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能谱法鉴别钻井岩屑沉积岩类别,有助于解决沉积岩小类划分困难以及化学分析时间长等问题。介绍了通过低本底γ能谱法测定钻井岩屑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K、U、Th含量来划分泥岩中的深灰色含灰泥岩、深灰色灰质泥岩以及灰色灰质泥岩的方...γ能谱法鉴别钻井岩屑沉积岩类别,有助于解决沉积岩小类划分困难以及化学分析时间长等问题。介绍了通过低本底γ能谱法测定钻井岩屑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K、U、Th含量来划分泥岩中的深灰色含灰泥岩、深灰色灰质泥岩以及灰色灰质泥岩的方法。分别选用1.37–1.56 Me V、1.66–1.86 Me V以及2.41–2.81 Me V能区的计数率来代表K、U、Th的放射性强度。利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对这三种泥岩的K、U、Th计数率以及总计数率对岩石岩性进行费歇尔判别分析,其岩性识别正确率分别为100%、76.47%和60%。由实验可得,根据K、U、Th及总的计数率基本可识别深灰色含灰泥岩,而对于深灰色灰质泥岩以及灰色灰质泥岩的识别效果较好,但不能完全区分。展开更多
针对双向隔离DC-DC变换器在传统"两电平H桥结构+移相控制"模式下进行功率传输所导致的开关器件承受电压应力大、变换器传输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双边三电平半桥结构+电流有效值最小控制策略"方案。该方案将H桥结...针对双向隔离DC-DC变换器在传统"两电平H桥结构+移相控制"模式下进行功率传输所导致的开关器件承受电压应力大、变换器传输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双边三电平半桥结构+电流有效值最小控制策略"方案。该方案将H桥结构替换为三电平半桥结构并在传统移相控制的基础上增加对变压器漏感电流有效值的控制,降低了变换器损耗和开关器件承受的电压应力并提高了变换器的传输效率。根据隔离变压器漏感电流有效值表达式与零电压开关条件,对电感电流有效值最小控制方法的控制曲线进行了详细推导,并根据该控制曲线设计了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控制核心。采用新型Si C MOSFET开关器件搭建了物理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提方案的作用下开关器件所承受的电压应力、变换器损耗和变换器传输效率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展开更多
文摘γ能谱法鉴别钻井岩屑沉积岩类别,有助于解决沉积岩小类划分困难以及化学分析时间长等问题。介绍了通过低本底γ能谱法测定钻井岩屑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K、U、Th含量来划分泥岩中的深灰色含灰泥岩、深灰色灰质泥岩以及灰色灰质泥岩的方法。分别选用1.37–1.56 Me V、1.66–1.86 Me V以及2.41–2.81 Me V能区的计数率来代表K、U、Th的放射性强度。利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对这三种泥岩的K、U、Th计数率以及总计数率对岩石岩性进行费歇尔判别分析,其岩性识别正确率分别为100%、76.47%和60%。由实验可得,根据K、U、Th及总的计数率基本可识别深灰色含灰泥岩,而对于深灰色灰质泥岩以及灰色灰质泥岩的识别效果较好,但不能完全区分。
文摘针对双向隔离DC-DC变换器在传统"两电平H桥结构+移相控制"模式下进行功率传输所导致的开关器件承受电压应力大、变换器传输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双边三电平半桥结构+电流有效值最小控制策略"方案。该方案将H桥结构替换为三电平半桥结构并在传统移相控制的基础上增加对变压器漏感电流有效值的控制,降低了变换器损耗和开关器件承受的电压应力并提高了变换器的传输效率。根据隔离变压器漏感电流有效值表达式与零电压开关条件,对电感电流有效值最小控制方法的控制曲线进行了详细推导,并根据该控制曲线设计了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控制核心。采用新型Si C MOSFET开关器件搭建了物理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提方案的作用下开关器件所承受的电压应力、变换器损耗和变换器传输效率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