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桂阳县杏村高家冲东汉墓发掘简报
1
作者 向明文(执笔/整理) 陈斌(执笔/整理/发掘) +4 位作者 韦星星(执笔/整理) 曾莹(执笔/整理) 莫林恒 () 郑容(绘制)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0,I0001,I0002,共21页
2021年8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南省桂阳县敖泉镇杏村高家冲四座东汉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四座墓葬均为平面呈“凸”字形的单室砖墓。墓葬出土了比较丰富的随葬品,有陶器、铁器等,还在M3中发现了“永初四年”纪年砖。本... 2021年8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南省桂阳县敖泉镇杏村高家冲四座东汉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四座墓葬均为平面呈“凸”字形的单室砖墓。墓葬出土了比较丰富的随葬品,有陶器、铁器等,还在M3中发现了“永初四年”纪年砖。本次发掘有助于完善湘南地区东汉墓葬分期体系,也为探讨东汉桂阳郡社会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冲 东汉 砖室墓 永初四年
原文传递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2022年考古发掘简报
2
作者 贾明羽(执笔/) 郭伟民 +4 位作者 () 吴彦霓(绘) 龚萌(绘) 胡春梅(绘) 樊梦婷子(绘)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6,I0001,I0002,17-38,F0002,共26页
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对鸡叫城遗址中心土台进行的考古发掘,揭露出灰坑、灰沟、房址、台基等遗迹,出土一批陶器、石器等遗物,涉及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肖家屋脊文化几个时期,较为清晰地重建了该中心土台的形成过程,为... 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对鸡叫城遗址中心土台进行的考古发掘,揭露出灰坑、灰沟、房址、台基等遗迹,出土一批陶器、石器等遗物,涉及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肖家屋脊文化几个时期,较为清晰地重建了该中心土台的形成过程,为认识鸡叫城聚落演进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叫城遗址 城址 油子岭文化 石家河文化 澧阳平原
原文传递
中方县龙井汉墓M050发掘简报
3
作者 田云国 谭远辉(文/图) +2 位作者 龚萌(图) 胡春梅(图) ()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4年第1期64-74,5-9,共16页
2008年,在中方县龙井村天锅田发掘的M050为一座带阶梯墓道的墓葬,形制较为特殊。出土器物众多,有近70件(套)。主要为陶器和滑石器。其中滑石器的种类及形态与此前公布的M047有许多共同点,数量也相当。从墓葬形制、随葬品组合及形态分析... 2008年,在中方县龙井村天锅田发掘的M050为一座带阶梯墓道的墓葬,形制较为特殊。出土器物众多,有近70件(套)。主要为陶器和滑石器。其中滑石器的种类及形态与此前公布的M047有许多共同点,数量也相当。从墓葬形制、随葬品组合及形态分析,该墓的时代应为西汉武帝前期。联系到荆坪古城的时代及性质,墓主应属荆坪古城——汉无阳县城的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方县 龙井 西汉墓 滑石器 无阳县
原文传递
湖南华容县七星墩遗址2018年调查、勘探和发掘简报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良智 吴瑞静 +4 位作者 张世轩 张凯 徐佳林() () 贾英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126,9-19,2,共19页
2018年对七星墩遗址的调查、勘探和发掘,可知七星墩城址由内、外两圈城垣与城壕组成,内、外两圈城垣为同时修筑。发掘的遗迹有窑址、土坑墓、瓮棺葬等,出土遗物有陶器和石器。此次发掘的遗存分三期,分属于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肖家... 2018年对七星墩遗址的调查、勘探和发掘,可知七星墩城址由内、外两圈城垣与城壕组成,内、外两圈城垣为同时修筑。发掘的遗迹有窑址、土坑墓、瓮棺葬等,出土遗物有陶器和石器。此次发掘的遗存分三期,分属于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肖家屋脊文化,绝对年代为公元前3100~18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华容县 七星墩遗址 城址 屈家岭文化 石家河文化
原文传递
湖南蓝山水电公司西晋墓发掘简报
5
作者 高成林(领队) 陈斌(领队) +5 位作者 郑容(绘制) 李权(绘制) () 姚逸婧(整理) 韦星星 曾莹 《湖南考古辑刊》 2024年第1期80-87,360,共9页
蓝山县水电公司M1是一座西晋时期砖室墓,其墓葬形制与出土陶器具有浓厚的东汉遗风,墓内所出青瓷罐具有典型两晋时期特点。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五里坪古墓群西晋时期的墓葬特征、分期提供了新的资料,对深入探讨湘南地区汉至六朝时期的丧... 蓝山县水电公司M1是一座西晋时期砖室墓,其墓葬形制与出土陶器具有浓厚的东汉遗风,墓内所出青瓷罐具有典型两晋时期特点。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五里坪古墓群西晋时期的墓葬特征、分期提供了新的资料,对深入探讨湘南地区汉至六朝时期的丧葬习俗、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蓝山 砖室墓 青瓷六系罐 西晋
原文传递
湖南中方窑窿坡明初城墙砖官窑遗址2021年考古发掘简报
6
作者 徐佳林(绘制) 周明(绘制) +1 位作者 () 奚培坤 《湖南考古辑刊》 2024年第1期149-178,380-389,共40页
2021年5~12月,为配合怀化市高新区工业园?水路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考古队对窑窿坡明初城墙砖官窑遗址进行了系统性考古勘探和部分发掘,清理城墙砖砖窑15座,出土城墙砖950块及大量窑工所用日用生活器具,对研究明洪武时期城墙... 2021年5~12月,为配合怀化市高新区工业园?水路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考古队对窑窿坡明初城墙砖官窑遗址进行了系统性考古勘探和部分发掘,清理城墙砖砖窑15座,出土城墙砖950块及大量窑工所用日用生活器具,对研究明洪武时期城墙砖生产、社会组织提供了新的考古学材料。本简报特将本次发掘过程中9座窑址及部分出土遗物材料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窿坡 洪武城墙砖 明代砖窑
原文传递
湖南宁远泠道故城遗址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7
作者 陈斌 徐佳林 +1 位作者 () 郑容(绘制) 《湖南考古辑刊》 2024年第1期60-79,357-359,共23页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上标注有营浦、春陵、泠道、南平等8个城址,然而多年来只是对泠道故城做了零星的考古调查工作,认识十分有限。为深入认识泠道故城遗址,201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做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对泠...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上标注有营浦、春陵、泠道、南平等8个城址,然而多年来只是对泠道故城做了零星的考古调查工作,认识十分有限。为深入认识泠道故城遗址,201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做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对泠道故城遗址的面积,城址的结构、年代和文化内涵,以及城址与周边墓群的关系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根据遗址采集遗物以及周边发现墓群,初步推测泠道故城遗址年代为汉至隋唐时期。此次考古调查勘探也为更好地挖掘泠道故城遗址的价值,做好遗址的保护规划和利用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泠道故城 调查勘探 汉至隋唐
原文传递
湖南醴陵沩山钟鼓塘元代窑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6
8
作者 黄云英(文/绘图) +9 位作者 郝雪琳 谈国鸣 孙咏欣(整理/绘图) 宁波 罗斯奇(文/绘图) 徐佳林(整理/绘图) 易跃进 () 宋朝() 张冰()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51,1,共23页
沩山位于湖南省醴陵市沩山镇,南距醴陵市区约15公里,海拔200~400米,这一区域曾发现多处宋元时期青白瓷窑址。201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醴陵窑管理所对沩山钟鼓塘青白瓷窑址(编号Y15)进行了主动性发掘,发掘面积275平方米,清理了1... 沩山位于湖南省醴陵市沩山镇,南距醴陵市区约15公里,海拔200~400米,这一区域曾发现多处宋元时期青白瓷窑址。201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醴陵窑管理所对沩山钟鼓塘青白瓷窑址(编号Y15)进行了主动性发掘,发掘面积275平方米,清理了1座窑炉及相关的砖砌护墙。出土器物包括瓷器、制瓷工具、窑具等。瓷器器形丰富,以碗为大宗,釉色以青白釉为主,青釉次之。Y15出土的瓷器、窑具组合及装烧方式均与羊舞岭窑Y51大体相同,因此判断其年代应为元代中晚期。本次发掘揭示了醴陵窑从青白瓷向仿龙泉青瓷转变的过程,为研究龙泉窑对湖南窑业技术的影响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面积 出土器物 湖南醴陵 沩山 龙泉青瓷 青白瓷 窑具 宋元时期
原文传递
湖南宁乡花草坪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良智 曲新楠(绘图) +1 位作者 李静(绘图) ()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69,145,共21页
湖南宁乡花草坪遗址分别于2001年和2014年度进行了发掘,获得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遗存主体属于"堆子岭文化",年代相当于大溪文化三、四期或略晚。这批遗存的发掘和整理为研究湘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 湖南宁乡花草坪遗址分别于2001年和2014年度进行了发掘,获得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遗存主体属于"堆子岭文化",年代相当于大溪文化三、四期或略晚。这批遗存的发掘和整理为研究湘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草坪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存 堆子岭文化
原文传递
湖南衡东大浦洋塘山六朝墓发掘简报
10
作者 宁波 徐佳林 +3 位作者 郑容 秦光政 罗斯奇(图) () 《湖南考古辑刊》 2022年第1期110-122,406-411,共19页
2017年2~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衡阳市文物局、衡东县文物局,对衡东县大浦镇的洋塘山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48座古墓葬。其中的4座六朝墓,出土遗物有青瓷、铜镜、铁剪、棺钉等。采集的“酃”“衡山县”墓砖... 2017年2~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衡阳市文物局、衡东县文物局,对衡东县大浦镇的洋塘山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48座古墓葬。其中的4座六朝墓,出土遗物有青瓷、铜镜、铁剪、棺钉等。采集的“酃”“衡山县”墓砖年代为六朝时期,结合南朝墓M39的“长沙徐”墓砖铭文及历史文献可知,大浦镇一带不仅是酃县和衡山县交界地带,同时也是湘东郡与长沙郡的交界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墓 岳州瓷 衡山县 酃县
原文传递
湖南醴陵唐家坳窑址李家坳区发掘简报
11
作者 黄云英 宁波 +8 位作者 陈冠亨(文/图) 胡建军 文国勋(图) 田小武(图) 朱俊明(图) 滕昭燕(图) 李静(图) 黄云英(图) () 《湖南考古辑刊》 2022年第1期175-193,421-428,共27页
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株洲博物馆、醴陵市文物局对醴陵市枫林镇的唐家坳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分为马冲区、李家坳区、李家弄区、石桥区。李家坳区主要清理了产品废弃堆积,出土的产品... 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株洲博物馆、醴陵市文物局对醴陵市枫林镇的唐家坳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分为马冲区、李家坳区、李家弄区、石桥区。李家坳区主要清理了产品废弃堆积,出土的产品以青白瓷为大宗,酱釉瓷和双釉瓷极少,不见仿龙泉青瓷,器物多素面,纹样见有莲荷纹或菊花纹等印花。以芒口覆烧为主,也有采用涩圈或露胎叠烧。遗存的年代大致为宋末元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坳窑址 李家坳区 青白瓷 宋元
原文传递
湖南益阳大海塘三国墓葬发掘简报
12
作者 沈江 盛伟 +3 位作者 阳承良(图) 谭远辉(图) 胡春梅(图) () 《湖南考古辑刊》 2022年第1期97-109,400-405,共19页
大海塘墓群是一处位于益阳市中心的小型古墓群。2020年3~4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基本建设中发掘了3座墓葬,其中1座砖室墓、1座土坑墓、1座土坑洞室墓,年代均为三国孙吴时期。土坑洞室墓在湖南较少发现,与本地所使用墓葬形制如... 大海塘墓群是一处位于益阳市中心的小型古墓群。2020年3~4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基本建设中发掘了3座墓葬,其中1座砖室墓、1座土坑墓、1座土坑洞室墓,年代均为三国孙吴时期。土坑洞室墓在湖南较少发现,与本地所使用墓葬形制如竖穴土坑墓、砖室墓等有较大差别,应该不属于同一人群,可能为中国北方迁徙过来的外来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海塘墓群 三国孙吴时期 砖室墓 土坑洞室墓
原文传递
湖南宁远舂陵侯城遗址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13
作者 陈斌 () 郑容(图) 《湖南考古辑刊》 2022年第1期82-96,397-399,共18页
有关舂陵侯城的文献记载很少,虽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形图》上标注有舂陵城,但对其所做考古工作不多,认识有限。通过此次系统的调查勘探,对舂陵侯城的结构、布局、年代和文化内涵等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对舂陵侯墓也有了新的认识,为进一步... 有关舂陵侯城的文献记载很少,虽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形图》上标注有舂陵城,但对其所做考古工作不多,认识有限。通过此次系统的调查勘探,对舂陵侯城的结构、布局、年代和文化内涵等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对舂陵侯墓也有了新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舂陵侯城的价值、保护规划和利用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但要全面了解舂陵侯城遗址的文化内涵、性质等,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舂陵侯城 舂陵侯墓 调查勘探 年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