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儿童研究的现象学取向及其教育意蕴 |
杨妍璐
秦元东
|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可控的边缘:幼儿倒爬滑梯的教育现象学阐释 |
杨妍璐
李婧扬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儿童哲学视野下的幼儿社会情感学习——以“大带小”混龄活动为例 |
陈奇科
杨妍璐
|
《福建教育》
|
2024 |
0 |
|
4
|
自我的诞生:幼儿告状行为的教育现象学分析 |
杨妍璐
李娜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
1
|
|
5
|
儿童哲学:为不确定性辩护的教育 |
杨妍璐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
2019 |
13
|
|
6
|
儿童有没有哲学?——儿童哲学的本真性问题考察 |
杨妍璐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7
|
儿童哲学: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 |
杨妍璐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17 |
7
|
|
8
|
作为适度启蒙的儿童哲学教育:基于康德哲学的视角 |
杨妍璐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4
|
|
9
|
“终极境况”中的儿童哲学教育——基于雅斯贝尔斯生存哲学的阐释 |
杨妍璐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0
|
“苏格拉底五指诘问法”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以大班科学活动“我发现的变化”为例 |
孙为为
杨妍璐
|
《福建教育》
|
2021 |
0 |
|
11
|
儿童有没有哲学——儿童哲学的本真性问题考察 |
杨妍璐
|
《教育科学文摘》
|
2023 |
0 |
|
12
|
儿童友好赋能学前教育的三种可能 |
杨妍璐
|
《福建教育》
|
2022 |
0 |
|
13
|
倦怠社会中的幼儿教育危机 |
杨妍璐
|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
2023 |
0 |
|
14
|
在一日生活中陪伴幼儿做哲学——以“洗手间的标志”事件为例 |
楼梦娜
杨妍璐
|
《福建教育》
|
2021 |
1
|
|
15
|
作为课程原则的儿童哲学——教育理论的根据与经验基础 |
Kerstin Michalik
杨妍璐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2
|
|
16
|
基于家园共育的小班儿童哲学实施策略探析 |
陈雨濠
杨妍璐
|
《福建教育》
|
2021 |
2
|
|
17
|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信的思与辨 |
于梦瑶
杨妍璐
|
《福建教育》
|
2022 |
0 |
|
18
|
如何与幼儿谈论死亡--以中班班本化活动"小鹌鹑去哪里"为例 |
冯燕
杨妍璐
|
《福建教育》
|
2022 |
0 |
|
19
|
和孩子一起探究AI——家庭中的人工智能启蒙 |
何晓勤
杨妍璐
|
《家庭教育(幼儿版)》
|
2025 |
0 |
|
20
|
“人类世”中的儿童哲学:一个关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
杨妍璐
|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