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0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高等工程教育新生态的构建
1
作者 杨庆 孔纲强 +4 位作者 孔宪京 刘志军 于龙 王胤 王宝民 《高等建筑教育》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的代表性产物已经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崭露头角,智能化的科技变革颠覆了传统高等工程教育的功能,挑战了现有工程人才结构培养体系,加速了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打破了“师-生”二元结构教/学形式。高等工程教育唯有“... 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的代表性产物已经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崭露头角,智能化的科技变革颠覆了传统高等工程教育的功能,挑战了现有工程人才结构培养体系,加速了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打破了“师-生”二元结构教/学形式。高等工程教育唯有“主动出击”才能承担起历史重任,以“四个面向”为核心,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目标,借力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高等工程教育新生态:突出层次化,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问题为导向,破茧学科壁垒;激发内驱力,唤醒主动与批判意识;文理兼修,培养核心价值观,打造新时代德才兼备、能力出众、层面鲜明、社会认可的拔尖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人工智能 ChatGPT SO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截断表的保留格式加密算法TT-FPE
2
作者 杨庆 田有亮 熊金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6,共9页
保留格式加密算法可以在加密的同时保证明文和密文格式相同,解决了信用卡号、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等敏感数据明文存储易造成隐私泄露等问题。当前保留格式加密方案大多基于Prefix、Cycle-Walking和Generalized-Feistel算法进行扩展和改进... 保留格式加密算法可以在加密的同时保证明文和密文格式相同,解决了信用卡号、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等敏感数据明文存储易造成隐私泄露等问题。当前保留格式加密方案大多基于Prefix、Cycle-Walking和Generalized-Feistel算法进行扩展和改进,存在多次调用Cycle-Walking结构的不确定性问题,同时,现有保留格式加密算法处理的问题域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截断表的保留格式加密算法,仅需调用一次Cycle-Walking结构,使加密结果落入问题域,以及在截断表算法基础上提出分段处理方案,进一步扩大了保留格式加密算法处理的问题域。并且通过安全性分析,证明了所提算法是安全的,能够抵御恶意敌手攻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高效性,可将保留格式加密过程重复调用Cycle-Walking结构的次数降至0。且与先前保留格式加密算法相比,平均每字节加密开销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信息 保留格式加密 FEISTEL结构 Cycle-Walking 截断表 随机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粳型糯稻新品种龙粳1823的选育与应用
3
作者 马文东 胡月婷 +5 位作者 张云江 杨庆 王继馨 李大林 王立楠 李鹏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为促进糯稻新品种龙粳1823推广应用和黑龙江省糯稻产业发展,介绍了龙粳1823的亲本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糯稻新品种龙粳182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自育亲本材料龙交11-4474为母本,龙交11-4055... 为促进糯稻新品种龙粳1823推广应用和黑龙江省糯稻产业发展,介绍了龙粳1823的亲本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糯稻新品种龙粳182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自育亲本材料龙交11-4474为母本,龙交11-4055为父本,育成的优质粳型糯稻新品种。2019-2020年龙粳1823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水稻品种糯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228.7 kg·hm^(-2),比对照品种龙糯3号增产8.5%。2021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水稻品种糯稻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992.9 kg·hm^(-2),比对照品种龙糯3号增产8.3%。三年试验产量均比对照品种龙糯3号增产8.0%以上,属高产型水稻品种。2022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黑审稻20220064)。2020-2021年经鉴定分析,龙粳1823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糯稻标准,具有米质优、株型理想、丰产性好、综合抗性优良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糯稻 龙粳1823 选育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电场传感器的性能影响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敖刚 朱倩钰 +5 位作者 周引炫 周光飞 李冬东 史毅 罗庆亮 杨庆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36,共7页
为实现电网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强有力的交直流输电工程,对电网状态的全感知是关键一环。文中针对交直流混合强电场的测量需求,分析了基于一次电光效应与电场调制方法的电场传感器方法,研究了温度特性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温度自补... 为实现电网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强有力的交直流输电工程,对电网状态的全感知是关键一环。文中针对交直流混合强电场的测量需求,分析了基于一次电光效应与电场调制方法的电场传感器方法,研究了温度特性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温度自补偿措施。同时,基于有限元仿真建立三维物理场模型,量化电场调制效能,研究电极间距和屏蔽电极开孔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为今后传感器的整体封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测量 有限元仿真 一次电光效应 铌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日间病房模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5
作者 刘金凤 付华 +3 位作者 曾锐 杨庆 胡宏德 崔凯军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5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 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后患者住院观察时间常规较长,本研究比较了房颤消融后日间病房模式(SDD)及常规病房模式(ONS)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及SDD方案的成本效益。方法 对2020年1月—2023年12月接受房颤消融治疗的SDD和ONS方案患者进... 目的 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后患者住院观察时间常规较长,本研究比较了房颤消融后日间病房模式(SDD)及常规病房模式(ONS)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及SDD方案的成本效益。方法 对2020年1月—2023年12月接受房颤消融治疗的SDD和ONS方案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基线、消融1年后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总费用等,并发症主要包括死亡、心脏压塞、脑血管意外、需干预的血肿、不需干预的血肿、肺静脉狭窄、膈肌麻痹或心房食管瘘形成;同时对SDD组和ONS组患者住院费用和有效性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房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AFEQT)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844例房颤患者,其中SDD方案413例,ONS方案431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房颤消融出院后1年内,SDD组有3例(0.73%)出现并发症,ONS组有11例(2.55%)出现并发症,SDD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ONS组(P=0.009)。SDD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ONS组(P<0.001),SDD组患者的有效性显著高于ONS组(P<0.001);SDD组患者房颤消融前后AFEQT评分差值显著低于ONS组(P<0.001)。结论 患者可在导管消融后SDD下安全出院,SDD是安全、有效和成本效益高的方案,但SDD方案的普及仍需在更大人群中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日间病房模式 常规病房模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配电线路故障电弧的电磁辐射特性及故障定位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庆 齐玥 +2 位作者 韦思宇 王科 刘红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361,I0029,共10页
针对架空配电线路电弧接地故障点定位难题,该文研究架空配电线路故障电弧的电磁辐射特性,探索基于电磁辐射信号的电弧故障定位方法的可行性。通过10 k V配网真型故障模拟试验平台,分析接地电弧电磁辐射的时域与频域特性及传播衰减规律,... 针对架空配电线路电弧接地故障点定位难题,该文研究架空配电线路故障电弧的电磁辐射特性,探索基于电磁辐射信号的电弧故障定位方法的可行性。通过10 k V配网真型故障模拟试验平台,分析接地电弧电磁辐射的时域与频域特性及传播衰减规律,结果表明:电弧电流的电磁辐射特征频段为20~30 MHz,该特征频段不会受到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弧接地介质与线路结构参数的显著影响,且特征频段内辐射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衰减较慢。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小型化三角形单极子–环形组合平面天线,工作频率为20~500 MHz。利用自制天线开展小型电弧故障定位实验,为后续配网电弧故障定位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配电线路 接地电弧 电磁辐射 时域特性 频域特性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改直”±200 kV同塔三回直流线路过电压研究
7
作者 陈松涛 陈兵 +4 位作者 吴巍 柏彬 赵会龙 廖黎明 杨庆 《浙江电力》 2025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在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的设施基础上将其改造为同塔三回直流输电,无需大规模新增投资、消耗输电走廊资源便能显著提高输电容量。针对同塔三回直流线路的绝缘配合设计,依托国内首个交流改直流±200 kV扬州—镇江直流输电工程,对6种直流... 在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的设施基础上将其改造为同塔三回直流输电,无需大规模新增投资、消耗输电走廊资源便能显著提高输电容量。针对同塔三回直流线路的绝缘配合设计,依托国内首个交流改直流±200 kV扬州—镇江直流输电工程,对6种直流极线布置方案下过电压沿直流线路的分布特性和最大电压进行比较分析,并与单回架设直流线路的过电压进行对比。此外,分析了影响同塔架设三回直流线路过电压水平的因素。研究表明,同塔三回直流线路不同布置方式下线路过电压的沿线分布特性相近,且同塔三回架设线路过电压水平略低于单回架设线路;直流系统输送功率大小、直流滤波器主电容与土壤电阻率是影响过电压水平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已为扬州—镇江直流工程的设计建造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改直流输电 高压直流输电 同塔三回线路 线路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中的雷电暂态感知、监测和应用
8
作者 杨庆 柯锟 +3 位作者 胡军 姚子恒 吴世林 何金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03-3323,共21页
雷电是造成电力系统故障的首要原因,实现对雷电暂态电压电流信号的感知、监测和数据应用对于维护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面向日益复杂的新型电力系统结构形态,传感器件在满足雷电宽频测量的基础上,监测装置正朝着微型化、高精... 雷电是造成电力系统故障的首要原因,实现对雷电暂态电压电流信号的感知、监测和数据应用对于维护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面向日益复杂的新型电力系统结构形态,传感器件在满足雷电宽频测量的基础上,监测装置正朝着微型化、高精度、强互联和易取能方向发展。因此,该文基于雷电暂态感知方法、监测装置关键技术和雷击数据统计应用的研究现状,首先介绍了基于不同原理的电压/电场和电流/磁场传感技术,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其次梳理了传感器微型化、时间同步、通信和供能等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随后通过对雷击暂态波形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监测数据在雷击故障识别与定位中的应用;最后对电力系统中雷电暂态感知、监测与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电场传感技术 电流/磁场传感技术 微型化技术 时间同步 供能与通信 统计分析 雷击故障识别与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海洋工程地质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探索
9
作者 杨庆 孔纲强 +2 位作者 高凌霞 王忠昶 冯晓静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海洋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等本科专业基础课,探索课程的实训与实践教学体系是新工科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按照“学生为本、目标导向”的教学思路,开展“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和“... 海洋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等本科专业基础课,探索课程的实训与实践教学体系是新工科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按照“学生为本、目标导向”的教学思路,开展“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和“虚实结合”等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以工程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为目标导向,重新设计海洋工程地质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设置、教学形式与方法,以及多元化能力考核与评价等环节,校企合作、协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共建海洋工程地质实践基地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地质 虚实结合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尺度地埋管地源热泵与能源地下结构开采浅层地热能评价综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纲强 常洪林 +1 位作者 王天赐 杨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5-1283,共19页
随着浅层地热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针对地埋管地源热泵和能源地下结构的研究正由单个、单体尺度逐渐转向区域尺度。相较于地埋管地源热泵,能源地下结构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在大规模城市建设及地下空间开发中具有良好的优势。从热物性参... 随着浅层地热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针对地埋管地源热泵和能源地下结构的研究正由单个、单体尺度逐渐转向区域尺度。相较于地埋管地源热泵,能源地下结构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在大规模城市建设及地下空间开发中具有良好的优势。从热物性参数和地下城市热岛效应两方面总结浅层地热能理论潜力现有研究成果,简述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形式,重点针对区域尺度地埋管地源热泵与能源地下结构的适应性评价进行系统综述,从适宜性分区、热交换潜力、满足建筑物能源需求效果三方面建立相应的区域尺度能源地下结构评价体系,以我国山东临朐县和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地埋管地源热泵及我国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能量桩的区域性研究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区域尺度能源地下结构的下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地源热泵 能源地下结构 浅层地热能 区域尺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交叉融合需求下智能建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窦玉丹 王胤 +4 位作者 吕恒 于龙 王宝民 杨庆 孔宪京 《大学教育》 2024年第11期15-19,24,共6页
面向学科交叉融合新需求,如何改进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以提高育人成效,成为各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明确了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遵循CDIO教育模式,借鉴全球顶尖高校工程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与策略,以大连理工大学智能建造专业为... 面向学科交叉融合新需求,如何改进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以提高育人成效,成为各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明确了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遵循CDIO教育模式,借鉴全球顶尖高校工程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与策略,以大连理工大学智能建造专业为例,提出了从具体课程到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探索了学科交叉融合需求下智能建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途径和保障措施,以期为学科交叉融合需求下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以及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融合 智能建造 课程体系 工程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以“以竹代塑”为引领加快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涛 汤丽洁 +4 位作者 马金龙 邵超 朱竹墨 孙京禄 杨庆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6期120-124,共5页
安徽省历来重视竹产业发展,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推进,“以竹代塑”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安徽省市场区位优越,竹资源较为丰富,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对安徽全省重点区域调研的基础上,文章针对竹原料供应不足、产... 安徽省历来重视竹产业发展,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推进,“以竹代塑”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安徽省市场区位优越,竹资源较为丰富,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对安徽全省重点区域调研的基础上,文章针对竹原料供应不足、产业链发展水平不高、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能力不强、要素保障支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快构建高品质竹资源供应体系、建立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断强化要素保障等建议,以期为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产业 以竹代塑 高质量发展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脂质组学探讨迷迭香酸缓解食物过敏的效应机制
13
作者 杨庆 贾斌梅 +4 位作者 陈仕云 尚洁丽 许琳 胡家勇 柳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2,共12页
为研究迷迭香酸缓解食物过敏的效应机制,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以及脂质组学探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缓解食物过敏的效应机制。利用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 Mapper、Super Pred和Gene Card... 为研究迷迭香酸缓解食物过敏的效应机制,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以及脂质组学探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缓解食物过敏的效应机制。利用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 Mapper、Super Pred和Gene Cards等获得RA的潜在效应靶点。通过软件Cytoscape和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并采用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进一步通过建立卵清蛋白(Ovalbumin,OVA)食物过敏小鼠模型验证RA缓解食物过敏的效应,并基于高分辨质谱对小鼠血清进行脂质代谢分析。结果表明,网络药理分析共筛选到关联靶点46个。基因本体(Geno ontology,GO)富集分析表明RA主要通过对蛋白质磷酸化、鞘糖脂、磷脂和类固醇等的结合发挥作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表明关联靶点主要富集在Th1和Th2细胞分化通路、脂代谢和炎症性肠病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RA干预可以显著(P<0.05,P<0.01,P<0.001)抑制OVA致敏引起的小鼠血清过敏反应介质上升,且RA干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下降。脂质组学分析中,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出25/36种潜在差异脂质代谢物。对脂质差异代谢物的富集分析表明,小鼠的血清脂质代谢影响甘油磷脂代谢和鞘脂代谢通路。因此,本研究表明RA主要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和机体炎症反应发挥缓解食物过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迷迭香酸 抗过敏 网络药理学 脂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应力路径对原状海洋土强度特性影响研究
14
作者 张鑫蕊 孔纲强 杨庆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7-365,共9页
室内温度和海底原位温度的差异导致传统测量所得海洋土物理力学参数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温控三轴仪,对我国南海原状海洋土进行了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实测了海洋土体变、强度、孔压以及模量的变化,探讨温度、温度循环、围压、超固结比等... 室内温度和海底原位温度的差异导致传统测量所得海洋土物理力学参数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温控三轴仪,对我国南海原状海洋土进行了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实测了海洋土体变、强度、孔压以及模量的变化,探讨温度、温度循环、围压、超固结比等因素对原状海洋土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升温梯度增大会使正常固结海洋土热固结程度增大,其对应的排水体积和强度也增大;升温对超固结海洋土的排水体积具有增强作用,而温度降低了海洋土的强度;温度循环作用对超固结海洋土的排水体积具有增强作用,其对应的强度也增大;本文试验条件下,当OCR=1时,海洋土25℃下不排水抗剪强度测量结果比5℃下测量结果提高8.0%;当OCR=4时,海洋土25℃下不排水抗剪强度测量结果比5℃下测量结果降低1.9%;经过温度循环5℃—45℃—5℃后的抗剪强度比5℃提高了11.9%;4次或10次温度循环后分别提高了13.8%和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土 强度特性 应力路径 温度效应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泵站结构设计中应把握的关键问题
15
作者 杨庆 张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5年第1期074-077,共4页
泵站作为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在市政工程建设与持续使用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中泵站结构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泵站运行稳定与安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泵站结构设计要点与设计原则,并从泵站结构混凝土高性能设计、明确结构计... 泵站作为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在市政工程建设与持续使用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中泵站结构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泵站运行稳定与安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泵站结构设计要点与设计原则,并从泵站结构混凝土高性能设计、明确结构计算内容以及地基计算与处理等环节阐述泵站结构设计中需要重视和把握的关键问题,旨在提升泵站结构设计质量,使其在长时期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正常运行状态,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结构设计 关键问题 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16
作者 杨庆 周伟 +1 位作者 胡晓清 李瑞敏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5年第4期234-236,共3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技术对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影响,指出宏观经济学教学存在理论知识多、实践少等问题,并从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技术对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影响,指出宏观经济学教学存在理论知识多、实践少等问题,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宏观经济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SM分数阶超扭曲SMC和积分EPH方法的协同控制
17
作者 张永胜 于海生 +2 位作者 孟祥祥 杨庆 孙毅飞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1,126,共7页
为了改善永磁同步电机位置跟踪系统在动态运行时的快速性和稳态运行时的准确性问题,设计了基于分数阶超扭曲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和积分误差端口哈密顿(error port-Hamiltonian,EPH)方法的协同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了分数... 为了改善永磁同步电机位置跟踪系统在动态运行时的快速性和稳态运行时的准确性问题,设计了基于分数阶超扭曲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和积分误差端口哈密顿(error port-Hamiltonian,EPH)方法的协同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了分数阶超扭曲SMC控制器增强系统在动态时位置信号跟踪的快速性;然后,设计了积分EPH控制器加强系统在稳态时位置信号跟踪的准确性;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位置误差及其导数的协同控制器实现分数阶超扭曲SMC和积分EPH的协同控制,确保系统运行全程的位置信号调节快速、跟踪准确。针对系统存在的内部和外部扰动的问题,进一步设计了时变干扰观测器估计扰动并补偿。仿真结果表明,与单一的控制方法相比,协同控制策略响应时间缩短了76%,稳态误差减小了75%。实验结果也证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分数阶超扭曲SMC 积分EPH 协同控制策略 时变干扰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高大空间夏季工况下内部气流组织特性分析——以抽水蓄能电站发电机层为例
18
作者 刘存 杨庆 +2 位作者 刘勇 赵童 陈超 《中国科技信息》 2025年第1期50-53,共4页
地下布置的抽水蓄能水电站具有电站埋深大、洞室群结构复杂、发热量大以及洞室群热湿环境控制十分复杂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水电站地下厂房的热湿环境的设计与调控与地上建筑有较大的区别。其中发电机层作为抽水蓄能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布置的抽水蓄能水电站具有电站埋深大、洞室群结构复杂、发热量大以及洞室群热湿环境控制十分复杂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水电站地下厂房的热湿环境的设计与调控与地上建筑有较大的区别。其中发电机层作为抽水蓄能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季常常受到发电设备间歇性散热的影响,容易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为了保障发电机层的设备安全运行和工作人员的健康,需要设计高效的通风、空调系统以从而保证良好的温、湿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发电机层 抽水蓄能水电站 发电设备 热湿环境 洞室群 夏季工况 空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卓忆 杨庆 +2 位作者 马柱国 陈亮 张立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874,共16页
干旱半干旱区是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伴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近几十年该区域植被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然而,至今还缺乏对植被变化原因的足够认识。本文基于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干旱半干旱区是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伴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近几十年该区域植被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然而,至今还缺乏对植被变化原因的足够认识。本文基于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简称LAI)、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相关系数法及残差分析法研究了1982~2017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气温、降水及人类活动对LAI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发现:(1)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显著改善,仅局部地区有所退化,且植被改善在夏季最为明显;(2)在植被变化中,长期趋势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因子不同,前者受气候变暖影响,而后者则主要与降水的波动密切相关;(3)春、夏季气温和夏季降水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长的同季节影响显著,而在新疆北部和内蒙中部地区,植被对气候因子有季节尺度的滞后响应;(4)植被变化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不同地区植被变化的主导因子不同。在植被改善地区,气候因子的贡献率约为59%,人类活动的贡献率约为41%;而植被退化地区,气候因子的贡献率约为-51%,人类活动贡献率约为-49%。总的来说,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已发生了显著变化,该变化是气温、降水和人类活动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植被变化 气温 降水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
作者 杨庆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12期233-236,共4页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汉语作为国际语言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本研究通过探讨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的背景下,通过分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提出...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汉语作为国际语言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本研究通过探讨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的背景下,通过分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提出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在第一课堂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汉语,增强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创新的教学策略,不仅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还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和吸引力,两者融合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对推动汉语作为外语的全球传播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关系 重要性 创新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