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5
1
作者 林于峰 石松生 +1 位作者 曾涛 陈松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支架辅助栓塞的颅内宽颈动脉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及结果。结果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栓塞结果:完全栓塞20例,近全栓塞7例,部分栓塞3例...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支架辅助栓塞的颅内宽颈动脉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及结果。结果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栓塞结果:完全栓塞20例,近全栓塞7例,部分栓塞3例。无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中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1例,术后CT检查发现小面积脑梗死1例。出院时按改良的GOS评分进行评估,5分20例,4分6例,3分4例。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颈动脉 颅骨 脑梗死 栓塞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内镜在透明隔囊肿造瘘手术中体会(附6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林于峰 杨卫忠 张国良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的手术方法。方法我科在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应用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脑室行透明隔囊肿造瘘6例,三角区入路1例,额角入路5例;单侧造瘘2例,双侧造瘘4例。结果本组患者无术后... 目的探讨经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的手术方法。方法我科在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应用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脑室行透明隔囊肿造瘘6例,三角区入路1例,额角入路5例;单侧造瘘2例,双侧造瘘4例。结果本组患者无术后并发症。6例术后2周复查头颅CT,囊肿均明显缩小,随访3个月,全部病例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5例完全消失,1例仅偶有头晕。结论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已经逐渐成为治疗透明隔囊肿的首选方法,将神经导航与神经内镜结合起来对病灶准确定位,不但弥补了神经导航术中移位的缺陷,而且扩大了内窥镜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隔囊肿 内镜手术 神经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岩下窦静脉入路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被引量:1
3
作者 林于峰 石松生 +1 位作者 曾涛 陈松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342-344,共3页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avernous sinus fistula ,TCCF)的治疗模式,已从最初的经动脉入路可脱性球囊栓塞的单一方式,发展到经动脉或静脉途径,应用或联合应用弹簧圈、可解脱球囊、液态栓塞剂...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avernous sinus fistula ,TCCF)的治疗模式,已从最初的经动脉入路可脱性球囊栓塞的单一方式,发展到经动脉或静脉途径,应用或联合应用弹簧圈、可解脱球囊、液态栓塞剂(NBCA 或者Onyx胶)、血管内支架等多种治疗模式[1‐2]。经静脉入路使用可解脱弹簧圈或联合应用液态栓塞剂已成为TCCF的一种重要的血管内治疗方法。2009年1月-2013年7月,笔者科室共收治9例经静脉入路治疗的 TCCF患者,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静脉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额部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病变35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于峰 杨卫忠 张国良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额部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应用经额部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膜瘤13例,垂体瘤10例,颅咽管瘤5例,三脑室前部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1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夹闭前交通动脉瘤5例。结果... 目的探讨经额部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应用经额部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膜瘤13例,垂体瘤10例,颅咽管瘤5例,三脑室前部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1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夹闭前交通动脉瘤5例。结果脑膜瘤全切除12例,近全切除1例;垂体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3例;颅咽管瘤近全切除5例;前交通动脉瘤5例均成功夹闭;三脑室前部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1例全切除;视神经胶质瘤1例大部切除。结论经额部纵裂入路对前颅底、鞍区重要解剖结构有良好暴露,有利于术中对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垂体柄、视交叉、下丘脑及重要穿通血管等结构的保护,防止术后垂体、下丘脑功能障碍,也可避免传统的额底入路对嗅神经、直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裂入路 鞍区病变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生理监测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15例
5
作者 林于峰 梁日生 +3 位作者 石松生 杨卫忠 宋施委 房新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电生理监测 治疗 面部表情肌 慢性疾病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良性脑膜瘤细胞热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锐 杨卫忠 +4 位作者 石松生 倪天瑞 任宝刚 林于峰 王春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06-1510,共5页
目的探讨人良性脑膜瘤细胞的热敏感性及其机制。方法15例人脑膜瘤原代培养细胞进行温水加热体外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SF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F1、HSP27、HSP70和HSP90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TUNNEL法检... 目的探讨人良性脑膜瘤细胞的热敏感性及其机制。方法15例人脑膜瘤原代培养细胞进行温水加热体外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SF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F1、HSP27、HSP70和HSP90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TUN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15例人良性脑膜瘤在44℃温水加热60min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仅为(8.33±0.18)%,凋亡率(%)为(2.4±0.16)%。温水加热后,人脑膜瘤增殖能力没有受到抑制,没有诱导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P>0.05)。在热刺激下,HSF1蛋白发生活化,由单体(80kD)转化为三聚体(260kD)。加热后6h出现HSP27、HSP70与HSP90表达明显增加,持续24h高表达,显著高于加热前对照组(P<0.05)。结论人脑膜瘤热敏感性低,单纯温水加热(42~44℃)无抑制细胞增殖和增加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在加热刺激下,人脑膜瘤细胞HSF1蛋白发生三聚体活化,诱导型HSP27、HSP70和HSP90在加热后24h内持续高表达,保护和修复了热损伤的人脑膜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加热实验 热敏感性 HSF1 热休克蛋白 MTT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肺损伤ET-1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建东 刘宁 +4 位作者 廖秀玉 林于峰 陈小莉 林松元 杨锡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2期40-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血症引起肺组织ET-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21只,等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C组);内毒素组(L组),LPS5mg/kg静注;地塞米松组,静注LPS5mg/kg前1h先给地塞米松(D组)3mg/kg前注动物观察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血症引起肺组织ET-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21只,等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C组);内毒素组(L组),LPS5mg/kg静注;地塞米松组,静注LPS5mg/kg前1h先给地塞米松(D组)3mg/kg前注动物观察5h处死进行研究。用RT-PCR法测定肺组织ET-1mRNA的变化。结果:L组肺组织ET-1mRNA表达比C组增高;(P<0.01)D组肺组织ET-1mRNA表达明显少于L组,(P<0.01);略高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D组肺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ET-1是生物学作用广泛的肽类物质,在炎症反应时,细胞因子-ET轴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抑制ET-1的产生,可能通过抑制其转录而产生作用,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损伤 ET-1 基因表达 地塞米松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联合定位大脑中央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梁日生 林于峰 +2 位作者 宋施委 房新蓉 杨卫忠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210-210,226,共2页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脑疾病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及功能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魏永 梁日生 +3 位作者 杨卫忠 林于峰 宋施委 房新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和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重要性。方法25例听神经瘤手术全程中行面神经肌电图监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毕刺激面神经的脑干近端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25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3例(92%),... 目的探讨面神经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和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重要性。方法25例听神经瘤手术全程中行面神经肌电图监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毕刺激面神经的脑干近端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25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3例(92%),面神经解剖保留22例(88%),面神经功能良好保留21例(84%)。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与肿瘤的直径大小有相关性,肿瘤越大,面神经保留越难。刺激强度的大小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刺激强度越小,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好。术末刺激强度在0.05~1.5mA之间,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者达19例(90.5%)。术末刺激强度大于7.0mA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比较差。结论听神经瘤术中行面神经肌电图监测有助于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并可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肌电图监测 听神经瘤 面神经保护 功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涛 林于峰 +3 位作者 杨卫忠 张国良 石松生 王春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在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骨桥蛋白的表达。Ⅰ~Ⅳ级肿...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在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骨桥蛋白的表达。Ⅰ~Ⅳ级肿瘤中骨桥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1.3%±6.2%、21.8%±11.2%和36.7%±18.3%和49.4%±16.5%,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桥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40.6%(13/32)和76.9%(20/26),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桥蛋白在胶质瘤的浸润性生长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胶质瘤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卫忠 梁日生 +8 位作者 石松生 陈建屏 倪天瑞 曾涛 陈阵 何曦 刘才兴 张国良 林于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 旨在进一步提高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6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唯一有效的方法。手术入路的切口应低至颧弓,骨瓣也应... 目的 旨在进一步提高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6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唯一有效的方法。手术入路的切口应低至颧弓,骨瓣也应尽量低,以利暴露中颅窝底和肿瘤,手术操作应耐心细致,力争全切肿瘤。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该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术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磁流体热疗对人良性脑膜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锐 杨卫忠 +7 位作者 徐睿智 顾宁 张宇 石松生 倪天瑞 陈建屏 林于峰 王春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观察氧化铁磁流体热疗(MFH)对人良性脑膜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15例人脑膜瘤细胞短期原代培养,进行氧化铁磁流体单次加热或3次加热,加热温度42~44℃,持续30min。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的... 目的观察氧化铁磁流体热疗(MFH)对人良性脑膜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15例人脑膜瘤细胞短期原代培养,进行氧化铁磁流体单次加热或3次加热,加热温度42~44℃,持续30min。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MFH(44℃,30min)单次加热和3次加热组中,人脑膜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62±0.78)%和(12.78±1.5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MFH引起部分脑膜瘤细胞裂解坏死,散在细胞凋亡,但各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人良性脑膜瘤体外实验中,氧化铁MFH(44℃,30min)可以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但不能有效诱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流体热疗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合并对冲性脑损伤26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涛 高亮 +1 位作者 林于峰 杨卫忠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370-372,共3页
关键词 脑损伤 颅内压 血肿 硬膜外 颅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日生 林于峰 +3 位作者 宋施委 杨卫忠 石松生 庄晓云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02-203,共2页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意义。方法:本组CPA肿瘤病人25例,均于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包括面神经、三又神经和对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观察术后面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面神经功能保留15例。术...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意义。方法:本组CPA肿瘤病人25例,均于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包括面神经、三又神经和对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观察术后面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面神经功能保留15例。术中对侧BAEP变化最明显的是lII、V峰波幅和峰间潜伏期。结论:在CPA肿瘤手术中,采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等实时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面神经、三叉神经和脑干等重要结构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肌电图 神经电生理监测 桥小脑角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CT120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5
作者 石松生 任保刚 +1 位作者 杨卫忠 林于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研究基因CT120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3例正常脑组织中CT120蛋白的表达;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20例胶质瘤、3例正常脑组织中CT120mRNA的表达。... 目的:研究基因CT120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3例正常脑组织中CT120蛋白的表达;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20例胶质瘤、3例正常脑组织中CT120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正常脑组织中CT120蛋白无表达,50例胶质瘤组织中CT120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0.9%,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χ2=2.99,P>0.05);半定量RT-PCR检测正常脑组织中CT120mRNA呈弱表达,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CT120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χ2=3.25,P>0.05)。结论:基因120在胶质瘤有表达,但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120 胶质瘤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
16
作者 杨卫忠 梁日生 +4 位作者 曾涛 石松生 林于峰 何曦 陈建屏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 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合理手术入路 ,进一步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全组手术均在显微外科条件下完成。其中 14例取枕下正中入路切除 ,8例取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结果 本组全切除肿瘤 18例 ,次全切除 4例。无手术死亡。讨论... 目的 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合理手术入路 ,进一步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全组手术均在显微外科条件下完成。其中 14例取枕下正中入路切除 ,8例取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结果 本组全切除肿瘤 18例 ,次全切除 4例。无手术死亡。讨论 由于位置深在 ,解剖结构重要、复杂 ,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手术切除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性质选用枕下正中入路或枕下远外侧入路。枕下远外侧入路更适合于枕骨大孔区前方和前外侧方肿瘤的显微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枕骨大孔区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枕大孔区肿瘤
17
作者 杨卫忠 梁日生 +4 位作者 曾涛 石松生 林于峰 何曦 陈建屏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枕大孔区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
18
作者 张国良 杨卫忠 +1 位作者 林于峰 陈阵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457-458,共2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术及相关问题。 方法 对 19例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使用GDC栓塞治疗。 结果  19例患者完全栓塞 15例 ,次全栓塞 4例。 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 ,可靠 ,有效...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术及相关问题。 方法 对 19例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使用GDC栓塞治疗。 结果  19例患者完全栓塞 15例 ,次全栓塞 4例。 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 ,可靠 ,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导管插入术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附21例报告)
19
作者 杨卫忠 任保刚 +5 位作者 王锐 石松生 陈阵 倪天瑞 张国良 林于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21例垂体腺瘤患者中,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指导定位,识别鞍区相关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结果神经导航系统平均注册误差为0.8mm。本组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15...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21例垂体腺瘤患者中,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指导定位,识别鞍区相关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结果神经导航系统平均注册误差为0.8mm。本组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15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16例头痛好转,10例视野、视力障碍好转;8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余未见其它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定位准确,可以实时准确的指示术区的有关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效地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系统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解剖结构 垂体腺瘤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哑铃形肿瘤13例
20
作者 倪天瑞 杨卫忠 +1 位作者 石松生 林于峰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S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椎管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