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毛家伟 杨永辉 +4 位作者 张运红 李丙奇 韩伟锋 高翠民 刘小奇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筛选花生专用复合肥中腐殖酸最优添加量,为腐殖酸增效肥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和普通复合肥(CF)相比,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C...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筛选花生专用复合肥中腐殖酸最优添加量,为腐殖酸增效肥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和普通复合肥(CF)相比,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CF+HA)可增加花生的主茎长,促进花生增产,以3%添加量处理最优,单株总果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和产量分别增加12.6%、10.3%、2.2%和9.7%,还可提高花生蛋白质、脂肪、硬脂酸和木焦油酸含量,降低油酸、花生一烯酸和山嵛酸含量和油酸/亚油酸比。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的花生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显著高于CF处理,增幅分别为5.2%~21.7%,19.8%~82.8%,9.1%~12.5%和127.9%~174.8%,以CF+3%HA处理最高,该处理的磷肥利用率、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分别较之显著增加68.5%、12.5%和18.4倍。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的花生成熟期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降低7.0%~16.1%,以CF+3%HA处理最低。综上所述,复合肥中添加腐殖酸能一定程度提高花生产量,改善花生品质,促进氮磷的吸收和利用,以CF+3%HA处理施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花生 产量 品质 氮磷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永辉 武继承 +3 位作者 高翠民 张运红 潘晓莹 何方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为探明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开展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小麦季:处理W1—W6,分别为0、20、40、60、80、100 mm/次;玉米季:处理M1—M6,分别为0、15、30、45、60、75 mm/次)对小麦生长、叶片SPAD值、... 为探明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开展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小麦季:处理W1—W6,分别为0、20、40、60、80、100 mm/次;玉米季:处理M1—M6,分别为0、15、30、45、60、75 mm/次)对小麦生长、叶片SPAD值、光合生理特征及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提高了小麦叶片的SPAD值、改善了小麦光合生理特征,小麦、玉米产量构成要素及产量均相应提高。随灌水量的增加,小麦叶片的SPAD值、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及周年总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小麦、玉米周年总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灌浆期随灌水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小麦、玉米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水利用率随灌水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不同灌水量处理中,处理W3和W4更利于提高小麦叶片的SPAD值,处理W5对光合速率的提高更为显著,处理W4更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而处理W3对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更为有利。处理M5的玉米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籽粒水分利用效率也相对较高。对于小麦、玉米周年产量而言,处理W5+M5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灌水量 光合特征 小麦 玉米 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运筹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翠民 杨永辉 +4 位作者 韩伟锋 何方 毛家伟 潘晓莹 武继承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5-893,共9页
为探究水氮运筹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效应,于2019—2021年开展了连续2年小麦田间试验,设置2个施氮水平210(N1)和240(N_(2))kg·hm^(-2),4个灌水处理W1(不灌水)、W2(每次30 mm)、W_(3)(每次45 mm)、W_(4)(每次60 mm),分... 为探究水氮运筹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效应,于2019—2021年开展了连续2年小麦田间试验,设置2个施氮水平210(N1)和240(N_(2))kg·hm^(-2),4个灌水处理W1(不灌水)、W2(每次30 mm)、W_(3)(每次45 mm)、W_(4)(每次60 mm),分析不同处理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相关指标。结果表明,2019—2021年,施氮量和灌水量对冬小麦抽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为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且三个生育时期均以N_(2)W_(4)处理最高,与N1W_(4)和N_(2)W_(3)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三个生育时期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以N_(2)W_(3)、N1W_(4)或N_(2)W_(4)处理最低。小麦越冬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土壤铵态氮与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土壤硝态氮与产量和NPF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个年度,水氮运筹较对照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产量增幅分别为38.9%~62.0%和40.9%~68.3%,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幅分别为8.0%~15.7%和10.1%~16.4%,NPFP增幅分别为38.9%~62.0%和40.9%~65.5%;冬小麦产量和WUE均以N_(2)W_(4)处理最高,N_(2)W_(3)处理次之,两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N_(2)W_(3)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N_(2)W_(4)处理。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240 kg·hm^(-2)、每次灌水45 mm(N_(2)W_(3))为该地区滴灌冬小麦最佳水氮运筹组合,可以实现保障产量和提高水氮利用效率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水肥一体化 水氮运筹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对小麦-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
作者 潘晓莹 武继承 +4 位作者 徐祺豪 王越 杨永辉 高翠民 何方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0,38,共8页
探讨补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对小麦、玉米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豫中补灌区合理利用水肥资源、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2018-2020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不灌溉(W0),补灌1次(W1)(拔节期)... 探讨补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对小麦、玉米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豫中补灌区合理利用水肥资源、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2018-2020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不灌溉(W0),补灌1次(W1)(拔节期)、补灌2次(W2)(拔节期,抽穗-扬花期),每次灌水450 m^(3)/hm^(2)。设5个施肥模式:不施肥(N0)、纯氮210 kg/hm^(2)(N1)、纯氮300 kg/hm^(2)(N2)、纯氮210 kg/hm^(2)+有机肥1 500 kg/hm^(2)(N3)、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 500 kg/hm^(2)(N4)。(1)连续2 a灌水措施(W)、施肥模式(N)和灌水×施肥交互作用对小麦、玉米产量和全生育期耗水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且低氮(N1)条件下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小麦产量增加了1.75%~17.11%,玉米产量增加了2.42%~12.66%。(2)连续2 a 3种灌水水平条件下,N0处理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低于或显著低于其他处理。(3)2019年小麦、玉米产量均以W1N4最高,分别为11 865.53 kg/hm^(2)和11 662.82 kg/hm^(2);2020年W2N4小麦处理产量最高,W1N3处理玉米产量最高。(4)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差异显著,连续2 a补灌2次处理的小麦、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均高于不灌溉相应处理。(5)2019年小麦、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均以W2N0最低,2020年W1N0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处理最低,W2N0处理次之,W2N0处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低。补灌或增施有机肥对小麦、玉米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对小麦、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有一定积极影响。豫中补灌区推荐适宜小麦-玉米灌溉施肥模式为:小麦、玉米拔节期各补灌1次,施用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 500 kg/hm^(2)(氮肥底追比为底施∶拔节肥=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灌 有机肥 小麦-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和IETM的装备常规故障诊断
5
作者 吴家菊 孔令刚 +3 位作者 康时嘉 左洪福 杨永辉 周小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46,共9页
装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大部分常规故障都是由于人为操作、保养以及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常规故障在装备的研制、试验、鉴定以及维保过程中都进行了验证,并有明确的定义,具有明确的故障树分析结论,因而数字孪生可为装备常规故障提供... 装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大部分常规故障都是由于人为操作、保养以及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常规故障在装备的研制、试验、鉴定以及维保过程中都进行了验证,并有明确的定义,具有明确的故障树分析结论,因而数字孪生可为装备常规故障提供快速、交互性的诊断可能。为提高常规故障诊断的效率和诊断过程的交互式体验感,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装备常规故障诊断模型。在此基础上,鉴于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良好的交互性及用户体验感,设计一种基于孪生数据和IETM的装备常规故障诊断方案。该方案将装备故障树转换为IETM的故障数据模块,存储到IETM数据库中形成故障库。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并将装备实时孪生数据作为输入,利用IETM的交互性,通过过程数据模块结合故障数据模块进行步进式故障诊断及隔离引导操作,同时提供维修操作指导。当装备实时孪生数据与故障库定义的故障信息不完全一致时,采用案例分析法计算装备实时孪生数据提供的故障征兆信息与故障库中明确定义的故障征兆信息的相似度,并设定相似度的阈值进行判定;再利用IETM推送对应故障数据模块进行相应的故障诊断隔离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故障诊断 数字孪生 IETM 故障树分析 故障数据模块 实时孪生数据 相似度 隔离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装备维修保障平台
6
作者 吴家菊 孔令刚 +4 位作者 康时嘉 左洪福 杨永辉 周小伟 陈川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31-138,共8页
维修保障是装备运行使用的重要部分,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直接影响其效能的发挥。而基于历史故障数据的传统维修保障方式很难实现实时精确保障,使得装备效能发挥受到了影响。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为装备运行使用过程中的全资可视化、装备状... 维修保障是装备运行使用的重要部分,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直接影响其效能的发挥。而基于历史故障数据的传统维修保障方式很难实现实时精确保障,使得装备效能发挥受到了影响。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为装备运行使用过程中的全资可视化、装备状态实时感知、故障快速预测并诊断、维修方案智能化制定及验证、维修指导以及按需训练培训等提供了良好的实现条件。文中在研究装备维修保障对象、业务领域及寿命期保障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装备维修保障数字孪生模型,分析装备数字孪生体组成以及需要管理的元素;在分析装备维修保障孪生数据流的基础上,提出了装备维修保障数字孪生平台框架;最后针对装备维修保障数字孪生体的构建及使用,分析了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可指导装备维修保障数字孪生体建设工作的开展,实现装备实时、精确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维修保障 数字孪生技术 数字孪生体 管理元素 寿命期 虚实交互 置信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杨永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35-138,共4页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已成为重要趋势。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还能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的发挥出这一技术的价值,就需要针...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已成为重要趋势。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还能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的发挥出这一技术的价值,就需要针对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做好研究分析。本文针对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包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改善环境质量,探究了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策略,如前期规划设计的优化、节能环保材料的选择、绿色施工工艺的引入、施工现场的绿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节能施工技术 房建施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DCNN-BiLSTM的航空发动机故障分类研究
8
作者 孔令刚 康时嘉 +3 位作者 吴家菊 左洪福 杨永辉 程铮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29-135,共7页
随着航空发动机运行状态的变化,其故障模式也会发生变化。针对航空发动机的运行退化趋势,提出一种基于1DCNN-BiLSTM的航空发动机故障分类模型。该模型可以直接用于原始监测数据,不需要其他算法提取故障退化特征,并且能充分利用1DCNN提... 随着航空发动机运行状态的变化,其故障模式也会发生变化。针对航空发动机的运行退化趋势,提出一种基于1DCNN-BiLSTM的航空发动机故障分类模型。该模型可以直接用于原始监测数据,不需要其他算法提取故障退化特征,并且能充分利用1DCNN提取时间维度局部特征的优势,以及BiLSTM处理非线性时间序列及利用双向上下文信息的特点,最后连接全连接层来学习双向时序依赖的特征信息,并使用softmax函数来诊断故障类别。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公开的CMAPSS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将故障模式分为无故障、HPC故障(单一故障)、HPC&Fan故障(混合故障)三种类型。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模型对比,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这对提高航空发动机运行可靠性和进一步进行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发动机故障 故障分类 1DCNN BiLSTM 非线性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项链弧形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被引量:1
9
作者 邱卫华 王剑玮 +3 位作者 黄磊 朱家俊 张柳燕 杨永辉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项链弧形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经皮项链弧形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31例)与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治疗,31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 目的探讨经皮项链弧形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经皮项链弧形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31例)与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治疗,31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胸前上区皮肤感觉麻木发生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9个月。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胸前上区皮肤感觉麻木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项链弧形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手术切口短、术后疼痛轻、锁骨上神经损伤少、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但手术时间比切开复位内固定稍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中段骨折 内固定术 锁骨上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克里金法的工业机器人定位误差预测补偿
10
作者 史艳琼 戴尔愉 杨永辉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3,共10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不高的现状,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几何误差和非几何误差影响因素的克里金预测定位误差的方法。首先,采用三维动态跟踪测量系统测量工业机器人工作空间中一组点的位置误差,通过位置误差构建实验变异函数;其次,采... 针对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不高的现状,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几何误差和非几何误差影响因素的克里金预测定位误差的方法。首先,采用三维动态跟踪测量系统测量工业机器人工作空间中一组点的位置误差,通过位置误差构建实验变异函数;其次,采用粒子群算法结合克里金方法进行实验变异函数的参数寻优,得到最优模型和参数;然后,通过克里金方程结合最优实验变异函数模型求解权重系数和拉格朗日乘数,并利用克里金预测方程对定位误差进行预测;最后实施补偿并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绝对位置误差平均值由1.048 9 mm减小到0.178 6 mm,精度提高了82.97%;均方根值由0.393 7 mm减小到0.058 5 mm,精度提高了85.14%,提高了工业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金 几何误差 非几何误差 粒子群 误差预测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extSnake的印章字符检测算法
11
作者 甘辉鑫 巩荣芬 +1 位作者 储茂祥 杨永辉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13-220,共8页
针对字符模糊、宽高比多变、与背景文字重叠等因素导致的印章字符易被漏检、误检等问题,提出基于TextSnake的印章字符检测算法,记作TextSnake-CR算法。首先在特征融合中嵌入手工设计的感受野增强模块,使浅层特征拥有更大感受视野,从而... 针对字符模糊、宽高比多变、与背景文字重叠等因素导致的印章字符易被漏检、误检等问题,提出基于TextSnake的印章字符检测算法,记作TextSnake-CR算法。首先在特征融合中嵌入手工设计的感受野增强模块,使浅层特征拥有更大感受视野,从而有效地降低误检率;其次提出颜色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印章字符中颜色特征,增强模糊印章字符的检测精度;最后改进模型的分类损失函数,抑制背景噪声对模型的干扰,进一步提高模型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TextSnake-CR在公开印章数据集与自制数据集上的F值分别达到90.71%和81.79%,与其他算法相比,有效地提高了印章字符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章字符检测 TextSnake 颜色特征提取 感受野增强 分类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及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2
12
作者 杨永辉 吴普特 +4 位作者 武继承 赵世伟 赵西宁 黄占斌 何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26,共8页
为探明保水剂施用后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的作用机理,在豫西丘陵旱作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保水剂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保水、作物的耗水特征、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提高了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0~100cm土层... 为探明保水剂施用后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的作用机理,在豫西丘陵旱作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保水剂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保水、作物的耗水特征、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提高了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0~1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促进了生物量的积累、降低了小麦耗水量、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中,60和90kg/hm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及储水量均较其他处理高,而耗水量最低。播种-拔节期,保水剂用量越高干物质积累越显著;拔节-孕穗期及灌浆-收获期,60kg/hm2处理较对照增加的干物质量最高;而孕穗-灌浆期,30kg/hm2干物质量增加最为显著。各生育阶段,除孕穗-灌浆期外,60kg/hm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最终,60kg/hm2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较对照增产47.4%,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0.6kg/(mm·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土壤水分 产量 冬小麦 保水剂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研究土壤改良措施下土壤孔隙 被引量:39
13
作者 杨永辉 武继承 +2 位作者 毛永萍 韩庆元 何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99-108,共10页
为探明不同土壤结构改良措施(秸秆覆盖、免耕、有机肥、保水剂)对土壤孔隙特征及分布的影响,采用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法定量分析了土壤孔隙的数目、孔隙度及孔隙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措施均... 为探明不同土壤结构改良措施(秸秆覆盖、免耕、有机肥、保水剂)对土壤孔隙特征及分布的影响,采用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法定量分析了土壤孔隙的数目、孔隙度及孔隙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措施均提高了土壤总孔隙数、大孔隙数及0.13~1.0 mm孔隙数,且其孔隙度也相应提高。同时孔隙成圆率也得到了改善。各处理中以有机肥和免耕处理效果较佳,其次为保水剂和秸秆覆盖,对照最低。此外,不同措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且各处理中,仍以有机肥和免耕处理效果最佳,其田间持水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5.9%和16.4%,而土壤容重较对照降低了6.8%和8.8%。相关分析表明:田间持水量、容重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总孔隙度和大孔隙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容重对于总孔隙度和大孔隙度及孔隙成圆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土壤水分 土壤改良 CT扫描 土壤孔隙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入渗、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6
14
作者 杨永辉 武继承 +3 位作者 张洁梅 潘晓莹 王越 何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8-266,共9页
为探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剖面结构、水分入渗过程等的作用机理,采集田间长期定位耕作措施(常规耕作、免耕、深松)试验中的原状土柱(0~100 cm)及0~10 cm、10~20 cm、…、90~100 cm环刀样、原状土及混合土样,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进行了0~100... 为探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剖面结构、水分入渗过程等的作用机理,采集田间长期定位耕作措施(常规耕作、免耕、深松)试验中的原状土柱(0~100 cm)及0~10 cm、10~20 cm、…、90~100 cm环刀样、原状土及混合土样,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进行了0~100 cm土层土壤入渗过程和饱和导水率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从土柱顶部开始供水(恒定水头)到水分全部入渗到土柱底部的时间为:常规耕作>免耕>深松;土柱土壤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为:深松>免耕>常规耕作;土柱累积蒸发量为:常规耕作>免耕>深松。土壤的饱和导水率表现为:0~10 cm和50~60 cm土层,免耕>深松>常规耕作;20~50 cm和60~100 cm土层,深松>免耕>常规耕作。随土层的加深,>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10~20 cm)再降低的趋势。在0~40 cm土层和80~100 cm土层,均以深松处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高。在60 cm以上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免耕>深松>常规耕作,而60 cm土层以下土壤有机碳显著降低,均低于4 g·kg?1,且在70 cm以下土层,常规耕作>免耕>深松。综上,耕作措施能够改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蓄水保墒;深松更利于水分就地入渗,而免耕则更利于有机碳的提升和水分的储存,其作用深度在0~60 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耕作 深松 免耕 水分入渗 土壤有机碳 土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特多功能保水剂保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杨永辉 赵世伟 +2 位作者 黄占斌 白岗栓 刘娜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37,共3页
通过室内实验对沃特多功能保水剂在黄土高原主要类型土壤持水性能及保水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水剂在土壤持水方面,对黑垆土效果最明显,持水性均高于对照。而对土和黄绵土来讲,效果不太明显。但在土壤导水方面,黄绵土的改善效果最明... 通过室内实验对沃特多功能保水剂在黄土高原主要类型土壤持水性能及保水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水剂在土壤持水方面,对黑垆土效果最明显,持水性均高于对照。而对土和黄绵土来讲,效果不太明显。但在土壤导水方面,黄绵土的改善效果最明显,饱和导水率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多而增大;对黑垆土导水率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土来讲饱和导水率在施入保水剂后反而降低。在土壤抗蒸发方面,保水剂抗蒸发作用明显,随用量的增多而各土壤的蒸发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保水性能 黑垆土 塿土 黄绵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的土壤保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54
16
作者 杨永辉 武继承 +2 位作者 赵世伟 曹丽花 黄占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能对土壤水分特征产生重要影响,为阐明聚丙烯酰胺(PAM)对黄土高原主要土壤类型(黄绵土、黑垆土和塿土)的保水作用,采用土柱法研究了PAM用量分别为54.5,112.9,169.4和225.8 mg/kg对3种土壤的持水性能、土壤饱和导水率和...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能对土壤水分特征产生重要影响,为阐明聚丙烯酰胺(PAM)对黄土高原主要土壤类型(黄绵土、黑垆土和塿土)的保水作用,采用土柱法研究了PAM用量分别为54.5,112.9,169.4和225.8 mg/kg对3种土壤的持水性能、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土壤蒸发量的影响,并以不添加PAM为对照。结果表明,PAM提高了黄绵土和黑垆土的持水量,而对土娄土效果不明显。在土壤导水率方面,PAM对黄绵土的改善效果最明显,除添加225.8mg/kg PAM的处理外,土壤饱和导水率随PAM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黑垆土的饱和导水率与对照相比也有一定提高,但添加225.8 mg/kg PAM的处理除外;土娄土的饱和导水率在施入PAM后降低。在一定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保水剂抗蒸发作用明显,随PAM用量的增加,各土壤的蒸发量均减少,其中土娄土、黑垆土和黄绵土添加225.8 mg/kg PAM的处理与对照相比,蒸发量分别减少24.5%,55.8%和33.7%。说明在一定用量范围内,PAM可以提高黄土高原主要类型土壤的持水和导水性能,并且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PAM 保水性能 土壤水分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的常用水体指数法分类精度对比
17
作者 李龙杰 杨永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5-765,共11页
以南水北调受水区的石家庄为对象,以同期Sentinel-2 MSI影像的目视结果作为标准水体,使用11种常见水体指数,从Landsat 8 OLI影像中提取水体分布信息,基于转移矩阵的面积精度检验法、抽样精度检验法,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 以南水北调受水区的石家庄为对象,以同期Sentinel-2 MSI影像的目视结果作为标准水体,使用11种常见水体指数,从Landsat 8 OLI影像中提取水体分布信息,基于转移矩阵的面积精度检验法、抽样精度检验法,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各水体指数法提取宽阔水面(如大型水库、湖泊)的区别不大,城区小水系、小型河道更能检验水体指数的提取能力,WI2019在对比的水体指数中表现最佳。分析表明,南水北调通水后,石家庄市除去大型水库后地表水体面积显著增加,从2014年42.0 km^(2)增长到2020年62.5 km^(2)。南水北调通水后受水区地表水体面积增长较快,鉴于大部分新增水体底部存在人工衬砌,地下水补给功能较差、无效蒸发较多,建议适当控制水体规模,以便有效减少外调水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指数 精度验证 Landsat 8 OLI GEE 南水北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水前后冬小麦光合生理特征对保水剂用量的响应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杨永辉 吴普特 +3 位作者 武继承 赵西宁 黄占斌 何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6-123,共8页
为探明干旱胁迫复水前后作物水分消耗过程中冬小麦生理特征对保水剂用量的响应及作用机理,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测定了保水剂不同用量(无保水剂、27 mg/kg、54 mg/kg、81 mg/kg)条件下,复水前后的土壤含水率及光合参数的持... 为探明干旱胁迫复水前后作物水分消耗过程中冬小麦生理特征对保水剂用量的响应及作用机理,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测定了保水剂不同用量(无保水剂、27 mg/kg、54 mg/kg、81 mg/kg)条件下,复水前后的土壤含水率及光合参数的持续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时,保水剂降低了小麦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复水后,对照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仍较高,保水剂处理依次为:54 mg/kg、81 mg/kg、27 mg/kg。而当土壤含水率降至田间持水量的55%左右时,各处理光合参数依次为:27 mg/kg、CK、54 mg/kg、81 mg/kg;水分利用效率依次为:81 mg/kg、27 mg/kg、CK、54 mg/kg。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小麦生物量增加,但81 mg/kg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同时,保水剂会影响叶片光合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其中,小麦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相关性以54 mg/kg处理最紧密,依次为81 mg/kg处理、对照,27 mg/kg处理最差。而气孔导度与土壤含水率、水分利用效率及光合速率与土壤含水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强弱从大到小的处理依次为:81 mg/kg、54 mg/kg、CK、27 mg/kg。说明小麦叶片光合参数对保水剂的响应以54 mg/kg与81 mg/kg处理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胁迫 复水 保水剂 光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与保水剂对土壤结构、蒸发及入渗过程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3
19
作者 杨永辉 武继承 +3 位作者 吴普特 赵世伟 何方 史福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5期70-75,共6页
通过保水剂、秸秆覆盖、灌水等措施的实施,对冬小麦收获后各相应处理土壤样品的土壤结构特征、蒸发及入渗过程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保水措施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土壤密度,提高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的分... 通过保水剂、秸秆覆盖、灌水等措施的实施,对冬小麦收获后各相应处理土壤样品的土壤结构特征、蒸发及入渗过程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保水措施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土壤密度,提高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减少了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提高了土壤入渗能力;土壤入渗过程曲线拟合方程符合函数y=a+be-cx,稳定入渗速率变化基本和a值的变化一致,c值决定了入渗速率降低的速度;经过小麦生命周期后,与灌水处理相比,施用保水剂后不进行灌水,土壤结构稳定性相对提高,土壤累计入渗量增加,土壤无效蒸发降低;玉米收获后未翻耕的样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入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秸秆覆盖 土壤结构 分形维数 入渗过程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浸渍法制备Pd/Al_2O_3催化剂及其催化蒽醌加氢性能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杨永辉 林彦军 +2 位作者 冯俊婷 David G.Evans 李殿卿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4-308,共5页
以球形-γAl2O3和-θAl2O3为载体,分别采用超声浸渍和普通浸渍方法制备了Pd含量为0.3%的负载型催化剂,并将其用于蒽醌加氢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和孔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浸渍方法对催化剂活... 以球形-γAl2O3和-θAl2O3为载体,分别采用超声浸渍和普通浸渍方法制备了Pd含量为0.3%的负载型催化剂,并将其用于蒽醌加氢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和孔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浸渍方法对催化剂活性金属分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浸渍法相比,超声浸渍法制备的负载型Pd催化剂金属分散度明显提高,因而对蒽醌加氢反应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以960℃焙烧的球形-θAl2O3为载体,通过超声浸渍制备的负载型Pd催化剂具有较高的Pd分散度和较大的孔径,在蒽醌加氢反应中对反应物的扩散阻力较小,因而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反应中催化剂的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浸渍 蒽醌 氢化 负载型钯催化剂 过氧化氢 球形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