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孙络—微血管”概念探析补虚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1
作者 苏冠旬 赵进喜 +6 位作者 王世东 李坤霖 杨瑞耕 罗文轩 陈宇 吴保静 王东丽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4期760-763,共4页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孙络—微血管”概念是络病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日益成熟。本文基于络病学说探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病机与防治。从“孙络—微血管”视角认识糖尿病心...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孙络—微血管”概念是络病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日益成熟。本文基于络病学说探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病机与防治。从“孙络—微血管”视角认识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笔者认为心络亏虚为其基本病机,络脉瘀滞是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治疗上当根据“络以通为用”的特点以补虚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通补结合。探究“孙络—微血管”理论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丰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思路,发挥中医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孙络—微血管 微型癥瘕 络病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论治法方药联合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2
作者 邬倩颖 刘婧 +5 位作者 吴恩行 苏冠旬 刘晓玉 杨瑞耕 尚冬梅 王世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2期251-259,共9页
目的观察比较从脾论治法方药联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 RA)和单独使用GLP-1 RA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 目的观察比较从脾论治法方药联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 RA)和单独使用GLP-1 RA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7个数据库中,比较从脾论治法联合GLP-1 RA(观察组)与GLP-1 RA(对照组)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完成文献筛查、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对主要结局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β-cell function,HOMA-β)等,通过STATA 17.0软件完成计算与制图。结果最终纳入17项RCT,包含1370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HOMA-IR水平较对照组更低[MD=-1.64,95%CI(-2.22,-1.05),P<0.05],HOMA-β水平较对照组更高[MD=1.88,95%CI(1.36,2.39),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MD=-1.30,95%CI(-1.79,-0.81),P<0.05]、餐后血糖[MD=-1.05,95%CI(-1.52,-0.59),P<0.05]、糖化血红蛋白[MD=-1.07,95%CI(-1.49,-0.66),P<0.05]、体质指数[MD=-0.79,95%CI(-1.31,-0.27),P<0.05]水平更低,临床有效率[RR=1.20,95%CI(1.08,1.34),P<0.05]更高,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头晕、乏力与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从脾论治法联合GLP-1 RA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调节血糖代谢,发挥减重效应,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脾论治 GLP-1受体激动剂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2003-2024年升降散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邬倩颖 刘婧 +5 位作者 吴恩行 苏冠旬 刘晓玉 杨瑞耕 王世东 尚冬梅 《中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梳理升降散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3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发表的升降散相关文献。筛选文献后对机构、... 目的:梳理升降散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3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发表的升降散相关文献。筛选文献后对机构、关键词进行规范化处理,绘制发文量折线图,运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821篇文献。文献发文量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文献涉及608位作者、428家研究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钱义明团队发文量较多。关键词分析显示,研究领域涉及临床应用与理论经验,临床常见疾病涉及传(感)染性疾病(脓毒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亚急性甲状腺炎),理论经验以火郁发之、气机升降为主。结论:升降散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及内伤杂病,内科疾病集中于传(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儿科疾病与皮肤科疾病也有所涉及。脓毒症、心肌损伤、临证经验是近年持续的研究热点。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等方面可能成为升降散研究新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研究热点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的“络虚-瘕聚-生风”病机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瑞耕 蒋里 +2 位作者 苏冠旬 曹艳冬 王世东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6期703-706,共4页
消渴病肾病不同阶段的病机之间是相互影响、循序渐进、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在吕仁和、赵进喜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将消渴病肾病全程的病机衍化归纳为“络虚-瘕聚-生风”,三者常序贯发生,又相兼为患。基于该病机理论,提... 消渴病肾病不同阶段的病机之间是相互影响、循序渐进、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在吕仁和、赵进喜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将消渴病肾病全程的病机衍化归纳为“络虚-瘕聚-生风”,三者常序贯发生,又相兼为患。基于该病机理论,提出通过“补肾益气、消散瘕聚、通络祛风”的综合疗法治疗消渴病肾病,丰富了消渴病肾病的辨证思路,拓展消渴病肾病患者的用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消渴病肾病 络虚瘕聚生风 病机 微型癥瘕 从风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