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聚果榕小蜂的传粉生态学 被引量:41
1
作者 杨大荣 赵庭周 +2 位作者 王瑞武 张光明 宋启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对聚果榕小蜂 (Ceratosolensp )传粉生态学进行了首次研究。结果表明 ,聚果榕小蜂的雄蜂比雌蜂早羽化数小时 ;雌蜂羽化不能自行打开瘿花和果肉出蜂口 ,两个出蜂口均需雄蜂开凿。而聚果榕的成熟花粉 ,不能自行地从开裂处散发出来 ,必须... 对聚果榕小蜂 (Ceratosolensp )传粉生态学进行了首次研究。结果表明 ,聚果榕小蜂的雄蜂比雌蜂早羽化数小时 ;雌蜂羽化不能自行打开瘿花和果肉出蜂口 ,两个出蜂口均需雄蜂开凿。而聚果榕的成熟花粉 ,不能自行地从开裂处散发出来 ,必须经榕小蜂的繁殖性雌蜂采集才能散到表面。羽化后的雌蜂在开裂的雄花中不停地用触角柄节、口器上颚和足推动和采集花粉。雌蜂飞出熟榕果寻找嫩隐头花果 ,一般在外飞翔 5~ 80min。雌蜂进入嫩聚果榕的隐头花果内后 ,立即把粘附在足、头、触角和身上的花粉不停地推动到长柱头雌花中 ,授粉行为长达 4~ 9h。然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 聚果榕小蜂 传粉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蝠蛾属昆虫的种类和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60
2
作者 杨大荣 李朝达 +1 位作者 舒畅 杨跃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13-422,共10页
中国分布的蝠蛾属Hepialus(鳞翅目:蝙蝠蛾科),是一类重要的资源昆虫,其幼虫被中华虫草菌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寄生感病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是我国特产的名贵药材──冬虫夏草。在我... 中国分布的蝠蛾属Hepialus(鳞翅目:蝙蝠蛾科),是一类重要的资源昆虫,其幼虫被中华虫草菌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寄生感病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是我国特产的名贵药材──冬虫夏草。在我国,已知蝠蛾36种,所有的种类均为古北种;其中33种是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种,是中国的特有类群,占已知种的91.7%;中亚地区种2个,占5.6%;欧亚地区分布种1个,占2.7%。我国的蝠蛾属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内的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等省(区)的高寒草甸之中;零星分布于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的草原中;全部种类都营土壤内生活。在我国,95%的蝠蛾种类分布区域十分狭窄,常常是不同山脉就形成不同的种类,甚至是同一山脉不同坡向、不同海拔就会形成完全不同的种类。该属昆虫在中国的分布中心是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系内,位于北纬27°~33°,东经95°~103°之间的区域中,占已知种的80%。幅蛾垂直分布明显,分布下限在纬度偏南地区海拔约3000m,而偏北地区则约2500m;分布上限为海拔5100m;最适分布海拔在4000~4800m之间;最适分布土壤是高山草甸上。蝠蛾的生态地理分布主要受食物、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蝙蝠蛾科 蝠蛾属 种类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榕树种群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大荣 彭艳琼 +3 位作者 张光明 宋启示 赵庭周 王秋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35,共7页
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地区 .榕树是热带雨林中的关键植物类群之一 ,关于该地区榕树种群变化与环境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西双版纳热带雨... 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地区 .榕树是热带雨林中的关键植物类群之一 ,关于该地区榕树种群变化与环境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内已知榕属植物有 69种、变种和亚种 ,其中榕亚属有 2 3个种和变种 ;白肉榕亚属有 4个种 ;聚果榕亚属有 2个种和变种 ;无花果亚属有 41个种、亚种和变种 ;西双版纳是中国榕树种群最丰富的地区 .②榕树的分布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榕树种类和数量以保护完好的热带原始雨林最为丰富 ,在该类环境中的榕树以高大乔木、乔木为主 ;被破坏林地和次生林内的榕树种群则以小乔木、灌木、灌丛、木质藤本为主 ;而热带雨林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中则以一部分先锋榕树种为主 .③保护好热带雨林中的关键植物类群榕属 ,是保护和恢复热带雨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 榕树类群 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聚果榕小蜂季节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34
4
作者 杨大荣 王瑞武 +2 位作者 宋启示 张光明 赵庭周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7-484,共8页
聚果榕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优势树种。聚果榕和它的传粉媒介昆虫聚果榕小蜂是一对高度协同进化、互相依赖才能繁殖各自后代、互惠共生的生物。聚果榕必须依靠聚果榕小蜂的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 ;而聚果榕小蜂又必须依赖... 聚果榕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优势树种。聚果榕和它的传粉媒介昆虫聚果榕小蜂是一对高度协同进化、互相依赖才能繁殖各自后代、互惠共生的生物。聚果榕必须依靠聚果榕小蜂的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 ;而聚果榕小蜂又必须依赖聚果榕的短柱头雌花作为繁殖后代的场所 ,才能获得种群的繁衍。研究结果表明 :聚果榕小蜂的种群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雨季种群数量高 ,干季种群数量低 ;但进入同一榕果内繁殖产卵的雌蜂数量则相反 ,雨季数量低 ,干季数量高。聚果榕小蜂的繁殖雌蜂进入每一隐头花序的数量多少 ,对聚果榕的授粉和发育种子成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 聚里榕小蜂 行为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雨林三种榕树隐头果昆虫群落结构与功能群生态特性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大荣 彭艳琼 +2 位作者 王秋艳 徐磊 魏作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798-1806,共9页
鸡嗉果榕Ficussemicordata、苹果榕Ficusoligodon、对叶榕Ficushispida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次生林中最常见的树种,它们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类先锋种。在每一种榕树隐头果内外,形成了给榕树传粉功能群、寄生子房制造瘿花功能群、... 鸡嗉果榕Ficussemicordata、苹果榕Ficusoligodon、对叶榕Ficushispida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次生林中最常见的树种,它们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类先锋种。在每一种榕树隐头果内外,形成了给榕树传粉功能群、寄生子房制造瘿花功能群、复寄生其它昆虫功能群、蛀食和取食隐头果功能群、捕食性天敌功能群、刺吸隐头果汁液功能群、取食熟果加速果实腐烂分解功能群等昆虫组成的群体。本工作在西双版纳勐仑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园沟谷雨林、植物园榕树园等样地内对鸡嗉果榕、苹果榕、对叶榕3种榕树隐头果内外的昆虫种群结构和功能群生态学特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采集到141037号昆虫标本,隶属6个目,18个科,42属,61种。从种类上比较,捕食功能群、蛀食及取食功能群最丰富,占榕树隐头果昆虫总种数的57.4%。从个体数量上来看,传粉类群的数量最大,占总数的68.6%。每一种榕树与传粉功能群(榕小蜂)之间构成了种内专一的互惠共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由于榕树必须依赖榕小蜂的传粉而获得有性繁殖,而榕小蜂也必须依赖榕树隐头果内部分小花子房作为繁殖与生存场所才能正常繁衍后代形成的,它们相互之间在生物界中形成了最密切的协同进化关系。传粉昆虫功能群、捕食昆虫功能群对榕树隐头果的生长发育起着促进的作用,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树 昆虫群落 传粉榕小蜂 非传粉小蜂 互惠共生 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果榕果内种子季节变化与聚果榕小蜂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大荣 彭艳琼 +2 位作者 赵庭周 王秋艳 徐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9,共5页
聚果榕与聚果榕小蜂有着种间专一的互惠共生关系。榕小蜂进聚果榕果内 ,结果表现为 2方面 :1)对长柱小花传粉受精后产生榕树种子 ,使聚果榕能正常进行有性繁殖 ;2 )在短柱花内产卵形成瘿花 ,产生榕小蜂后代 ,植食性 ,最后发育为聚果榕小... 聚果榕与聚果榕小蜂有着种间专一的互惠共生关系。榕小蜂进聚果榕果内 ,结果表现为 2方面 :1)对长柱小花传粉受精后产生榕树种子 ,使聚果榕能正常进行有性繁殖 ;2 )在短柱花内产卵形成瘿花 ,产生榕小蜂后代 ,植食性 ,最后发育为聚果榕小蜂 ,并作为榕树传粉的媒体。对西双版纳地区 2个样地内不同季节的聚果榕果进行了 3年的连续解剖观察 ,统计了雄花期榕果内瘿花、种子、败育花的数量 ,比较了 3年中旱季和雨季各种小花的比率。结果表明 :不同季节 ,各种小花的比率不同。旱季的 1月和 11月 ,聚果榕产生的种子量最多 ,雨季末期的 9— 10月份次之 ,产生种子量最低的是 3月份。旱季和雨季 ,瘿花的寄生比率没有显著差异 ,但不同月份之间差别较大 ,寄生率最高在旱季的 1月份和雨季初期 5月份 ,最低是在 3月份。长花柱雌花和短花柱雌花的败育率 ,在气温最低的月份 (1— 2月 )和雨量最多的月份 (7— 8月 )结的榕果内最高 ,在雨季初期 (5月 )和旱季初期 (11月 )结的榕果内最低。造成聚果榕果小花败育的主要因素是低温、多雨的气候。除聚果榕小蜂外 ,榕果内还有造瘿类和重寄生 2类非传粉小蜂 ,它们对聚果榕的种子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聚果榕 非传粉小蜂 旱季 月份 败育 雨季 传粉 榕树 互惠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虫草蝠蛾生态学的研究——Ⅰ.区域分布和生态地理分布 被引量:33
7
作者 杨大荣 龙勇诚 +6 位作者 沈发荣 杨跃雄 喻润清 鲁自 春生 斯那都吉 斯那吉顶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7年第1期1-11,共11页
冬虫夏草是鳞翅目中的蝠蛾属Hepialus幼虫被虫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ely)Sacc。寄生感病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它是我国名贵药材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其功用为:“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 冬虫夏草是鳞翅目中的蝠蛾属Hepialus幼虫被虫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ely)Sacc。寄生感病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它是我国名贵药材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其功用为:“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虫草蝠蛾 生态学 区域分布 生态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榕小蜂和榕树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大荣 徐磊 +2 位作者 彭艳琼 魏作东 段柱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11-617,共7页
榕小蜂是榕树 (Ficusspp .)唯一的传粉昆虫 ,榕树隐头果又是榕小蜂唯一的寄主。榕树必须依靠榕小蜂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 ;而榕小蜂又必须依靠榕树隐头果内的瘿花作为食物和栖息场所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 ,因此两者间有着不可... 榕小蜂是榕树 (Ficusspp .)唯一的传粉昆虫 ,榕树隐头果又是榕小蜂唯一的寄主。榕树必须依靠榕小蜂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 ;而榕小蜂又必须依靠榕树隐头果内的瘿花作为食物和栖息场所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 ,因此两者间有着不可互缺的互惠共生关系 ,二者缺一就面临着两类物种同时消亡和群落的灭绝。云南是中国榕树和榕小蜂种类最丰富的省份。本文报道了在云南采集到的榕小蜂类群 ,隶属 12属 5 0种。云南的榕树和榕小蜂主要分布在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河谷和海拔 16 0 0m以下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 ,两类物种数量随之减少 ,到了海拔 370 0m以上地区 ,除了人工种植外 ,已无自然分布的榕树种群。榕小蜂的个体数量、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都是在滇南地区热带雨林内最高 ,滇西北的高山峡谷区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小蜂 榕树 传粉昆虫 榕树隐头果 寄主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聚果榕隐头果的昆虫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大荣 彭艳琼 +3 位作者 张光明 宋启示 谷海燕 王秋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710-1714,共5页
聚果榕(Ficus racemosa)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优势种群.在聚果榕隐头果内外,形成了为聚果榕传粉、传播种子和在榕果上取食、栖息、繁衍后代的昆虫群落.在西双版纳勐仑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园沟谷雨林、植物园江边次生林... 聚果榕(Ficus racemosa)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优势种群.在聚果榕隐头果内外,形成了为聚果榕传粉、传播种子和在榕果上取食、栖息、繁衍后代的昆虫群落.在西双版纳勐仑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园沟谷雨林、植物园江边次生林等样地内,对聚果榕隐头果中的昆虫群落结构、动态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样地内采集到184 264号昆虫标本,隶属5个目,19个科,36属,51种;论种类和个体数量,膜翅目最为丰富,占聚果榕隐头果昆虫总数的37.3%,尤其传粉榕小蜂,种群数量在昆虫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其传粉行为影响着聚果榕种群的构建和稳定;鳞翅目占昆虫总数的31.4%;鞘翅目、同翅目和双翅目三类仅占聚果榕隐头果昆虫总数的31.3%.3个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以勐仑国家自然保护区最高,其次是沟谷雨林保护区,再次是植物园次生林.资料分析表明,热带雨林片断化使聚果榕隐头果上的昆虫种类呈明显下降趋势,常见种个体数量增加,特有种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聚果榕果实 昆虫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蝠蛾属一新种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大荣 沈发荣 +5 位作者 杨跃雄 梁醒财 董大志 春生 鲁自 斯那都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18-224,共7页
1985至1987年,作者于云南西北部人支雪山冬虫夏草主产地采到一批寄主昆虫,经研究,确认是该地产虫草的优势寄主之一,是蝠蛾属(Hepialus)一新种,并对其生活史及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现描述和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 1985至1987年,作者于云南西北部人支雪山冬虫夏草主产地采到一批寄主昆虫,经研究,确认是该地产虫草的优势寄主之一,是蝠蛾属(Hepialus)一新种,并对其生活史及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现描述和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蝠蛾属 新种 人支蝠蛾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榕树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大荣 李朝达 杨兵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9-196,共8页
榕树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植物类群,在该类植物中,形成了以榕树果实、叶片、枝杆、枯枝落叶、土壤为食物、栖息、繁殖环境和帮助榕树授粉、传播种子的动物群落;榕树和动物之间形成了互相依赖、协同共存、互促发展... 榕树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植物类群,在该类植物中,形成了以榕树果实、叶片、枝杆、枯枝落叶、土壤为食物、栖息、繁殖环境和帮助榕树授粉、传播种子的动物群落;榕树和动物之间形成了互相依赖、协同共存、互促发展的紧密关系。本工作在西双版纳勐仑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罗梭江边、植物园生活区等固定样地内,定点、定时对榕树中的动物群落结构和动态、多样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带雨林原始林地和榕树种群丰富的环境,动物群落结构复杂多样,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反之则减少。其动物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指数为:原始林保护区>榕树种类丰富的原始残林地>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人类活动频繁区。以榕树上活动类群数量来看:枯枝落叶和土壤类群>食果类群>传种和授粉类群>栖息类群>食叶类群>蛀杆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树 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 动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雨林片断化对榕小蜂和榕树物种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大荣 李朝达 +1 位作者 韩灯保 姚瑞英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榕树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类关键物种。榕树必须依靠榕小蜂传粉才获得有性繁殖;而榕小蜂的幼虫又必须依靠榕树瘿花为食才能生长和繁衍后代,因此二者间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研究表明: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榕小蜂科有3属17种分布... 榕树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类关键物种。榕树必须依靠榕小蜂传粉才获得有性繁殖;而榕小蜂的幼虫又必须依靠榕树瘿花为食才能生长和繁衍后代,因此二者间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研究表明: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榕小蜂科有3属17种分布。热带雨林片断化使榕小蜂和榕树的种类呈明显下降趋势;片断热带雨林面积的大小对二者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片断热带雨林 榕小蜂 榕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蝠蛾幼虫的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大荣 杨跃雄 +1 位作者 沈发荣 鲁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2-37,共6页
本文报道了云南产冬虫夏草菌的优势寄主白马蝠蛾Hepialus baimaensis Liang幼虫抗寒能力。其1—6龄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20.4℃、-20.6℃、21.5℃、-19.8℃、-18.8℃、-18.2℃,1—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明显低于其它龄虫,最低过冷却点达-27.... 本文报道了云南产冬虫夏草菌的优势寄主白马蝠蛾Hepialus baimaensis Liang幼虫抗寒能力。其1—6龄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20.4℃、-20.6℃、21.5℃、-19.8℃、-18.8℃、-18.2℃,1—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明显低于其它龄虫,最低过冷却点达-27.8℃。越冬幼虫在高寒草甸土壤里,土壤温度-0.2—-6.8℃半年也不会死亡。越冬初期体内的脂肪、糖和无机盐类含量升高、水分下降有利于提高其抗寒作用。该虫经低温适应锻炼和在消化道里无残存食物的情况下能显著地提高耐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蝠蛾 幼虫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昆虫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大荣 舒畅 李朝达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31-234,共4页
五种昆虫的营养成分分析杨大荣,舒畅,李朝达(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650223)关键词:营养成分,白马蝠蛾,云南蝠蛾,拟黑多刺蚁,红树蚁,细齿大白蚁AnalysisofNutritionComponentsi... 五种昆虫的营养成分分析杨大荣,舒畅,李朝达(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650223)关键词:营养成分,白马蝠蛾,云南蝠蛾,拟黑多刺蚁,红树蚁,细齿大白蚁AnalysisofNutritionComponentsinFiveSpeciesof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营养成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蝠蛾生态学的研究Ⅲ.幼虫越冬与生理调节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大荣 沈发荣 +5 位作者 杨跃雄 龙勇诚 鲁自 春生 斯那都吉 喻润清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8年第S01期43-49,共7页
本文报道了云南虫草蝠蛾Hepialus sp.的幼虫越冬与生理调节。结果表明:(1)该虫以幼虫态越冬。冬季栖息土层深度在3~35厘米之间,密集越冬层是15~25厘米处;1~3龄虫离土表较浅,4~6龄虫较深。越冬层地温处于-0.5~-6.8℃;幼虫密集层的地温是-... 本文报道了云南虫草蝠蛾Hepialus sp.的幼虫越冬与生理调节。结果表明:(1)该虫以幼虫态越冬。冬季栖息土层深度在3~35厘米之间,密集越冬层是15~25厘米处;1~3龄虫离土表较浅,4~6龄虫较深。越冬层地温处于-0.5~-6.8℃;幼虫密集层的地温是-0.5~-2.5℃。(2)幼虫越冬初期体内脂肪、糖、蛋白质、无机盐类等含量增加,水份则降低;整个冬季,随着代谢的消耗,脂肪、蛋白质、糖含量逐步下降,水份继续减低。(3)翌年春天,当幼虫解除越冬时,体内水份猛增,而其它生化成分则继续下降。从而证明虫草蝠蛾幼虫越冬期间为适应严寒,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理代谢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蝠蛾 幼虫 越冬 代谢 生理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蝠蛾生殖习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大荣 李朝达 +2 位作者 沈发荣 杨跃雄 舒畅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61-366,共6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白马蝠蛾的生殖系统和生殖习性。白马蝠蛾雌性生殖系统与鳞翅目其他昆虫不同:无粘液腺器官;成虫产卵行为特殊,卵散产,产后有用尾和足扫土盖卵的习性;成虫交配授精以精包方式进行。交配除提供雌蛾精于外,还能刺激产卵。雌... 本文首次报道了白马蝠蛾的生殖系统和生殖习性。白马蝠蛾雌性生殖系统与鳞翅目其他昆虫不同:无粘液腺器官;成虫产卵行为特殊,卵散产,产后有用尾和足扫土盖卵的习性;成虫交配授精以精包方式进行。交配除提供雌蛾精于外,还能刺激产卵。雌蛾生殖力强,生殖期短,产卵最多768粒,最少364粒,一生平均621粒,生殖期平均4.2天;成虫历期平均6.2天;卵平均历期48.6天(温度12.6℃)。最适宜成虫交配与产卵的温度为12.5—19.0℃,相对湿度76%—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蝠蛾 生殖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lination Biology of Ficus hispida in the Tropical Rainforests of Xishuangbanna, China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大荣 彭艳琼 +4 位作者 宋启示 张光明 王瑞武 赵庭周 王秋艳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5期519-526,共8页
Ficus hispida L. (Moraceae) is a remarkable species in the ecosystem of tropical rainforests in Xishuangbanna, China. The figs and fig_pollination wasps (Chalcidoidae: Agaonidae) are highly co_evolved mutualists tha... Ficus hispida L. (Moraceae) is a remarkable species in the ecosystem of tropical rainforests in Xishuangbanna, China. The figs and fig_pollination wasps (Chalcidoidae: Agaonidae) are highly co_evolved mutualists that depend completely on each other for propagating descendants. Pollination of all fig species is done by fig wasps; their unique symbiotic associates, the fig wasps, cannot develop in anywhere except in the fig syconia.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on the biology and flowering phenology of F. hispida , as well as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 and pollination behavior of the fig wasps (Ceratosolen solmsi marchali Mayr) based on our observations in the rainforests of Xishuangbanna, southern Yunnan of China. F. hispida is a dioecious tree that annually blossoms and bears fruits 6-8 times, with four to five fruit_bearing peaks. The male trees produce pollen and provide fig wasps with reproductive havens, while the female trees produce fig seeds after pollination by the female wasps. Pollen of F. hispida cannot escape from the dehiscent anthers until they are disturbed by fig wasps. The female wasps open the anthers and collect pollen with their antennal scrapes, mandibles and legs, and then carry pollen to the female receptive syconia where fertilization takes place. Meanwhile, some of the female wasps lay eggs in the male receptive syconia. It takes about 3-67 min to search for the receptive syconia for pollination, and 15-23 h to enter the female receptive syconia. The number of female wasps entering a syconium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impregnation and seed_bearing rate of female flowers, as well as the oviposition and reproduction rate of the fig wasps themselves. F. hispida is endowed with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seed bearing (54.1%-82.5%, average 73.8 %). The wasp oviposition rate on the male flowers is between 72.3% and 93.8% with a mean of 8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cus hispida Ceratosolen solmsi marchali pollination biology tropical rainforest XISHUANGBAN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蝠蛾分布与高寒草甸植物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大荣 李朝达 +1 位作者 舒畅 杨跃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68-73,共6页
本文报道了滇西北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虫草蝠蛾分布与高寒草甸植物分布的关系。滇西北海拔3800m以上区域的高寒草甸是虫草蝠蛾主要分布区,草甸植物群体的分布状况明显地制约着蝠蛾昆虫种群的分布。在海拔3800~4200m内,有少量蝠蛾种类... 本文报道了滇西北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虫草蝠蛾分布与高寒草甸植物分布的关系。滇西北海拔3800m以上区域的高寒草甸是虫草蝠蛾主要分布区,草甸植物群体的分布状况明显地制约着蝠蛾昆虫种群的分布。在海拔3800~4200m内,有少量蝠蛾种类和种群分布;海拔4200~4600m是典型的高寒草甸类型区,该虫嗜食的草本植物繁多,生长旺盛,是蝠蛾种类和群体密集分布区;海拔4700m以上地区,随着海拔增高,植被减少,蝠蛾种类和群体分布下降;海拔5100m以上地区则没有该虫分布。植物的季相与幅蛾种群数量和生物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蝠蛾 高寒草甸植物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藏蝠蛾属三新种记述——(鳞翅目:蝙蝠蛾科)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大荣 李朝达 沈发荣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45-250,共6页
本文记述了分布于云南、西藏高寒草甸区的蝠蛾属3新种:云南蝠蛾Hepialus yunnanensis sp.nov.、芒康蝠蛾Hepialus markamensis sp.nov.和草地蝠蛾Hepialus pratensis sp.nov.
关键词 蝠蛾属 新种 蝙蝠娥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片断热带雨林蝶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7
20
作者 杨大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8-55,共8页
对西双版纳片断热带雨林蝴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样地内共收集蝴蝶9204号,隶属于10科,62属,84种。主要成分是:粉蝶科(粉蝶属、迁粉蝶属)、凤蝶科(凤蝶属、麝凤蝶属)、蛱蝶科(斐豹蛱蝶属、尾蛱蝶属),眼蝶... 对西双版纳片断热带雨林蝴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样地内共收集蝴蝶9204号,隶属于10科,62属,84种。主要成分是:粉蝶科(粉蝶属、迁粉蝶属)、凤蝶科(凤蝶属、麝凤蝶属)、蛱蝶科(斐豹蛱蝶属、尾蛱蝶属),眼蝶科(幕眼蝶属、矍眼蝶属)等属的种类。属、种以凤蝶科最丰富;个体数量以粉蝶科最多;喙蝶科的属、种和个体数量最少。各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是:热带原始雨林自然保护区>城子片断热带雨林>植物园片断热带雨林>曼峨片断热带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 蝴蝶 蝶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