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流变减振器滞环特性试验及建模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杨礼康 潘双夏 +1 位作者 王维锐 冯培恩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7-143,共7页
由于磁流变减振器数学模型滞环特性描述通常不能兼顾简洁、精确,而限制其实际工程应用,因此,设计用于数学模型,参数辨识和验证的几组不同的连续变化的激励振幅、频率和电流强度,并应用实物磁流变减振器进行动态特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 由于磁流变减振器数学模型滞环特性描述通常不能兼顾简洁、精确,而限制其实际工程应用,因此,设计用于数学模型,参数辨识和验证的几组不同的连续变化的激励振幅、频率和电流强度,并应用实物磁流变减振器进行动态特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无电流输入以及激励位移、速度和电流强度变化时,磁流变减振器的弹性、阻尼、电流饱和等基本特征的动态非线性特性。依据试验分析结合非线性粘塑性模型和简单非线性Bingham模型,提出应用神经网络理论中神经元S型传递函数,实现减振器活塞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时力—速度特性模型中阻尼力的平滑过渡;同时借鉴非线性滞环双粘性模型以活塞加速度方向的变化,判断压缩屈服和拉伸屈服两个不同过程的方法,建立描述磁流变减振器滞环特性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所建模型中可控阻尼力部分各个参数的物理意义。通过试验数据对S型滞环特性数学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并重点分析速度—力特性曲线所形成滞环的斜率及宽度相关参数的可控特性,最后以试验数据验证S型滞环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减振器 滞环特性 试验分析 数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车平稳性模型的可变阻尼减振器主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礼康 潘双夏 冯培恩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9-103,共5页
以高速列车整车平稳性为追求目标,在建立了可变阻尼油压减振器随机振动等效线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其耦合于整车优化模型中的建模策略和方法,实现了基于整车平稳性的减振器主参数优化设计,所得优化结果说明采用减振器部件优化方... 以高速列车整车平稳性为追求目标,在建立了可变阻尼油压减振器随机振动等效线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其耦合于整车优化模型中的建模策略和方法,实现了基于整车平稳性的减振器主参数优化设计,所得优化结果说明采用减振器部件优化方法取得的最优方案在整机中并非最优,从而验证了本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车平衡性 变阻尼减振器 等效线性模型 优化建模 优化设计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结构磁流变减振器设计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礼康 姜少飞 +3 位作者 潘双夏 段福斌 王维锐 冯培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6-120,共5页
当磁流变减振器半主动功能失效时,为保持其阻尼性能仍具一定的自调节性或实际路况不需无级调节时,节省不必要的能耗,提出用于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的被动与半主动功能自动切换的复合结构磁流变减振器。针对其复合结构,根据磁流变流体的本... 当磁流变减振器半主动功能失效时,为保持其阻尼性能仍具一定的自调节性或实际路况不需无级调节时,节省不必要的能耗,提出用于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的被动与半主动功能自动切换的复合结构磁流变减振器。针对其复合结构,根据磁流变流体的本构方程、流体力学和电磁场理论建立阻尼特性模型和可控性能模型,并应用磁流变特性将复杂的阻尼性能模型进行简化以利于结构设计,同时依据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半主动和被动结构的协调一致。以实例仿真分析验证了其可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 磁流变减振器 复合结构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自动拍摄的转台装置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礼康 李岸 +1 位作者 曹淼龙 赵东福 《机电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94-96,共3页
为了满足产品检测、物品展示、扫描架等的转动装置在进行自动拍摄时需要支撑、旋转、定位等特点,分析设计了由步进电机驱动的转台结构,以PIC16F73单片机为下位机控制步进电机旋转角度和方向,并在转到指定角度时,发送脉冲信号触发拍摄装... 为了满足产品检测、物品展示、扫描架等的转动装置在进行自动拍摄时需要支撑、旋转、定位等特点,分析设计了由步进电机驱动的转台结构,以PIC16F73单片机为下位机控制步进电机旋转角度和方向,并在转到指定角度时,发送脉冲信号触发拍摄装置,以串行通信方式通过上位机计算机设置步进电机的旋转角度和方向等。基于以上设计研制了相应的转台系统样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转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台结构 设计 单片机 串口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可调液压减震器专利技术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礼康 杜嘉鑫 +1 位作者 周安江 王松峰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15-1318,1328,共5页
为研究开发一种新型越野车用阻尼可调液压减震器的阻尼力调节机构,从已有专利的技术细节出发,分析了阻尼可调液压减震器阻尼力调节机构的布置形式。归纳了阻尼力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根据阻尼调节机构布置形式及调节原理的差别,对调节机... 为研究开发一种新型越野车用阻尼可调液压减震器的阻尼力调节机构,从已有专利的技术细节出发,分析了阻尼可调液压减震器阻尼力调节机构的布置形式。归纳了阻尼力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根据阻尼调节机构布置形式及调节原理的差别,对调节机构进行了分类;例举了不同类型调节机构的典型结构,并开展了分析,从调节机构的结构层面出发,结合减震器的生产制造过程及使用环境,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调节机构的实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杆型调节机构适用于安装空间小、阻尼力值较小、对可靠性及成本要求较低的场景,筒型调节机构适用于安装空间充裕、阻尼力值较大、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悬架 液压减震器 阻尼调节机构 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服装定制的人体尺寸自动测量装置设计
6
作者 杨礼康 李岸 +1 位作者 曹淼龙 赵东福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70,共4页
针对服装行业竞争加剧,客户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的现状,制定了由摄像装置拍摄人体在确定位置转动不同角度时的图像,而后由计算机提取人体尺寸数据的非接触式自动测量方案。并进一步通过研究站人辅助转台体设计方法、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 针对服装行业竞争加剧,客户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的现状,制定了由摄像装置拍摄人体在确定位置转动不同角度时的图像,而后由计算机提取人体尺寸数据的非接触式自动测量方案。并进一步通过研究站人辅助转台体设计方法、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和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单片机与上位机的串行通信技术和图像传输术等,研制出相应的测量系统样机。通过对塑料模特人体尺寸的实测表明,该系统能够较为快速、准确地提供人体被摄图像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尺寸 自动测量 测量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阀系的减振器试验数据调用方法研究
7
作者 杨礼康 叶万权 孙海杰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384-388,共5页
由于筒式液阻减振器的阻尼力受多个参数的影响,特别是不同的阀片组合将导致减振器阻尼力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要想获得要求的阻尼力值,整个调试过程工作量较大。为了减少调试工作量,采用基于Excel软件的VBA程序对采用不同阀系的减... 由于筒式液阻减振器的阻尼力受多个参数的影响,特别是不同的阀片组合将导致减振器阻尼力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要想获得要求的阻尼力值,整个调试过程工作量较大。为了减少调试工作量,采用基于Excel软件的VBA程序对采用不同阀系的减振器阻力试验数据进行存储,并实现试验数据的快速调用,借助于所开发的可操作的人机界面,以利于同型号减振器采用不同阀系的调试、数学模型验证及阀系设计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系组合 减振器 外特性试验数据 VBA数据调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耗状态判断的H∞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
8
作者 杨礼康 段福斌 +1 位作者 蔡任华 潘双夏 《电子器件》 CAS 2007年第6期2214-2217,2221,共5页
在综合考虑车辆系统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分析将H∞控制策略与半主动控制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与车体实际振动状态相符的耗能作用力提供方式,提出基于H∞控制的加速度滤波和状态判断归一法半主动控制策略,并采用动力学模型与复杂控... 在综合考虑车辆系统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分析将H∞控制策略与半主动控制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与车体实际振动状态相符的耗能作用力提供方式,提出基于H∞控制的加速度滤波和状态判断归一法半主动控制策略,并采用动力学模型与复杂控制器分离的联合仿真技术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加速度滤波法和状态判断归一法半主动控制策略与现有的参考模型法相比,效果佳,且能耗低,所以更具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挂 H∞控制 能耗状态 车辆悬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球坯纵轧成形的研究
9
作者 杨礼康 王海儒 《重型机械》 2000年第3期23-26,62,共5页
利用能量法分析自行开发的新型钢球坯成形方法 ,并给出了计算轧制力和力矩的数学模型 ,通过实例计算 ,结果与实验测定值相符。
关键词 能量法 钢球坯 数学模型 力能参数 纵轧 轧制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效果的思考 被引量:22
10
作者 段福斌 杨礼康 +1 位作者 潘骏 杨华文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4-66,共3页
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和培养目标,分析了认识实习应达到的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详细论述了机械类专业认识实习的内容要求和实习方法,并从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教学文件和教学资料建设、实习指导方法和实习考核等方面介绍了在认识实习教... 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和培养目标,分析了认识实习应达到的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详细论述了机械类专业认识实习的内容要求和实习方法,并从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教学文件和教学资料建设、实习指导方法和实习考核等方面介绍了在认识实习教学环节上的一些探索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实习 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液减振控制应用的研究动态 被引量:17
11
作者 潘双夏 杨礼康 冯培恩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4-258,240,共6页
磁流变流体与电流交流体相比工程应用特性优异,在振动半主动控制中的作用倍受关注。根据减振控制设备中磁流变液不同的流动模式、电极的布置及运动方式从功能原理的角度将其归类;从参数与非参数的角度分析研究比较了现有模型的特点;并... 磁流变流体与电流交流体相比工程应用特性优异,在振动半主动控制中的作用倍受关注。根据减振控制设备中磁流变液不同的流动模式、电极的布置及运动方式从功能原理的角度将其归类;从参数与非参数的角度分析研究比较了现有模型的特点;并就国内外工程应用现状说明磁流变液的振动控制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最后总结出应继续深入的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 振动控制 磁流变液体 减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筒式液压减振器阻尼力建模与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段福斌 潘骏 +2 位作者 陈文华 徐瀚辉 杨礼康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5,共7页
为提高减振器阻尼力输出的准确性及减振器性能可靠性,定量分析双筒式液压减振器尺寸参数及其公差、油液黏度等对阻尼力的影响。根据阻尼力的产生机理,建立了减振器复原行程中复原阀开启前、后的阻尼力模型和压缩行程中压缩阀开启前、后... 为提高减振器阻尼力输出的准确性及减振器性能可靠性,定量分析双筒式液压减振器尺寸参数及其公差、油液黏度等对阻尼力的影响。根据阻尼力的产生机理,建立了减振器复原行程中复原阀开启前、后的阻尼力模型和压缩行程中压缩阀开启前、后的阻尼力模型,利用MATLAB仿真得到了其示功图和速度特性图,并通过台架性能试验进行了验证。考虑到阻尼力模型的复杂性,采用ANSYS中的Design Exploration模块,利用响应面法得到了减振器各个参数的灵敏度,并针对油液黏度、阀系开启高度等影响较大的参数,考虑其随机性,利用蒙特卡洛抽样方法得到了减振器阻尼力的分布,从而为双筒式液压减振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减振器的阻尼力退化及寿命评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减振器 阻尼力模型 灵敏度 蒙特卡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筒式液压减振器阻尼力退化建模与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6
13
作者 段福斌 潘骏 +2 位作者 陈文华 徐瀚辉 杨礼康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01-210,共10页
针对双筒式液压减振器的性能退化和寿命评估问题,根据阻尼力的产生机理,分析内泄、阻尼阀片卡滞或力学性能退化、油液黏度退化三种典型故障模式下减振器的阻尼力变化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其相应的复原力和压缩力计算模型,通过仿真对比不... 针对双筒式液压减振器的性能退化和寿命评估问题,根据阻尼力的产生机理,分析内泄、阻尼阀片卡滞或力学性能退化、油液黏度退化三种典型故障模式下减振器的阻尼力变化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其相应的复原力和压缩力计算模型,通过仿真对比不同退化情况下的示功图和速度特性图,得到了复原力和压缩力的退化规律。提出基于双动耐久试验台和性能试验台的减振器退化试验方案,经试验获得了减振器复原力和压缩力的退化数据;利用Linear模型和最小二乘法获得了退化模型参数的估计值,根据失效阀值确定了减振器的伪失效寿命数据;结合先验信息,采用虚拟增广样本及Bootstrap方法,对极小样本的伪失效寿命数据进行了样本增广,得到了该型减振器的寿命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减振器 阻尼力退化机理 可靠性试验 极小子样 BOOTSTRA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液减振器模拟工况实验台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维锐 潘双夏 +1 位作者 王芳 杨礼康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15-1919,共5页
为提高磁流变液减振器模拟工况实验台的控制精度,设计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器.该控制器为系统的目标期望信号安排了合理过渡过程,将系统的外部扰动和内部扰动作为广义扰动,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利用系... 为提高磁流变液减振器模拟工况实验台的控制精度,设计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器.该控制器为系统的目标期望信号安排了合理过渡过程,将系统的外部扰动和内部扰动作为广义扰动,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利用系统输出的测量值来估计系统的状态变量和广义扰动的实时作用量,并在控制过程中对广义扰动进行补偿.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降低液压伺服系统固有的非线性和大范围变化的阻尼负载挠动对实验台鲁棒性能的影响,使实验台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 模拟工况 磁流变液减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案例教学实践——以汽车测试技术课程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庞茂 李西秦 +1 位作者 杨礼康 程峰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03-306,315,共5页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学生跨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较薄弱的问题,在综合性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将基础理论讲授与知识应用案例相结合开展教学。以汽车测试技术课程中一阶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等教学内容为例,运用Matlab对系统微分方程进...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学生跨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较薄弱的问题,在综合性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将基础理论讲授与知识应用案例相结合开展教学。以汽车测试技术课程中一阶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等教学内容为例,运用Matlab对系统微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和仿真,通过对输入输出信号的分析,直观展示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有效加强了学生对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及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对同类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案例教学 汽车测试技术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定舒适性的馈能主动悬架系统可回馈能量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冬云 杨礼康 蔡明龙 《机电工程》 CAS 2014年第3期289-294,305,共7页
馈能式主动悬架系统能量回收效率不高、动力学性能有限,无法满足现代高级汽车集馈能与减振为一体的性能要求,馈能式主动悬架的设计需要估算实际可以回收振动能后,才有利于实际结构设计及振动控制优化。为此提出了一种振动能量功率流计... 馈能式主动悬架系统能量回收效率不高、动力学性能有限,无法满足现代高级汽车集馈能与减振为一体的性能要求,馈能式主动悬架的设计需要估算实际可以回收振动能后,才有利于实际结构设计及振动控制优化。为此提出了一种振动能量功率流计算方法,针对直线电机式馈能主动悬架系统,并以相同振幅,不同频率的正弦路面激励,通过Matlab仿真计算分析了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与回馈能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路面激励越大,馈能悬架回收的功率越多,最高可达1.4 kW,馈能效率为25%,同时乘坐舒适性变差。该计算方法能为馈能式主动悬架系统的参数设计和主动控制算法设计提供实用的理论参考,在满足一定舒适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回收更多的能量的同时,提高了能量回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馈能悬架 直线电机 功率流 馈能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及其减振系统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双夏 杨礼康 冯培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2157-2160,共4页
分析比较摆式高速列车、轮轨高速列车和磁悬浮高速列车各自特点及其在国内的可行性;重点着眼于车辆悬挂系统,阐明被动、主动和半主动悬挂系统的发展过程,从基本结构及功能原理的角度分析这几种悬挂模式的优劣;根据现有复杂非线性系统的... 分析比较摆式高速列车、轮轨高速列车和磁悬浮高速列车各自特点及其在国内的可行性;重点着眼于车辆悬挂系统,阐明被动、主动和半主动悬挂系统的发展过程,从基本结构及功能原理的角度分析这几种悬挂模式的优劣;根据现有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探讨主动与半主动悬挂所应采取的有效控制策略;总结出车辆悬挂系统应重点研究半主动新型智能减振器、有效可靠的控制器、机电一体化建模、悬挂系统的安全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系统 高速列车 车辆悬挂系统 悬挂模式 减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振器外特性测试的弹/刚性夹持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明龙 段福斌 +2 位作者 杨礼康 张亚东 孙海杰 《机电工程》 CAS 2015年第4期458-463,共6页
针对油液减振器异响检测、活塞杆加速度测试方法以及对弹性与刚性两种夹持方式下外特性测试结果存在差异等问题,开展了对比在不同安装方式下油液减振器外特性测试的试验研究,设计了分别采用常规外特性测试专用夹具(刚性夹持)和活塞杆加... 针对油液减振器异响检测、活塞杆加速度测试方法以及对弹性与刚性两种夹持方式下外特性测试结果存在差异等问题,开展了对比在不同安装方式下油液减振器外特性测试的试验研究,设计了分别采用常规外特性测试专用夹具(刚性夹持)和活塞杆加速度夹具(弹性夹持)的减振器外特性测试对比试验,对常规外特性测试专用夹具和活塞杆加速度夹具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作了分析,进而对两套夹具造成外特性曲线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根据油液减振器工作原理及结构参数,建立了阻尼力模型并根据现有理论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模型修正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夹持方式的测试结果对判定减振器外性能可以通用,而且还能够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减振器内部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液减振器 外特性测试 夹具 夹持方式 活塞杆加速度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液压悬置低频模型参数识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双夏 王芳 +1 位作者 沈彤 杨礼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0-303,371,共5页
根据悬置低频振动模型,提出了基于DE算法的发动机液压悬置模型识别方法,由简单的低频正弦激振试验直接估计模型的关键参数值,完成模型的参数识别。基于上述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模型识别方法可以代替组件试验,识别结果可直接用于复杂结构... 根据悬置低频振动模型,提出了基于DE算法的发动机液压悬置模型识别方法,由简单的低频正弦激振试验直接估计模型的关键参数值,完成模型的参数识别。基于上述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模型识别方法可以代替组件试验,识别结果可直接用于复杂结构悬置元件的动特性预测和整车NVH性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低频振动模型 参数识别 NVH性能 动特性 液压悬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彤 潘双夏 杨礼康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8,共5页
发动机液压悬置是非线性很强的隔振元件,其动特性因激振频率和激振振幅的改变而改变。试验分析和理论研究是研究液压悬置的两种基本方法。文中通过分析典型液压悬置的结构特征,全面总结液压悬置的试验方法、理论模型和优化设计方法等方... 发动机液压悬置是非线性很强的隔振元件,其动特性因激振频率和激振振幅的改变而改变。试验分析和理论研究是研究液压悬置的两种基本方法。文中通过分析典型液压悬置的结构特征,全面总结液压悬置的试验方法、理论模型和优化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采用系统参数识别方法对液压悬置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并探讨了最优试验设计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发动机液压悬置 数据处理 隔振元件 激振频率 激振振幅 系统参数识别法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