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种质资源的背景与利用现状 被引量:27
1
作者 杨培珠 钟国祥 +4 位作者 谢虹 陈少方 苏立生 刘惠娈 张旭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28,共4页
此文综述了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与利用途径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及其在育种中的灵活应用,以及各种类型原始材料的利用方法。表明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和基础,深入认识和合理选择种质资源,可以... 此文综述了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与利用途径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及其在育种中的灵活应用,以及各种类型原始材料的利用方法。表明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和基础,深入认识和合理选择种质资源,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同时认为,在玉米育种原始材料的选择和构建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以及个人的育种目标和思路加以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遗传背景 利用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Background and Utiliz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in Maize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培珠 钟国祥 +4 位作者 谢虹 陈少方 苏立生 刘惠娈 张旭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0期1464-1467,共4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at introducing the background and utiliz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in maize.[Metho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genetic background and utilization of maize germplasm resources was compre...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at introducing the background and utiliz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in maize.[Metho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genetic background and utilization of maize germplasm resources was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in this paper,including maize heterotic groups and heterotic patterns,their flexible application in breeding and the utiliz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original materials.[Result] The results show that germplasm resource is the premise and basis for maize breeding.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a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reeding efficiency and speed up the breeding process.At the same time,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original materials in maize breeding can not be limited to the heterotic groups and heterotic patterns,but has to be used reasonable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individual breeding objective and idea as well.[Conclusion] This study had broadened the idea and provided inspiration for the maize breeding practic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Germplasm resources Genetic background UTI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耐低钾基因型筛选条件和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田晓莉 王刚卫 +3 位作者 朱睿 杨培珠 段留生 李召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35-1443,共9页
以2004年我国棉区的主栽品种/组合/品系为主,收集50个基因型,在苗期室内液培条件下(低钾浓度和高钾浓度分别为0.02mmolL-1和2.50mmolL-1)对棉花耐低钾基因型的适宜筛选苗龄和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并与田间缺钾土壤(速效钾含量为59.88mgkg-1... 以2004年我国棉区的主栽品种/组合/品系为主,收集50个基因型,在苗期室内液培条件下(低钾浓度和高钾浓度分别为0.02mmolL-1和2.50mmolL-1)对棉花耐低钾基因型的适宜筛选苗龄和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并与田间缺钾土壤(速效钾含量为59.88mgkg-1)的筛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棉花5叶期幼苗基因型间生物量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3叶期,适宜进行耐低钾基因型筛选。低钾条件下的绝对生物量与相对生物量(0.02/2.50)、吸钾量和钾利用指数(KUI,单位浓度钾所形成的生物量)极显著(P<0.01)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90、0.9522和0.9791。根长、根表面积与整株吸钾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1(P<0.01)和0.3325(P<0.05)。子叶缺钾斑占子叶总面积的比例(S)在基因型间变化幅度大(变异系数为44.46%)、符合正态分布、与生物量极显著相关(r=–0.4455,P<0.01),可作为棉花苗期耐低钾基因型筛选的辅助指标。种子含钾量与棉花幼苗子叶的S值、生物量、钾吸收量和KUI均无相关关系。液培条件下5叶期幼苗的整株生物量与田间条件下产量器官干重极显著相关(r=0.5091,P<0.01),证明苗期室内液培筛选具有可行性,可作为对大量基因型的初筛方法,典型基因型需要在田间进行复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基因型 耐低钾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不同类型品种耐低钾能力的差异 被引量:32
4
作者 田晓莉 王刚卫 +3 位作者 杨富强 杨培珠 段留生 李召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70-1780,共11页
以2004年我国棉区主栽的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常规棉与杂交棉以及不同熟性的48个品种/杂交种/品系为材料,对室内液体培养条件(钾胁迫浓度为0.02mmolL-1)下幼苗和田间缺钾土壤(速效钾含量为59.88mgkg-1)上成株的耐低钾能力进行了比... 以2004年我国棉区主栽的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常规棉与杂交棉以及不同熟性的48个品种/杂交种/品系为材料,对室内液体培养条件(钾胁迫浓度为0.02mmolL-1)下幼苗和田间缺钾土壤(速效钾含量为59.88mgkg-1)上成株的耐低钾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抗虫棉组在苗期低钾条件下的生物量、吸钾量和钾利用指数以及田间缺钾土壤上的产量器官干重分别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非抗虫棉组20.1%、15.0%、23.7%和20.9%,而且苗期生物量最低的5个品种均为抗虫棉,田间产量器官干重最低的5个品种中4个为抗虫棉;杂交棉组的上述各指标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常规棉组28.0%、19.9%、26.4%和43.2%,而且苗期生物量和田间产量器官干重最高的5个品种中各有4个为杂交棉;此外,抗虫棉耐低钾的杂种优势强于非抗虫棉,如杂交抗虫棉的上述各指标分别较常规抗虫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37.0%、24.6%、44.3%和59.4%,而非抗虫棉组的杂交棉只有钾胁迫下的苗期生物量和田间产量器官干重显著高于常规棉27.7%和29.9%;品种熟性不影响棉花的耐低钾能力;各类型品种内部的耐低钾能力也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常规抗虫棉耐低钾能力强的品种(系),其苗期生物量和田间产量器官干重与常规非抗虫棉和杂交抗虫棉耐低钾能力中等的杂交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类型 耐低钾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根-冠关系的研究──根系伤流液及叶片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35
5
作者 田晓莉 杨培珠 +1 位作者 何钟佩 李丕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2-97,共6页
植物的根、冠之间除了物质(矿质元素、光合产物等)的交流外,还存在着重要的信息通讯,如化学信号、电信号、水信号等。根、冠之间通过这些信号的交流,协调植物的正常生长。本试验选用2个生育特性不同的短季棉品种,研究了根系伤洗... 植物的根、冠之间除了物质(矿质元素、光合产物等)的交流外,还存在着重要的信息通讯,如化学信号、电信号、水信号等。根、冠之间通过这些信号的交流,协调植物的正常生长。本试验选用2个生育特性不同的短季棉品种,研究了根系伤洗液和叶片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以此探讨了棉花根-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初花期后,伤流液中几种激素的流量均达到峰值,与地上部鲜重的快速增长和幼铃的发育有关;中棉所20号伤流液中iP+iPA,IAA,ABA的高峰出现时间早于中棉所16号,与其产量器官发育较早相吻合;中棉所16号伤流液中几种生长促进型激素的含量在开花后高于中棉所20号,另外,其叶片中的Z+ZR,iP+iPA含量高于后者,而ABA含量低于后者,决定了它的地上部生长较后者旺盛。文章最后讨论了细胞分裂素不同组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季棉 根系伤流液 叶片 根-冠关系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源器官的建成及其功能 被引量:15
6
作者 田晓莉 杨培珠 +3 位作者 王保民 段留生 李召虎 何钟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6,共6页
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单株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和侧根数量较轮回亲本中棉所16大幅度降低,果枝叶输出的蔗糖、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及输入棉铃的蔗糖、可溶性糖和全N较中棉所16大幅度下降。自初花期至结铃早期,中棉所30单位植株的伤流量... 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单株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和侧根数量较轮回亲本中棉所16大幅度降低,果枝叶输出的蔗糖、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及输入棉铃的蔗糖、可溶性糖和全N较中棉所16大幅度下降。自初花期至结铃早期,中棉所30单位植株的伤流量、伤流液中的Pi、NO3-和氨基酸流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中棉所16,反映其单株根系活力、根系吸收、合成和运输能力全面下降,但在盛花期之前,中棉所30的根系功能与地上部发育的协调性并不差(以单位地上部干重的伤流量及其组分来衡量),只是棉株开始大量结铃后,中棉所30根系与地上部的协调性迅速劣化,容易导致早衰。文中还讨论了Bt棉适宜的栽培措施,并对采用EDTA促泌法收集棉花韧皮部汁液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棉 根系 叶片 形态建成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白三叶草秸秆还田的碳氮矿化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朱春茂 李志芳 +1 位作者 吴文良 杨培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3-428,共6页
豆科/禾本科作物间套作后进行秸秆还田能补充土壤养分,缓解集约化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根据田间甜玉米/白三叶草套种各作物的秸秆产量,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室内培养,探讨秸秆不同方式还田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呼吸产生的C... 豆科/禾本科作物间套作后进行秸秆还田能补充土壤养分,缓解集约化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根据田间甜玉米/白三叶草套种各作物的秸秆产量,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室内培养,探讨秸秆不同方式还田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呼吸产生的CO_2和矿化产生的无机氮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各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均在培养前期出现峰值,后期平稳降低;甜玉米秸秆和白三叶草绿肥同时还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在各培养时期均最大,峰值分别达529.57mg·kg^(-1)和75.50mg·kg^(-1),土壤呼吸产生的CO_2最多;白三叶草绿肥单独还田有利于土壤无机氮的释放,培养第26d无机氮达到最大值,为29.81mg·kg^(-1),之后一直在对照处理的1.60倍以上,第80d达到2.48倍;甜玉米秸秆单独还田不利于土壤无机氮的释放,培养的第26d至结束,甜玉米秸秆处理的无机氮为对照的13%~53%,最大为7.51mg·kg^(-1);甜玉米秸秆配施尿素,短期内不利于土壤无机氮矿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能引起土壤有机质的短期快速转化,甜玉米秸秆和白三叶草绿肥配施有利于维持较大基数的土壤微生物量,单施白三叶草绿肥土壤微生物活性强,最有利于土壤速效氮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白三叶草 秸秆还田 土壤矿化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碳、氮代谢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田晓莉 杨培珠 +1 位作者 王保民 何钟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73-175,共3页
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转 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 30的碳、氮代谢特征 ,于各主要生育期测定了棉株地上部营养器官的全 N、非蛋白质 N和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 ,与轮回亲本中棉所 1 6相比 ,中棉所 30苗蕾期的 C/N较低 ,非蛋白... 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转 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 30的碳、氮代谢特征 ,于各主要生育期测定了棉株地上部营养器官的全 N、非蛋白质 N和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 ,与轮回亲本中棉所 1 6相比 ,中棉所 30苗蕾期的 C/N较低 ,非蛋白质 N含量较高 ,N代谢比较旺盛 ;初花期至盛花期的 C/N则较高 ,C代谢明显加强 ;进入结铃早期 ,中棉所 30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及营养体中非蛋白质 N的含量均下降 ,反映出其“根源”和“叶源”的功能已减弱 ,表现出早衰迹象。为了改善转 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 30的生育状况 ,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促源”是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棉所30 碳代谢 氮代谢 棉花 BT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7
9
作者 田晓莉 谢湘毅 +7 位作者 周春江 杨培珠 王保民 段留生 李松林 恽友兰 何钟佩 李召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26-1731,共6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DPC)主要用于防止棉花徒长,在我国的应用面积每年达400万hm2以上,用量为75~300g·hm-2,明确其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子可为评价其环境安全性提供依据。在实验室恒温培养条件下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DP... 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DPC)主要用于防止棉花徒长,在我国的应用面积每年达400万hm2以上,用量为75~300g·hm-2,明确其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子可为评价其环境安全性提供依据。在实验室恒温培养条件下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DPC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该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3.5mg·kg-1,添加浓度为1.0~2.0mg·kg-1时,回收率在74.5%~88.8%之间,标准偏差为3.1%~3.6%,变异系数为3.9%~4.2%。研究结果表明,DPC在土壤中的降解包括微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两条途径,化学降解和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1.93和3.12%·d-1,半衰期(T1/2)分别为13.0和7.2d,降解95%所需时间(T0.95)分别为53.8和33.2d。另外,土壤温度和湿度对DPC降解均有显著影响,DPC降解的适宜温度为25℃,适宜湿度为饱和持水量的60%~70%,此时平均降解率为(3.0 ̄3.5)%·d-1,半衰期为8d左右,降解95%所需时间(T0.95)为30 ̄35d。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DPC属于易降解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哌鎓 降解 土壤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包衣淀粉基缓释缩节安的释放特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田晓莉 谢湘毅 +5 位作者 周春江 李松林 杨培珠 段留生 李召虎 恽友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042-3051,共10页
【目的】用改性交联淀粉囊化的缩节安(SRD)对棉花种子进行包衣,研究其在水中和土壤中的释放特性。【方法】用水中溶出法、土壤恒温培养法、14C-DPC同位素标记法和生物试法测试。【结果】SRD在水中的释放动态为S形曲线,完全溶出的时间约... 【目的】用改性交联淀粉囊化的缩节安(SRD)对棉花种子进行包衣,研究其在水中和土壤中的释放特性。【方法】用水中溶出法、土壤恒温培养法、14C-DPC同位素标记法和生物试法测试。【结果】SRD在水中的释放动态为S形曲线,完全溶出的时间约为15min,较对照(CK,缩节安直接拌种)延长10min左右,在1.5、5和10min的累积释放率分别相当于CK的40.3%、24.8%和64.0%。SRD在土壤中的释放动态为抛物线,这是释放和降解互相抵消后的结果,SRD累积释放率达到的最高值(此时释放与降解的速度相等)仅为CK的1/3左右,达到最高值的时间较CK推迟约10d,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为50d以上,较CK延长2倍多;14C-DPC同位素标记试验表明,种子表面的SRD在土壤中呈非匀速减少,且在70d内的减少速度一直慢于CK,这使其棉花幼苗体内的14C放射性活度低于CK;SRD包衣种子在出苗后30d内的株高一直高于CK,0~10d的株高日增量大于CK,10~20d与CK相当,20~30d又大于CK。【结论】SRD具有缓释性能,且呈非匀速释放,这有利于延长缩节安的有效作用期、减少棉田用工、并提高棉花化控技术的标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缩节安 棉籽包衣 释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源库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田晓莉 杨培珠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1-156,共6页
以转Bt基因抗虫棉中所30(CCRI30)及其对照品种中棉所16(CCRI16)为材料,在大田和温室盆栽条件下初步研究了Bt抗虫棉源库器官的发育的源库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光合叶面积及根系活... 以转Bt基因抗虫棉中所30(CCRI30)及其对照品种中棉所16(CCRI16)为材料,在大田和温室盆栽条件下初步研究了Bt抗虫棉源库器官的发育的源库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光合叶面积及根系活力均低于对照品种中棉所16,源器官的功能较下;但前者库器官的活性较强,对同化物接竞争高于后者。虽然中棉所30在盛花期和结铃期提高了叶片中^14C同化物的输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 抗虫棉 库活性 源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产量器官的碳水化合物代谢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晓莉 杨培珠 +3 位作者 王保民 段留生 李召虎 何钟佩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0,共4页
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 3 0及其轮回亲本中棉所 1 6优势部位棉铃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比较了铃壳、纤维和种子之间的蔗糖、还原糖、酸性转化酶和ATP酶的差异 ,并结合这些部位的物质积累特点进行了分析 ;针对Bt棉棉铃的发育特征 ,着... 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 3 0及其轮回亲本中棉所 1 6优势部位棉铃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比较了铃壳、纤维和种子之间的蔗糖、还原糖、酸性转化酶和ATP酶的差异 ,并结合这些部位的物质积累特点进行了分析 ;针对Bt棉棉铃的发育特征 ,着重探讨了Bt棉和常规棉的种子、纤维及铃壳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抗虫棉 产量器官 碳水化合物代谢 铃壳 纤维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加工工艺
13
作者 杨培珠 《农村新技术》 2008年第16期58-59,共2页
甜玉米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加工品种多样,受到消费者欢迎,特别是受到中高档宾馆饭店的青睐,成为餐桌上新型佳肴。发展甜玉米生产及其产品加工有广阔的市场。
关键词 甜玉米 加工工艺 营养价值 加工品种 宾馆饭店 产品加工 玉米生产 适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加工工艺
14
作者 杨培珠 《蔬菜》 2003年第8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甜玉米 加工工艺 罐头 玉米饮料 工艺流程 操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小麦抗寒性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娇 杨培珠 +3 位作者 李立功 王志敏 关东明 张旭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1年第5期32-35,共4页
从小麦自身特性、抗寒锻炼和抗寒剂应用3个方面,综述了影响小麦抗寒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小麦的抗寒性与小麦的品种特性、形态特征、苗龄和组织类型有关。抗寒锻炼过程中,低温、光照、栽培措施,以及干旱、盐分等其他非生物逆境,对小... 从小麦自身特性、抗寒锻炼和抗寒剂应用3个方面,综述了影响小麦抗寒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小麦的抗寒性与小麦的品种特性、形态特征、苗龄和组织类型有关。抗寒锻炼过程中,低温、光照、栽培措施,以及干旱、盐分等其他非生物逆境,对小麦的抗寒性水平产生影响。冠菌素、矮壮素、脱落酸等化学物质通过抑制小麦生长,促进抗寒锻炼来提高小麦的抗寒力,而氯化钙、氨基乙醇、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则通过提高小麦膜的稳定性,来增强小麦对低温胁迫的抵抗和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抗寒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玉米产量表现能力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旭 刘晓萍 +4 位作者 谢虹 刘惠娈 魏春 王占森 杨培珠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211-214,共4页
为了解决玉米育种中产量试验的精确性低、一致性差等问题,并找到一个较好的组合筛选方法,本研究分析了玉米杂交种在不同环境下的产量表现能力,尝试将生产力、竞争力和补偿力进行分别估计,并研究了三者与其他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竞... 为了解决玉米育种中产量试验的精确性低、一致性差等问题,并找到一个较好的组合筛选方法,本研究分析了玉米杂交种在不同环境下的产量表现能力,尝试将生产力、竞争力和补偿力进行分别估计,并研究了三者与其他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竞争力与生产力呈负相关,同时竞争力与株高、雄穗分枝数、叶面积等性状正相关。这些结果将为玉米育种的组合选择和鉴定工作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表现 不同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生殖生长阶段的根系活性氧代谢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晓莉 杨培珠 +1 位作者 朱勇 何钟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4期48-51,共4页
在田间栽培条件下,棉株根系中丙二醛(MDA)含量自初花期下降,至大量结铃末期达最低值,后较快上升,吐絮期以后变化不大。保护酶如 SOD,POD 活性的变化规律与 MDA 基本一致,但过氧化氢酶(CAT)与它们不同,在大量结铃末期出现一个较高的峰。... 在田间栽培条件下,棉株根系中丙二醛(MDA)含量自初花期下降,至大量结铃末期达最低值,后较快上升,吐絮期以后变化不大。保护酶如 SOD,POD 活性的变化规律与 MDA 基本一致,但过氧化氢酶(CAT)与它们不同,在大量结铃末期出现一个较高的峰。棉根组织中 MDA 含量的变化与根系的生命活动状态非常吻合,可以较好地反映根系的盛衰程度。但保护酶的作用可能比较复杂,它们之间的配合及其与非酶促防御系统的协同作用,尚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根系 丙二醛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冻害相关性状与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旭 杨培珠 +4 位作者 谢虹 郝学景 魏春 陈少方 苏洲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综述了小麦冻害与环境因素、小麦的抗冻能力以及小麦的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之间的定量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小麦冻害的理论研究和减灾生产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小麦 冻害 性状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冻害的预报监测与减灾体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旭 杨培珠 +4 位作者 谢虹 郝学景 魏春 蔡淑玲 马永良 《农业灾害研究》 2012年第5期17-19,共3页
系统介绍了小麦冻害的预报、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并提出小麦冻害减灾技术体系的构想。对小麦冻害进行提前预报、早期监测和及时定损评估,并建立冬小麦冻害的减灾技术体系,是减轻冻害损失、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小麦 冻害 预报监测 减灾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丰安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器官发育的影响
20
作者 于运华 冯素莲 +2 位作者 杨培珠 田晓莉 何钟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4期76-80,共5页
以两个冬小麦品种京冬6号和农大142为材料,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壮丰安对小麦产量器官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壮丰安处理调节了小麦穗的乙烯释放量和籽粒中 IAA,Z+ZR 等内源激素水平;加快了小麦籽粒乳熟中期以后的灌浆速度,可使穗... 以两个冬小麦品种京冬6号和农大142为材料,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壮丰安对小麦产量器官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壮丰安处理调节了小麦穗的乙烯释放量和籽粒中 IAA,Z+ZR 等内源激素水平;加快了小麦籽粒乳熟中期以后的灌浆速度,可使穗数、结实小穗、穗粒数和穗粒重不同程度增加,表现一定的增产作用;收获后的种子经生物学方法测定,药效残留很少,正常施用对环境和产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产量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