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实协同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实验项目建设
1
作者 林宝全 高伟 +1 位作者 郭谋发 谢楠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为了加强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课程建设,提出基于虚实协同配合的实验教学方案。以“情景互动、探究创新”为实验教学理念,将课堂理论、虚拟仿真和物理仿真三者紧密结合。从需求导向出发,设计了四个渐进式实验,通过沉浸式教学,让学生了解配... 为了加强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课程建设,提出基于虚实协同配合的实验教学方案。以“情景互动、探究创新”为实验教学理念,将课堂理论、虚拟仿真和物理仿真三者紧密结合。从需求导向出发,设计了四个渐进式实验,通过沉浸式教学,让学生了解配电网和开关设备的结构形态,掌握配电网运行、故障与保护算法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最后,建立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参与实验的每个环节进行评价,通过收集反馈信息,持续改进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 物理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与PLC的实时控制系统 被引量:14
2
作者 林宝全 陈冲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1年第3期298-302,共5页
建立了基于Matlab的S7-200 PLC温度实时控制系统,结合Matlab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编程方法,解决了PLC控制系统的局限性。该系统在上位机Matlab的Simulink中实现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下位机S7-200 PLC则负责进行实时数据采样和输... 建立了基于Matlab的S7-200 PLC温度实时控制系统,结合Matlab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编程方法,解决了PLC控制系统的局限性。该系统在上位机Matlab的Simulink中实现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下位机S7-200 PLC则负责进行实时数据采样和输出,上下位机间数据通信通过OPC技术实现,并利用Matlab GUI进行监控;研究了系统的实现机制与过程,并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C技术 MATLAB SIMULINK 实时控制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 MATLAB GU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性脑梗死后豆状核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弥散张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宝全 石胜良 +3 位作者 秦超 王子军 李宗亚 梁志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702-705,共4页
目的:前瞻性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动态观察皮质下局灶性放射冠脑梗死后,豆状核继发性损害的过程,并探讨其与神经功能恢复及血管性帕金森发生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单侧单一放射冠脑梗死患者1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年龄、... 目的:前瞻性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动态观察皮质下局灶性放射冠脑梗死后,豆状核继发性损害的过程,并探讨其与神经功能恢复及血管性帕金森发生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单侧单一放射冠脑梗死患者1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与研究组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发病的第1、第4和第12周利用DTI对患者头部进行扫描,同时用简式Fugl-Meyer(FM)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生活指数(BI)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在发病的第12周,采用统一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的第Ⅲ分量表评价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症状患者的严重程度。结果:发病第1、第4和第12周远离梗死灶的同侧豆状核平均弥散量(MD)值逐渐增加(P<0.01),各向异性(FA)值无明显变化(P>0.05);病灶对侧各时点FA值及MD值无明显差异(P>0.05);同侧豆状核MD值增加的百分数与NIHSS评分减少的百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0.694,P<0.01),与BI变化的百分数呈正相关关系(r=0.662,P<0.05),与FM增加的百分数无明显相关关系(r=0.489,P>0.05);研究组患者中3例出现帕金森样症状,与无帕金森病样症状的患者相比,梗死灶同侧豆状核的MD值显著升高(P<0.05),且同侧豆状核MD值上升幅度与其帕金森病样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486,P<0.05)。结论:局灶性放射冠脑梗死后继发的豆状核损害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其可能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还可能参与了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豆状核 继发性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发病与低氧诱导因子-1a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宝全 阳洪 +1 位作者 卢先富 梁志坚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508-509,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发病与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于我院进行诊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清HIF-1a浓度。根据脑梗死面积大小...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发病与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于我院进行诊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清HIF-1a浓度。根据脑梗死面积大小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小面积梗死组以及大面积梗死组,对比不同时间点两组HIF-1a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组HIF-1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面积梗死组患者在1 d、3 d、5 d及7 d时的血清HIF-1a浓度均显著低于大面积梗死组(P<0.05)。血清HIF-1a浓度与脑梗死面积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4,P=0.000)。结论 HIF-1a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与患者梗死面积存在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低氧诱导因子-1A 相关性 梗死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游标电机转矩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宝全 李捷 杨公德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35-42,共8页
永磁游标电机具有转矩密度高、结构简单等优点,在电动船舶、风力发电等低速大转矩驱动领域应用广泛。为进一步提高永磁游标电机的转矩密度,采用气隙磁场调制理论研究永磁游标电机的转矩特性。通过分析永磁磁场和电枢反应磁场谐波的有效... 永磁游标电机具有转矩密度高、结构简单等优点,在电动船舶、风力发电等低速大转矩驱动领域应用广泛。为进一步提高永磁游标电机的转矩密度,采用气隙磁场调制理论研究永磁游标电机的转矩特性。通过分析永磁磁场和电枢反应磁场谐波的有效耦合过程,揭示永磁游标电机转矩产生机理。根据电机结构参数与磁动势、磁导分布的关系,确定待优化参数,结合响应面法和遗传算法对电机转矩性能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采用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定量分析气隙磁场各次谐波对电磁转矩的贡献。结果表明,永磁游标电机电磁转矩仅由单一气隙磁场工作谐波产生。在此基础上,研究关键结构参数对气隙磁场调制效应和电机转矩性能的影响,为该类电机的拓扑结构创新及其转矩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游标电机 气隙磁场调制 应力张量法 谐波分析 转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PID控制在液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林宝全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6-690,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规则的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以建立模糊规则和进行模糊推理来调整PID控制器的kp,ki,kd等参数,通过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对QXLPC-Ⅲ液位对象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系统比常规PID控制系统具有...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规则的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以建立模糊规则和进行模糊推理来调整PID控制器的kp,ki,kd等参数,通过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对QXLPC-Ⅲ液位对象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系统比常规PID控制系统具有更优良的控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PID 液位控制 JX-300 QXLPC-Ⅲ
原文传递
基于PLC技术的刨花板施胶控制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宝全 郑崇苏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40,共3页
阐述以PLC为核心的施胶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系统主要由PLC、变频器、施胶泵、人机界面等组成,通过PID控制实现刨花流量、胶液流量的配比要求,同时还具备报警、参数显示以及累计量显示功能。
关键词 施胶 PLC 刨花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心理障碍改善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宝全 阳洪 +2 位作者 麦用军 佘军红 石胜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8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老年梗死患者神经心理障碍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04—2014-04在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柳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高压...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老年梗死患者神经心理障碍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04—2014-04在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柳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2组的MMSE评分、WAIS-RC评分及MQ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MMSE均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VIQ、FIQ、PIQ、MQ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心理障碍,提高患者认知等,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老年脑梗死 神经心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的收银秤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宝全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2-897,共6页
为了扩大收银秤系统的功能及提高性价比,设计并实现一种新的收银秤系统.提出以ARM LPC1766为主控制器,实现收银秤系统中称量转换、数据管理及热敏打印功能的新方案.阐述了收银秤系统相关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案,给出部分模块具体电路图及产... 为了扩大收银秤系统的功能及提高性价比,设计并实现一种新的收银秤系统.提出以ARM LPC1766为主控制器,实现收银秤系统中称量转换、数据管理及热敏打印功能的新方案.阐述了收银秤系统相关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案,给出部分模块具体电路图及产品功能程序框图.为提高称重精度及稳定性,引入滑窗均值滤波及智能动态滤波算法.测试结果表明,在保证低成本的前提下,设计的收银秤系统满足设计功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银秤 ARM 热敏打印
原文传递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远程液位控制系统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宝全 李玉榕 《电工电气》 2011年第1期31-33,共3页
将LPCS-3过程控制系统中的锅炉液位装置作为被控对象,通过PROFIBUS-DP总线对分布式I/O系统ET200S进行网络组态,建立了一个基于分布式I/O的液位控制系统,并用PID算法对系统进行闭环控制,实现了液位控制系统的远程控制。
关键词 PROFIBUS总线 液位控制 可编程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皮带秤的硬件设计与控制算法的仿真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宝全 郑崇苏 《江苏电器》 2008年第10期41-43,共3页
电子皮带秤是物料连续自动称量的一种计量器具,常用的基于单片机PID控制算法较难满足系统的控制要求。介绍了皮带秤系统硬件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神经元的PID控制算法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单神经元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抗动性... 电子皮带秤是物料连续自动称量的一种计量器具,常用的基于单片机PID控制算法较难满足系统的控制要求。介绍了皮带秤系统硬件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神经元的PID控制算法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单神经元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抗动性和快速跟踪性。只要选择适当的学习速率、比例因子、权初值,就可使系统在允许误差下保持良好的自适应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皮带秤 单神经元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系统内置光纤温度在线监测装置的研究
12
作者 林宝全 杨明发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研究了基于内置光纤进行高电压系统温度在线监测,阐述了该研究的结构、原理及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并对装置的精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很好地解决高电压系统温度在线监测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高电压 光纤 温度 监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边形变换器低频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
13
作者 林宝全 易杨 +1 位作者 许俊棋 钱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93,共5页
为了实现六边形变换器的低频交流电能变换及其运行控制,研究了六边形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原副方频率多重dq解耦控制模型,实现了原副方灵活的功率控制。针对桥臂功率不平衡导致的桥臂直流电压不平衡问题,研究了六边形变换器的零序环... 为了实现六边形变换器的低频交流电能变换及其运行控制,研究了六边形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原副方频率多重dq解耦控制模型,实现了原副方灵活的功率控制。针对桥臂功率不平衡导致的桥臂直流电压不平衡问题,研究了六边形变换器的零序环流模型,分析了零序环流模型的桥臂功率转移机理,提出了基于零序环流模型的直流电压平衡控制策略。同时,将六边形变换器应用于海上风电低频输电系统,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该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的准确性,保证了功率灵活控制和桥臂直流电压平衡,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输电 六边形变换器 数学模型 零序环流 直流电压平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进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邓珊 潘丽雅 +4 位作者 阳洪 林宝全 寻卫权 卢先富 彭日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9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进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评价他汀药物预处理能否让静脉溶栓患者得到更好的临床获益。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进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评价他汀药物预处理能否让静脉溶栓患者得到更好的临床获益。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阿托伐他汀预处理联合rt-PA静脉溶栓组,对照组(50例):rt-PA静脉溶栓组。研究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前先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qd)口服或鼻饲进行预处理;对照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1周才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qd)口服或鼻饲。两组患者均按《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推荐意见进行rt-PA静脉溶栓。观察两组患者7 d神经功能改善和恶化、90 d良好功能转归、症状性颅内出血以及死亡分别所占的比例,以评估他汀预处理在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7 d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6%,对照组率为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90 d良好功能转归率为38%,对照组率为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7 d神经功能恶化率为16%,对照组率为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6%,对照组率为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个月死亡率为4%,对照组率为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进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可提高短期疗效。中等剂量他汀预处理不增加静脉溶栓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他汀预处理 静脉溶栓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15
作者 林宝全 《福建高教研究》 2001年第4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自动化专业 《可编程序控制器》 实践教学 实验室建设 教学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对策与探索
16
作者 林宝全 《福建高教研究》 2001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专业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 产学研合作 实验装置开发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C在自动配胶控制中的应用
17
作者 林宝全 《福建电脑》 2006年第6期188-189,共2页
本文介绍OMRON可编程控制器在人造板生产中的应用,系统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控制核心,配合液位传感器和执行机构进行体积法配胶,实现自动配胶控制,文中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配置与软件设计。
关键词 PLC 配胶 人造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伟 唐钧益 +1 位作者 林宝全 郭谋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0-165,共6页
为了加强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课程建设,针对目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发了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该教学系统将实际电网中的一、二次设备及故障发生场景和过程通过三维建模技术进行还原,并将传统... 为了加强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课程建设,针对目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发了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该教学系统将实际电网中的一、二次设备及故障发生场景和过程通过三维建模技术进行还原,并将传统选线技术和人工智能故障选线技术融合到教学系统中,构建了全景化仿真实验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此外,还设计了考核评分单元,制定了考察细项,实现了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科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单相接地故障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基·灵魂·生命——评香港著名爱国诗人王一桃的真善美诗学观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宝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30-35,共6页
王一桃是香港文坛享有盛誉的一位爱国诗人。他坚定不移地遵循现实主义的审美创作原则,且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把这一审美创作原则的精髓概括为"示人以真,导人以善,给人以美"。他强调诗是真善美最完美的结晶,认为诗人笔下只有... 王一桃是香港文坛享有盛誉的一位爱国诗人。他坚定不移地遵循现实主义的审美创作原则,且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把这一审美创作原则的精髓概括为"示人以真,导人以善,给人以美"。他强调诗是真善美最完美的结晶,认为诗人笔下只有流露出生活的真,心灵的善,艺术的美,其诗才具有活生生的生命,才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一桃 爱国诗人 真善美诗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系统”低成本实验装置的设计及研究型实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劭伯 林宝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5年第1期40-42,共3页
如何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其中包括:如何解决实验装置问题?如何安排综合性的设计型或研究型的实验?本文探讨"计算机控制系统"低成本实验装置的设计、制作及其在研究型... 如何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其中包括:如何解决实验装置问题?如何安排综合性的设计型或研究型的实验?本文探讨"计算机控制系统"低成本实验装置的设计、制作及其在研究型实验中的应用,即物理仿真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 低成本实验装置 研究型实验 物理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