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机器视觉和YOLOv5的油菜角果表型参数分析 |
陈威
朱怡航
顾清
林宝刚
张小斌
|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2
|
不同生态区对油菜薹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摘薹后产量表现 |
林宝刚
任韵
柳寒
何伟民
张冬青
吴德志
余华胜
华水金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7
|
|
3
|
甘蓝型油菜Polima和Shan 2A CMS的orf224基因的序列分析 |
林宝刚
黄海
张龙
张明龙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4
|
施氮量和采收时期对油蔬两用型油菜菜薹维生素合成的影响 |
林宝刚
怀燕
李志平
柳寒
任韵
张冬青
余华胜
华水金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
5
|
氯化钠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的胁迫效应 |
林宝刚
张尧锋
余华胜
丁厚栋
张冬青
|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2
|
|
6
|
播期、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浙油50’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 |
林宝刚
余华胜
张尧锋
丁厚栋
黄银琪
张冬青
|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7
|
辐照诱导的新雄性不育系过氧化物酶和脂酶同工酶分析 |
林宝刚
张明龙
王桂荣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8
|
甘蓝型油菜品质育种方法探讨 |
林宝刚
张冬青
丁厚栋
张尧锋
余华胜
华水金
邵美红
刘化宙
|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9
|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和过氧化物酶的关系分析 |
林宝刚
张明龙
张龙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0
|
施氮量和采收株高对油菜薹外观性状、养分积累和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 |
林宝刚
郝鹏飞
任韵
怀燕
张慧
薛波文
华水金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1
|
食用仙人掌的离体培养及其快繁技术 |
林宝刚
张明龙
张龙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2
|
甘蓝型油菜辐照新不育系Mx1与Mx2及其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
林宝刚
张明龙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3
|
国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
林宝刚
丁厚栋
张尧锋
余华胜
张冬青
|
《中国种业》
|
2010 |
8
|
|
14
|
喷施不同药剂对油菜浙油50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
林宝刚
丁厚栋
余华胜
张尧锋
华水金
张冬青
|
《浙江农业科学》
|
2015 |
2
|
|
15
|
油菜创意文化图案的田间种植方法 |
林宝刚
张冬青
张尧锋
余华胜
华水金
丁厚栋
|
《浙江农业科学》
|
2015 |
1
|
|
16
|
浙江省油菜联品试验品种的稳定性分析 |
林宝刚
赵坚义
李育
姚祥坦
舒佳宾
钱武
费礼青
余华胜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1 |
1
|
|
17
|
基于极端混合池(BSA)全基因组重测序的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基因定位 |
张尧锋
张冬青
余华胜
林宝刚
华水金
丁厚栋
傅鹰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0
|
|
18
|
早熟甘蓝型油菜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
张尧锋
余华胜
曾孝元
林宝刚
华水金
张冬青
傅鹰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5
|
|
19
|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
丁厚栋
张尧锋
余华胜
林宝刚
张冬青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1
|
|
20
|
高产高油优质油菜浙油50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
张冬青
张尧锋
余华胜
林宝刚
华水金
丁厚栋
|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