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缩机变速箱齿轮断齿失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小垒 邓德伟 +1 位作者 葛言柳 陈炜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17-320,共4页
某型号压缩机在安装运转过程中,变速箱齿轮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发生断齿失效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国家标准通过硬度、金相、扫描和力学性能等手段对工件进行了分析检测,发现齿轮失效主要是由于热处理工艺不当而形成魏氏组织的造成的。
关键词 齿轮 失效分析 断齿 魏氏组织 氮化
原文传递
25Cr2Ni3Mo叶轮开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小垒 邓德伟 +3 位作者 陈炜 葛言柳 高路斯 郭杏林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共3页
某厂生产的离心压缩机叶轮部件在车削加工过程中表面发现宏观可见裂纹,结合原材料25Cr2Ni3Mo的入厂状态以及锻造和热处理工艺,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实验对叶轮表面裂纹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裂纹边缘有氧化脱... 某厂生产的离心压缩机叶轮部件在车削加工过程中表面发现宏观可见裂纹,结合原材料25Cr2Ni3Mo的入厂状态以及锻造和热处理工艺,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实验对叶轮表面裂纹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裂纹边缘有氧化脱碳层分布,裂纹产生于锻造过程中,裂纹的形成主要与原材料中的氧化物夹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节 裂纹 锻造 热处理 氧化物夹杂
原文传递
往复式压缩机活塞杆失效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小垒 邓德伟 +1 位作者 朱丽红 王永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10年第2期90-93,共4页
某往复式压缩机活塞杆在研磨处理过程中因尺寸超差导致失效。采用断口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检测等方法对活塞杆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活塞杆失效主要是由于预备热处理工艺不当形成的上贝氏体回火组织和氮化... 某往复式压缩机活塞杆在研磨处理过程中因尺寸超差导致失效。采用断口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检测等方法对活塞杆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活塞杆失效主要是由于预备热处理工艺不当形成的上贝氏体回火组织和氮化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严重脉状组织造成的;根据分析结果对工艺顺序、淬火温度、淬火保温时间和氮化工艺进行调整,并对工艺改进后得到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产品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工艺改进后可有效避免活塞杆失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杆 离子氮化 上贝氏体 脉状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δ-铁素体对00Cr13Ni4Mo弯曲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杨小垒 邓德伟 +1 位作者 李刚 耿言朝 《特钢技术》 CAS 2011年第4期21-22,34,共3页
研究了δ-铁素体形态和分布对00Cr13Ni4Mo弯曲性能的影响,指出铸造遗留或者热处理过程中产生成分偏析而形成的δ-铁素体会对试件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断裂,同时提出了预防和消除不利影响的措施是严格入厂材料的检验,正火处理已经入厂的... 研究了δ-铁素体形态和分布对00Cr13Ni4Mo弯曲性能的影响,指出铸造遗留或者热处理过程中产生成分偏析而形成的δ-铁素体会对试件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断裂,同时提出了预防和消除不利影响的措施是严格入厂材料的检验,正火处理已经入厂的不合格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铁素体 马氏体不锈钢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对核主泵用奥氏体不锈钢的污染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永 邓德伟 +2 位作者 刘丹 孟艳玲 杨小垒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07-1211,共5页
奥氏体不锈钢在加工、运输和装配过程中如果与碳钢直接接触,就会被碳钢污染,而导致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改变。众所周知,核主泵用奥氏体不锈钢对耐蚀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本文以Z2CN18-10核主泵用奥氏体不锈钢为例,通过FeCl3腐蚀试... 奥氏体不锈钢在加工、运输和装配过程中如果与碳钢直接接触,就会被碳钢污染,而导致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改变。众所周知,核主泵用奥氏体不锈钢对耐蚀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本文以Z2CN18-10核主泵用奥氏体不锈钢为例,通过FeCl3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方法测试了被碳钢污染后其耐腐蚀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附着在不锈钢表面的碳钢对其长期总体腐蚀速率影响不大;嵌入式的碳钢颗粒会显著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增大发生点蚀的倾向;硝酸钝化可部分抵消被污染不锈钢点蚀电位的降低,但该值仍远低于同样经过硝酸钝化,而未被污染的不锈钢的点蚀电位。此外,还针对碳钢污染对核电站辐射场的影响和对燃料包壳热传导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 奥氏体不锈钢 碳钢污染 腐蚀 辐射场 热传导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n58-2铜制冷却器开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永 邓德伟 +2 位作者 杨小垒 田鑫 朱丽红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1年第6期385-387,391,共4页
某HMn58-2铜制冷却器在库房存放4a后开裂,采用光学显微镜、力学性能试验机和布氏硬度计对开裂冷却器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焊接工艺或者焊接操作不当造成的热影响区晶粒粗大和α-Cu相自β相晶界大量析出形成魏氏组织形态,降... 某HMn58-2铜制冷却器在库房存放4a后开裂,采用光学显微镜、力学性能试验机和布氏硬度计对开裂冷却器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焊接工艺或者焊接操作不当造成的热影响区晶粒粗大和α-Cu相自β相晶界大量析出形成魏氏组织形态,降低了材料的韧性、塑性和强度;此外,冷却器铜板冷卷后没有及时进行退火处理,使得材料内部存在较大的内应力;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冷却器在存放过程中于焊缝处萌生裂纹并不断扩展最终造成开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n58—2黄铜 冷却器 开裂 焊接 魏氏组织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