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广角视网膜激光扫描成像系统在DR筛查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默迟 魏文斌 王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2-728,共7页
目的评价超广角视网膜激光扫描成像(UWFSLO)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10—12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康复医院行DR筛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8例2304眼,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完成UWFSLO和45°... 目的评价超广角视网膜激光扫描成像(UWFSLO)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10—12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康复医院行DR筛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8例2304眼,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完成UWFSLO和45°水平两视野数字彩色眼底照相检查,比较DR的检出及分级水平。不同眼底检查对DR分级的一致性采用Cohen Kappa检验。结果去除成像不清晰及缺失的图像,最终1857眼纳入分析。彩色眼底照相、UWFSLO复合彩色图像及绿通道图像对DR的检出率分别为31.3%(581/1857)、44.5%(826/1857)和43.4%(807/1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47,P<0.001),其中UWFSLO复合彩色图像、绿通道图像对DR的检出率均高于彩色眼底照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45°水平两视野数字彩色眼底照相与UWFSLO复合彩色图像在DR检出分级之间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375(P<0.001),完全一致性为64.08%。UWFSLO绿通道图像与复合彩色图像对DR分级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为0.953(P=0.008),完全一致性为98.17%。UWFSLO复合彩色图像对微动脉瘤(MA)、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视网膜新生血管(NV)病变的检出水平均低于绿通道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6.489、-4.198、-2.111,均P<0.05)。结论UWFSLO较45°水平两视野数字彩色眼底照相对DR的检出及分级评估水平更高,其中绿通道图像在MA、IRMA和小的NV病变检出上更为出色。在大规模人群DR的筛查及诊断中,UWFSLO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大规模筛查 超广角视网膜激光扫描成像 两视野数字彩色眼底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默迟 马雅玲 +1 位作者 庄文娟 梅惠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影响OrbscanⅡ中角膜后表面前凸量(后表面Diff值)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120例240眼近视患者眼行LASIK术,应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于术前和术后1,3,6,12mo分...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影响OrbscanⅡ中角膜后表面前凸量(后表面Diff值)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120例240眼近视患者眼行LASIK术,应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于术前和术后1,3,6,12mo分别检测术前和术后角膜后表面Diff值,统计分析影响术后Diff值的主要因素。结果:逐步回归方程分析,切削百分比和术前角膜后表面Diff值是术后各时期Diff值的影响因素,术前眼压也是影响术后1mo时Diff值的因素之一。结论:认为LASIK术前重视角膜后表面前凸量,并在保证手术效果的情况下控制切削百分比,同时在术后严密监测眼压,必要时降低患眼眼压,可以尽量避免术后角膜扩张、屈光回退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 角膜后表面前凸 切削百分比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默迟 马雅玲 梅惠香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82-83,共2页
为评价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对矫正视力好且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无阳性发现且行Orbscan-Ⅱ检查诊断为早期圆锥角膜患者10例(15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圆锥角膜患者患眼角膜中央屈光力、角膜... 为评价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对矫正视力好且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无阳性发现且行Orbscan-Ⅱ检查诊断为早期圆锥角膜患者10例(15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圆锥角膜患者患眼角膜中央屈光力、角膜最薄厚度、SimK值、I-S值、角膜前表面Diff值等均有改变,有助于诊断早期圆锥角膜。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测是圆锥角膜早期诊断的高度敏感性分析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scan-Ⅱ 角膜地形图 圆锥角膜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bscanⅡ动态监测近视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默迟 马雅玲 +1 位作者 庄文娟 梅惠香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其与切削百分比的关系。方法利用Orrscan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120例240只眼LASIK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角膜后表面Diff值,统计分析术后后表... 目的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其与切削百分比的关系。方法利用Orrscan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120例240只眼LASIK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角膜后表面Diff值,统计分析术后后表面Diff值的动态变化规律、特点及其与裸眼视力(UCVA)的关系。结果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凸,切削百分比>20%组,术后1年平均前凸(0.052±0.008)mm,而切削百分比<10%、10%-20%组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量分别为(0.034±0.007)mm、(0.043±0.005)mm。切削百分比>20%组术后1、3、6、12个月较<10%和10%-20%组Diff值均明显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Diff值与术后UCVA呈负相关(r=-0.471,P<0.05)。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普遍前凸,切削百分比越大前凸越明显,且切削百分比≤20%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OrbscanII角膜地形图 角膜后表面前凸 切削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默迟 武淑玲 杨红艳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10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临床确诊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46例,分为早期组23例35眼,中晚期组23例37眼,分别对所有患眼采用玻...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临床确诊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46例,分为早期组23例35眼,中晚期组23例37眼,分别对所有患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的方式进行治疗,每月1次,共持续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个月、治疗第2个月、治疗第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患眼黄斑中心厚度、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情况;比较治疗第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情况,分析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早期和中晚期AMD患者治疗2、3个月时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好于治疗前(P<0.05或<0.01),治疗3个月时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好于治疗1个月者(P<0.05);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早期AMD患者治疗2、3个月时、中晚期AMD患者治疗3个月时和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P<0.05),早期AMD患者治疗3个月时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小于1个月者(P<0.05)。早期AMD组治疗有效率(82.6%)高于中晚期AMD组(60.9%)。术后第2天注射局部出现球结膜下出血7例;眼压一过性增高2例。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可有效提高早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克隆抗体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R患者血浆、眼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与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武淑玲 杨默迟 袁进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t-P...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t-PA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的表达,并评价VEGF表达与t-PA、PA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来自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的PDR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t-PA、PAI的含量。结果 PDR组血浆中VEGF(63.12±16.25)pg·mL-1、PAI(10.27±7.62)ng·mL-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14.39±10.48)pg·mL-1、(0.28±0.11)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PDR组血浆中t-PA(19.91±9.90)ng·mL-1与对照组(12.00±2.61)ng·m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房水中VEGF(291.21±45.04)pg·mL-1、t-PA(5.38±2.40)ng·mL-1、PAI(0.53±0.31)ng·mL-1均高于对照组(30.60±11.70)pg·mL-1、(3.87±1.32)ng·mL-1、(0.16±0.09)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R组玻璃体中VEGF(527.62±79.00)pg·mL-1、t-PA(10.41±6.33)ng·mL-1、PAI(7.72±2.32)ng·mL-1的表达浓度均高于对照组(37.58±8.31)pg·mL-1、(3.68±2.48)ng·mL-1、(0.27±0.13)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匀P<0.05)。PDR组自身血浆、房水、玻璃体三者比较,VEGF表达:玻璃体>房水>血浆;t-PA表达:血浆>玻璃体>房水;PAI表达:血浆、玻璃体均高于房水,但血浆和玻璃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的表达与t-PA及PAI的表达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VEGF、t-PA、PAI可能参与了PDR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VEGF与t-PA、PAI在PDR的发展中可能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bscan-Ⅱ评估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庄文娟 纳莉 +2 位作者 李自立 梅惠香 杨默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采用Orbscan-Ⅱ测量方法对LASIK术后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 Orbscan-Ⅱ测量95例189眼LASIK术眼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的曲率参数,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对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屈光力的比较采用... 目的采用Orbscan-Ⅱ测量方法对LASIK术后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 Orbscan-Ⅱ测量95例189眼LASIK术眼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的曲率参数,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对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屈光力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Bland-Altman用于其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的评估。结果手术前后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分别为(6.42±0.23)mm和(6.32±0.24)mm,即LASIK术后角膜曲率半径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后表面屈光力手术前后分别为(-6.24±0.22)D和(-6.33±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的差异值与矫正近视量呈正相关(r=0.326,P=0.0004)。Bland-Altman显示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的一致性界限为(-0.118mm,0.31mm),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的一致性界限为(-0.116D,0.308D)。结论 Orbscan-Ⅱ可用于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的测定,联合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对于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计算的评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后表面屈光力 Orbscan-Ⅱ 高斯光学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干眼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静 向伟 +2 位作者 马雅玲 梅惠香 杨默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前后泪膜功能及角膜知觉的改变,初步探讨LASIK对结膜杯状细胞的影响。方法60例120眼近视眼患者行LASIK,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行角膜知觉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基础泪液分泌...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前后泪膜功能及角膜知觉的改变,初步探讨LASIK对结膜杯状细胞的影响。方法60例120眼近视眼患者行LASIK,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行角膜知觉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术前、术后1、3、6个月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术后1周,1、3个月角膜知觉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均于术后6个月恢复(P>0.05);SIt值术后各时期平均值较术前均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较术前明显加重(P<0.01)。结论LASIK术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角膜知觉减退、泪膜稳定性下降、眼表组织损害,但随时间延长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干眼 角膜知觉 泪膜破裂时间 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印迹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囊肿合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默迟 魏文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2-374,共3页
患者,男,45岁,因双眼视网膜脱离20年于2014年6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既往史:20年前头部外伤,1990年外院行左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双眼屈光度约-3.00 D。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为0.01,左眼光感;右眼眼压为17 mmHg(1 mmHg=0.133 kPa)... 患者,男,45岁,因双眼视网膜脱离20年于2014年6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既往史:20年前头部外伤,1990年外院行左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双眼屈光度约-3.00 D。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为0.01,左眼光感;右眼眼压为1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1 mmHg;双眼晶状体后囊混浊;右眼可见陈旧视网膜脱离"划界线",黄斑区淡橘色不透明球形隆起。左眼隐约可见陈旧视网膜脱离。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color Doppler imaging,CDI)示双眼视网膜脱离,右眼视网膜囊肿,呈类圆形,其内低回声信号(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头部外伤 视网膜囊肿 裸眼视力 黄斑区 眼科检查 屈光度 MMH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眼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哈玲芳 杨默迟 赵玉桐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810-81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眼表的变化。方法收集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28人33眼,分别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或额肌肌瓣悬吊术两种术式矫正,术前及术后第2 d、7 d、14 d、1个月和3个月,检测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t)、...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眼表的变化。方法收集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28人33眼,分别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或额肌肌瓣悬吊术两种术式矫正,术前及术后第2 d、7 d、14 d、1个月和3个月,检测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的变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睑裂闭合不全情况、Bell氏现象、上睑睫毛方向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第2 d、7d,角膜荧光素染色上皮有着点,FL平均积分均有所增加,BUT明显缩短,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14d、1个月和3个月FL及BUT值基本恢复,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St泪液分泌术后第2d、7d、14d、1个月和3个月数值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术式相比,BUT、St、FL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早期角膜上皮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及泪膜稳定性破坏,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影响,且发生与睑裂闭合不全、倒睫、瞬目减少、Bell氏现象消失有关。手术方式对眼表的改变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 眼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块联合胰酶消化法培养兔角膜缘干细胞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娟 詹冬梅 +1 位作者 杨默迟 樊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6-62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兔角膜缘干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获取兔角膜缘组织,采用组织块联合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兔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特点,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细...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兔角膜缘干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获取兔角膜缘组织,采用组织块联合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兔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特点,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细胞鉴定。结果:采用组织块联合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以简便、快速地培养出兔角膜缘干细胞,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生长良好,有较高的增殖能力;HE染色证实细胞形态和结构正常;AE5及P63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呈阳性。结论:采用组织块联合胰蛋白酶消化共同培养的方法,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兔角膜缘干细胞原代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ICLV 4c术后患者拱高及对比敏感度变化的研究
12
作者 马倩 李娜 +3 位作者 杨默迟 陈子畅 哈玲芳 马雅玲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980-983,共4页
目的观察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 V4c)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患者拱高及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接受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 V4c)植入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60眼。所有研究对象于ICL V4c植入术前和术后... 目的观察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 V4c)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患者拱高及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接受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 V4c)植入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60眼。所有研究对象于ICL V4c植入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术眼拱高,使用B4p双目视功能仪检测明视觉对比敏感度(Photopic CS)、中间视觉对比敏感度(Mesopic CS)及眩光敏感度(GS)等指标。结果术后1个月与3个月拱高和术前1周拱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拱高比术后1周下降(P<0.05);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Photopic CS提高但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Mesopic各等级未通过例数高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GS未通过例数高于术前(P<0.05)。结论高度近视ICL V4c术后早期患者拱高处于较高水平,至术后6个月时下降;术后患者对比敏感度下降,术后3个月后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ICLV 4c 对比敏感度 拱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13
作者 哈玲芳 杨默迟 赵玉桐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819-819,共1页
●基金论文比:指来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总引用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基金论文比 引证 来源期刊 基金资助 学术质量 期刊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默迟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17年第5期289-295,共7页
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系统(Optos200Tx)是近些年用于临床的新型检查设备,可以一次获得200°超广角的眼底图像,具备成像范围大、免散瞳等特点,可直观地观察周边视网膜.同时因具有多种激光扫描模式,包括广角眼底彩照、广角荧光素血... 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系统(Optos200Tx)是近些年用于临床的新型检查设备,可以一次获得200°超广角的眼底图像,具备成像范围大、免散瞳等特点,可直观地观察周边视网膜.同时因具有多种激光扫描模式,包括广角眼底彩照、广角荧光素血管造影、广角自发荧光,可较全面地满足对视网膜、脉络膜及血管的形态观察,对眼底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随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角 激光扫描 眼底 成像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