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学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做出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被引量:2
1
作者 林夕夕 《中国医药指南》 2007年第4期55-55,共1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10%~15%,且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它所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痛经和不育严重影响了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病机 制做 学者 慢性盆腔疼痛 妇科疾病 育龄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现代化医院人事制度的几点尝试
2
作者 林夕夕 冯雪英 《中国医院》 2002年第7期12-14,共3页
建立严格的人事管理制度与目标管理相配套的考核奖惩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人员整体水平,促使人员合理流动;实行聘任制,增强职工竞争上岗意识;逐步推行聘用合同 制、人才引用制,从而建立起现代化医院人事制度。
关键词 医院管理 人事制度 目标管理 奖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明使者”董方田——记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董方田教授
3
作者 罗辉 林夕夕 陈媛(图) 《中国医药指南》 2006年第2期62-63,共2页
1988年12月的一天,家住北京通县的王女士.躺在北京协和医院的手术台上。她因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出血已失明一年了。此时,渴望复明的她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同样,心潮起伏的还有手术主刀医师董方田。因为这是当时我国首例眼球玻... 1988年12月的一天,家住北京通县的王女士.躺在北京协和医院的手术台上。她因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出血已失明一年了。此时,渴望复明的她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同样,心潮起伏的还有手术主刀医师董方田。因为这是当时我国首例眼球玻璃体切除手术,它标志着我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正式起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眼科主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视网膜静脉阻塞 玻璃体切除手术 教授 玻璃体出血 手术台 董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工医院向现代化医院快速提升的思考与实践
4
作者 冯雪英 林夕夕 《中国医院》 2002年第6期41-44,共4页
结合邮电总医院的实际情况,分析职工医院存在的问题以及职工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谈职工医院怎样向现代化医院快速提升:(1)破除“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为向现代化医院提升奠定思想基础。(2)确定现代化医院标准,按... 结合邮电总医院的实际情况,分析职工医院存在的问题以及职工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谈职工医院怎样向现代化医院快速提升:(1)破除“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为向现代化医院提升奠定思想基础。(2)确定现代化医院标准,按标准向现代化医院快速提升。(3)探索与一流医院融合之路,实现跨越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工医院 现代化 跨跃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汉忠:“镜”中人生别样红——记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汉忠教授
5
作者 罗辉 林夕夕 陈媛(图) 《中国医药指南》 2006年第3期66-67,共2页
一个豌豆般大小的特制镜子,通过一个很小的腹部切口,探入到患者的体内。医生在显示器下,借助超声刀、电钩、电铲和钛夹钳等设备将病灶或肿瘤切除。这就是现代外科学界新型的腹腔镜技术。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科主任 教授 泌尿 人生 腹腔镜技术 腹部切口 肿瘤切除 显示器 超声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 用心呵护前列腺
6
作者 林夕夕 《求医问药》 2006年第1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前列腺液 前列腺疾病 冬季 男性 寒冷 会阴部 尿液浓缩 季节 充血 尿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不等于死亡
7
作者 林夕夕 薜原 《今日科苑》 2006年第4期48-48,共1页
人们对肺癌并不陌生。在人们的印象中,治疗这种癌症要花很多钱,而且死亡率很高,最终是“人财两空”。因此,在被诊断为肺癌后,很多患者或其家属都有放弃治疗的想法,认为“肺癌不值得治,治不治都一样”。患者希望以此减少家庭负担... 人们对肺癌并不陌生。在人们的印象中,治疗这种癌症要花很多钱,而且死亡率很高,最终是“人财两空”。因此,在被诊断为肺癌后,很多患者或其家属都有放弃治疗的想法,认为“肺癌不值得治,治不治都一样”。患者希望以此减少家庭负担,家属也希望患者少受手术、放疗,特别是化疗所带来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不等 死亡率 患者 治疗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洪迥 敢为人先的皮科权威
8
作者 段文利 林夕夕 《中国卫生人才》 2013年第1期64-65,共2页
我国皮肤性病学科奠基人李洪迥教授离开我们已近20年了,缅怀他的学术思想、卓著贡献、崇高风范和人格魅力,对当前形势下继承和弘扬协和文化,凝练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权威 皮科 皮肤性病学 学术思想 人格魅力 职业精神 医疗卫生 奠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神经外科经蝶窦手术突破禁区 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改良和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生长的垂体腺瘤
9
作者 林夕夕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6年第7期11-11,共1页
对于神经系统肿瘤之一的垂体腺瘤的冶疗,传统的微创神经外科经蝶窦入路手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切除向海绵窦,斜坡和蝶骨平台等部位侵袭的肿瘤,而且海绵窦一直被视为经蝶窦入路手术的禁区。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改... 对于神经系统肿瘤之一的垂体腺瘤的冶疗,传统的微创神经外科经蝶窦入路手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切除向海绵窦,斜坡和蝶骨平台等部位侵袭的肿瘤,而且海绵窦一直被视为经蝶窦入路手术的禁区。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改良和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向海绵窦.斜坡和蝶骨平台侵袭性生长的巨大垂体腺瘤64例,成为国内外最先采用微创显微神经外科经蝶窦入路切除向海绵窦等部位侵袭肿瘤的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蝶窦入路手术 微创神经外科 巨大垂体腺瘤 侵袭性生长 北京协和医院 无法切除 国内外 经蝶窦手术 改良 禁区
原文传递
北京协和医院采用新技术诊断小肠疾病 诊断符合率90%以上
10
作者 林夕夕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6年第10期16-16,共1页
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小肠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临床消化科医师的难点之一,被视为消化道的最后盲区。北京协和医院干2003年起开始开展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取得了很好的诊断效果。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小肠疾病 诊断符合率 技术诊断 检查手段 内镜诊断 诊断效果 消化科 消化道 小肠镜
原文传递
化疗恐惧更有害
11
作者 林夕夕 《抗癌之窗》 2006年第3期16-17,共2页
乳腺癌患者术后往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化疗,而许多化疗药物虽然能有效地杀灭癌细胞,但却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呕吐、腹泻、食欲差、白细胞下降等反应。如何应对化疗后的副作用,使患者能够平稳渡过化疗期,为此笔者采访了北京协和... 乳腺癌患者术后往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化疗,而许多化疗药物虽然能有效地杀灭癌细胞,但却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呕吐、腹泻、食欲差、白细胞下降等反应。如何应对化疗后的副作用,使患者能够平稳渡过化疗期,为此笔者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化疗科主任陈书长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作用 化疗患者 化疗药物 化疗后 化疗期 呕吐 腹泻 血小板减少 条件反射 止吐药
原文传递
不用开肚子取出直肠瘤
12
作者 林夕夕 《抗癌之窗》 2006年第4期47-47,49,共2页
将一个直径为4厘米宽的特制直肠镜,从患者肛门插入到直肠,从直肠镜上的四个通道中分别插入立体视镜和手术器械,医生在立体视镜下借助手术器械将肿瘤完整切除。这是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的治疗直肠肿瘤的最新技术——经肛... 将一个直径为4厘米宽的特制直肠镜,从患者肛门插入到直肠,从直肠镜上的四个通道中分别插入立体视镜和手术器械,医生在立体视镜下借助手术器械将肿瘤完整切除。这是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的治疗直肠肿瘤的最新技术——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该项新技术的引进,使一些原本只能开腹才能完成的直肠腺瘤、早期直肠癌等手术被微创手术所取代。最大优点是创伤小、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70岁高龄的北京患者张大爷,一年前出现无诱因便血,大便常带有少量鲜红色血液。去年12月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距肛门7厘米处有一个2×3厘米的息肉,诊断为直肠绒毛腺管状腺瘤,医院给予圈套器切除。3个月后患者病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早期直肠癌 手术器械 直肠镜 体视镜 完整切除 直肠腺瘤 显微手术 肛门 术后复发
原文传递
产前诊断从传统的中孕期提早到早孕期 产前诊断新技术有效防止畸形缺陷患儿出生
13
作者 林夕夕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6年第8期14-14,共1页
出生缺陷是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卫生问题,目前对于绝大多数出生缺陷都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准确的产前诊断是惟一有效的防止畸形缺陷患儿出生的技术手段。近10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孙念怙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原有产前... 出生缺陷是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卫生问题,目前对于绝大多数出生缺陷都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准确的产前诊断是惟一有效的防止畸形缺陷患儿出生的技术手段。近10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孙念怙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原有产前诊断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全方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使之形成了一个更完整的技术体系,该研究成果获得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出生缺陷 中孕期 患儿 畸形 中华医学科技奖 北京协和医院 卫生问题 人口素质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我国学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作出修正——北京协和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4
作者 林夕夕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7年第7期17-17,共1页
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郎景和教授等主要负责完成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新的内异症病因假说——在位内膜决定论,即内异症发病与否取决于患者在位内膜... 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郎景和教授等主要负责完成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新的内异症病因假说——在位内膜决定论,即内异症发病与否取决于患者在位内膜的特性,经血逆流只是实现这一由潜能到发病的桥梁。这一学说是对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学说的重大修正,很好地解释了大多数妇女有经血返流但仅一部分妇女患病的现象。此项目由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同完成,获得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子宫内膜异位症 北京协和医院 发病机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制作 学者
原文传递
北京协和医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胰腺癌筛查术
15
作者 林夕夕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6年第14期12-12,共1页
日前举行的第一届北京国际消化内镜暨北京协和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上,专家宣布卫生部重大临床科研项目——胰腺癌筛查术已经任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研发完毕。该筛查术模型经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历时6年建立起来,已经在黑龙江大庆的社... 日前举行的第一届北京国际消化内镜暨北京协和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上,专家宣布卫生部重大临床科研项目——胰腺癌筛查术已经任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研发完毕。该筛查术模型经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历时6年建立起来,已经在黑龙江大庆的社区中进行了试用,筛查人口1.4万人,发现4名胰腺癌可疑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癌筛查 胰腺癌 中国国情 消化疾病 科研项目 高峰论坛 消化内镜
原文传递
经肛门内镜显微技术治疗直肠肿瘤
16
作者 林夕夕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6年第17期16-16,共1页
将一个直径为4cm的特制直肠镜,从患者肛门插入到直肠,从直肠镜上的4个通道中分别插入立体视镜和手术器械,医生在立体锐镜下借助手术器械将肿痛完整切除。这是治疗直肠肿痛的新技术——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 将一个直径为4cm的特制直肠镜,从患者肛门插入到直肠,从直肠镜上的4个通道中分别插入立体视镜和手术器械,医生在立体锐镜下借助手术器械将肿痛完整切除。这是治疗直肠肿痛的新技术——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该项新技术使一些原本需要开腹完成的直肠腺痛、早期直肠癌等手术被微创下术所取代,最大优点是创伤小、术后复发毕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肛门内镜 显微技术 治疗方式 手术器械 并发症发生率 立体视镜 早期直肠癌
原文传递
北京协和医院成功完成多发脓肿严重黏连脾脏切除术
17
作者 林夕夕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6年第11期11-11,共1页
日前,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为一位脾脏多发脓肿、与周围脏器严重黏连,在外院开腹手术失败的59岁女性患者成功实施了脾脏切除术。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脾脏切除术 多发脓肿 基本外科 周围脏器 女性患者 手术失败
原文传递
火焰
18
作者 林夕夕 《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 2008年第25期16-18,共3页
清冷的月正挂在头顶,我看了下宝石蓝的天空,虽然已是深夜,可我还是无法停止我的脚步,因为我已经看到前面的森林,那像枫叶一样火红的森林。"站住。妖灵,你不能进去。"森林的守护地精总是无时无刻不在守护这片红森林。任何人到... 清冷的月正挂在头顶,我看了下宝石蓝的天空,虽然已是深夜,可我还是无法停止我的脚步,因为我已经看到前面的森林,那像枫叶一样火红的森林。"站住。妖灵,你不能进去。"森林的守护地精总是无时无刻不在守护这片红森林。任何人到达这里,都会受到他的阻拦。"你认为你拦得住我吗?"我顽皮地看着小地精,在所有的精灵里面,妖灵的法力是最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 森林 宝石蓝 法力 洪水 精灵 头发 眼睛 枫叶 顽皮
原文传递
留住子宫再生个娃
19
作者 林夕夕 《抗癌之窗》 2007年第3期58-59,共2页
据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沈铿教授介绍,大刀",手术越大、越彻底越好,所以那时手术治疗宫颈癌,一般要把子宫也一并切除。现在的治疗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
关键词 宫颈癌 手术治疗 阴式手术 子宫颈切除术 医院妇产科 腹腔镜 辅助治疗 病理诊断 病理检查 盆腔淋巴结
原文传递
白血病是不治之症吗?
20
作者 林夕夕 《抗癌之窗》 2006年第2期8-8,共1页
得了白血病的人,常常如大祸临头,谈"白"变色,把白血病与"不治之症"甚至"死亡"划上等号。为什么白血病人那么悲观?白血病是不是不治之症?笔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周道斌副教授。周教授介绍... 得了白血病的人,常常如大祸临头,谈"白"变色,把白血病与"不治之症"甚至"死亡"划上等号。为什么白血病人那么悲观?白血病是不是不治之症?笔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周道斌副教授。周教授介绍说: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特点是某一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的肿瘤性增生,可浸润体内各器官、组织、使各个脏器的功能受损,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我国白血病发病率比较低,仅为3-9人/10万人,不属于常见病,比心脏病、消化道病的发病率要低得多。但为什么很多人对白血病有恐俱感,得了白血病后非常悲观呢?因为急性白血病发病急,症状重,常常会危及生命,有些病人花了很多钱,治疗效果不理想,所以给人一种印象白血病是不治之症,得了这种病就是判了死刑。而实际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 造血组织 发病率 恶性疾病 异体骨髓移植 肿瘤性增生 心脏病 消化道 医疗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