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零售新鲜食用菌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全基因组测序及耐药分析
1
作者 刘雪杰 陈伟伟 +2 位作者 林共德 张智芳 张天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2-1158,共7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新鲜食用菌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血清群、ST型、毒力基因、耐药特征等情况。方法对福建省零售环节新鲜食用菌中分离的Lm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BioNumeric7.6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拼接组装,... 目的了解福建省新鲜食用菌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血清群、ST型、毒力基因、耐药特征等情况。方法对福建省零售环节新鲜食用菌中分离的Lm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BioNumeric7.6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拼接组装,进一步分析其血清群、ST型、毒力基因、耐药特征等。结果10株Lm共3种血清群(6株为IIb,3株为IIa,1株为IIc),5种ST型(4株ST5,3株ST8,余3株为ST87、ST9、ST429),以CC5、CC8为优势克隆群。Lm均携带LIPI-1上的6种毒力基因actA、hly、mpl、plcA、plcB、prfA及内化素基因inlA、inlB、inlC、inlE、inlF、inlH、inlJ、inlK,部分携带inlD、inlG、inlL基因。10株Lm均不携带LIPI-3上的基因,2株携带LIPI-4上的部分基因。Lm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为100%,对苯唑西林、克林霉素耐药率各为30%。5株Lm对2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1株ST87型Lm耐药谱为OXA-CLI-CIP-FOX,2株ST8型Lm耐药谱为CLI-FOX,2株ST5型Lm耐药谱为OXA-FOX。对耐药基因进行预测,发现10株Lm均携带fosX、mprF、norB、sul、Lmo0919抗生素耐药基因。经cgMLST分析,10株Lm聚集在5个不同的进化分支上,每个不同的分支包含1种ST型。本研究中的3株ST8型Lm无等位基因差异,4株ST5型Lm也无等位基因差异,属于同一个克隆,说明同一ST型的Lm可持续存在于不同的新鲜食用菌中。结论福建省零售环节新鲜食用菌中的Lm分离株具有食源性感染人的潜在风险,且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尤其高毒力多重耐药株的出现,对食品安全及公共卫生的影响应引起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食用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工异源酶基因forp与genp异源表达的研究
2
作者 林共德 连榕 +1 位作者 洪文荣 石贤爱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377-382,共6页
来自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的genp与来自橄榄星小单孢菌FOM808的forp,均参与3’,4’-双脱羟基,2个基因属于同工异源酶基因.应用同源重组原理,实现forp替换genp,探索同工异源酶基因异源表达的可能性.以温敏型穿梭质粒pKC1139为载体,构建同... 来自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的genp与来自橄榄星小单孢菌FOM808的forp,均参与3’,4’-双脱羟基,2个基因属于同工异源酶基因.应用同源重组原理,实现forp替换genp,探索同工异源酶基因异源表达的可能性.以温敏型穿梭质粒pKC1139为载体,构建同源重组质粒pFP4.经接合转移将载体导入到G1008基因组中,利用影印筛选和PCR验证的方法,获得基因重组工程菌FTP2.提取工程菌次级代谢产物,经TLC和MS分析.结果表明,工程菌仍然可以产生庆大霉素C组分.forp基因的功能得到了体现,外源基因forp实现了异源表达,进一步证实forp是负责参与3’,4’-双脱羟基的功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表达 forp genp 3’ 4’-双脱羟基 绛红色小单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sI替换genP在绛红小单孢菌G1008中的功能表达
3
作者 陈成立 林艺辉 +1 位作者 林共德 洪文荣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23-28,共6页
将依纽小单孢菌3′,4′-双脱羟基基因sisI组合到绛红小单孢菌G1008中,替代其中的同工异源酶基因genP,研究sisI基因异源表达的内在特征.以温敏型质粒pKC1139作为克隆载体,构建sisI替换genP的重组质粒pIP303,利用接合转移技术,将穿梭质粒... 将依纽小单孢菌3′,4′-双脱羟基基因sisI组合到绛红小单孢菌G1008中,替代其中的同工异源酶基因genP,研究sisI基因异源表达的内在特征.以温敏型质粒pKC1139作为克隆载体,构建sisI替换genP的重组质粒pIP303,利用接合转移技术,将穿梭质粒导入绛红小单孢菌G1008基因组,影印筛选并通过PCR(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获得一株基因重组工程菌GIP95.借助TLC(薄层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和MS(质谱)检测代谢产物组分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突变株GIP95的代谢流未被阻断,仍能够合成庆大霉素C族组分.由此得出结论,外源基因依纽小单孢菌3′,4′-双脱羟基基因sisI参与了庆大霉素生物合成中绛红糖胺3′,4′-双脱羟基这一关键步骤,在绛红小单孢菌G1008中实现异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纽小单孢菌 sisI genP 3′ 4′-双脱羟基基因 绛红小单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新鲜食用菌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及型别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雪杰 陈伟伟 林共德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97-799,共3页
为了解福建省食用菌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采集福建省零售环节新鲜食用菌120份,参照GB4789.30-2016中MPN的方法进行L... 为了解福建省食用菌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采集福建省零售环节新鲜食用菌120份,参照GB4789.30-2016中MPN的方法进行LM的定性定量检测。采用玻片凝集法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ulse 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在120份新鲜食用菌中,10份为LM阳性,阳性率为8.33%(10/120),其中9份样品中的LM含量均<10 MPN/g,1份≥110 MPN/g。10株LM共有2种血清型,6株为1/2b,4株为1/2a。经PFGE聚类分析后得到7种不同的带型,相似度为61.10%~100.00%。福建省新鲜食用菌中LM的阳性率相对较高,血清型为主要的流行型别,PFGE型别较分散,样本中LM浓度虽然较低,但仍存在潜在风险,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提高风险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食用菌 单增李斯特菌 污染状况 血清型 分子分型
原文传递
福州市某医院2020年腹泻病例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雪杰 林共德 +1 位作者 林坚 陈伟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分析福州市某医院2020年腹泻病例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为防控该血清型沙门菌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用商品化革兰氏阴性药敏板对鼠伤寒沙门菌进行15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86株鼠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 目的分析福州市某医院2020年腹泻病例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为防控该血清型沙门菌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用商品化革兰氏阴性药敏板对鼠伤寒沙门菌进行15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86株鼠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高(91.9%、89.5%和81.4%);对亚胺培南、多粘菌素E和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5.8%、9.3%和10.5%);对喹诺酮类及三代头孢类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对15种抗生素皆敏感的1株,对15种抗生素均耐药的未检出,以多重耐药菌为主(94.2%);56种耐药谱中前3位的为AMP-A/S-TET-CHL-FAZ-SXT、AMP-A/S-TET-CHL-FAZ-SXT-CIP、AMP-A/S-TET-CHL-FAZ-SXT-NAL。结论福州市某医院腹泻病例鼠伤寒沙门菌普遍多重耐药,对传统抗生素产生高耐药性,对一线用药也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微量肉汤法 药敏试验 多重耐药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