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乐东县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世干 刘德全 +4 位作者 卓开仁 张韵虹 胡玉銮 冯晓平 林翠芬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1707-1708,共2页
目的了解乐东县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的敏感情况,以指导用药。方法采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于1999年测定氯喹、哌喹、咯萘啶、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及其加用氯喹的敏感性。结果测定上述药物的ID50依次为244nmol/L、464nmol/L、71nmol/L、... 目的了解乐东县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的敏感情况,以指导用药。方法采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于1999年测定氯喹、哌喹、咯萘啶、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及其加用氯喹的敏感性。结果测定上述药物的ID50依次为244nmol/L、464nmol/L、71nmol/L、3nmol/L、4nmol/L与11/1.32nmol/L。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浓度(CIMC)依次为353nmol/L、672nmol/L、102nmol/L、10nmol/L、13nmol/L与19/1.86nmol/L。前3种药的抗性率依次为85.71%、42.86%与14.29%。结论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咯萘啶产生抗性,对青蒿琥酯与双氢青蒿素均敏感,氯喹与双氢青蒿素联用体外测定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抗疟药 体外微量测定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东县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氨酚喹、甲氟喹及奎宁敏感性的体外测定 被引量:4
2
作者 林世干 蔡贤铮 +1 位作者 曾林海 王赛梅 《海南医学》 CAS 1995年第2期71-72,共2页
1994年8─9月,以体外微量法,测定乐东县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氨酚喹、甲氟喹及奎宁的敏感性,ID50分别为170、610、84、88、1186nmol/L。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氨酚喹的抗性率分别为75.0%、73.7%与80.0%。未发现对申氟... 1994年8─9月,以体外微量法,测定乐东县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氨酚喹、甲氟喹及奎宁的敏感性,ID50分别为170、610、84、88、1186nmol/L。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氨酚喹的抗性率分别为75.0%、73.7%与80.0%。未发现对申氟喹、奎宁有抗性。测定显示,当地抗氯喹株恶性疟原虫对派喹和氨酚喹均有交叉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氯喹 哌喹 抗药性 体外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消长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德全 冯晓平 +3 位作者 杨恒林 林世干 陈文江 杨品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 监测停止或减少使用氯喹防治恶性疟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变化。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制定的体外微量法和体内四周法 ,在停用氯喹后不同时间测定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 结果 海南省乐东县抱由镇体外法测定抗... 目的 监测停止或减少使用氯喹防治恶性疟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变化。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制定的体外微量法和体内四周法 ,在停用氯喹后不同时间测定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 结果 海南省乐东县抱由镇体外法测定抗性率由 1981年的 97 9%降至 1997年的 2 6 7% (P <0 0 1) ,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药浓度由 10 46± 7 14 pmol/μl血 降至 1 63± 1 47pmol/μl血 (P <0 0 1) ,用较高药浓度 (>6 4pmol/μl血)才能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病例所占比例由 83 3 %降为 6 7% (P <0 0 1)。体内法测定抗性率由 1981年的 84 2 %降为 1997年的 18 4% (P <0 0 1) ,三级抗性 (RⅢ )占抗性病例的比例由 5 3 1%降为 14 3 % (P <0 0 1) ,血中无性体疟原虫平均消失时间由 72 0± 2 1 6h变为 5 0 7± 16 1h。2 0 0 1年三亚市雅亮乡体外法测定抗性率为 5 9 8% ,平均抑制药浓度 3 5 6± 2 12 pmol/μl血 。 2 0 0 3年乐东县福抱乡体内法测定抗性率为 62 5 % ,RI、RⅡ和RⅢ分别占抗性病例 5 0 %、 3 0 %和 2 0 % ,无性体疟原虫平均消失时间 5 6 9± 17 2h。云南省勐腊县体外法测定抗性率由 1981年的97 4%降至 1999年的 77 8% (P <0 0 1) ,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药物浓度由 17 2±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氯喹抗性 体内 抑制 性病 药物浓度 病例 体外法 体形 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乐东县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德全 蔡贤铮 +4 位作者 任道性 刘瑞君 林世干 曾林海 唐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监测海南省停用氯喹后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消长。方法:选择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有高度抗性且恶性疟发病率较高的海南省乐东县为观察点,采用WHO标准体外微量法和体内四周法,间隔一定时间检测一次。结果:停用氯喹18... 目的:监测海南省停用氯喹后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消长。方法:选择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有高度抗性且恶性疟发病率较高的海南省乐东县为观察点,采用WHO标准体外微量法和体内四周法,间隔一定时间检测一次。结果:停用氯喹18年,体外法,抗性率由1981年的97.9%下降至1997年的26.7%(P<0.001),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药浓度由10.46±7.14pmol/μl血降至1.63±1.47pmol/μl血(P<0.001);体内法,抗性率由1981年的84.2%降为1997年的18.4%(P<0.001),RⅢ占抗性病例的比例由53.1%降为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抗药性 敏感性 氯喹 疟疾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与咯萘啶伍用治疗抗性恶性疟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德全 林世干 +5 位作者 冯晓平 陈文江 陈溥林 吴惠敏 陈昌 柳坚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 寻找更理想的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联合用药方案。 方法 双氢青蒿素、咯萘啶单用及伍用分别治疗 2 4、2 5和 32例恶性疟现症患者 ,分别于服药后第 14、2 1及 2 8天随访 ,以退热时间、原虫消失时间、复燃时间、复燃率、治愈率、配... 目的 寻找更理想的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联合用药方案。 方法 双氢青蒿素、咯萘啶单用及伍用分别治疗 2 4、2 5和 32例恶性疟现症患者 ,分别于服药后第 14、2 1及 2 8天随访 ,以退热时间、原虫消失时间、复燃时间、复燃率、治愈率、配子体携带率、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等为指标 ,以双氢青蒿素、咯萘啶标准疗法为对照 ,进行临床双盲试验 ,综合评估双氢青蒿素合并咯萘啶疗法。 结果 伍用组退热时间 35 .7± 2 4 .7h与咯萘啶单用组 35 .8± 16 .5 h相似 (P>0 .0 5 ) ,显著快于双氢青蒿素单用组 5 2 .6± 38.9h(P<0 .0 1)。伍用组无性体原虫消失时间 2 3.8± 10 .1h与双氢青蒿素单用组 2 2 .9± 6 .5 h相似 (P>0 .0 5 ) ,显著快于咯萘啶单用组 4 9.4± 2 0 .3h (P<0 .0 1)。伍用组治后配子体出现率、持续时间及密度分别为 2 0 .0 %、5 .7d和 4个 /μl血 ,与双氢青蒿素单用组 16 .7%、3.5 d和 3个 /μl血相似 (P>0 .0 5 ) ,明显好于咯萘啶单用组 6 0 .9%、11.5 d和 12个 /μl血 (P<0 .0 1)。 3种方案均无明显药物副反应。 结论 双氢青蒿素与咯萘啶伍用保持了两药的优点 ,克服了两药的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咯萘啶 恶性疟原虫 抗药性恶性疟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与磷酸萘酚喹伍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善青 蒙锋 +6 位作者 沈恒 闻岩 卓开仁 朱其先 庞学坚 林世干 曾林海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与磷酸萘酚喹配伍使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 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恶性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药物为双氢青蒿素 1 60mg加磷酸萘酚喹 40 0mg(成人量 ) ,一次顿服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2 8d ,...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与磷酸萘酚喹配伍使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 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恶性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药物为双氢青蒿素 1 60mg加磷酸萘酚喹 40 0mg(成人量 ) ,一次顿服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2 8d ,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收治 37例恶性疟患者 ,有 1例复燃 ,治愈率为 97.3 %。平均退热时间为(1 5 .8± 8.7)h ,2 4h平均原虫下降率为 96 .7%± 2 6 .5 % ,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平均为 (2 7.6± 1 3 .2 )h ,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磷酸萘酚喹 恶性疟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fcrt点突变基因检测技术检测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安平 高琪 +5 位作者 顾亚萍 周华云 王善青 王光泽 林世干 蒙锋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基因pfcrt点突变的检测方法,以判断是否存在氯喹抗药性。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序列设计巢式PCR引物,以恶性疟原虫DNA为模板扩增出一条包含第76位密码子的DNA片段;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Ap... 目的 建立一种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基因pfcrt点突变的检测方法,以判断是否存在氯喹抗药性。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序列设计巢式PCR引物,以恶性疟原虫DNA为模板扩增出一条包含第76位密码子的DNA片段;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Apo I消化,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恶性疟原虫pfcrt等位基因是否为突变型。结果 31份样本经巢式PCR扩增均出现14 0 bp左右的特异性片段。酶切消化后,9份滤纸血样本中有4例出现1条14 0 bp左右的片段,为突变型pfcrt等位基因,其余5份出现97bp与4 8bp两种酶切片段,为野生型pfcrt等位基因;2 2份血涂片样本中有10份突变型,突变率为4 5 .16 %。14例突变样本中,有1例体内实验氯喹治疗有效。结论 巢式PCR- RFL P法可以快速、高效的检测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76位密码子的点突变,并且能够初步应用于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氯喹抗药性 pfcrt基因 巢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和蒿甲醚-本芴醇两种复方对海南岛无并发症恶性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善青 Eva Christophel +5 位作者 林世干 蒙锋 胡锡敏 王光泽 柳坚 曾林海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和蒿甲醚-本芴醇两种复方抗疟药对海南岛无并发症恶性疟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2006年在海南省5县(市)恶性疟流行区,选择1~60岁无并发症单纯恶性疟病例107例(原虫无性体密度为1000~200000个/μl),病例随机...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和蒿甲醚-本芴醇两种复方抗疟药对海南岛无并发症恶性疟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2006年在海南省5县(市)恶性疟流行区,选择1~60岁无并发症单纯恶性疟病例107例(原虫无性体密度为1000~200000个/μl),病例随机分为2组,A组55例,口服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治疗(成人总剂量8片,1次/d,疗程为3d,首日4片),B组52例,口服蒿甲醚-本芴醇治疗(成人总剂量24片,2次/d,早晚各服4片,疗程为3d)。按照WHO体内法观察标准进行治疗、观察和随访。结果A组55例,全部完成治疗、观察和28d随访,平均退热时间为(22.35±13.26)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34.99±12.28)h;B组52例中有51例完成治疗、观察和28d随访,平均退热时间为(20.99±11.38)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36.45±12.60)h,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8d随访两组病例均未出现复燃。个别病例在服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较轻,停药后即自行消失。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和蒿甲醚-本芴醇两复方治疗海南岛无并发症恶性疟效果好,控制症状快,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 蒿甲醚-本芴醇 复方 恶性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10个山区少数民族乡镇疟疾社会经济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文江 吴开琛 +14 位作者 蓝昌雄 蔡贤铮 顾政诚 汤林华 唐铣 庞学坚 司有忠 林世干 何贻基 盛慧锋 杜建伟 王光泽 曾林海 蔡祖芳 邓达 《海南医学》 CAS 1996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继1992~1993年在和平、南桥、东方3个山区乡镇进行疟疾社会经济因素调查研究,取得初步结果之后,于1994年在另9个县、市的10个山区乡镇扩大调查。对海南高疟山区黎、苗族经济文化、疟疾知识、上山住宿行为、防蚊行为、求医行为和基层... 继1992~1993年在和平、南桥、东方3个山区乡镇进行疟疾社会经济因素调查研究,取得初步结果之后,于1994年在另9个县、市的10个山区乡镇扩大调查。对海南高疟山区黎、苗族经济文化、疟疾知识、上山住宿行为、防蚊行为、求医行为和基层卫生组织状况等及其与疟疾的关系,取得了较全面的结果,将为修订海南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社会医学 社会经济 人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和鉴定疟原虫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锡敏 林世干 +3 位作者 陈冬燕 崔宜庆 童重锦 王善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94-896,共3页
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建立能同时检测和鉴定恶性疟、间日疟及混合感染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并用于现场采集血样检测。先以恶性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为靶片段,设计1对针对恶性疟原虫的特异性引物,建立RT-PCR检... 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建立能同时检测和鉴定恶性疟、间日疟及混合感染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并用于现场采集血样检测。先以恶性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为靶片段,设计1对针对恶性疟原虫的特异性引物,建立RT-PCR检测恶性疟原虫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1条针对间日疟原虫的种特异性引物,使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能够同时扩增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特异片段。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模板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分别被扩增出预期大小为359bp和449bp特定扩增带,健康人血样和空白对照均未见扩增带。用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对现场采集128份血样进行检测,与镜检的阳性符合率为9609%,14份镜检为阴性的发热病人全血标本中2份RT-PCR检测为间日疟阳性。RT-PCR检测疟原虫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疟疾诊断、镜检质量控制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虫株对氯喹敏感性和复发特征的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光泽 陈瑚 +4 位作者 华德 林翠芬 王善青 林世干 黄天谊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了解海南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 (CSP)基因型虫株对氯喹的敏感性和复发特征。方法 通过常规剂量氯喹治疗间日疟病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 ,并用套式等位PCR技术对观察病例间日疟原虫进行CSP基因分型。结果 观察 2 2例间... 目的 了解海南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 (CSP)基因型虫株对氯喹的敏感性和复发特征。方法 通过常规剂量氯喹治疗间日疟病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 ,并用套式等位PCR技术对观察病例间日疟原虫进行CSP基因分型。结果 观察 2 2例间日疟病例 ,平均退热时间为 (2 5 .4± 4.3 )h ,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 (4 0 .2± 5 .5 )h ,各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虫株病例间的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间日疟原虫热带族虫株病人复发率为 77.6% ,平均首次复发时间为 (61.0± 16.4)d ;温带族虫株病人复发率为 10 0 % ,平均首次复发时间为 (2 78.6± 2 14 .5 )d ,两族虫株病例的首次复发时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海南省流行的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虫株均对氯喹敏感 ,各虫株间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环子孢子蛋白 基因型 氯喹 敏感性 复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分型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光泽 华德 +4 位作者 王善青 林世干 林翠芬 司有忠 蓝秀汉 《海南医学》 CAS 1999年第4期209-210,共2页
采用套式PCR扩增技术,对我省部分地区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到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我省流行的间日疟虫株为PV-Ⅰ型,存在有热带族(6/14)和温带族(8/14),未见有PV─Ⅱ型,作者建议,进一步加强我省不同地区间日疟... 采用套式PCR扩增技术,对我省部分地区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到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我省流行的间日疟虫株为PV-Ⅰ型,存在有热带族(6/14)和温带族(8/14),未见有PV─Ⅱ型,作者建议,进一步加强我省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基因型的研究,彻底查清其基因型,为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防伯与监测措施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CSP 鉴定 疟原虫 CSP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恶性疟原虫pfcrt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单体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安平 高琪 +4 位作者 顾亚萍 王善青 王光泽 林世干 蒙锋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08,113,共4页
目的建立恶性疟原虫pfcrt(Plasmodium falciparum chloroquine resistant transporter)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单体型的研究疗法,比较我国海南省与东南亚及非洲地区恶性疟原虫的pfcrt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单体型的特征。方法来自海南省19份恶性疟... 目的建立恶性疟原虫pfcrt(Plasmodium falciparum chloroquine resistant transporter)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单体型的研究疗法,比较我国海南省与东南亚及非洲地区恶性疟原虫的pfcrt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单体型的特征。方法来自海南省19份恶性疟滤纸血样提取DNA,通过巢式PCR反应,扩增出包含第72~76、97位密码子的基因片段,根据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各选取6份突变型和野生型PCR产物进行DNA测序,检测第72~76、97位密码子序列,从而建立并分析我国海南省恶性疟prcrt等位基因的单体型。结果19份滤纸血样本提取的DNA全部扩增出1条195 bp的片段,酶切消化后,有11份出现1条100 bp左右的酶切片段,为野生型pfcrt等位基因,其余8份为1条195 bp的片段,为突变型。基因序列分析发现,野生型pfcrt等位基因的第72~76位密码子单体型为CVMNK,突变型为CVIET,第97位密码子未发现突变。结论我国海南省氯喹抗药性恶性疟原虫pfcrt等位基因第72~76位密码子的单体型与东南亚和非洲地区抗氯喹恶性疟原虫相应单体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氯喹抗药性 pfcn基因 巢式PCR 单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NA探针检测蚊体内疟原虫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克义 陈锡欣 +4 位作者 黄炳成 程义亮 蔡贤铮 梁泽堂 林世干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4年第2期88-90,共3页
本文用生物素标记的克隆DNA探针,以斑点杂交法检测蚊体内恶性疟原虫。将一组蚊虫在还原性缓冲液中研磨后集体检测时,在25只蚊中有1只感染蚊即可检出,亦可将单个蚊虫直接压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检测。本技术的高特异性、敏感性... 本文用生物素标记的克隆DNA探针,以斑点杂交法检测蚊体内恶性疟原虫。将一组蚊虫在还原性缓冲液中研磨后集体检测时,在25只蚊中有1只感染蚊即可检出,亦可将单个蚊虫直接压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检测。本技术的高特异性、敏感性以及试剂的稳定性等表明,它可作为一个适用的流行病学调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DNA探针 按蚊 疟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康疟原虫检测试剂盒现场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光泽 林世干 +4 位作者 蒙锋 陶忠 陈杏 曹敏 张小将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2142-2143,共2页
目的评价国产艾康疟原虫(pf/pv)检测试剂盒现场应用效果。方法以镜检方法作为金标准比较艾康疟原虫检测试剂盒现场应用效果。结果336例样本均用镜检方法和艾康疟原虫试剂盒诊断,镜检阳性155例,阴性181例;试剂盒诊断阳性156例,阴性180例... 目的评价国产艾康疟原虫(pf/pv)检测试剂盒现场应用效果。方法以镜检方法作为金标准比较艾康疟原虫检测试剂盒现场应用效果。结果336例样本均用镜检方法和艾康疟原虫试剂盒诊断,镜检阳性155例,阴性181例;试剂盒诊断阳性156例,阴性180例,试剂盒诊断疟疾的灵敏度为99.4%,特异度为98.9%。试剂盒诊断间日疟的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100.0%;试剂盒诊断恶性疟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性为99.3%。未发现交叉反应。结论艾康试剂盒诊断疟原虫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且一次能测出单纯恶性疟或单纯间日疟的感染,操作简单,结果显示直观、快速,在常温下保存稳定,适合疟疾流行区的基层单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康疟疾检测试剂盒 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分型及地理分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光泽 华德 +6 位作者 王善青 林翠芬 林世干 蓝秀汉 李才旭 黄天谊 司有忠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74-175,共2页
目的 确定海南省疟区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 (CSP)基因型及地理分布 ,为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套式等位特异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检测在海南省疟区内感染的间日疟病人滤纸血滴样本。 结果 在 99份受检... 目的 确定海南省疟区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 (CSP)基因型及地理分布 ,为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套式等位特异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检测在海南省疟区内感染的间日疟病人滤纸血滴样本。 结果 在 99份受检血样中 ,有 5 4份显示约 70 0 bp和约 180 bp二条扩增带 ,为温带族虫株 ,占 5 4.5 4% ;33份显示约 70 0bp扩增带 ,为热带族虫株 ,占 33.33% ;12份显示约 70 0 bp和 5 88bp两条扩增带 ,为 PV- 2型虫株 ,占 12 .12 %。 结论 海南省流行的间日疟原虫 CSP呈多态性 ,且存在地理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环子孢子蛋白基因 地理分布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磺胺多辛乙胺嘧啶联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善青 蒙锋 +6 位作者 沈恒 闻岩 卓开仁 朱其先 庞学坚 林世干 曾林海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与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联合使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 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恶性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2 8d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收治 36例恶性疟患者 ,全部治愈 ,无 1...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与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联合使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 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恶性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2 8d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收治 36例恶性疟患者 ,全部治愈 ,无 1例复燃 ,治愈率为 10 0 %。平均退热时间为 ( 17.0± 9.9)h ,2 4h原虫下降率为 99.7%± 1.1%,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平均为 ( 2 6 .2± 9.4)h ,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双氢青蒿素与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联合使用治疗恶性疟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双氢青蒿素 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 恶性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恶性疟原虫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锡敏 王善青 +2 位作者 林世干 陈冬燕 童重锦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建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新方法,并用于检测现场采集血样。方法以恶性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为靶片段,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恶性疟原虫预期被扩增出359bp... 目的 建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新方法,并用于检测现场采集血样。方法以恶性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为靶片段,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恶性疟原虫预期被扩增出359bp特定扩增带。结果 从培养的恶性疟血样和现场采集的恶性疟血样中扩增出359bp特定扩增带,而间日疟和健康人血样均禾见扩增带。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扩增产物为目的片段。本检测系统初步显示可检出0.34个疟原虫/μι血样,37份现场采集经镜检确诊的恶性疟血样中,36份RT-PCR检测为阳性,1份RT-PCR检测为阴性,阳性符合率为97.35%。结论 RT-PCR检测恶性疟原虫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疟疾诊断、镜检质量控制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恶性疟原虫 恶性疟 质量控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双氢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善青 Eva Christophel +2 位作者 蒙锋 林世干 柳坚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29-132,共4页
为了解以双氢青蒿素为基础的2种药物对抗药性恶性疟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在海南省抗药性恶性疟流行区,对无严重并发症的单纯恶性疟病例进行了实验观察。由入院顺序按随机方法分为A、B2个治疗组,按照WHO推荐的28天体内观察法进行治疗和随访... 为了解以双氢青蒿素为基础的2种药物对抗药性恶性疟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在海南省抗药性恶性疟流行区,对无严重并发症的单纯恶性疟病例进行了实验观察。由入院顺序按随机方法分为A、B2个治疗组,按照WHO推荐的28天体内观察法进行治疗和随访。共收治病人105例,科泰复片剂组(A)55例,病人平均退热时间(22.35±13.26)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34.99±12.28)h;双氢青蒿素片剂与咯萘啶胶囊伍用组(B)50例,平均退热时间(22.23±13.31)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34.73±10.13)h;2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2组均末发现复燃病例。A、B组中分别有10例和3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是头痛、恶心等一些常见的症状,但不需处理而自行消失,且末发现特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科泰复和双氢青蒿素伍用咯萘啶治疗抗性恶性疟疗效好,控制症状快,治愈率高,是目前治疗抗药性恶性疟较为理想的药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泰复 双氢青蒿素 咯萘啶 恶性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东县疟区上山住宿人群疟防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翠芬 林世干 +2 位作者 符忠良 吉文东 李海山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257-257,335,共2页
目的 了解上山住宿人群疟疾疫情和防治现状,为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线资料。 方法 选取有上山住宿流动人群的乐东县,分别分层随机抽取乐东县中的高、中、低疟区,并按项目要求对疟区的上山住宿人员进行逐一询问... 目的 了解上山住宿人群疟疾疫情和防治现状,为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线资料。 方法 选取有上山住宿流动人群的乐东县,分别分层随机抽取乐东县中的高、中、低疟区,并按项目要求对疟区的上山住宿人员进行逐一询问登记。 结果 调查9个点3 225人,占调查点总人口数21 861人的14. 8%;蚊帐使用率为35 .6%(1 149例);预防服药率为0;疟疾发病史为39. 3%(1 266例)。在有疟史者的1 266例中,只有46. 2%(585例)进行血检,血检阳性率为94. 2%(551例),其中恶性疟占11 .4%(63例);接受治疗人数占96. 3%(1 219例),其中规范治疗人数占0. 2%(2例)。 结论 乐东县上山住宿人群的疟疾管理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加大力度,有针对性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流动人群 血检 情况调查 规范治疗 服药率 蚊帐 住宿 针对性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