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块可以实现N=8输入信号按任意序列输出,不会发生路径冲突。该方法实现的全光交换和排序具有自由空间交换、交换透明、串扰小、带宽高的特点,在光通信以及信号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光学 深浮雕微闪耀光栅 全混洗 二分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空间Clos网络的光学实现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俊波 苏显渝 +1 位作者 徐平 张卫平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9-51,共3页
Clos光网络在光通信和光信息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文章针对有关文献对Clos光网络讨论不足的问题,对无阻塞的Clos(4,8,2)光网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提出利用二元光学元件-微闪耀光栅阵列实现Clos光网络的方法,在刻蚀过程中通过控制微闪... Clos光网络在光通信和光信息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文章针对有关文献对Clos光网络讨论不足的问题,对无阻塞的Clos(4,8,2)光网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提出利用二元光学元件-微闪耀光栅阵列实现Clos光网络的方法,在刻蚀过程中通过控制微闪耀光栅的周期,可以制得1×8的微闪耀光栅阵列。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微闪耀光栅阵列不仅可以实现全混洗、全交叉、榕树网,而且还可以构建Clos网络,在光通信和高速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光网络 CLOS网络 二元光学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互连网络中四功能交换开关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俊波 刘菊 +3 位作者 杨建坤 李修建 常胜利 苏显渝 《大学物理实验》 2010年第2期35-38,共4页
由节点开关单元按照一定的连接规则所构成的光互连网络,在全光通信和光信息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基于节点开关一般实现光信号的直通和交换功能的特点,利用成熟的偏振光控制技术,通过位相型空间光调制器对信号光偏振态的控制,完成信号... 由节点开关单元按照一定的连接规则所构成的光互连网络,在全光通信和光信息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基于节点开关一般实现光信号的直通和交换功能的特点,利用成熟的偏振光控制技术,通过位相型空间光调制器对信号光偏振态的控制,完成信号的路由和开关动作,从而设计出具有直通、交换、上播和下播功能的节点交换开关。与传统设计思想相比,该方法不仅能够充分利用信号光的能量,有效的减少光能量的损耗,而且还具有与偏振无关等特点。该四功能交换开关,对于优化和拓展光互连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光网络 光开关 位相型空间光调制器 偏振光分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