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治疗在实体瘤中的应用现状
1
作者 赵璐(综述) 张正凤(综述) +3 位作者 王大臻(综述) 杨柳(综述) 刘泽(综述) 娄长杰(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癌症免疫治疗具有巨大潜力,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主流手段。在目前的癌症免疫治疗应用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ICIs包括靶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癌症免疫治疗具有巨大潜力,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主流手段。在目前的癌症免疫治疗应用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ICIs包括靶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抑制剂。此外,溶瘤病毒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等新型免疫治疗也逐渐进入临床,ICIs相关的联合治疗更是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本文将重点对ICIs、溶瘤病毒、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单独或组合形式在实体瘤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溶瘤病毒疗法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足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柳(综述) 张炯(审校)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可经多重机制损伤肾小球足细胞,足细胞病变进一步促进DKD进展。盐皮质激素通过作用于盐皮质激素受体(MR)调节人体水盐平衡、体液容量和血压。MR表达于足细胞、内皮细胞、系膜细胞等肾小球固有细胞,其活化将影响足细...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可经多重机制损伤肾小球足细胞,足细胞病变进一步促进DKD进展。盐皮质激素通过作用于盐皮质激素受体(MR)调节人体水盐平衡、体液容量和血压。MR表达于足细胞、内皮细胞、系膜细胞等肾小球固有细胞,其活化将影响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损坏滤过屏障,导致蛋白尿。糖尿病状态下MR过度活化提高足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损伤细胞超微结构,抑制足细胞自噬、促进凋亡,导致蛋白尿和肾脏局部炎症,阻断MR可避免足细胞结构受损、功能障碍和数量减少,有助于修复滤过屏障。本文将综述糖尿病导致足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MR拮抗剂(MRA)保护足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MRA治疗DKD足细胞病变、减少蛋白尿、改善肾脏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足细胞 盐皮质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氧化三甲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柳(综述) 谢红浪(审校)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74-479,共6页
饮食来源胆碱经肠道微生物代谢后产生氧化三甲胺(TMAO),是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CKD)、2型糖尿病等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TMAO在人体内主要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排出,肾功能下降可致循环中TMAO浓度升高,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增加... 饮食来源胆碱经肠道微生物代谢后产生氧化三甲胺(TMAO),是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CKD)、2型糖尿病等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TMAO在人体内主要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排出,肾功能下降可致循环中TMAO浓度升高,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卒中风险,促进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导致心肌与肾间质纤维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肠促胰素类药物可改变循环TMAO浓度,此作用对原发病疗效的影响程度尚无定论。除调整饮食结构外,益生菌或益生元、三甲胺(TMA)抑制剂、黄素单加氧酶3(FMO3)抑制剂等靶向TMAO治疗药物可不同程度影响肠道TMAO生成,但对宿主全身及CKD疾病进程的确切影响仍需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了靶向TMAO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使用益生菌或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组成,降低代谢产生TMA水平,以及靶向抑制TMA产生菌生成TMAO等,为此类药物治疗CKD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氧化三甲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柳(综述) 徐丽红(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24-1328,共5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病程迁延,现部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肠道微生态系统主要由肠黏膜和肠道微生物群构成,与肝在功能、解剖上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并介肠-肝轴,参与维持机体的多种生理、免疫及...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病程迁延,现部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肠道微生态系统主要由肠黏膜和肠道微生物群构成,与肝在功能、解剖上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并介肠-肝轴,参与维持机体的多种生理、免疫及代谢功能。分析肠道菌群与PBC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可为临床治疗PBC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文章主要从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肝的交互作用、菌群移植在治疗PBC的潜在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微生物群 菌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环境与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柳(综述) 谢红浪(审校)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4,共5页
肠道微环境作为一种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饮食、药物、疾病均影响肠上皮细胞和人体微生物组的结构、功能,直接或间接调节机体代谢及免疫系统,造成全... 肠道微环境作为一种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饮食、药物、疾病均影响肠上皮细胞和人体微生物组的结构、功能,直接或间接调节机体代谢及免疫系统,造成全身炎症水平升高,加重基础疾病.肾脏是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的重要器官,但目前尚无针对肠道微环境预防、治疗、逆转糖尿病肾脏病的创新性策略.本文聚焦肠道微环境对糖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糖尿病对肠道微环境的影响以及干预肠道微环境对糖尿病肾病的意义,旨在以人体微生物组作为靶点,为个体化治疗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环境 人体微生物组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心肾保护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柳(综述) 谢红浪(审校)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3-378,共6页
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肠促胰素类药物不仅有效控制血糖,还有显著的多器官保护作用。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的肾脏保护机制主要包括利尿、促进尿钠排泄、减轻足细胞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抗... 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肠促胰素类药物不仅有效控制血糖,还有显著的多器官保护作用。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的肾脏保护机制主要包括利尿、促进尿钠排泄、减轻足细胞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抗纤维化、改善内皮功能、降低体重和血压等。多项临床试验证实肠促胰素类药物可降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GLP-1RA尤其有助于减少糖尿病患者肾脏和心脏终点事件,在指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本文将综合最新研究进展,总结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心肾保护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糖尿病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大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柳(综述) 富建华(审校) 薛辛东(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2年第5期469-472,共4页
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日益提高,其日后的营养状况逐渐被关注。特别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宫内营养不足,出生后对热卡需求高,单纯经胃肠道喂养往往不能满足其营养和代谢需求,静脉营养是其获取能量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国外已普... 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日益提高,其日后的营养状况逐渐被关注。特别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宫内营养不足,出生后对热卡需求高,单纯经胃肠道喂养往往不能满足其营养和代谢需求,静脉营养是其获取能量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国外已普遍开展了静脉大剂量氨基酸的早期应用,并发现该方法不仅安全,而且对改善早产儿生长和营养状况是有效的。因此,生后迅速建立营养支持对追赶生长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静脉营养 早产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