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MDMH镀液体系中金的电沉积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潇薇 安茂忠 +1 位作者 张云望 张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5-1150,共6页
在以1,3-二羟甲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DMDMH)为配位剂的镀液体系中研究了金的电沉积工艺和电结晶行为。循环伏安曲线测试中,在-0.88 V附近出现了金的阴极还原峰,在一定的正向电势扫描区间内没有阳极氧化峰出现。计时电流法研究表明,... 在以1,3-二羟甲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DMDMH)为配位剂的镀液体系中研究了金的电沉积工艺和电结晶行为。循环伏安曲线测试中,在-0.88 V附近出现了金的阴极还原峰,在一定的正向电势扫描区间内没有阳极氧化峰出现。计时电流法研究表明,金在玻碳电极上的电结晶过程符合三维连续成核生长模式。SEM和AFM观察表明,在DMDMH体系中获得的镀金层比DMH体系获得的镀金层结晶更为细小,平整性更好。XRD测试表明,在两种镀液体系中获得的镀金层都沿着(111)晶面择优生长。DMDMH镀液体系稳定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金 DMDMH 电结晶 循环伏安 计时电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二甲基乙内酰脲体系电沉积金(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潇薇 张云望 +1 位作者 安茂忠 张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17-2625,共9页
开发了以5,5′-二甲基乙内酰脲(DMH)为配位剂的无氰电镀金工艺。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线性扫描伏安曲线对电镀时间和添加剂(由丁炔二醇、糖精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组成)对镀金层表面、断面形貌和镀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电镀... 开发了以5,5′-二甲基乙内酰脲(DMH)为配位剂的无氰电镀金工艺。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线性扫描伏安曲线对电镀时间和添加剂(由丁炔二醇、糖精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组成)对镀金层表面、断面形貌和镀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电镀时间的延长镀金层表面形貌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光亮剂的加入增大了阴极极化同时使镀金层结晶变得细致均匀,在由HAuCl4,DMH,K3PO4和KH2PO4组成的基础镀液中金的沉积速度可达0.3μm.min-1,镀液中添加剂的加入没有影响金的沉积速度。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对镀金层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镀金层沿着(111)晶面择优生长并且由纯金组成。利用循化伏安曲线和旋转圆盘电极对Au(Ⅲ)在镀液中的电化学还原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研究电极为玻碳电极(GCE),镀液温度为45℃时,镀液中金的电沉积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的过程。同时利用循环伏安曲线对镀金液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金 无氰 5 5’-二甲基乙内酰脲 循环伏安 旋转圆盘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内酰脲无氰电镀金工艺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潇薇 安茂忠 +2 位作者 冯慧峤 杨培霞 张锦秋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5-47,70,共4页
为消除氰化物镀金的危害,提出并研究了以乙内酰脲为配位剂的无氰电镀金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金镀层表面形貌进行观察,采用热震试验测试金镀层结合力,采用硝酸试验测试金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控制金盐1... 为消除氰化物镀金的危害,提出并研究了以乙内酰脲为配位剂的无氰电镀金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金镀层表面形貌进行观察,采用热震试验测试金镀层结合力,采用硝酸试验测试金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控制金盐10 g/L与乙内酰脲100 g/L左右,并加入复配添加剂(0.05 g/L C+0.1mL/L D),镀液无毒、稳定性良好,在阴极电流密度3 A/dm^2,温度40℃下电镀10 min,可得到结晶致密、光亮的金镀层;镀层与镍基体结合牢固,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本工艺有望取代氰化物电镀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内酰脲 电镀金 无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_2的制备条件对LiSi/FeS_2热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潇薇 刘效疆 +1 位作者 杨兆堂 兰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9-844,共6页
采用高能球磨方法将经过提纯处理的天然FeS2微米粉体制备了纳米粒子,用SEM、TEM、XRD等测试手段对不同球磨时间的FeS2粉体形貌、晶相结构和粒径尺寸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FeS2正极材料的LiSi/FeS2热电池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 采用高能球磨方法将经过提纯处理的天然FeS2微米粉体制备了纳米粒子,用SEM、TEM、XRD等测试手段对不同球磨时间的FeS2粉体形貌、晶相结构和粒径尺寸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FeS2正极材料的LiSi/FeS2热电池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FeS2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晶相结构没有变化,当球磨时间为30 h时,粒径最小约45 nm。用不同粒径的FeS2粉体装成LiSi/FeS2热电池,分别以0.8 A/cm2和0.2 A/cm2进行单体电池恒流放电性能测试,同时施加脉冲电流进行电池内阻的测试,纳米级FeS2的热电池放电性能和电池内阻分别优于微米级FeS2热电池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i FeS2热电池 FeS2 高能球磨 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CoS_2正极材料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潇薇 刘效疆 +1 位作者 李立 兰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45-148,共4页
论述了热电池正极材料CoS_2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常用的合成方法有高温固相法、水热合成法和溶剂热合成法,对比了几种常用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并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各反应体系的相关化学反应机理。对大功率、长寿命热电池较为理想正极材料Co... 论述了热电池正极材料CoS_2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常用的合成方法有高温固相法、水热合成法和溶剂热合成法,对比了几种常用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并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各反应体系的相关化学反应机理。对大功率、长寿命热电池较为理想正极材料CoS_2的制备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CoS2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化学镀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潇薇 安茂忠 +1 位作者 杨培霞 张锦秋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共4页
镁合金应用广泛,但其耐蚀性能很差,化学镀镍层可以为镁合金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论述了镁合金化学镀镍的工艺和基本原理,并对镁合金化学镀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镁合金 化学镀镍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MnO_2/石墨烯正极制备及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潇薇 杨兆堂 +2 位作者 兰伟 杨坤坤 杨少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8,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nO_2/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材料的表面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材料的晶相结构和组成,采用恒流放电的方式对Li Si/Li Cl-KCl/(MnO_2/G)单体电池进行了电性能的...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nO_2/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材料的表面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材料的晶相结构和组成,采用恒流放电的方式对Li Si/Li Cl-KCl/(MnO_2/G)单体电池进行了电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加入GO后获得的材料由大量的纳米花球式和纳米棒式结构无规则的交织排列在一起,α-MnO_2纳米簇结构依附在石墨烯纳米片上;产物在2θ为22°~27°时出现了较宽的无序堆叠的石墨烯的衍射峰;Mn元素氧化后离子状态为Mn4+;Li Si/Li Cl-KCl/(MnO_2/G)单体电池有两个放电平台,分别为2.58 V、1.96 V,放电电压截止到1.0 V时,对应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150.2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MnO2/石墨烯 正极材料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H镀金体系在ICF空腔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潇薇 安茂忠 +1 位作者 张云望 张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1-1116,共6页
将5,5′-二甲基乙内酰脲(DMH)新型无氰电镀体系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金空腔靶制备中。利用扫描电镜和库仑计法研究了以DMH为配位剂的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对电镀金层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镀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控制镀液中金盐质量... 将5,5′-二甲基乙内酰脲(DMH)新型无氰电镀体系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金空腔靶制备中。利用扫描电镜和库仑计法研究了以DMH为配位剂的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对电镀金层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镀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控制镀液中金盐质量浓度为8g/L,DMH质量浓度为80g/L时,在阴极电流密度1.5A/dm2、pH值9~10、温度45℃的条件下,可制得结晶致密、厚度均一的金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空腔靶 无氰电镀金 5 5′-二甲基乙内酰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DMH体系电沉积金的影响
9
作者 杨潇薇 安茂忠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4,共7页
在以5,5'-二甲基已内酰脲(DMH)为配位剂的镀液体系中研究了添加剂C_4H_6O_2、C_7H_4NNa O_3S和C_(12)H_(25)SO_4Na对金电沉积工艺和电结晶过程的影响。阴极极化曲线测试中,金电沉积的最佳电势区间是-0.60^-1.2V,添加剂浓度在研究的... 在以5,5'-二甲基已内酰脲(DMH)为配位剂的镀液体系中研究了添加剂C_4H_6O_2、C_7H_4NNa O_3S和C_(12)H_(25)SO_4Na对金电沉积工艺和电结晶过程的影响。阴极极化曲线测试中,金电沉积的最佳电势区间是-0.60^-1.2V,添加剂浓度在研究的范围内对阴极极化电势的影响较小。循环伏安曲线结果表明,反应界面上添加剂的吸附能够影响成核生长超电势,对金还原过程表现出抑制作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表明,镀液中加入添加剂后,电荷转移过程变得更加困难。SEM观察表明,添加剂改善了镀层质量,晶粒变得细致、均匀。XRD分析证实,两种镀液体系中获得的镀金层都沿着Au(111)和(220)晶面择优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氰 DMH 添加剂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氰镀银溶液组成对镀层外观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培霞 赵彦彪 +2 位作者 杨潇薇 张锦秋 安茂忠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3-35,共3页
为了解决氰化物镀银溶液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采用5,5-二甲基乙内酰脲和焦磷酸钾为配位剂,研究了低污染无氰镀银溶液的组成。考察了硝酸银、5,5-二甲基乙内酰脲、碳酸钾、焦磷酸钾、添加剂的含量及pH对镀银层外观质量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 为了解决氰化物镀银溶液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采用5,5-二甲基乙内酰脲和焦磷酸钾为配位剂,研究了低污染无氰镀银溶液的组成。考察了硝酸银、5,5-二甲基乙内酰脲、碳酸钾、焦磷酸钾、添加剂的含量及pH对镀银层外观质量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镀银层的微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低污染无氰镀银溶液可获得光亮细致的镀银层,镀银溶液对环境污染小,其废水处理容易,具有工业应用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氰镀银 5 5-二甲基乙内酰脲 焦磷酸钾 低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黄铁矿型FeS_2微纳粉体及其在热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兆堂 刘效疆 +1 位作者 冯秀丽 杨潇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96-1900,1907,共6页
本文以Na2S,S,FeSO4为反应物,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和反应温度,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立方体形貌的黄铁矿型FeS2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合成的FeS2材料进行了表征。在温度为500℃,相对湿度RH<1%的条件... 本文以Na2S,S,FeSO4为反应物,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和反应温度,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立方体形貌的黄铁矿型FeS2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合成的FeS2材料进行了表征。在温度为500℃,相对湿度RH<1%的条件下,测试了其单体热电池的放电性能。XRD测试结果表明当1≤pH≤4时,产物为白铁矿和黄铁矿的混合物;当5≤pH≤11时,产物为单相黄铁矿。当反应温度T=95℃时,产物为白铁矿和黄铁矿的混合物;当反应温度110℃≤T≤200℃,产物为单相黄铁矿。SEM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产物的粒径也随之增加,在140℃温度条件下合成了具有立方体形貌的颗粒。当1≤pH≤5,产物颗粒的形貌不规则,并且粒径的均一性差;当9≤pH≤12,产物颗粒具有立方形貌,粒径的均一性好;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单相黄铁矿FeS2材料可以降低浓差极化,提高材料的比容量、比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黄铁矿型FeS2 立方体 热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8.5Li合金表面磷酸盐转化成膜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云望 杨潇薇 +1 位作者 安茂忠 张林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0,共4页
利用自行研发的新型磷酸盐转化液在Mg-8.5Li合金表面制备了磷酸盐转化膜。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磷酸盐转化膜的表面形貌和组成。SEM的测试结果表明:均匀致密的黑色磷酸盐转化膜完整地覆盖了基体表面... 利用自行研发的新型磷酸盐转化液在Mg-8.5Li合金表面制备了磷酸盐转化膜。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磷酸盐转化膜的表面形貌和组成。SEM的测试结果表明:均匀致密的黑色磷酸盐转化膜完整地覆盖了基体表面,膜层中存在细小的不规则裂纹,但没有出现明显的缺陷。XPS的分析结果表明:磷酸盐转化膜主要由MgO,Mg(OH)2和Mg3(PO4)2组成。应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技术,研究了基体及磷酸盐转化膜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磷酸盐转化膜提高了基体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8 5Li合金 磷酸盐 转化膜 耐蚀性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薄膜电极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原勇强 高瑞 +3 位作者 兰伟 杨兆堂 杨潇薇 刘效疆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5年第5期833-836,共4页
热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储存寿命长等优点被应用于特殊领域。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热电池也向着小型化、薄膜化发展。采用涂覆法将正极材料FeS2制备成薄膜材料,并与传统压制成型材料对比。涂覆法制备的材料厚度在120μm,电流密度... 热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储存寿命长等优点被应用于特殊领域。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热电池也向着小型化、薄膜化发展。采用涂覆法将正极材料FeS2制备成薄膜材料,并与传统压制成型材料对比。涂覆法制备的材料厚度在120μm,电流密度为100mA·cm^-2,1A·cm^-2时,放电容量分别高达821mAh·g^-1,528mAh·g^-1,相比传统方法,放电容量增加20%~30%,电池内阻仅有81mΩ。装配成电池组的电性能更加明显,放电容量较传统提高了153%,同时在重量和体积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薄膜 高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惠琴 赵嘉莘 +5 位作者 黄馨锐 曾梦诗 刘敬松 杨潇薇 杨兆堂 刘效疆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3-768,739,共7页
热电池常被用于核武器、导弹和火炮等现代化军事武器的一次性储备电源,其隔膜材料由熔盐电解质与粘结剂组成,作用是在常温的贮存状态下,分隔电池的阴极与阳极(防止自放电现象产生);在高温(350~550℃)工作状态下,受电池内部的加热系统激... 热电池常被用于核武器、导弹和火炮等现代化军事武器的一次性储备电源,其隔膜材料由熔盐电解质与粘结剂组成,作用是在常温的贮存状态下,分隔电池的阴极与阳极(防止自放电现象产生);在高温(350~550℃)工作状态下,受电池内部的加热系统激活,不导电的固体熔盐电解质发生熔融,以离子导电的方式连接电极。其中,熔盐电解质在热电池工作温度区间内处于液态(吸热导致熔融),而粘结剂始终保持为固态以便吸附液态熔盐,起抑制电解质流动的作用,用以保证热电池的正常运行。数10年来,相关科研工作者始终在追求熔盐电解质低熔点和高电导率、粘结剂高稳定性和高比表面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以延长热电池的寿命,减少粘结剂的添加量,降低热电池内阻,提升电池相关的电学性能,从而使热电池向高性能、小型化趋势发展。概述了近年来热电池隔膜材料的发展历程,分别从熔盐电解质、粘结剂以及隔膜材料的混合工艺3个方面展开介绍。最后,根据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需求,对热电池隔膜材料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隔膜材料 熔盐电解质 粘结剂 混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i/LiNO_3-KNO_3/(MnO_2/石墨烯)热电池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潇薇 杨兆堂 +2 位作者 兰伟 杨坤坤 杨少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2-425,共4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制备了MnO_2/G复合材料,采用粉末压制工艺成功制备了LiSi/LiNO_3-KNO_3/(MnO_2/G)单体电池,利用XRD、DTA分析了MnO_2/G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其与硝酸盐电解质的兼容性,采用恒流和脉冲两种放电模式研究了单体电池的电性能,并... 通过水热法合成制备了MnO_2/G复合材料,采用粉末压制工艺成功制备了LiSi/LiNO_3-KNO_3/(MnO_2/G)单体电池,利用XRD、DTA分析了MnO_2/G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其与硝酸盐电解质的兼容性,采用恒流和脉冲两种放电模式研究了单体电池的电性能,并分析了放电温度和电流密度对电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和电流密度对电性能影响很大,在350℃测试温度下,放电平台比较平稳,有最高的放电容量;在30 mA/cm^2电流密度下,放电过程中有高且平稳的放电平台,平台电压截止2.0 V时,比容量达到639.5 mAh/g;该电池有较好的抗脉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MnO2/石墨烯 硝酸盐电解质 水热法 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系热电池中电解质粘合剂MgO的优选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潇薇 宋学兵 +1 位作者 兰伟 刘效疆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53-1756,共4页
为获得优良的电解质粘合剂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差热分析(DSC)等测试手段对5种MgO粘合剂材料和对应组成的EB电解质材料进行了微观形貌和熔点变化的观察分析;通过测试电解质泄漏量,评价不同MgO和不同配比EB的流动抑制效果。结果表明... 为获得优良的电解质粘合剂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差热分析(DSC)等测试手段对5种MgO粘合剂材料和对应组成的EB电解质材料进行了微观形貌和熔点变化的观察分析;通过测试电解质泄漏量,评价不同MgO和不同配比EB的流动抑制效果。结果表明:3#样品粒径细小较为均匀,颗粒分散好、孔隙较大,在EB中的含量从30%增加到60%,电解质泄漏量从109 mg/cm^2减小到27 mg/cm^2,对电解质流动抑制作用较强;其他样品的形貌无规则化较重,存在团聚现象,颗粒之间孔隙较小,流动抑制效果较差。将不同EB材料分别作为隔离层制成单体电池,以0.2 A/cm^2的电流密度进行恒流负载放电,同时施加脉冲电流进行电池内阻的测量,3#样品制成的热电池放电容量最强、内阻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电解质 粘合剂MgO 微观形貌 放电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剂对热电池正极MnO_2电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潇薇 杨兆堂 +2 位作者 兰伟 杨坤坤 杨少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45-1346,1352,共3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nO_2材料,水溶液法制备了LiNO_3-KNO_3低熔点电解质,并成功制备了LiSi/LiNO_3-KNO_3/MnO_2单体电池。通过在正极MnO2材料中添加银粉、乙炔黑、活性炭、CNTs、石墨烯等导电剂材料的方法改善其导电性,同时对不同单体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nO_2材料,水溶液法制备了LiNO_3-KNO_3低熔点电解质,并成功制备了LiSi/LiNO_3-KNO_3/MnO_2单体电池。通过在正极MnO2材料中添加银粉、乙炔黑、活性炭、CNTs、石墨烯等导电剂材料的方法改善其导电性,同时对不同单体电池进行恒流放电曲线的测试进行电性能的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导电剂可以一定程度提高电池电性能,其中5%银粉、5%乙炔黑、2%活性炭、4%或5%CNTs四种添加剂效果比较明显,而石墨烯添加量对材料电性能影响非常小,在研究的范围内(2%~5%)几乎没有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MNO2 导电剂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用CoS2正极材料水热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潇薇 刘波 +1 位作者 李科 王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3-628,634,共7页
以硝酸钴(Co(NO_3)_2·6H_2O)和硫脲(NH2CSNH2)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物浓度下水热合成了不同形貌的Co S2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最后将石墨烯添加到制备的Co S2... 以硝酸钴(Co(NO_3)_2·6H_2O)和硫脲(NH2CSNH2)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物浓度下水热合成了不同形貌的Co S2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最后将石墨烯添加到制备的Co S2中作为正极材料制备成单体热电池进行恒流和脉冲放电测试。SEM、XRD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反应体系中反应物(Co(NO_3)_2·6H_2O)量从0.02 mol/L增加到0.08 mol/L,产物Co S2材料纳米棒尺寸逐渐缩短,球形颗粒尺寸趋于均匀,团聚现象更加明显;材料晶相结构没有发生改变,都为立方晶系的Co S2;XPS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元素价态分别为Co2+和S-1。当恒流放电电流密度较大增加到0.8 A/cm2时,Co S2/石墨烯阴极材料有更好的电性能;脉冲放电测试结果表明,Co S2材料制备的单体电池内阻明显小于Fe S2材料,在放电初期的平稳阶段,内阻约小0.5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水热法 正极材料 COS2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电解质流动抑制剂MgO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潇薇 李科 +1 位作者 王静 邓亚峰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3-596,共4页
为获得性能优良、满足科研生产需求的电解质粘合剂MgO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等测试手段对国内九种MgO材料进行了微观形貌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特征的观察分析;并通过测试电解质泄露量,评价不同MgO作为吸附剂时的吸附作... 为获得性能优良、满足科研生产需求的电解质粘合剂MgO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等测试手段对国内九种MgO材料进行了微观形貌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特征的观察分析;并通过测试电解质泄露量,评价不同MgO作为吸附剂时的吸附作用效果和不同种类MgO作为粘合剂时的抑制流动情况;同时将不同种类的MgO材料作为粘合剂制备成单体电池,进行了电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9~#样品形貌差异非常明显,由粒径约为几十纳米~几百纳米的颗粒聚集体或片状聚集体组成;与现有生产使用的1~#MgO材料平均孔径和总孔体积性能参数相近的有3~#、5~#和9~#MgO;与其他几种MgO材料相比,3~#MgO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并且对电解质E有更强的流动抑制作用;与现有生产使用的1~#MgO材料相比,以3~#MgO为抑制剂制成的单体电池具有最高的放电比容量和更高的放电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电解质 粘合剂 M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2/石墨烯水热合成及其在热电池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杨潇薇 杨坤坤 +2 位作者 杨兆堂 兰伟 杨少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64,共4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nO_2/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反应物浓度对MnO_2/石墨烯产物形貌、结构、组成的影响;同时将MnO_2/石墨烯作为正极材料制备成单体热电池...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nO_2/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反应物浓度对MnO_2/石墨烯产物形貌、结构、组成的影响;同时将MnO_2/石墨烯作为正极材料制备成单体热电池,进行脉冲放电曲线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反应体系中锰源浓度的降低,产物晶相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δ-MnO_2变成了α-MnO_2,产物形貌由花球式结构变成了纳米棒式结构。单体电池以10 m A/cm2,其间加以200 m A/cm2电流脉冲放电时,初始放电电压为3.192 V,放电过程中有高且平稳的放电平台;初始放电时电池内阻为3.63Ω,随着放电深度的增加,电池内阻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MnO2/石墨烯 水热法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