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北川河流域孔隙水水化学特征及源贡献解析
1
作者 陆丹 陈京鹏 +3 位作者 闫燕 杨询昌 刘春伟 耿昭克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44,共12页
根据2020年采集的53个青海省北川河孔隙水样品,利用ArcGIS10.7、SPSS20.0、Origin2022等软件,基于APCS-MLR模型研究了北川河流域孔隙水水化学特征及并定量分析来源贡献率,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孔隙水pH介于7.0~8.0,呈中性~弱碱性。沿水流方... 根据2020年采集的53个青海省北川河孔隙水样品,利用ArcGIS10.7、SPSS20.0、Origin2022等软件,基于APCS-MLR模型研究了北川河流域孔隙水水化学特征及并定量分析来源贡献率,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孔隙水pH介于7.0~8.0,呈中性~弱碱性。沿水流方向,Ca^(2+)和HCO_(3)^(-)质量浓度逐渐降低,Na^(+)、Cl^(-)和SO_(4)^(2-)质量浓度逐渐升高,水化学类型逐渐由HCO_(3)^(-)-Ca^(2+)和HCO_(3)^(-)·SO_(4)^(2-)-Ca^(2+)转化为HCO_(3)^(-)·SO_(4)^(2-)-·Cl^(-)-Na^(+)·Ca^(2+)和HCO_(3)^(-)·SO_(4)^(2-)·Cl^(-)-Na^(+)型,与上游相比,TDS及Na^(+)、Ca^(2+)、Cl^(-)、SO_(4)^(2-)等主要离子质量浓度均明显增高,下游水质变差。②北川河流域孔隙水水化学特征总体受矿物溶滤作用的控制,硅酸盐岩、碳酸盐岩矿物溶解是地下水化学组分的主要来源,同时阳离子交换作用强烈,上游到下游,蒸发浓缩作用显著增加,人类活动增加,对孔隙水水化学特征有一定影响。③北川河流域上游孔隙水主要受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球化学进程控制,APCS-MLR模型表明,碳酸盐岩矿物溶滤,岩盐钾盐溶解和离子交换,蒸发浓缩的贡献率分别为35.93%,29.68%,26.54%。下游孔隙水中硅酸盐岩溶解、蒸发浓缩作用、工业活动,农业活动,碳酸盐岩矿物溶解的贡献率分别为41.27%、27.73%、22.91%,应加强下游流域水源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川河流域 孔隙水 水化学特征 APCS-MLR模型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志强 武强 +3 位作者 邹祖光 陈红 杨询昌 赵季初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4-760,共7页
在石油开采区现场考察了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效果.结果表明,现场土壤地质条件对曝气气流分布影响很大,气流分布并不与曝气井为轴对称,曝气井左侧影响距离达6 m,右侧仅为4 m;经过40 d的连续曝气,在气流分布密度大的区域,石油去除率高... 在石油开采区现场考察了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效果.结果表明,现场土壤地质条件对曝气气流分布影响很大,气流分布并不与曝气井为轴对称,曝气井左侧影响距离达6 m,右侧仅为4 m;经过40 d的连续曝气,在气流分布密度大的区域,石油去除率高达70%,而在气流分布稀疏的区域,石油去除率只有40%,曝气影响区地下水石油平均去除率为60%;对曝气前后地下水中石油组分进行色质联机分析,表明石油去除效果与石油组分及其性质有关,挥发性高的石油组分容易挥发去除,而挥发性低的石油组分难于挥发去除,因此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存在“拖尾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石油污染 曝气 挥发性 气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孔隙热储地温场水化学场特征及地热水富集机理——鲁北馆陶组热储典型案例 被引量:28
3
作者 杨询昌 康凤新 +2 位作者 王学鹏 付庆杰 刘志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8-750,共13页
鲁北平原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温度、矿化度、特殊化学成分、富水性的地热资源。其中馆陶组热储是区内资源最丰富、开采利用程度最高、规模最大,为最具经济开采价值的热储。正确认识其地温场、水化学场特征及地热水富集机理,成为目前... 鲁北平原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温度、矿化度、特殊化学成分、富水性的地热资源。其中馆陶组热储是区内资源最丰富、开采利用程度最高、规模最大,为最具经济开采价值的热储。正确认识其地温场、水化学场特征及地热水富集机理,成为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对馆陶组热储盖层地温梯度、热储温度变化特征的分析,结合地质构造条件,揭示了地温场温度受断裂构造影响,高温区主要分布在武城-高唐-陵县、宁津-庆云、沾化-孤岛、高青-博兴等凸起区与断裂交汇部位。区内馆陶组地热水化学类型以Cl-Na为主,其次为Cl·SO_4-Na及SO_4·Cl-Na型,矿化度4.07~18.52g/L,pH值7.14~8.1,地热水中含有大量人体健康所需的微量元素。分析认为,区内馆陶组地热水成因为大气降水,蒙脱石向绿泥石转变是地热水中贫钾、贫镁原因,馆陶组热储地热水总体流向为西南流向东北,在各县市城区地热水由四周向城区漏斗中心运移。本文根据地热钻探揭露馆陶组底砾岩深度、厚度及地热井水位、单井涌水量等大量数据的分析,揭示了鲁北平原馆陶组地热水古沉积相环境,并划分出两个大的古河道带:即临清—武城—德州—陵县一线古河道带和沾化—河口—仙河一线古河道带。前者后期受南部高唐凸起和东部埕子口-宁津潜断隆控制,在德州—陵县一带形成了范围较大、岩性颗粒较粗、厚度较大的冲洪积扇区;后者主要受西北部刁口潜凸起、义和庄潜凸起与南部无棣潜凸起控制,在河口—孤岛—仙河一带形成了较大范围岩性颗粒较粗、厚度较大的冲洪积扇区。在下游受陈庄凸起、青坨凸起影响,将古河道带分叉为两部分,南部古河道带分布在利津—东营一带。地热水富水规律与古河道带一致,富水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古河道带区域,单井涌水量一般大于85m^3/h,且距古河道带越近,含水层砂砾岩埋藏越深,颗粒越粗,富水条件越好;反之,富水条件越差。在古河道带冲洪积扇部位富水条件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陶组 地温梯度 地热水 古河道带 鲁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埋藏分布及岩溶发育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询昌 周世海 王成明 《山东国土资源》 2013年第4期8-12,共5页
根据大量已有资料,对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的埋藏分布及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圈定了全省深部岩溶热储分布范围为4.4万km2,共12个地热区,岩溶类型包括岩溶-裂隙和裂隙-岩溶2种类型,对全省深部岩溶热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山东省今后深... 根据大量已有资料,对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的埋藏分布及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圈定了全省深部岩溶热储分布范围为4.4万km2,共12个地热区,岩溶类型包括岩溶-裂隙和裂隙-岩溶2种类型,对全省深部岩溶热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山东省今后深部岩溶热储地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溶 热储 发育规律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州市城区地热水动态与开采量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杨询昌 王成明 +1 位作者 冯守涛 柴建林 《山东国土资源》 2011年第7期25-28,共4页
德州市城区多年来因地热水大量开采,地热水位持续下降,并形成了以德州市城区为中心的地热水降落漏斗。根据区内馆陶组热储多年地热水动态与开采量进行分析研究,查明了区内地热水动态与开采量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了人为活动的影响,建... 德州市城区多年来因地热水大量开采,地热水位持续下降,并形成了以德州市城区为中心的地热水降落漏斗。根据区内馆陶组热储多年地热水动态与开采量进行分析研究,查明了区内地热水动态与开采量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了人为活动的影响,建立了区内地热水动态与开采量相关方程,并通过方程曲线态势分析,提出了区内地热集中开采区馆陶组热储地热水预警开采量,为区内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陶组热储 地热水动态 相关方程 德州市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孔隙裂隙热储最大允许水位降深研究——以德州市城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杨询昌 《山东国土资源》 2016年第7期49-53,共5页
当前,地热水最大降深如何确定方法很多,各地区因开采条件不同其最大允许降深也不完全相同。在基于地面沉降防控基础上以德州市城区为例,通过对地面沉降与深层地下地热水分析,建立起了地热水最大允许水位降深数值模型,并计算出新近纪明... 当前,地热水最大降深如何确定方法很多,各地区因开采条件不同其最大允许降深也不完全相同。在基于地面沉降防控基础上以德州市城区为例,通过对地面沉降与深层地下地热水分析,建立起了地热水最大允许水位降深数值模型,并计算出新近纪明化镇组、馆陶组和古近纪东营组地热水开采最大允许水位降深值,确定了相似区域最大允许水位降深范围,这对层状孔隙裂隙热储地区热储最大允许水位降深确定和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孔隙裂隙热储 最大允许水位降深 地热水 地面沉降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山东段)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询昌 石阳 +2 位作者 冯守涛 王成明 柴建林 《山东国土资源》 2010年第1期15-18,共4页
在收集分析大量最新资料基础上,阐述了黄河下游(山东段)存在的水质污染、地下水资源短缺,以及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土壤盐渍化、黄河堤防河道稳定性等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区内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对... 在收集分析大量最新资料基础上,阐述了黄河下游(山东段)存在的水质污染、地下水资源短缺,以及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土壤盐渍化、黄河堤防河道稳定性等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区内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对策,这对黄河下游(山东段)国土资源开发、防灾、黄河"治黄"与防洪减灾、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 生态环境 防治对策 黄河下游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北地区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地温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志涛 刘帅 +2 位作者 宋伟华 杨询昌 周群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49-157,共9页
本文通过对德州水文家园砂岩热储地热回灌井全井段温度监测,在深度上分为5个区段论述了地温场的变化特征,重点对热储温度恢复的热量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规模化生产性回灌时,低温地热尾水回灌会使得回灌井周边热储温度明显降... 本文通过对德州水文家园砂岩热储地热回灌井全井段温度监测,在深度上分为5个区段论述了地温场的变化特征,重点对热储温度恢复的热量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规模化生产性回灌时,低温地热尾水回灌会使得回灌井周边热储温度明显降低,并且恢复速率特别缓慢;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认为大地传导热流和顶部地层传导热流在热储温度恢复中的作用极其微弱,而外围同层相对高温地层传导的热量和地热水流动带来的热量是其温度恢复的主要热量来源。基于该研究结果,在规模化回灌条件下,发生热突破是必然的,因此深入开展回灌工程采灌井合理井距研究、防止短时间内发生热突破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尾水回灌 砂岩热储 地温场 热量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沽河流域上游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京鹏 蒋书杰 +4 位作者 杨询昌 王华飞 刘伟 王学鹏 谭志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53-1862,共10页
大沽河流域是青岛市、烟台市重要的供水源区,为研究大沽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选取大沽河流域上游补给区开展研究,采集35个地下水样品和5个地表水样品。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以及离子比值等方法,结合水... 大沽河流域是青岛市、烟台市重要的供水源区,为研究大沽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选取大沽河流域上游补给区开展研究,采集35个地下水样品和5个地表水样品。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以及离子比值等方法,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区水化学特征,探索其水化学组成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大沽河流域地下水为弱碱性水,占优势的阴、阳离子分别为HCO_(3)~-、SO_(4)^(2-)和Ca^(2+)、Mg^(2+)。水化学类型共分多种,其中以HCO-_(3)~·SO~_(4)(2-)—Ca^(2+)·Mg^(2+)为主。大沽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受水—岩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岩石风化溶解是水化学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且阳离子交换作用活跃。Na~+、K~+、Cl~-、偏硅酸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的溶解,Ca^(2+)、Mg^(2+)和SO_(4)^(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的溶解,显著高于来自蒸发盐岩风化溶解的贡献。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特征有较大影响,农业种植、养殖业等人类活动导致水中NO-3浓度普遍偏高,同时人类活动加剧了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溶解,使得偏硅酸浓度升高,超过74%的水样偏硅酸质量浓度达到了2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表水 水化学特征 控制因素 离子来源 大沽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北平原地热热源机制的气体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5
10
作者 崔洋 康凤新 +3 位作者 钟振楠 杨询昌 隋海波 赵强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6,共14页
利用地热系统中气体的组分、丰度及同位素组成,可以识别地热流体的来源,追溯其热源形成机制。鲁西北平原地热资源自1998年以来大规模开发利用,但对其热源形成机制的认识尚不明确。本文利用溶解性气体组分和同位素特征对鲁西北平原热源... 利用地热系统中气体的组分、丰度及同位素组成,可以识别地热流体的来源,追溯其热源形成机制。鲁西北平原地热资源自1998年以来大规模开发利用,但对其热源形成机制的认识尚不明确。本文利用溶解性气体组分和同位素特征对鲁西北平原热源成生条件进行了研究。溶解气成分结果表明,地热气体组分均以N2为主,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成因,在相对封闭的地质环境中深循环,混合一定量的地壳深部或地幔来源的气体。利用^(3)He/^(4)He比值,定量计算出研究区壳幔热源配分比为0.90~1.57,热源主要为地壳岩石放射性生热与来自上地幔沿深大断裂的对流热。其中,砂岩热储受构造活动影响较小,地幔热流占45%左右。而岩溶热储受构造控热明显:处于深大断裂或济南岩体与灰岩接触带附近的岩溶热储地幔热流占比相对较大,达48.77%~52.75%,显示除了正常的大地热流传导产热,沿深大断裂、岩体与灰岩接触带存在来自上地幔的对流聚热;处于齐广断裂与济南岩体中间的稳定地块地幔热流相对较小,仅占38.87%~40.97%,指示构造相对稳定区获得深部热流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热源机制 气体同位素 溶解气体组分 鲁西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州市城区地热水人工回灌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周世海 杨询昌 +2 位作者 梁伟 啜云香 李志恒 《山东国土资源》 2007年第9期11-14,共4页
以德州市城区地热回灌为例,分析了地热回灌对水质、水量、水温的影响,证实了回灌井结构、热储特征、回灌压力、回灌工艺等是影响回灌效果的主要因素,明确了地热回灌量与出水量、回灌压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回灌可以有效解决地热开发利用带... 以德州市城区地热回灌为例,分析了地热回灌对水质、水量、水温的影响,证实了回灌井结构、热储特征、回灌压力、回灌工艺等是影响回灌效果的主要因素,明确了地热回灌量与出水量、回灌压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回灌可以有效解决地热开发利用带来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回扬 回灌量 回灌压力 德州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颜翠翠 康凤新 +1 位作者 韩建江 杨询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3-44,共2页
基于GIS平台,从水文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工程活动5个方面,对德州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德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二级评价指... 基于GIS平台,从水文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工程活动5个方面,对德州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德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二级评价指标分别为: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最小埋深、地下水赋存条件、地下水水质、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岩性组合、软土厚度、粉土、砂土液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层次分析法 适宜性评价 德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地热地质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冯守涛 徐勇 杨询昌 《山东国土资源》 2013年第9期16-22,30,共8页
山东省的深部岩溶热储分布在济阳坳陷区、临清坳陷区的凸起(潜)区和鲁中隆起区、鲁西南潜隆起区、沂沭断裂带,分布面积约4.4万km2,其分布范围与寒武—奥陶纪地层分布基本一致。深部岩溶热储可划分深部裂隙—岩溶热储和深部岩—溶裂隙热... 山东省的深部岩溶热储分布在济阳坳陷区、临清坳陷区的凸起(潜)区和鲁中隆起区、鲁西南潜隆起区、沂沭断裂带,分布面积约4.4万km2,其分布范围与寒武—奥陶纪地层分布基本一致。深部岩溶热储可划分深部裂隙—岩溶热储和深部岩—溶裂隙热储2种类型,具层状及层状兼带状特征。该文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深部岩溶热储的埋藏与分布、水质、地温场特征、深部岩溶发育规律和地热流体形成条件进行了论述,以期能对开发利用这一热储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奥陶纪 深部岩溶 热储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法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研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贞国 梁伟 +3 位作者 杨询昌 冯守涛 苏丽 赵修地 《山东国土资源》 2006年第6期107-108,112,共3页
为了探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有效方法,就曝气法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功能,在野外试验场地进行了为期13天的试验。结果表明,曝气法可使空气与土壤中呈吸附态和残余态的石油烃类相接触,从而使土壤中的石油烃类通过挥发和好氧生物降解去除... 为了探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有效方法,就曝气法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功能,在野外试验场地进行了为期13天的试验。结果表明,曝气法可使空气与土壤中呈吸附态和残余态的石油烃类相接触,从而使土壤中的石油烃类通过挥发和好氧生物降解去除,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试验 石油土壤污染 修复技术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地热水同位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成明 杨询昌 +1 位作者 徐勇 王悦琪 《山东国土资源》 2013年第1期21-24,共4页
通过现场调查并对不同类型深部岩溶热储地热水进行采样,测定其δD,δ18 O稳定同位素与14 C放射性同位素,对全省深部岩溶热储地热水成因、年龄、热储性质及水力联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地热水属大气降水成因,其形... 通过现场调查并对不同类型深部岩溶热储地热水进行采样,测定其δD,δ18 O稳定同位素与14 C放射性同位素,对全省深部岩溶热储地热水成因、年龄、热储性质及水力联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地热水属大气降水成因,其形成年代久远,补给途迳长,径流速度缓慢。同一构造单元的滨海-孤岛地区、齐河与聊城地区水力联系密切,其他地区水力联系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溶热储 地热水 同位素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自动录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志涛 周世海 +2 位作者 吕明荟 荆浩森 杨询昌 《山东国土资源》 2012年第11期27-28,33,共3页
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数据录入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原来采用的人工手动录入的方法效率低且易出错。该文通过VBA编程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录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出错率。
关键词 地下水 动态监测 数据库 自动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潜力研究
17
作者 颜翠翠 康凤新 +5 位作者 谭志容 杨询昌 冯克印 桑可 王世浩 孙晓晓 《贵州地质》 2021年第4期456-465,共10页
为合理评价德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潜力,研究工作从水文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工程活动5个方面建立了由16个评价单因子组成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评估结果将德州市中... 为合理评价德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潜力,研究工作从水文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工程活动5个方面建立了由16个评价单因子组成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评估结果将德州市中心城区地表以下不同深度内的地下空间划分为“可充分开发”、“不可充分开发”、“慎重与限制开发”三个等级区,并结合城市建设及环境条件,基于GIS平台开展了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评价。研究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状况,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可以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州 地下空间 层次分析法 开发利用潜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