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双重逻辑下联盟价值创造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 |
杨震宁
潘丽君
|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动因、结构和趋势 |
杨震宁
李东红
王以华
|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2
|
|
3
|
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边缘化风险与规避 |
杨震宁
刘雯雯
王以华
|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4
|
|
4
|
科技园的创新环境对园内企业绩效的影响 |
杨震宁
吕萍
王以华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0
|
|
5
|
企业入驻科技园的动机及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
杨震宁
吕萍
王以华
|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6
|
基于免疫的组织健康捍卫机制建构:一个案例 |
杨震宁
王以华
|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
2008 |
30
|
|
7
|
中国科技园绩效评估:基于企业需求的视角 |
杨震宁
吕萍
王以华
|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8
|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与贸易扩张:互补还是替代? |
杨震宁
贾怀勤
|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9
|
科技园功能定位与资源供给差异关联性的案例比较研究 |
杨震宁
董怡
张皓博
|
《科学决策》
CSSCI
|
2014 |
3
|
|
10
|
积极的战略动机是否带来高绩效:科技园的环境调节效应 |
杨震宁
吕萍
王以华
|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1
|
国内外科技园的优势匹配及操作分工 |
杨震宁
王以华
|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2
|
知识深度和广度、社会联结与企业高质量创新——来自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
杨震宁
侯一凡
耿慧芳
|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
2021 |
9
|
|
13
|
风险投资机构的网络嵌入位置、地位对风险投资阶段选择的影响——基于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实证研究 |
杨震宁
侯一凡
吴若冰
|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4
|
如何设计国际合资企业的控制机制:基于创新视角的一个整合模型研究 |
杨震宁
侯一凡
罗丹洁
|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5
|
国际合资企业的研发环境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成果保护的调节作用 |
杨震宁
吴晨
耿慧芳
|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6
|
协同创新网络资源供给、企业创新需求、供需关系与创新绩效——基于中国科技园数据的实证分析 |
杨震宁
侯一凡
|
《珞珈管理评论》
|
2022 |
3
|
|
17
|
突发事件冲击、资源基础与企业创新--来自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证据 |
杨震宁
侯一凡
|
《珞珈管理评论》
|
2020 |
2
|
|
18
|
《改革》:经济管理研究的希望 |
杨震宁
|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9
|
组织免疫研究初探 |
王以华
吕萍
徐波
杨震宁
苏晓阳
杜德斌
宋知程
段兴国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9
|
|
20
|
企业网络嵌入可以高枕无忧吗——基于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的考察 |
李德辉
范黎波
杨震宁
|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