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高原土壤温度的日变化 被引量:35
1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2 位作者 丁永建 王绍令 陈贤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8,共4页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于1997-07~09期间,在藏北高原不同地点分别建立了自动气象站和埋设了土壤温度、湿度观测系统.土壤温度观测数据表明,在60cm以上土壤温度均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变化,其变化为正弦曲线,与...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于1997-07~09期间,在藏北高原不同地点分别建立了自动气象站和埋设了土壤温度、湿度观测系统.土壤温度观测数据表明,在60cm以上土壤温度均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变化,其变化为正弦曲线,与太阳辐射的时间变化一致.但存在着不同的时间滞后.地表状况、土壤干湿程度及土壤组分等的差异对土壤温度的时间变化振幅及热通量有影响.在藏北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温度 时间变化 野外观测 气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1 位作者 田立德 鲁安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6-431,共6页
根据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取得的降水量和δ18O资料,基于来自海洋性气团的水汽形成的降水中δ18O较低、来自局地蒸发形成的降水中δ18O较高这一认识,尝试性地给出了划分不同来源水汽的标准。基于此标准,对研究区域中局地来源水汽和海... 根据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取得的降水量和δ18O资料,基于来自海洋性气团的水汽形成的降水中δ18O较低、来自局地蒸发形成的降水中δ18O较高这一认识,尝试性地给出了划分不同来源水汽的标准。基于此标准,对研究区域中局地来源水汽和海洋性气团水汽在总降水中所占的比率定量估计。就安多附近平均而言,1998年6~9月海洋气团的直接输送而形成的降水量至多占总降水量的32.06%,而局地蒸发的水汽所形成的降水量至少占总降水量的46.86%。其它至少有21.8%可能来源于季风环流对沿途蒸发水汽的输送。青藏高原中部(如安多等)的降水,可能是海洋性气团携带的水汽经过若干次凝结-降水(降落到地面)-蒸发-再凝结等过程,不断循环并依次将水分通过季风环流向高原中西部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Δ^18O 不同来源水汽 降水贡献 定量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D110点不同季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3 位作者 丁永建 王绍令 陈贤章 小池俊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0-574,共5页
利用1998 年GAMETibet 加强观测期间取得的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度资料,对藏北高原D110 点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的月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半年(5 ~9 月) 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 可达40cm 深... 利用1998 年GAMETibet 加强观测期间取得的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度资料,对藏北高原D110 点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的月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半年(5 ~9 月) 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 可达40cm 深处) ,且基本上按正弦曲线变化,但相位随深度的增加而滞后;冬半年(10 ~4 月) 土壤温度尽管也存在日变化,但变幅较小。就所研究的时段而言,6 月地表土壤温度的日变化最大。一年中最低温度的变化较小且平稳;而最高温度的变化较大,尤其是9 月到10 月的降温过程和4 月到5 月的升温过程都相当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温度 日变化 季节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土壤的温湿特征 被引量:33
4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4 位作者 王绍令 丁永建 陈贤章 沈永平 ToshioKOIKE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2-317,共6页
通过藏北高原两个站点 ( D110 和安多) 土壤温湿特性的分析, 表明浅层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明显的比深层的要大, 而且浅层土壤温度受地表随机天气过程的影响较大。浅层 (20 cm )土壤在未冻结前湿度的变化幅度不但受形成降... 通过藏北高原两个站点 ( D110 和安多) 土壤温湿特性的分析, 表明浅层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明显的比深层的要大, 而且浅层土壤温度受地表随机天气过程的影响较大。浅层 (20 cm )土壤在未冻结前湿度的变化幅度不但受形成降水的地表随机天气过程的影响, 而且受其下层土壤湿度状况的影响。下层土壤湿度越小, 浅层 (20 cm ) 土壤湿度的变化幅度越大。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关系, 土壤的湿度状况能够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幅度和土壤温度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 湿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土壤水热分布特征及冻融过程在季节转换中的作用 被引量:78
5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何元庆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553-558,共6页
利用GAME -Tibet期间所取得的高分辨率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资料 ,对青藏高原 (主要是藏北高原 )土壤水热分布特征及冻融过程在季节转换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藏北高原 4cm深处土壤在 10月份开始冻结 ,次年 4~ 5月份开始消融 ,冻结持续... 利用GAME -Tibet期间所取得的高分辨率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资料 ,对青藏高原 (主要是藏北高原 )土壤水热分布特征及冻融过程在季节转换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藏北高原 4cm深处土壤在 10月份开始冻结 ,次年 4~ 5月份开始消融 ,冻结持续时间长达 5~ 7个月。冻结过程有利于土壤维持其水分 ,因此 ,在刚刚开始消融时土壤含水量仍然很高。从而为夏季风爆发前土壤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水分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青藏高原 水热分布 冻融过程 季节转换 土壤温度 蒸发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地气之间的水分循环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2 位作者 何元庆 张晓君 马耀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3,共5页
利用GAME -Tibet期间所取得的高分辨率土壤温度、含水量以及降水量资料 ,对藏北高原地气之间的水分循环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唐古拉山以南平坦地表 7~ 8月份地表蒸发的水汽量可达 177.1mm ,占同期降水量的 73.2 % ;唐古拉山以北... 利用GAME -Tibet期间所取得的高分辨率土壤温度、含水量以及降水量资料 ,对藏北高原地气之间的水分循环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唐古拉山以南平坦地表 7~ 8月份地表蒸发的水汽量可达 177.1mm ,占同期降水量的 73.2 % ;唐古拉山以北平坦地表 7~ 8月份地表蒸发的水汽量可达 73.3mm ,占同期降水量的 5 7.7%。地表土壤通过蒸发不但将大量的水分输送给其上的大气 ,而且将热量传给了其上的大气 ,从而抑制了土壤温度的升高。如果仅就唐古拉山南北地表蒸发而言 ,引起其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降水量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地表蒸发量 降水量 水分循环 土壤温度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雪盖对亚洲季风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7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6-191,共6页
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均表明,青藏高原作为一个特殊的抬高了的下垫面,其上雪盖面积和积雪日数等的异常均与亚洲夏季风的强弱及起讫有关.雪盖面积大、积雪日数多的年份,亚洲季风弱且爆发迟,推进慢;雪盖面积小、积雪日数少的年份,亚... 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均表明,青藏高原作为一个特殊的抬高了的下垫面,其上雪盖面积和积雪日数等的异常均与亚洲夏季风的强弱及起讫有关.雪盖面积大、积雪日数多的年份,亚洲季风弱且爆发迟,推进慢;雪盖面积小、积雪日数少的年份,亚洲季风强且爆发早,推进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雪盖 亚洲季风 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里雅冰芯气候记录对ENSO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3,共7页
ENSO现象是一个产生于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全球事件 ,它是影响全球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气候年际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因子 .通过高通滤波法、累积异常法以及非参数检验等方法 ,对古里雅冰芯中所记录的气候信息与ENSO事件进行相关分析表明 ,... ENSO现象是一个产生于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全球事件 ,它是影响全球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气候年际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因子 .通过高通滤波法、累积异常法以及非参数检验等方法 ,对古里雅冰芯中所记录的气候信息与ENSO事件进行相关分析表明 ,在厄尔尼诺年 ,古里雅冰芯中记录的降水量显著减少 ,但对于δ18O而言 ,虽然也在厄尔尼诺年偏低 ,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里雅 冰芯气候记录 ENSO事件 厄尔尼诺 年际变化 降水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上城市热岛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9
作者 杨梅学 陈长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7-124,共8页
用复杂地形上的三维边界层模式模拟了兰州市城关区的城市热岛,模拟得到的温度廓线和热岛强度与实测结果一致,模拟结果还显示了热岛的温度场和流场的三维结构.兰州市夜间热岛环流明显,地形山谷风对热岛环流有影响,热岛强度有明显的... 用复杂地形上的三维边界层模式模拟了兰州市城关区的城市热岛,模拟得到的温度廓线和热岛强度与实测结果一致,模拟结果还显示了热岛的温度场和流场的三维结构.兰州市夜间热岛环流明显,地形山谷风对热岛环流有影响,热岛强度有明显的时间变化.城市热岛的形成主要是天气尺度的地转风和城市热源、地形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地转风不变时,对热岛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人工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热岛效应 数值模拟 城市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D110点土壤温度的极值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1 位作者 何元庆 小池俊雄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07-211,共5页
通过藏北高原D110点一年中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最高值、日最低值及日温差的分析,表明从0cm~40cm,土壤温度的日最高值的变化剧烈,而日最低值的变化则相对平稳。冬半年土壤温度的日最低值、日最高值比较接近,日温差较小... 通过藏北高原D110点一年中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最高值、日最低值及日温差的分析,表明从0cm~40cm,土壤温度的日最高值的变化剧烈,而日最低值的变化则相对平稳。冬半年土壤温度的日最低值、日最高值比较接近,日温差较小,而且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比较平稳;但夏半年(5~9月)波动较冬半年的大,且最高温的波动要比最低温的波动大得多;随深度的增加日温差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温度 日最低温 日温差 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气候突变的检测——应用范围及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3-76,共4页
气候突变及其检测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气候突变的表现多种多样,目前也有许多检测气候突变的方法,但这些方法能否准确地检测出气候突变现象,他们的适用范围如何,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研究表明,尽管小波分析方法在检测序列... 气候突变及其检测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气候突变的表现多种多样,目前也有许多检测气候突变的方法,但这些方法能否准确地检测出气候突变现象,他们的适用范围如何,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研究表明,尽管小波分析方法在检测序列突变方面具有严格的数学意义,但因为其检测到的是序列的均值突变,因此,在应用于气候突变的检测方面应该特别注意,数学上的严格并不等同于气候意义上的严格。因为某些情况下有些突变点并没有一定的气候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气候突变 突变检测 应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0a来古里雅冰芯记录的气候突变事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7-722,共6页
根据古里雅冰芯高分辨率气候环境信息记录 ,利用小波气候突变的检测方法 ,对近 30 0a来的气候突变事件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在百年尺度上 ,近 30 0a来古里雅冰芯中所记录的δ1 8O(温度代用指标 )发生了 2次突变 ,分别在 1 788年和 1 ... 根据古里雅冰芯高分辨率气候环境信息记录 ,利用小波气候突变的检测方法 ,对近 30 0a来的气候突变事件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在百年尺度上 ,近 30 0a来古里雅冰芯中所记录的δ1 8O(温度代用指标 )发生了 2次突变 ,分别在 1 788年和 1 932年 ;净积累量 (降水量的代用指标 )也发生了 2次突变 ,分别在 1 80 5年和 1 939年 ;降水突变发生的时间迟于温度突变发生的时间 .时间尺度越短 ,发生突变的次数则越多 ,这也体现了气候变化的层次性 .因此 ,较好地确定隐含在气候资料中冷暖 (干湿 )期突变的位置 ,从冷暖 (干湿 )期的变更上去把握气候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古里雅冰芯记录 气候变化 小波分析 温度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方法及其在冰心气候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何元庆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3-87,共5页
介绍了最强的非参数检验之一Mann-WhitneyU非参数检验方法及其在冰心气候学研究中的应用。由于冰心气候环境记录具有分辨率高、保真性好和所记录的气候环境信息量大等优声、,因此将该非参数检验方法用于冰心气候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 介绍了最强的非参数检验之一Mann-WhitneyU非参数检验方法及其在冰心气候学研究中的应用。由于冰心气候环境记录具有分辨率高、保真性好和所记录的气候环境信息量大等优声、,因此将该非参数检验方法用于冰心气候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一些极端事件的研究,并对厄尔尼诺年古里雅冰心中所记录的降水量及δ18O的变化进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参数检验 冰心气候记录 厄尔尼诺事件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7
14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ToshioKOIKE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3-17,共5页
通过GAME -Tibet野外工作前期所得到的土壤温度资料 ,初步分析了藏北高原不同地点不同深度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并探讨了这种特征形成的原因。认为这可能与降雪、反照率、长波辐射、凝结潜热等的反馈过程及土壤湿度有关。由于土... 通过GAME -Tibet野外工作前期所得到的土壤温度资料 ,初步分析了藏北高原不同地点不同深度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并探讨了这种特征形成的原因。认为这可能与降雪、反照率、长波辐射、凝结潜热等的反馈过程及土壤湿度有关。由于土壤湿度等的影响 ,较潮湿的地方下层土壤从开始冻结到完全冻结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温度 变化特征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坡夏季风降水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Ken'ichiUENO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3-236,共4页
利用 G A M E Tibet加强观测期间 (1998 年 5~9 月) D105 站的降水资料, 初步分析了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坡夏季风降水的特征表明从6 月 7 日至 9 月18 日, 这 104 d 中有 81 d 产生降水, 总... 利用 G A M E Tibet加强观测期间 (1998 年 5~9 月) D105 站的降水资料, 初步分析了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坡夏季风降水的特征表明从6 月 7 日至 9 月18 日, 这 104 d 中有 81 d 产生降水, 总降水量为2792 m m , 每天平均降水量达345 m m 可以认为6 月7 日左右为唐古拉山北坡 D105 站处夏季风爆发日 8 月份降水量最大, 为1216 m m , 占观测期间总降水量的436% 在夏季风期间, 季风降水存在着明显的活跃期和中断期, 其主周期约为 5 d局地对流云降水不论从降水量还是降水频率上, 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拉山 夏季风 降水特征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年以来古里雅冰芯中温度与降水量的关系及其原因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对古里雅冰芯中所记录的300a以来的降水量指标(冰川积累量)和温度指标(δ^18O)的详细分析表明,古里雅地区温度和降水量之间有较好的依存关系。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尺度上,降水量的正距平必然对应着温度的正距平,反之亦然。... 对古里雅冰芯中所记录的300a以来的降水量指标(冰川积累量)和温度指标(δ^18O)的详细分析表明,古里雅地区温度和降水量之间有较好的依存关系。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尺度上,降水量的正距平必然对应着温度的正距平,反之亦然。但降水量的变化滞后于温度的变化约20 ̄40a,这可能不仅与海陆比热的差异有关,而且也可能与温度-降水量-植被-含水量等之间的正反馈过程有关。若考虑这种时间滞后,从某种程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芯 积累量 温度 反馈过程 古气候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土壤温度异常变化及其与雪灾关系初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1 位作者 小池俊雄 田殿武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88-95,共8页
通过对GAME-Tibet野外工作期间所得藏北高原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度资料的初步分析,发现藏北高原1997~1998年冬半年上壤日温差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异常现象;指出了这种异常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藏北高原1997年冬天的特大雪灾有关。从浅层土壤... 通过对GAME-Tibet野外工作期间所得藏北高原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度资料的初步分析,发现藏北高原1997~1998年冬半年上壤日温差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异常现象;指出了这种异常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藏北高原1997年冬天的特大雪灾有关。从浅层土壤日温差的异常变化,定性地说明了藏北高原1997~1998年冬半年不同地点雪灾的严重程度,但由于受资料的限制,目前尚无法进行定量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温度 雪灾 异常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土壤温度分布的纬向效应和高度效应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小池俊雄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29-332,共4页
利用GAME- Tibet 野外观测期间所得藏北高原不同地点土壤温度资料, 对藏北高原土壤温度分布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夏季土壤温度分布主要表现为高度效应,而冬季土壤温度分布主要表现为纬度效应。年... 利用GAME- Tibet 野外观测期间所得藏北高原不同地点土壤温度资料, 对藏北高原土壤温度分布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夏季土壤温度分布主要表现为高度效应,而冬季土壤温度分布主要表现为纬度效应。年平均土壤温度分布是纬度效应和高度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温度 纬度效应 高度效应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年夏季(7,8月)藏北降水的某些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Ken'ichi UENO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46,共4页
利用GAME Tibet加强观测期间所得到的青藏高原不同地点的降水量资料 ,初步分析了 1 998年 7月和 8月夏降风降水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藏北高原夏季风降水的分布是纬度效应和海拔高度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7月份降水量的... 利用GAME Tibet加强观测期间所得到的青藏高原不同地点的降水量资料 ,初步分析了 1 998年 7月和 8月夏降风降水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藏北高原夏季风降水的分布是纬度效应和海拔高度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7月份降水量的纬度效应要比高度效应明显 ,而 8月份的降水量不但具有一定的纬度效应 ,也具有一定的海拔高度效应。 7月~ 8月份的降水量主要表现为随纬度的分布特征 ,但它也受到海拔高度效应的修正 ,即由于地形对降水的再分配过程 ,使得某些测点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由于青藏高原地表状况复杂 ,其上的降水显然应当同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要简单地区分各因子的作用是较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夏季风 降水 纬度 海拔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00a来古里雅冰芯记录及19~20世纪的气候变暖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9-293,共5页
利用古里雅冰芯近2000a来的温度代用资料,用奇异谱分析方法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及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近2000a来气候一直在变暖,这是气候的自然变暖过程.同时分析结果显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增暖十分明显.正是... 利用古里雅冰芯近2000a来的温度代用资料,用奇异谱分析方法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及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近2000a来气候一直在变暖,这是气候的自然变暖过程.同时分析结果显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增暖十分明显.正是因为气候的自然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叠加,才使得20世纪成为过去2000a来最温暖的10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里雅冰芯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自然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