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左半与右半结肠癌检出淋巴结数目界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悦生
杨梓锋
+4 位作者
欧阳凯博
吕泽坚
王俊江
吴德庆
李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52-1157,共6页
目的分析左半与右半结肠癌检出淋巴结数目与分期偏移、生存之间的关系,确定检出淋巴结数目界值。方法检索并提取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04—2018年89460例结肠癌病例资料,并以广东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同期收治的783...
目的分析左半与右半结肠癌检出淋巴结数目与分期偏移、生存之间的关系,确定检出淋巴结数目界值。方法检索并提取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04—2018年89460例结肠癌病例资料,并以广东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同期收治的783例结肠癌病人资料作为外部验证数据。比较左半与右半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检出淋巴结数目及生存预后。使用局部加权回归拟合概率曲线和Chow检验分别确定检出淋巴结数目界值。结果左半与右半结肠癌检出淋巴结数目、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淋巴结数目是影响分期偏移和生存的独立因素。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左半结肠癌的检出淋巴结数目界值为14枚,右半结肠癌的检出淋巴结数目界值为11枚。结论右半与左半结肠癌需要采用不同的检出淋巴结数目界值以准确分期,更好地评估生存结果,指导辅助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癌
检出淋巴结
生存
分期偏移
原文传递
静脉滴注亚甲蓝溶液在腹腔镜下结直肠外科术中输尿管显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德庆
杨悦生
+3 位作者
张维富
吕泽坚
杨梓锋
李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98-1103,共6页
目的输尿管的术中定位可协助结直肠外科的精准层面解剖,避免损伤。本研究旨在总结单中心使用亚甲蓝溶液静脉滴注用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输尿管荧光显影的经验,探究其显影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2...
目的输尿管的术中定位可协助结直肠外科的精准层面解剖,避免损伤。本研究旨在总结单中心使用亚甲蓝溶液静脉滴注用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输尿管荧光显影的经验,探究其显影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2022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使用亚甲蓝溶液静脉滴注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外科术中输尿管显影的病例资料,排除手术录像不完整、肾功能不全及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亚甲蓝的剂量1.0 mg/kg以内,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亚甲蓝至目标剂量,在腹腔镜探查的同时,静脉缓慢滴注亚甲蓝溶液,5~15 min完成滴注。使用内部腹腔镜荧光设备,光源模块采用660 nm作为临床药品亚甲蓝的激发光。观察记录临床信息、亚甲蓝用量、显影率、荧光增益、滴注亚甲蓝溶液后的输尿管开始显影时间、围手术期及手术信息(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血氧变化、术后分期、围手术期肾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共27例使用亚甲蓝溶液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外科术中输尿管显影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4例,女性3例,年龄(60.2±17.0)岁,中位年龄63岁,体质指数(21.7±3.4)kg/m^(2)。亚甲蓝使用剂量为0.3~1.0 mg/kg,滴注时间为5~15 min,显影率为100%,在滴注完亚甲蓝溶液后,观察到双侧输尿管显影中位时间为20(10~40)min。术中中位血氧波动范围2.5(0~7.0)%。全组患者术前、术后肌酐水平变化中位值为-1.3(-17.2~29.2)μmol/L。全组均未发现与使用亚甲蓝溶液相关的并发症。该显影技术在2例困难患者(系膜肥厚、T4期)中体现了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使用亚甲蓝荧光腹腔镜用于结直肠外科术中输尿管显影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于困难病例而言。本中心的使用经验是在腹腔镜探查开始时经静脉缓慢滴注亚甲蓝溶液,剂量在1 mg/kg以内,滴注时间≥5 min,期间注意观察血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外科手术
荧光腹腔镜技术
亚甲蓝
输尿管定位
原文传递
不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底贲门部胃肠间质瘤疗效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维富
冯兴宇
+13 位作者
张鹏
熊文俊
叶再
生
陈韬
邱海波
杨悦生
王伟
陈路川
余江
王俊江
吴德庆
周志伟
陶凯雄
李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9-525,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底贲门部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国广东省人民医院等14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5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胃底贲门部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3...
目的:探讨不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底贲门部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国广东省人民医院等14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5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胃底贲门部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3例,女128例;年龄为58(24,87)岁。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不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情况。(3)特殊腹腔镜技术亚组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治疗情况。251例患者中,202例行胃楔形切除术,26例行特殊腹腔镜技术(10例浆膜剥离切除术、16例经胃腔内切除术),23例行胃结构性切除术(6例全胃切除术、17例近端胃部分切除术)。251例患者中,2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不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情况。行胃楔形切除术患者性别(男、女),年龄,肿瘤最大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核分裂数(≤5/50高倍视野、6~10/50高倍视野、>10/50高倍视野),危险度分级(极低危险度、低危险度、中危险度、高危险度),肿瘤部位(贲门部、胃底部)分别为93、109例,(59±11)岁,3.50(0.40,10.00)cm,88.00(25.00,290.00)min,20.00(25.00,290.00)mL,4.00(2.00,12.00)cm,3.00(1.00,9.00)d,4.00(1.00,16.00)d,5.00(1.00,18.00)d,14例,164、31、7例,47、83、50、22例,30、172例;行特殊腹腔镜技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7例,(49±14)岁,2.55(0.20,5.00)cm,101.00(59.00,330.00)min,27.50(2.00,300.00)mL,4.50(0,6.00)cm,2.50(1.00,10.00)d,4.00(1.00,16.00)d,6.00(1.00,18.00)d,3例,20、5、1例,15、5、2、4例,24、2例;行胃结构性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1、12例,(52±10)岁,5.00(0.80,10.00)cm,187.00(80.00,325.00)min,50.00(10.00,300.00)mL,6.00(4.00,12.00)cm,4.00(2.00,8.00)d,6.00(3.00,14.00)d,8.00(2.00,18.00)d,7例,11、5、7例,2、6、6、9例,13、10例;3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5,F=10.19,H=17.71、37.50、35.54、24.68、16.09、20.20、13.76,χ^(2)=13.32,Z=28.98、32.17,χ^(2)=82.14,P<0.05)。(3)特殊腹腔镜技术亚组分析。10例浆膜剥离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肿瘤位置分型(内生型、外生型、壁间型)分别为4.50(1.00,10.00)d,8.00(3.00,12.00)d,0、8、2例;16例经胃腔内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0(1.00,4.00)d、3.00(1.00,6.00)d,16、0、0例;两者术后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5,-3.16,P<0.05);两者肿瘤位置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楔形切除术是治疗胃底贲门部GIST最常用的腹腔镜手术方式。特殊腹腔镜技术主要应用于贲门部GIST患者,手术重点为保留贲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底贲门部
胃肠间质瘤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题名
左半与右半结肠癌检出淋巴结数目界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悦生
杨梓锋
欧阳凯博
吕泽坚
王俊江
吴德庆
李勇
机构
汕头大学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胃肠外科
出处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52-1157,共6页
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No.2022YW030009)。
文摘
目的分析左半与右半结肠癌检出淋巴结数目与分期偏移、生存之间的关系,确定检出淋巴结数目界值。方法检索并提取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04—2018年89460例结肠癌病例资料,并以广东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同期收治的783例结肠癌病人资料作为外部验证数据。比较左半与右半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检出淋巴结数目及生存预后。使用局部加权回归拟合概率曲线和Chow检验分别确定检出淋巴结数目界值。结果左半与右半结肠癌检出淋巴结数目、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淋巴结数目是影响分期偏移和生存的独立因素。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左半结肠癌的检出淋巴结数目界值为14枚,右半结肠癌的检出淋巴结数目界值为11枚。结论右半与左半结肠癌需要采用不同的检出淋巴结数目界值以准确分期,更好地评估生存结果,指导辅助治疗的选择。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癌
检出淋巴结
生存
分期偏移
Keywords
right colon cancer
left colon cancer
examined lymph node
survival
stage migration
分类号
R6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静脉滴注亚甲蓝溶液在腹腔镜下结直肠外科术中输尿管显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德庆
杨悦生
张维富
吕泽坚
杨梓锋
李勇
机构
广东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普通外科
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
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
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出处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98-1103,共6页
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22YW030009)
广州市科技民生科技项目(202002020041)。
文摘
目的输尿管的术中定位可协助结直肠外科的精准层面解剖,避免损伤。本研究旨在总结单中心使用亚甲蓝溶液静脉滴注用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输尿管荧光显影的经验,探究其显影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2022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使用亚甲蓝溶液静脉滴注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外科术中输尿管显影的病例资料,排除手术录像不完整、肾功能不全及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亚甲蓝的剂量1.0 mg/kg以内,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亚甲蓝至目标剂量,在腹腔镜探查的同时,静脉缓慢滴注亚甲蓝溶液,5~15 min完成滴注。使用内部腹腔镜荧光设备,光源模块采用660 nm作为临床药品亚甲蓝的激发光。观察记录临床信息、亚甲蓝用量、显影率、荧光增益、滴注亚甲蓝溶液后的输尿管开始显影时间、围手术期及手术信息(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血氧变化、术后分期、围手术期肾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共27例使用亚甲蓝溶液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外科术中输尿管显影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4例,女性3例,年龄(60.2±17.0)岁,中位年龄63岁,体质指数(21.7±3.4)kg/m^(2)。亚甲蓝使用剂量为0.3~1.0 mg/kg,滴注时间为5~15 min,显影率为100%,在滴注完亚甲蓝溶液后,观察到双侧输尿管显影中位时间为20(10~40)min。术中中位血氧波动范围2.5(0~7.0)%。全组患者术前、术后肌酐水平变化中位值为-1.3(-17.2~29.2)μmol/L。全组均未发现与使用亚甲蓝溶液相关的并发症。该显影技术在2例困难患者(系膜肥厚、T4期)中体现了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使用亚甲蓝荧光腹腔镜用于结直肠外科术中输尿管显影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于困难病例而言。本中心的使用经验是在腹腔镜探查开始时经静脉缓慢滴注亚甲蓝溶液,剂量在1 mg/kg以内,滴注时间≥5 min,期间注意观察血氧变化。
关键词
结直肠外科手术
荧光腹腔镜技术
亚甲蓝
输尿管定位
Keywords
Colorectal surgery
Fluorescent laparoscopic technique
Methylene blue
Ureteral localization
分类号
R656.9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底贲门部胃肠间质瘤疗效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维富
冯兴宇
张鹏
熊文俊
叶再
生
陈韬
邱海波
杨悦生
王伟
陈路川
余江
王俊江
吴德庆
周志伟
陶凯雄
李勇
机构
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胃肠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
广东省中医院
福建省肿瘤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普通外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
汕头大学医学院
出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9-525,共7页
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22YW03000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A1515010573)
+1 种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02080230)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A2020019)。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底贲门部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国广东省人民医院等14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5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胃底贲门部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3例,女128例;年龄为58(24,87)岁。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不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情况。(3)特殊腹腔镜技术亚组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治疗情况。251例患者中,202例行胃楔形切除术,26例行特殊腹腔镜技术(10例浆膜剥离切除术、16例经胃腔内切除术),23例行胃结构性切除术(6例全胃切除术、17例近端胃部分切除术)。251例患者中,2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不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情况。行胃楔形切除术患者性别(男、女),年龄,肿瘤最大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核分裂数(≤5/50高倍视野、6~10/50高倍视野、>10/50高倍视野),危险度分级(极低危险度、低危险度、中危险度、高危险度),肿瘤部位(贲门部、胃底部)分别为93、109例,(59±11)岁,3.50(0.40,10.00)cm,88.00(25.00,290.00)min,20.00(25.00,290.00)mL,4.00(2.00,12.00)cm,3.00(1.00,9.00)d,4.00(1.00,16.00)d,5.00(1.00,18.00)d,14例,164、31、7例,47、83、50、22例,30、172例;行特殊腹腔镜技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7例,(49±14)岁,2.55(0.20,5.00)cm,101.00(59.00,330.00)min,27.50(2.00,300.00)mL,4.50(0,6.00)cm,2.50(1.00,10.00)d,4.00(1.00,16.00)d,6.00(1.00,18.00)d,3例,20、5、1例,15、5、2、4例,24、2例;行胃结构性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1、12例,(52±10)岁,5.00(0.80,10.00)cm,187.00(80.00,325.00)min,50.00(10.00,300.00)mL,6.00(4.00,12.00)cm,4.00(2.00,8.00)d,6.00(3.00,14.00)d,8.00(2.00,18.00)d,7例,11、5、7例,2、6、6、9例,13、10例;3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5,F=10.19,H=17.71、37.50、35.54、24.68、16.09、20.20、13.76,χ^(2)=13.32,Z=28.98、32.17,χ^(2)=82.14,P<0.05)。(3)特殊腹腔镜技术亚组分析。10例浆膜剥离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肿瘤位置分型(内生型、外生型、壁间型)分别为4.50(1.00,10.00)d,8.00(3.00,12.00)d,0、8、2例;16例经胃腔内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0(1.00,4.00)d、3.00(1.00,6.00)d,16、0、0例;两者术后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5,-3.16,P<0.05);两者肿瘤位置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楔形切除术是治疗胃底贲门部GIST最常用的腹腔镜手术方式。特殊腹腔镜技术主要应用于贲门部GIST患者,手术重点为保留贲门功能。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底贲门部
胃肠间质瘤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Keywords
Stomach neoplasms
Gastric cardia and fundu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Surgical procedures,operative
Laparoscopy
分类号
R735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左半与右半结肠癌检出淋巴结数目界值对比研究
杨悦生
杨梓锋
欧阳凯博
吕泽坚
王俊江
吴德庆
李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2
静脉滴注亚甲蓝溶液在腹腔镜下结直肠外科术中输尿管显影中的应用
吴德庆
杨悦生
张维富
吕泽坚
杨梓锋
李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3
不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底贲门部胃肠间质瘤疗效的多中心研究
张维富
冯兴宇
张鹏
熊文俊
叶再
生
陈韬
邱海波
杨悦生
王伟
陈路川
余江
王俊江
吴德庆
周志伟
陶凯雄
李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