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难治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来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难治性哮喘患者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氨溴索组(42例)和联合治疗组(51例)。盐酸氨溴索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难治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来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难治性哮喘患者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氨溴索组(42例)和联合治疗组(51例)。盐酸氨溴索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每次10 m L,每日3次),联合治疗组在盐酸氨溴索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斯特钠片(每次10 mg,每日1次),疗程为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PFEV_1)、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PFVC)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联合治疗组FEV_1、PFEV_1、FVC、PFVC高于盐酸氨溴索组[(3.2±0.4)L比(2.8±0.3)L、(86.1±9.9)%比(79.2±9.3)%、(4.0±0.7)L比(3.6±0.4)L、(85.2±10.2)%比(76.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46/51),明显高于盐酸氨溴索组的73.8%(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1,P<0.05),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盐酸氨溴索组(Z=2.712,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哮喘持续发作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短于盐酸氨溴索组[(3.3±1.1)d比(7.5±2.4)d;(2.1±0.5)d比(3.3±0.7)d]、再次发作次数[(13.6±5.4)次比(41.8±4.6)次]少于盐酸氨溴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氨溴索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难治性哮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西红花苷对食管癌细胞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人食管癌Eca-109细胞为受试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西红花苷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筛选最佳浓度和干预时间。将食管癌Eca-109细胞分为对照组、西红花低...目的探讨西红花苷对食管癌细胞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人食管癌Eca-109细胞为受试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西红花苷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筛选最佳浓度和干预时间。将食管癌Eca-109细胞分为对照组、西红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0μmol/L、17μmol/L、34μmol/L、68μmol/L给予西红花苷干预,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及RT-qPCR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LKB1、AMPK、m TO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ranswell侵袭和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西红花苷组细胞穿过基膜的数量减少,凋亡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西红花苷组细胞LKB1、AMPK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TO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西红花苷对食管癌可能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LKB1/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难治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来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难治性哮喘患者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氨溴索组(42例)和联合治疗组(51例)。盐酸氨溴索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每次10 m L,每日3次),联合治疗组在盐酸氨溴索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斯特钠片(每次10 mg,每日1次),疗程为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PFEV_1)、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PFVC)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联合治疗组FEV_1、PFEV_1、FVC、PFVC高于盐酸氨溴索组[(3.2±0.4)L比(2.8±0.3)L、(86.1±9.9)%比(79.2±9.3)%、(4.0±0.7)L比(3.6±0.4)L、(85.2±10.2)%比(76.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46/51),明显高于盐酸氨溴索组的73.8%(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1,P<0.05),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盐酸氨溴索组(Z=2.712,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哮喘持续发作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短于盐酸氨溴索组[(3.3±1.1)d比(7.5±2.4)d;(2.1±0.5)d比(3.3±0.7)d]、再次发作次数[(13.6±5.4)次比(41.8±4.6)次]少于盐酸氨溴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氨溴索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难治性哮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探讨西红花苷对食管癌细胞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人食管癌Eca-109细胞为受试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西红花苷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筛选最佳浓度和干预时间。将食管癌Eca-109细胞分为对照组、西红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0μmol/L、17μmol/L、34μmol/L、68μmol/L给予西红花苷干预,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及RT-qPCR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LKB1、AMPK、m TO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ranswell侵袭和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西红花苷组细胞穿过基膜的数量减少,凋亡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西红花苷组细胞LKB1、AMPK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TO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西红花苷对食管癌可能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LKB1/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