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源性干细胞促血管化与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汪杰 吴偲 杨德琴 《口腔生物医学》 2024年第4期235-239,共5页
牙源性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通过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或分泌多种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促进血管再生。目前已分离并鉴定出的牙源性干细胞主要包括牙髓干细胞、脱落乳牙干细胞、牙周膜干细胞、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牙龈间充质干细胞... 牙源性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通过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或分泌多种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促进血管再生。目前已分离并鉴定出的牙源性干细胞主要包括牙髓干细胞、脱落乳牙干细胞、牙周膜干细胞、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和牙囊干细胞。本文通过整理分析近年文献资料,对上述牙源性干细胞促血管生成与组织再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生成 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根尖手术治疗上颌侧切牙OehlersⅢ型牙内陷1例
2
作者 余霜 杨德琴 邓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牙内陷是表现为牙釉质向牙髓腔方向折叠的一种发育畸形。牙内陷的分类方法较多,而目前临床上运用最为广泛的是Oehler分类法。该分类法根据牙内陷的解剖形态及内陷程度将牙内陷分为以下3型[1-2]:Ⅰ型:内陷仅局限于牙冠部分,未超过釉牙骨... 牙内陷是表现为牙釉质向牙髓腔方向折叠的一种发育畸形。牙内陷的分类方法较多,而目前临床上运用最为广泛的是Oehler分类法。该分类法根据牙内陷的解剖形态及内陷程度将牙内陷分为以下3型[1-2]:Ⅰ型:内陷仅局限于牙冠部分,未超过釉牙骨质界;Ⅱ型:内陷从牙冠延伸至牙根,末端形成一盲袋,未与根尖周组织相通;Ⅲ型:内陷从牙冠延伸至牙根,并在牙根侧面(Ⅲa)或根尖孔处(Ⅲb)形成开口,与根尖周组织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组织 牙内陷 发育畸形 釉牙骨质界 上颌侧切牙 牙髓腔 根尖孔 解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外膜囊泡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毛鸿晨 王铮 杨德琴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8-615,共8页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一种与慢性牙周炎密切相关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其产生的外膜囊泡作为一种特殊的毒力因子在口腔疾病的致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膜囊泡是细菌释放的纳米级球状结构,主要由细菌的外膜和周质成分组成。外膜囊泡被释放到环...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一种与慢性牙周炎密切相关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其产生的外膜囊泡作为一种特殊的毒力因子在口腔疾病的致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膜囊泡是细菌释放的纳米级球状结构,主要由细菌的外膜和周质成分组成。外膜囊泡被释放到环境中后参与了口腔中多种细菌的共聚集和生物膜的形成,并将毒力因子输送到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中。本文主要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外膜囊泡毒力蛋白质在常见口腔疾病中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旨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外膜囊泡 牙周炎 根尖周炎 口腔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龋敏感人群变形链球菌分离株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3 位作者 周学东 何奎芳 李颂 庄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龋敏感人群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与龋病发生的关系,筛选不同LDH活力菌株。方法 从高龋和无龋个体分离变形链球菌各5 0株,应用经典考马斯亮蓝蛋白定量方法对菌细胞裂解液蛋白进行定量,通过还原性辅酶Ⅰ氧化... 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龋敏感人群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与龋病发生的关系,筛选不同LDH活力菌株。方法 从高龋和无龋个体分离变形链球菌各5 0株,应用经典考马斯亮蓝蛋白定量方法对菌细胞裂解液蛋白进行定量,通过还原性辅酶Ⅰ氧化法测定LDH活性,比较两组菌株LDH活性差异以及不同LDH活性的菌株在两组人群的分布。结果 两组菌株LDH的酶活性均值总体无差异(P >0 0 5 ) ;不同LDH活性的菌株在两组人群的分布不同(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乳酸脱氢酶 蛋白定量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乳酸脱氢酶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3 位作者 李颂 亓庆国 庄姮 刘建国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1-784,共4页
目的探讨变链菌临床株(血清型C)乳酸脱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细菌致龋力及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高龋组变链菌34株,无龋组变链菌36株;其中24株乳酸脱氢酶高活性,21株低活性。以细菌组DNA为模板扩增结构基因ldh,对目的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 目的探讨变链菌临床株(血清型C)乳酸脱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细菌致龋力及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高龋组变链菌34株,无龋组变链菌36株;其中24株乳酸脱氢酶高活性,21株低活性。以细菌组DNA为模板扩增结构基因ldh,对目的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并行测序分析。结果Mse酶切ldh-RFLP表现A、B两种基因型,而Hph、Mnl、Dde、Nla和Alu消化扩增产物未发现多态。确切概率法单侧检验发现B基因型菌株在无龋组的检出高于高龋组(P<0.05),双侧检验两种基因型在不同酶活性组的分布不同(P<0.05),低活性组B基因型菌株的比例高于高活性组。测序证实特异碱基突变引起酶切位点改变而产生多基因型。结论变链菌临床分离株乳酸脱氢酶基因较为保守,但仍存在碱基变异。研究提示乳酸脱氢酶基因多态性与酶活性差异相关,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龋的低敏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乳酸脱氢酶 基因型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免疫防龋实验研究:唾液和血清抗体水平测定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2 位作者 曹福娴 杨锦波 刘建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 将基因疫苗pcDNA3_pac和pcDNA3_gtfB经腺周注射免疫定菌大鼠 ,观察唾液和血清抗体的变化 ,证实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36只Wistar大鼠分为 6个免疫组 :pcDNA3_pac ,pcDNA3_gtfB ,pcDNA3_pac联合pcDNA3_gtfB ,阳性对照灭活变... 目的 将基因疫苗pcDNA3_pac和pcDNA3_gtfB经腺周注射免疫定菌大鼠 ,观察唾液和血清抗体的变化 ,证实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36只Wistar大鼠分为 6个免疫组 :pcDNA3_pac ,pcDNA3_gtfB ,pcDNA3_pac联合pcDNA3_gtfB ,阳性对照灭活变形链球菌 ,阴性对照pcDNA3及PBS液组。建立龋攻击定菌鼠模型 3个月 ,各组大鼠均以 10 0 μg剂量免疫定菌鼠 3次 ,ELISA法检测唾液SIgA和血清IgG水平。 结果 疫苗组在首次免疫后第 33天(第 5周 )都出现较高水平的唾液SIgA ,在第 75天 (第 11周 )后达最高水平 ,并持续至实验结束。成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唾液SIgA水平在总体上各实验组间存在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 ,q检验分析在联合免疫组和全菌细胞组最高 ,单基因疫苗免疫组次之 ,pcDNA3与PBS组最低 ;血清IgG水平在 4个免疫组之间没有差异 (P >0 0 5 ) ,但都高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pcDNA3_pac和pcDNA3_gtfB腺周途径免疫定菌Wistar大鼠 ,能有效诱导唾液SIgA和血清IgG抗体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 葡糖基转移酶 基因疫苗 免疫 龋病 实验 唾液 血清 抗体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F-ATPase亚基基因uncEBF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3 位作者 付春华 亓庆国 庄姮 李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酸因子F-ATPase亚基c、a、b联合基因uncEBF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基因多态与细菌耐酸力的关系。方法选取18株变形链球菌高耐酸株、20株低耐酸株,以特异引物从细菌组DNA扩增uncEBF,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酸因子F-ATPase亚基c、a、b联合基因uncEBF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基因多态与细菌耐酸力的关系。方法选取18株变形链球菌高耐酸株、20株低耐酸株,以特异引物从细菌组DNA扩增uncEBF,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测序比较。结果不同限制性内切酶RFLP产生不同的基因型,测序证实了导致多态出现的基因变异;其中内切酶AluⅠ产生的A、B基因型在不同耐酸力菌株的分布不同(P<0.05),高耐酸性菌株中A型基因uncEBF的检出高于低耐酸力菌株。结论变形链球菌F-ATPase亚基联合基因uncEBF具有明显基因多态性,酸性环境下生存力强的菌株可能出现基因的适应性变异,可认为不同基因型uncEBF分布与耐酸力不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耐酸性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对唾液变形链球菌和牙菌斑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2 位作者 曹福娴 杨锦波 刘建国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94-496,共3页
目的 了解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单独及联合免疫对定菌鼠唾液变链菌和牙面菌斑的影响。方法  2 8d龄 Wistar大鼠 3 6只 ,随机分为 pc DNA3 - pac组、pc DNA3 - gtf B组、pc DNA3 - pac联合pc DNA 3 - gtf B组、变... 目的 了解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单独及联合免疫对定菌鼠唾液变链菌和牙面菌斑的影响。方法  2 8d龄 Wistar大鼠 3 6只 ,随机分为 pc DNA3 - pac组、pc DNA3 - gtf B组、pc DNA3 - pac联合pc DNA 3 - gtf B组、变形链球菌灭活全菌组、pc DNA3空载体组和 PBS液组 ,进行三次双侧颌下腺腺周注射免疫 ,建立定菌鼠模型 ,作诱龋实验 3个月。唾液变链菌计数和菌斑计分。结果 唾液变链菌菌落计数和牙面菌斑计分在 pc D-NA3与 PBS组最高 ,其次为单基因疫苗免疫组 ,联合基因疫苗和灭活全菌细胞免疫组最低 ,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pc DNA3 - gtf B和 pc DNA3 - pac具有明显的免疫抑菌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 葡糖基转移酶 基因疫苗 唾液 变形链球菌 牙菌斑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临床株F-ATPase亚基基因uncEBF在mRNA水平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3 位作者 亓庆国 付春华 庄姮 李颂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741,共5页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酸因子F-ATPase c、a、b亚基联合基因uncEBF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探讨基因表达水平与细菌耐酸力以及uncEBF基因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两步法和凝胶成像系统定量软件分析,分别对18株来自不同...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酸因子F-ATPase c、a、b亚基联合基因uncEBF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探讨基因表达水平与细菌耐酸力以及uncEBF基因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两步法和凝胶成像系统定量软件分析,分别对18株来自不同基因型和不同耐酸力变链菌的uncEBF基因表达水平进行评价,以SPSS11.0软件分析和比较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不同基因型及不同耐酸力菌株un-cEBF的mRNA表达水平不同(P<0.05),表现为A基因型uncEBF表达高于B基因型,高耐酸力菌株un-cEBF表达高于低耐酸力菌株。结论:变链菌不同基因型uncEBF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表达水平高低与菌株的耐酸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F-ATPASE 半定量 RT-PCR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免疫防龋动物实验:体质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2 位作者 曹福娴 刘建国 杨锦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 :了解变形链球菌基因疫苗单独及联合免疫对定菌鼠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2 8d龄Wistar大鼠 3 6只 ,随机分为pcDNA3 pac组、pcDNA3 gtfB组、pcDNA3 pac联合pcDNA3 gtfB组、变形链球菌灭活全菌阳性对照组、pcDNA3空载体阴性对照组... 目的 :了解变形链球菌基因疫苗单独及联合免疫对定菌鼠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2 8d龄Wistar大鼠 3 6只 ,随机分为pcDNA3 pac组、pcDNA3 gtfB组、pcDNA3 pac联合pcDNA3 gtfB组、变形链球菌灭活全菌阳性对照组、pcDNA3空载体阴性对照组和PBS液空白对照组 ,进行 3次双侧颌下腺腺周注射免疫 ,建立定菌鼠模型及诱龋实验 3个月 ,于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定体质量。结果 :基因疫苗免疫组体质量与 pcD NA3及PBS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而灭活全菌细胞免疫组体质量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pcD NA3 gtfB和pcDNA3 pac对大鼠体质量无不良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 葡糖基转移酶 基因疫苗 免疫学 龋病 动物实验 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防龋动物实验:Keyes龋齿计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3 位作者 曹福娴 庄姮 刘建国 杨锦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 :了解变形链球菌基因疫苗 pcDNA3 pac和 pcDNA3 gtfB的免疫防龋效果。 方法 :2 8d龄Wistar大鼠 3 6只 ,随机分为pcDNA3 pac组 (A组 )、pcDNA3 gtfB组 (B组 )、pcDNA3 pac联合 pcDNA3 gtfB组 (C组 )、变形链球菌灭活全菌组 (D... 目的 :了解变形链球菌基因疫苗 pcDNA3 pac和 pcDNA3 gtfB的免疫防龋效果。 方法 :2 8d龄Wistar大鼠 3 6只 ,随机分为pcDNA3 pac组 (A组 )、pcDNA3 gtfB组 (B组 )、pcDNA3 pac联合 pcDNA3 gtfB组 (C组 )、变形链球菌灭活全菌组 (D组 )、pcDNA3空载体组 (E组 )和PBS液组 (F组 )进行 3次双侧颌下腺腺周注射免疫。建立定菌鼠模型 ,诱龋 3个月 ,根据Keyes经典评分方法从龋损范围及深度进行龋损综合评估和比较。结果 :龋损牙面计分在 pcDNA3与PBS组最高 ,其次为单基因疫苗免疫组 ,联合免疫和灭活全菌细胞最低 (P <0 .0 1或P <0 .0 5 ) ;窝沟龋各级计分 :E级龋在单基因疫苗组 ,联合疫苗组、灭活全菌细胞组无区别 (P >0 .0 5 ) ,而PBS组和 pcDNA3组则较低 (P <0 .0 1) ;Dm级、Ds级则是联合免疫组与灭活全菌细胞组最低 ,单基因疫苗免疫组较高而PBS和 pcDNA3组最高 (P <0 .0 1或P <0 .0 5 ) ;Dx级四个免疫组发生率很低或不发生 ,显著低于PBS组和pcDNA3组 (P <0 .0 1)。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 gtfB和pcDNA3 pac具显著有效的免疫防龋作用 ,以联合基因疫苗免疫最好 ,是理想的防龋决策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膜蛋白质类 葡糖基转移酶类 基因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质子移位膜ATP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杨锦波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4年第3期200-203,共4页
耐酸性是变形链球菌的重要生理特征之一熏极大程度地影响细菌的竞争力和致龋性。质子移位膜ATP酶是耐酸性的决定因素,是变形链球菌固有的主要毒力因子。本文对变形链球菌质子移位膜ATP酶的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等多方面研究作概括性介绍。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质子移位膜ATP酶 研究进展 龋齿 基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临床株质子移位膜ATP酶γ亚基基因uncG遗传多态性及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2 位作者 亓庆国 庄姮 李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质子移位膜ATP酶(F-ATPase)的γ亚基基因uncG的遗传多态性和mRNA表达水平。方法选取在不同龋敏感人群中分离的18株高耐酸和20株低耐酸变形链球菌为实验株,扩增uncG基因,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RFLP)分...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质子移位膜ATP酶(F-ATPase)的γ亚基基因uncG的遗传多态性和mRNA表达水平。方法选取在不同龋敏感人群中分离的18株高耐酸和20株低耐酸变形链球菌为实验株,扩增uncG基因,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测序比较,应用RT-PCR法和凝胶成像系统定量软件对20株不同基因型和不同耐酸力变形链球菌uncG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ALuⅠ-RFLP和BsrⅠ-RFLP产生A、B、C、D 4种基因型,但4种基因型在不同耐酸力菌株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及不同耐酸力菌株uncG的mRNA表达水平不同,但其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形链球菌F-ATPaseγ亚基基因uncG的RFLP基因型和mRNA表达水平具有明显遗传异质性,但对菌株耐酸力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质子移位膜ATP酶 耐酸性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催化剂对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德琴 孔德金 郭宏利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2-407,共6页
采用助催化剂对丝光沸石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FT-IR)方法表征了该改性分子筛制备的催化剂样品表面酸性的变化,并探讨了酸性变化对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催化剂 WO3的加入能有效地调节催化剂表面酸性,经... 采用助催化剂对丝光沸石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FT-IR)方法表征了该改性分子筛制备的催化剂样品表面酸性的变化,并探讨了酸性变化对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催化剂 WO3的加入能有效地调节催化剂表面酸性,经氢气还原后催化剂B酸量随助催化剂量增加而增加,且与助催化剂相对含量呈对数关系;而L酸量随助催化剂相对含量的增加先上升,随后趋于平稳;催化剂的反应活性随助催化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副反应也随之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催化剂 甲苯歧化 烷基转移 表面酸性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的实验室评价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德琴 孔德金 +1 位作者 朱志荣 李建立 《工业催化》 CAS 2005年第9期20-23,共4页
以丝光沸石为主体制备的HAT-096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在空速1.7~2.0 h-1、3.0 Mpa、n(氢):n(烃)=6:1条件下实验室评价1 000 h,转化率大于48%、选择性大于94%.该催化剂在210 kt·a-1工业装置上运行9个月后,在空速1.6 h-1下进行... 以丝光沸石为主体制备的HAT-096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在空速1.7~2.0 h-1、3.0 Mpa、n(氢):n(烃)=6:1条件下实验室评价1 000 h,转化率大于48%、选择性大于94%.该催化剂在210 kt·a-1工业装置上运行9个月后,在空速1.6 h-1下进行72 h标定,平均转化率大于48%,选择性大于95%.该催化剂已运行6年多未进行再生,表明催化剂稳定性能良好,适宜于长周期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光沸石 甲苯歧化 烷基转移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氨酶的结构和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德琴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3年第3期203-205,共3页
乳酸脱氢酶是变形链球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通过酶促反应合成乳酸引起牙齿损害而成为龋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对变链菌乳酸脱氢酶分子和基因结构、龋病防治的应用探索以及研究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乳酸脱氢酶 蛋白质结构 基因结构 龋病 替代疗法 乳酸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吗啉对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德琴 孔德金 +2 位作者 程文才 张惠跃 毛海燕 《工业催化》 CAS 2005年第7期24-27,共4页
N-甲基吗啉是芳烃联合装置中的抽提溶剂,含有少量进入抽提产品之一的甲苯。研究了C9芳烃原料中N-甲基吗啉对ZA-92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工业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0MPa、空速1.5h-1、n(氢)∶n(烃)=6.7∶1、385℃条件下,... N-甲基吗啉是芳烃联合装置中的抽提溶剂,含有少量进入抽提产品之一的甲苯。研究了C9芳烃原料中N-甲基吗啉对ZA-92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工业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0MPa、空速1.5h-1、n(氢)∶n(烃)=6.7∶1、385℃条件下,原料中N-甲基吗啉质量分数≤100×10-6时,反应24h后,催化剂仍具有良好的活性;N-甲基吗啉质量分数为50×10-6时,反应500h后催化剂活性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吗啉 甲苯歧化 烷基转移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粘膜免疫佐剂——大肠杆菌热不稳定肠毒素研究现况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德琴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CAS 2004年第1期55-58,共4页
大肠杆菌热不稳定肠毒素是霍乱毒素的同源家族 ,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强效佐剂效应 ,作为粘膜抗原的载体分子广泛用于粘膜免疫。本文就该毒素及其亚单位在佐剂应用、免疫类型及免疫途径等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
关键词 大肠杆菌热不稳定肠毒素 粘膜免疫 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阿弗它溃疡患者与扁平苔藓患者病变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德琴 黄芊 梁文红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 了解口腔阿弗它溃疡 (ROU)患者和口腔扁平苔藓 (OLP)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病变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两种口腔粘膜病患者的T4 及T4 /T8比例低于正常组。结论 ROU与OLP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关键词 阿弗它溃疡 扁平苔藓 T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Ac防龋疫苗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德琴 《广东牙病防治》 2001年第4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龋齿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Ac 防龋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