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钟佳倚 王尉 +6 位作者 刘冉 李阳 杨西燕 白晓亮 范存辉 彭思桥 袁小玲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8,共11页
为阐明川东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厘清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以及大量测井资料,开展了川东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亮晶颗粒灰岩、颗粒云岩与细—中晶白云岩为川东地区茅口组主要储集岩;2)溶洞与裂缝在... 为阐明川东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厘清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以及大量测井资料,开展了川东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亮晶颗粒灰岩、颗粒云岩与细—中晶白云岩为川东地区茅口组主要储集岩;2)溶洞与裂缝在石灰岩和白云岩中均有发育,孔隙主要分布于细—中晶白云岩中;3)茅口组储层主要分布于茅二a,b亚段,平面上受到颗粒滩及断裂带的控制;4)颗粒岩为茅口组储层提供了物质基础,是形成储层的最重要因素,断裂系统决定了储层的最终分布,表生期岩溶以及白云石化作用形成了大量储集空间,是改善储层质量的关键。研究认为,邻水—丰都一带沿15#基底断裂分布的茅二a,b亚段地层中的颗粒滩可以作为重点勘探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储层 白云岩储层 主控因素 茅口组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气田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下亚段滩坝砂体沉积特征 被引量:33
2
作者 杨西燕 沈昭国 +5 位作者 方少仙 侯方浩 李安琪 傅锁堂 吴正 阎荣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75-18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气田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下亚段中下部岩石为石英砂岩类砂岩,即“骆驼脖砂岩”,上部岩石为暗色粉砂质泥岩或碳质泥岩。“骆驼脖砂岩”广布于华北地台,在鄂尔多斯盆地呈“满盆砂”现象,是盆地的主要储层之一。以...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气田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下亚段中下部岩石为石英砂岩类砂岩,即“骆驼脖砂岩”,上部岩石为暗色粉砂质泥岩或碳质泥岩。“骆驼脖砂岩”广布于华北地台,在鄂尔多斯盆地呈“满盆砂”现象,是盆地的主要储层之一。以往学者多认为盒8段下亚段是河流相或三角洲相沉积。通过对众多取心井盒8段下亚段岩心的观察,结合对砂岩岩性、剖面结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特征及砂体空间展布规律的综合研究,提出了盒8段下亚段中下部是滩坝相沉积,上部是沼泽相或沼泽相为主夹小河道沉积。盒8段下亚段可发育一段或两段滩坝相石英砂岩类砂岩,其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高,两段砂岩间夹若干米半深湖相的暗色粉砂质泥岩或沼泽相的碳质泥岩。发育<10°的冲洗交错层理、互成180°相交的板状和楔状层系组,具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理的风暴岩。自然伽马曲线呈箱形或带齿的箱形。众多厚度较大的砂岩组成的若干列近东西向展布的长条透镜体状砂体,大致平行于古岸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乌审旗气田 中二叠统 下石盒子组 滨浅湖 滩坝相 石英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五_5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杨西燕 包洪平 +1 位作者 任军峰 马占荣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4,共8页
在大量钻井岩芯观察、测井分析、薄片、扫描电镜鉴定、物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马五_5亚段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认为马五5亚段储集岩类型以泥粉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晶间(溶)孔和溶蚀孔洞;属... 在大量钻井岩芯观察、测井分析、薄片、扫描电镜鉴定、物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马五_5亚段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认为马五5亚段储集岩类型以泥粉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晶间(溶)孔和溶蚀孔洞;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发育云坪、灰质洼地、云质洼地、云灰-灰云洼地微相,微相控制白云岩的分布,分布面积最广、白云岩厚度最大、物性最好的是靖边西云坪白云岩带。白云化作用决定优质储层的形成,准同生期白云化作用形成少量白云石晶间微孔、准同生期后白云化作用形成白云石晶间孔、埋藏期白云化作用形成白云石晶间孔和溶蚀孔;白云化亚相决定有效储层的分布,边缘—过渡亚相是最有利的白云化亚相;表生岩溶和埋藏溶蚀作用提供大部分储集空间,但渗流粉砂、方解石、石英等充填作用破坏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 白云岩储层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地质认识实习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以西南石油大学峨眉地质认识实习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西燕 范存辉 +2 位作者 王浩铮 周翊 范翔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26期149-152,共4页
如何在OBE理念指导下的野外地质认识实习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教学实践,以西南石油大学峨眉地质认识实习为例,介绍了野外实习过程中基于基础地质知识实际化、专业技能提升化、创新能力... 如何在OBE理念指导下的野外地质认识实习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教学实践,以西南石油大学峨眉地质认识实习为例,介绍了野外实习过程中基于基础地质知识实际化、专业技能提升化、创新能力引导化三方面的理论和课程思政一体化的教学实施过程,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爱专业的热情,正确认识专业特色、树立专业自信并建立保护地质环境的现代地球科学意识。同时,对相关理工科专业实践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教育 野外地质认识 OBE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北次凹新生代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西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174-179,214,共7页
海北次凹新生代古近系阜宁组及泰州组二段发育厚度不等的暗色湖相泥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以及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研究了海北次凹新生代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阜二段和泰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为较好-好烃源岩;... 海北次凹新生代古近系阜宁组及泰州组二段发育厚度不等的暗色湖相泥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以及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研究了海北次凹新生代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阜二段和泰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为较好-好烃源岩;阜一段为较好-较差烃源岩,阜三段为较差烃源岩。有机质类型阜二段和泰二段优于阜一段和阜三段,阜二段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1-Ⅱ_2型,泰二段为Ⅱ_2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低,部分样品达到成熟阶段。泰二段、阜二段的烃源岩形成于强还原高盐度的半深湖-深湖环境,有机质母质与半咸水-咸水的藻类及高等植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 新生代 海北次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西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29期173-174,共2页
在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的思路下,针对资源勘查工程等专业《普通地质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PBL教学模式,在三大岩石内容授课完成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野外进行三种岩石标本的采集,并通过小组内部交流、鉴定岩石... 在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的思路下,针对资源勘查工程等专业《普通地质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PBL教学模式,在三大岩石内容授课完成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野外进行三种岩石标本的采集,并通过小组内部交流、鉴定岩石类型、制作PPT、课堂小组间交流讨论、其他同学提问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地质思维及地质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地质学 PBL教学模式 提高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型储层特征 被引量:49
7
作者 何江 方少仙 +1 位作者 侯方浩 杨西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0-356,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目前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377.3×108m3。其中,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80%以上,而岩溶型储层贡献最大。在对大量起控制作用的钻井岩心进行系统、详细的描述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镜下铸...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目前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377.3×108m3。其中,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80%以上,而岩溶型储层贡献最大。在对大量起控制作用的钻井岩心进行系统、详细的描述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镜下铸体薄片研究,提出了研究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的形成环境、成因类型、作用机理及岩溶型储层的特征。特定环境中沉积的具含量不一晶间孔隙的粗粉晶白云岩和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表生成岩期和埋藏成岩期岩溶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缝、洞的发育和保存程度是能否形成良好储层的关键,埋藏成岩期岩溶作用和构造裂隙主要在表生成岩裸露期形成的孔隙系统上叠加发育。储集类型可细分为裂缝-溶孔(洞)型,裂缝-孔隙-溶孔型和孔隙型,其中裂缝-溶孔(洞)型对储层贡献最大。优质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硬石膏结核粉晶白云岩发育的马五13、马五12小层,平面上分布在中部的硬石膏结核盆缘坪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储集空间 储层类型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世晚期“广元—旺苍”海槽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兴志 李博 +8 位作者 杨西燕 文龙 徐亮 谢圣阳 杜垚 冯明友 杨雪飞 王雅萍 裴森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2-574,I0003,共14页
基于野外露头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综合钻井及地球物理资料,利用宏观与微观观察、地球化学元素测试、总有机碳含量及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等对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晚期,川北地区... 基于野外露头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综合钻井及地球物理资料,利用宏观与微观观察、地球化学元素测试、总有机碳含量及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等对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晚期,川北地区广元—旺苍一带存在一套富有机质的深水沉积,该套地层自北西向南东方向分布,厚10~30 m,以硅质岩、硅质泥岩等为主夹重力流沉积。硅质岩、硅质泥岩单层厚度薄、层面平整,富含硅质放射虫、海绵骨针及体小壳薄的腕足类生物化石,具有典型的深水海槽相沉积特征。地球化学测试硅质岩类中的铜、钴、钼、镍等元素含量以及镍与钴含量的比值等指标均指示此套沉积属深水还原环境下的产物,其TOC值为3.21%~8.19%,平均值为5.53%,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海槽南侧为较高能的台地边缘相区,沉积的主要是厚层块状泥-亮晶生物(屑)灰岩,有利于储集层的形成。茅口组沉积晚期,扬子板块西北缘勉略洋壳向北俯冲与“广元—旺苍”海槽的形成提供了内在动力条件。从该海槽的发育位置、沉积特征和形成动力来看,与前人提出的晚二叠世“开江—梁平”海槽相似,因此认为“开江—梁平”海槽在中二叠世晚期就已经具有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广元—旺苍海槽 中二叠统 茅口组 深水沉积 硅质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五_1—五_4亚段古岩溶型储层分布特征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55
9
作者 侯方浩 方少仙 +5 位作者 何江 杨西燕 傅锁堂 吴正 姚泾利 阎荣辉 《海相油气地质》 2011年第1期1-13,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最上部的马五1—马五4亚段是靖边气田区主要的产气层之一。按岩性及天然气勘探潜力每个亚段又可划分出2~4个小层,共12个小层。其中最佳产层为马五12和马五13层,其次有马五11、马五14、马五22和马五4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最上部的马五1—马五4亚段是靖边气田区主要的产气层之一。按岩性及天然气勘探潜力每个亚段又可划分出2~4个小层,共12个小层。其中最佳产层为马五12和马五13层,其次有马五11、马五14、马五22和马五41层。储层最主要的岩石类型是含硬石膏结核或含硬石膏柱状晶和结核的粉晶白云岩,其次为含原生晶间孔隙的粗粉晶白云岩。中奥陶统至中石炭统经历了140Ma以上的沉积间断,马五1—马五4地层遭受强烈的表生裸露期古岩溶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缝、洞。埋藏成岩期的次生溶解孔隙,主要叠加在古岩溶作用形成的孔隙和含孔隙的填隙物,以及含原生晶间孔隙的粗粉晶白云岩上,由此发育成三者叠合的孔隙系统。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形成的良好孔隙网络成为以表生成岩裸露期古岩溶孔隙为主的天然气储渗体。综合399口井各小层孔隙度、渗透率、地层厚度、测井有效厚度、含气饱和度及已有井的无阻流量等,制定储层评价标准,然后对各小层进行了详细的储层评价,在平面上圈出了不同储层级别的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 马家沟组 储集层特征 储集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划分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庄 曾伟 杨西燕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5,23,共4页
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物性的好坏受成岩作用的控制,研究成岩相及其展布规律,能有效地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带,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根据控制沉积物孔隙形成与演化的成岩作用,将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划分为五种成岩相,即浅埋藏强压实相、... 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物性的好坏受成岩作用的控制,研究成岩相及其展布规律,能有效地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带,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根据控制沉积物孔隙形成与演化的成岩作用,将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划分为五种成岩相,即浅埋藏强压实相、浅-中埋藏钙质胶结相、中埋藏绿泥石胶结相、中-深埋藏硅质胶结相和深埋藏溶蚀-高岭石胶结相。各种成岩相的形成和分布与沉积物的原始组分密切相关。各成岩相之间储层物性差别大,它们的不同组合可形成成岩圈闭。在蜀南地区的中部(川中—川南过渡带)有形成成岩圈闭的条件,因而在该地区进行油气勘探应不局限于构造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储层 成岩作用 岩相 成岩圈闭 蜀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砂岩中的风暴岩 被引量:7
11
作者 方少仙 侯方浩 +4 位作者 杨西燕 何江 沈昭国 乔琳 阎荣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30,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为浅灰白色、矿物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高的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是盆地内天然气主要储产层之一,该亚段砂岩一般厚15~40 m,在某些井的岩芯中频频见到风暴岩。根据单层风暴岩的厚度、粒度、...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为浅灰白色、矿物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高的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是盆地内天然气主要储产层之一,该亚段砂岩一般厚15~40 m,在某些井的岩芯中频频见到风暴岩。根据单层风暴岩的厚度、粒度、异地碳质泥岩和煤屑的含量、剖面结构特征,特别是丘状交错层理的发育程度、袋模构造存在与否及其发育规模,以及风暴岩叠加层的多寡等,可以大致划分出由不同风暴流能量(级)形成的三种风暴岩端元类型。(1)较高能量风暴流形成的风暴岩,层底表现为大型的袋(壶)模构造切入下伏石英砂岩层中,风暴岩层主要是碳质泥岩和浅黄色泥岩砾片,并混有多少不等的石英砂和煤屑。单层厚度一般为20~50 cm或更大,呈正粒序构造,常见为若干风暴岩的叠加层。(2)中等能量风暴流形成的风暴岩,表现为完整和不完整的风暴岩层序,其内或多或少含有碳质泥岩和煤屑,单层厚度常为10~40 cm,亦常见若干风暴岩层的叠置层。(3)较低能量风暴流形成的风暴岩,单层厚大致为5~10 cm,仅发育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理,可以单层形式出现,亦可以是若干层的叠置层。盒8下亚段砂岩被不少研究者厘定为河流相和辫状河相,风暴岩的存在对重新认识盒8下亚段的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二叠统 盒8下亚段 风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五5亚段沉积微相分布及演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包洪平 张云峰 +3 位作者 王前平 董兆雄 武春英 杨西燕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1,共6页
岩性及沉积环境的差异是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及颜色等特征及其与沉积微相的关系,研究区马五5亚段可分为盆缘坪和台内盆地两个亚相及缘内(膏)云质洼地、缘内云坪、缘内... 岩性及沉积环境的差异是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及颜色等特征及其与沉积微相的关系,研究区马五5亚段可分为盆缘坪和台内盆地两个亚相及缘内(膏)云质洼地、缘内云坪、缘内灰坪、缘内云灰–灰云坪、盆地(膏)云质洼地、灰云–云灰质盆地及灰质盆地等微相。沉积微相平面上表现为,马五52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抬升,中央古隆起带露出水面;北部地区发育缘内云坪–云质洼地、缘内灰云–云灰坪和灰质盆地;西部地区为缘内云坪–云质洼地、缘内灰云–云灰坪;中部地区为灰质盆地,间夹云灰盆地及盆内云质洼地;马五51时期,北部地区主要发育缘内云坪–云质洼地;西部地区为缘内云坪–云质洼地;中部地区为灰质盆地及盆内云质洼地。盆缘坪和台内盆地的低洼处有利于发生同生期后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对生成较大规模的泥粉晶白云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沉积演化 碳酸盐岩 马五5亚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7
13
作者 霍飞 杨西燕 +2 位作者 王兴志 黄荟文 张凤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2,共8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控制因素复杂,影响了正确认识储层分布规律。本文利用野外剖面和钻井岩心的宏观与微观特征,结合测井等资料,分析川西北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探讨其主控因素。茅口组发育中孔、中渗的孔隙...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控制因素复杂,影响了正确认识储层分布规律。本文利用野外剖面和钻井岩心的宏观与微观特征,结合测井等资料,分析川西北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探讨其主控因素。茅口组发育中孔、中渗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和特低孔的裂缝型灰岩储层。储集层主要分布在茅口组顶部的第三段,受沉积、成岩和构造控制明显。台地边缘高能滩核易形成孔隙型白云岩储层,构造发育区易于裂缝型灰岩储层的形成。台地边缘滩核及裂缝发育区带是川西北地区茅口组勘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茅口组 诸层特征 诸层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中组合马五_5亚段白云岩特征及成因机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庄 杨西燕 董兆雄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71,共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白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主要岩性有泥晶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等三类。泥晶白云岩类为泥晶结构,阴极发光为暗红光,白云石有序度低;Na、K和Sr值较高;δ^(13)C平均-1.23‰,δ^(...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白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主要岩性有泥晶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等三类。泥晶白云岩类为泥晶结构,阴极发光为暗红光,白云石有序度低;Na、K和Sr值较高;δ^(13)C平均-1.23‰,δ^(18)O平均-7.59‰,锶同位素平均值0.709 81,形成于闭塞局限、盐度相对较高的环境,由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并发育少量晶间微孔。泥粉晶白云岩类为泥晶—细粉晶结构,不发光或发极暗的红光,白云石有序度0.75;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大幅降低;δ^(13)C和δ^(18)O的平均值分别是-0.43‰和-7.29‰,锶同位素平均值0.709 36,由准同生后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并发育晶间孔。粉晶白云岩不发光或发极暗红光,白云石有序度0.81;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明显的突变;δ^(13)C和δ^(18)O平均值分别为-0.65‰和-6.46‰,锶同位素平均值0.709 67,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并发育晶间扩溶孔或溶蚀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地球化学 白云石化作用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以西南石油大学普通地质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范存辉 杨西燕 +2 位作者 王浩铮 周翊 范翔宇 《高教学刊》 2022年第7期170-173,共4页
在地学类专业课程中有机地融合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对提升课程的育人实效和亲和力,实现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教学实践,针对普通地质学的课程定位与思政育人要求,在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的思路、课程... 在地学类专业课程中有机地融合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对提升课程的育人实效和亲和力,实现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教学实践,针对普通地质学的课程定位与思政育人要求,在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的思路、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两个方面,介绍普通地质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对相关理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普通地质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环境对页岩中有机质富集的约束——以蜀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9
16
作者 黄梓桑 王兴志 +4 位作者 杨西燕 朱如凯 崔景伟 卢远征 李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1-644,共14页
记录了蜀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以恢复古环境和探讨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表明,蜀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黏土质页岩和含介壳灰质泥岩/泥质灰岩。五峰组平均TOC为3.36%,龙马溪组下... 记录了蜀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以恢复古环境和探讨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表明,蜀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黏土质页岩和含介壳灰质泥岩/泥质灰岩。五峰组平均TOC为3.36%,龙马溪组下部TOC最高,平均为3.99%,中上部TOC偏低,平均为1.22%。古生产力指示元素(Ba_(生物)、Cu/Al、Ni/Al、Si_(过量))表明,在奥陶—志留转折期的大部分时间(除赫南特期),蜀南海域表层水中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陆源输入指示元素(Al、Zr、Zr/Al)表明,五峰期陆源输入中等且变化较大,龙马溪早期为持续低值,但在中后沉积期逐渐增多。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Mo/Al、U/Al、V/Al)及Mo-TOC的相关性表明,五峰期海洋发育强受限的缺氧—静水环境,龙马溪早期水体保持缺氧—静水条件,但受限程度减弱,中后期海洋演化为氧化环境。晚奥陶世,蜀南海域发育有利的缺氧—静水环境和高古生产力,但较多的陆源输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有机质富集。早志留世,海平面升降引起多个环境参数协同变化,使连续沉积的页岩地层中有机质富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海平面变化 页岩 有机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沉积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阳 王兴志 +5 位作者 蒲柏宇 徐昌海 杨西燕 朱逸青 黄梓桑 康家豪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30,共15页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鲕滩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海平面变化对鲕滩迁移的控制机理,开展了岩性特征分析、沉积构造标志识别、层序界面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等。结果表明:①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鲕滩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海平面变化对鲕滩迁移的控制机理,开展了岩性特征分析、沉积构造标志识别、层序界面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等。结果表明:①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在持续海退背景下发育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可进一步细分出5个四级层序(Ⅰ—Ⅴ)。②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主要分布于Ⅰ—Ⅳ层序,Ⅱ层序内的鲕滩最为发育,单体厚度大、连续性好,而Ⅲ,Ⅰ和Ⅳ层序内的滩体发育程度依次减弱,最差呈不连续的零星状分布。③鲕滩在垂向加积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侧向迁移特征,整体由台地内部向斜坡方向迁移,其中Ⅰ层序至Ⅱ层序鲕滩侧向迁移特征最明显。④局部地貌高地发生的高频旋回与碳酸盐岩生产速率协同变化,导致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呈现垂向加积和多期次叠置现象,而海平面下降到基准面以下时,适合滩体生长的水动力条件由局部高地向局部洼地变迁,使得鲕滩由垂向生长演化为侧向进积。⑤平面上,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主要沿北西—南东(即台地边缘一带)方向展布,以铁山坡、普光地区最为发育,其次为渡口河、七里北以及罗家寨等地。该研究成果可为开江—梁平海槽地区飞仙关组优质滩相储层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滩 层序 海平面升降 飞仙关组 三叠系 开江—梁平海槽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
18
作者 文雯 杨西燕 +5 位作者 向曼 陶夏妍 杨容 李阳 范家兴 蒲柏宇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79,共12页
通过岩心观察、微观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资料,在层序划分基础上对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铁山坡—普光地区飞仙关组储层以鲕粒云岩和细粉晶白云岩为主,渡口河—七里北地... 通过岩心观察、微观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资料,在层序划分基础上对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铁山坡—普光地区飞仙关组储层以鲕粒云岩和细粉晶白云岩为主,渡口河—七里北地区以(含砾屑、砂屑、豆粒)鲕粒白云岩为主,鲕粒岩原始结构组分保存更好。(2)研究区储层具有多期次发育特征,铁山坡—普光地区储层在ssq1,ssq2,ssq3层序均有分布,具有发育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的特征,Ⅰ,Ⅱ,Ⅲ类储层均发育;渡口河—七里北地区储层发育在ssq2,ssq3层序,发育较晚、厚度小、分布面积有限,以Ⅱ,Ⅲ类储层为主。(3)研究区沉积古地貌及海平面升降控制了鲕滩储层发育的期次、厚度等,在ssq1沉积中晚期海平面开始下降时,古地貌高地开始发育鲕滩储层,厚度大,白云石化作用明显。(4)研究区内陡坡型和缓坡型台缘斜坡带,水体能量的强弱控制了鲕滩沉积物类型,为成岩期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进而控制了储层的物性和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滩储层 古地貌 海平面变化 层序划分 飞仙关组 三叠系 开江—梁平海槽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条件下碳酸盐岩储层溶蚀作用实验模拟——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碳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雅雯 王兴志 +4 位作者 杨西燕 黄荟文 杜垚 霍飞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2期43-52,共10页
通过模拟在埋藏条件下不同流体(0.2%的乙酸和分压2 MPa的CO2)与碳酸盐岩的溶蚀环境,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溶蚀特性和微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流体中白云岩溶蚀速率增加的幅度均高于石灰岩,在深埋藏环境下,二者的增... 通过模拟在埋藏条件下不同流体(0.2%的乙酸和分压2 MPa的CO2)与碳酸盐岩的溶蚀环境,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溶蚀特性和微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流体中白云岩溶蚀速率增加的幅度均高于石灰岩,在深埋藏环境下,二者的增加量差距更大,白云岩比石灰岩更易溶蚀形成溶蚀孔洞;乙酸中石灰岩和白云岩的溶蚀速率随温度压力的升高而升高,CO2中岩石的溶蚀速率先增后降;相同温度压力下,乙酸中岩石的溶蚀速率高于CO2中;岩石在CO2和乙酸溶液溶蚀后微观特征具有相似性,泥晶灰岩整体溶蚀降低,形成溶蚀坑;颗粒灰岩在原始的孔隙较发育的颗粒内部形成溶蚀坑;白云岩溶蚀后常形成晶间溶孔;白云质灰岩溶蚀后方解石整体溶蚀降低;硬石膏白云岩常形成膏模孔。实验证明埋藏条件下流体介质的差异对岩石溶蚀孔洞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白云岩溶蚀能力大于石灰岩,溶蚀后孔隙发育,是马家沟组下组合值得关注的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机理 溶蚀微观特征 碳酸盐岩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有机质页岩天然裂缝表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雨桐 杨西燕 范存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32-38,共7页
天然裂缝对富有机质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质及工程意义,由于页岩独特的非均质性及复杂性使得天然裂缝研究更加困难。围绕富有机质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分类、发育特征参数及分布规律预测等方面,国内外学者在理论和技术上均取... 天然裂缝对富有机质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质及工程意义,由于页岩独特的非均质性及复杂性使得天然裂缝研究更加困难。围绕富有机质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分类、发育特征参数及分布规律预测等方面,国内外学者在理论和技术上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系统分析全球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天然裂缝的类型、发育特征参数及预测方法等问题,结果表明:富有机质页岩储层与常规储层具有一致性和独特性,基于地质成因的天然裂缝分类方案优于其他分类方案,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裂缝类型与常规储层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分形理论、地震检测及古构造应力场模拟的天然裂缝预测方法是当前常用且效果较好的裂缝预测技术,可正确识别、评价不同尺度的天然裂缝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该研究对页岩气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裂缝类型 预测方法 富有机质页岩 量化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