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同某污水厂机械浓缩+板框压滤机脱水系统设计方法探讨
1
作者 权国卿 林忠军 任春梅 《净水技术》 2025年第3期185-192,共8页
【目的】针对板框压滤机在污泥脱水系统中因工作模式差异导致的工艺流程不匹配、投资与能耗浪费等问题,以大同某污水厂为例,系统探讨机械浓缩与板框压滤机脱水系统的设计方法,明确不同工作模式的应用场景及优化策略,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 【目的】针对板框压滤机在污泥脱水系统中因工作模式差异导致的工艺流程不匹配、投资与能耗浪费等问题,以大同某污水厂为例,系统探讨机械浓缩与板框压滤机脱水系统的设计方法,明确不同工作模式的应用场景及优化策略,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方法】基于污泥处理量、运行时间及设备参数,提出2种工作模式:多台板框压滤机依次启动与同时启动。依次启动通过式(1)确定设备数量,同时启动模式对设备数量没有要求,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2种模式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经济性及可靠性。【结果】依次启动模式需按式(1)确定板框压滤机数量,适用于设备数量较少(如2台)场景,可降低土建投资(减少平衡池)及运行费用,但自控要求高;同时启动模式灵活性高(该工程选用3台并联),通过增设平衡池实现浓缩系统连续运行,虽增加投资(平衡池及转运泵),但可靠性更优(冗余调节功能)。【结论】板框压滤机工作模式需结合项目规模与运行需求选择:依次启动模式适用于小型工程,经济性显著;同时启动模式适应性强,适合大型系统。设计时应通过增设平衡池、优化高程(减少提升次数)及设备选型(如叠螺浓缩机)提升系统效率。建议未来工程综合考虑投资、操作复杂度与可靠性,并强化自动控制以匹配不同模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 污泥浓缩 机械浓缩 板框压滤机 设计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 被引量:33
2
作者 林忠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12,共10页
作者以新出土的《归藏》为主要根据,又征引出土阜阳汉简《周易》、马王堆帛书《周易》和其它文献资料,对易学界长期争讼不休的问题进行检讨考辨,再次印证了传本《归藏》不伪、《归藏》早于《周易》、文王演易不是重卦、《周易》原为... 作者以新出土的《归藏》为主要根据,又征引出土阜阳汉简《周易》、马王堆帛书《周易》和其它文献资料,对易学界长期争讼不休的问题进行检讨考辨,再次印证了传本《归藏》不伪、《归藏》早于《周易》、文王演易不是重卦、《周易》原为卜筮之书等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 归藏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易传》的解释学:交感与会通——兼论《易传》解释学与西方解释学之异同 被引量:8
3
作者 林忠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54,共6页
该文以现代西方哲学视角分析了《易传》交感与会通的解释学思想。指出:易文本与解释者同源同构同德是理解解释的原因,易文本与解释者交感是易学理解前提,"往"与"来"、"彰"与"微"、道与物之视... 该文以现代西方哲学视角分析了《易传》交感与会通的解释学思想。指出:易文本与解释者同源同构同德是理解解释的原因,易文本与解释者交感是易学理解前提,"往"与"来"、"彰"与"微"、道与物之视域融合是理解与解释实质,生命与易道互诠互显是理解与解释的终极目标。最后通过与西方解释学比较,提出了《易传》解释学特征是融创造与循环、理性与非理性、方法解释到哲学解释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交感 视域融合 生命与易道 创造与循环 理性与非理性 方法解释与哲学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筮法》筮占法探微 被引量:8
4
作者 林忠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1,共7页
清华简中的筮数八、五、九、四,是大衍筮法数,用大衍筮法"挂扐法"可以推演出清华简由一、六构成的卦。一、六卦参杂了筮数八、五、九、四,与战国楚地风俗习惯相关。清华简的筮法应该与《周易》大衍筮法是近亲。清华简虽然为... 清华简中的筮数八、五、九、四,是大衍筮法数,用大衍筮法"挂扐法"可以推演出清华简由一、六构成的卦。一、六卦参杂了筮数八、五、九、四,与战国楚地风俗习惯相关。清华简的筮法应该与《周易》大衍筮法是近亲。清华简虽然为战国简,但从其根源说,其筮法不可能是晚于《周易》的大衍筮法。清华简与之前出土的数字卦,有相似之处,保留了战国前流行的数字的特征,透过清华简可以看到数字卦数字过渡到一、六,再转化为阴阳符号是一个过程。清华简对于数字意义的解释和使用三位数字卦占,是由早期单数占过渡到三位数占,证明了早期数字卦起源于单数占和早期数字卦三位数占的存在,后世的八卦占与清华简数字占一脉相承。清华简与传世辑本和出土《归藏》关系密切,其筮具与筮法应与出土王家台秦简《归藏》一样,以蓍草为筮具的复杂筮法和以刻有数字的骰子为筮具的简化筮法并用,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是用简化的筮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筮法 大衍筮法 数字卦占法 王家台《归藏》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诠释学审视中国古代易学 被引量:7
5
作者 林忠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73,共6页
就文本而言 ,古代易学有重文本符号和重文本意义两种倾向 ,从而导致象数易和义理易两种不同的诠释学 ;而易学诠释活动 ,汉唐清代偏重文本本意 ,宋明偏重心理创造 ;从易学诠释学承传看 ,易学诠释是以批判为特色的解构 ,惟有解构才使得易... 就文本而言 ,古代易学有重文本符号和重文本意义两种倾向 ,从而导致象数易和义理易两种不同的诠释学 ;而易学诠释活动 ,汉唐清代偏重文本本意 ,宋明偏重心理创造 ;从易学诠释学承传看 ,易学诠释是以批判为特色的解构 ,惟有解构才使得易学整合发展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诠释 文本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知德易象说及其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林忠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6,共14页
论文从易学起源、易学本质、象辞关系、象理关系论述了来知德以易象为核心的易学思想。来知德易学提出易起源于象、舍象不可以言易、立象系辞、假象寓理,确立了易象在易学研究中的地位,批判了王弼和宋明儒者重理不重象的倾向。来氏的&qu... 论文从易学起源、易学本质、象辞关系、象理关系论述了来知德以易象为核心的易学思想。来知德易学提出易起源于象、舍象不可以言易、立象系辞、假象寓理,确立了易象在易学研究中的地位,批判了王弼和宋明儒者重理不重象的倾向。来氏的"假象寓理",不仅有以象为本、无象则无理的意义,也内涵以象为工具、以彰显理为易学归宿的意蕴。"主宰者理",是言理主宰世界一切,易象只是理解和解释义理的工具而已,以此克服了汉儒将易学研究局限在易象层面的倾向。来知德从无象则无易到假象寓理、主宰者理,完成由象数到义理、由天道到人道的论证,阐发了以太极或理为本体、贯通天人的义理之学,从而与宋代程朱易学和明代以阐发程朱易学为宗旨的官学易学区别开来。来氏虽提出了许多不同于程朱易学的观点,但在许多方面仍未超越程朱易学。同时,来氏错综理论以至其整个易学,也吸收了汉儒互体之说、京房八宫说、虞翻卦变与旁通说、孔颖达非覆即变说等象数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知德 易象 错综 假象寓理 主宰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战国楚简看通行《周易》版本的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林忠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20,共5页
作者通过比较今本和楚简《周易》,认为战国楚简与今本《周易》无论是卦符、卦名。还是卦爻辞,整体内容和文辞意义都没有很大的差别,今本虽然经过后世整理,但是文字上仍保留了许多与战国本完全相同或意义相同的文字,这种今本与战国本相... 作者通过比较今本和楚简《周易》,认为战国楚简与今本《周易》无论是卦符、卦名。还是卦爻辞,整体内容和文辞意义都没有很大的差别,今本虽然经过后世整理,但是文字上仍保留了许多与战国本完全相同或意义相同的文字,这种今本与战国本相关联的事实,无可争辩地证明了今本仍然是《周易》各种版本中最重要的版本,今本整体上优胜于战国本和其他本,其权威性并没有因为近几年许多《周易》文本的出土而削弱和动摇。当然,今本并非十全十美,个别地方仍有错误,不必盲目崇拜。还有个别字的意义,今本不如战国本更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易》 今本《易》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两汉易学的形成、源流及其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林忠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8,共6页
本文详细地阐明了两汉易学形成的原因、学派及其特征。指出政治上的需要、统治者的扶植和功利所使是两汉象数易学产生的外因,易学发展的需求是其内因。从其渊源言之,两汉易学传自田何,因何传自孔子。经田何几传,汉初形成了施、孟、... 本文详细地阐明了两汉易学形成的原因、学派及其特征。指出政治上的需要、统治者的扶植和功利所使是两汉象数易学产生的外因,易学发展的需求是其内因。从其渊源言之,两汉易学传自田何,因何传自孔子。经田何几传,汉初形成了施、孟、梁丘、京氏四家,加上民间费、高两家,共六家,其中孟、京两家易学是其主流。东汉易学师承西汉,以费氏易为主。两汉易学有四大特点,即笃守师说,崇尚象数,资取科学,杂糅神学,这四点与其它时期的易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学术上利弊也极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易学 形成原因 学派 田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郑玄以《礼》注《易》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林忠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7,共7页
《礼》、《易》虽然各有其特点和功用,但他们被纳入儒家话语系统之后,更多的是互补相通,此为郑玄以礼解《易》的前提。以《易》解《礼》、以《易》观《礼》,春秋时有之,以《礼》解《易》发端于孔子儒家,这是郑玄以礼解《易》的源头。以... 《礼》、《易》虽然各有其特点和功用,但他们被纳入儒家话语系统之后,更多的是互补相通,此为郑玄以礼解《易》的前提。以《易》解《礼》、以《易》观《礼》,春秋时有之,以《礼》解《易》发端于孔子儒家,这是郑玄以礼解《易》的源头。以《礼》注《易》是郑氏治易的重要特色。郑氏《周易注》以礼注《易》者大约有30多条,主要见于泰、同人、讼、豫等卦和《系辞》、《象传》、《序卦》等注释。就礼而言,涉及到三礼的婚礼、祭祀礼、宾礼、封侯礼、刑礼等。郑玄以礼解《易》的特点,大多先取象,然后由取象而引出礼,即他以《礼》解《易》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其他方法掺杂在一起的。就易学而言,以礼解《易》不同于一般历史方法,是以与之相近和相通的古文献解读《周易》。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在于把《周易》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以反映当时的历史风貌的文献解读之,最大限度地再现《周易》文辞的真实意义或作者的固有意义。这是其他方法所无法取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礼相通 以礼解《易》 郑玄易学特色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奇龄“推移”说与清代汉易复兴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忠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8-104,共7页
毛奇龄提出易有变易、交易、转易、对易、移易,演《易》系辞用移易,并证之以经文。他从《系辞传》"乾坤成列"、"刚柔相推"、"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出发,整合了易学史上以卦变为核心的易象说,提出移易说,以... 毛奇龄提出易有变易、交易、转易、对易、移易,演《易》系辞用移易,并证之以经文。他从《系辞传》"乾坤成列"、"刚柔相推"、"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出发,整合了易学史上以卦变为核心的易象说,提出移易说,以此详细推演了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毛氏的移易说以全新的易学象数视域解读《周易》经文和《易传》,从中提炼和抽绎出"移易"、"聚卦"、"分卦"等概念,进而解构和重建六十四卦符号系统,以此探索卦与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与以往卦变说不同的、以移易为核心的符号系统。他以移易之象和其他象解《易》,成为清初复兴汉易最重要的标志。同时,他运用考据的方法对于宋代图书之学进行全面的检讨和批判,开清初考据学之学风,对于清中后期乾嘉学派形成和汉易鼎盛产生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奇龄 《易》 易学 卦变 移易 汉易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易传》的人本管理思想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忠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1-186,共6页
《易传》以人性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可以从仁爱、道德感化、尊重人才和人本管理境界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易传》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可以转化,因而人性可塑。从管理者角度,《易传》运用爱民、惠民、顺民、让民、道德感化和尊重... 《易传》以人性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可以从仁爱、道德感化、尊重人才和人本管理境界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易传》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可以转化,因而人性可塑。从管理者角度,《易传》运用爱民、惠民、顺民、让民、道德感化和尊重人才的方法力图化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猜疑、隔阂、对峙和冲突,使之达到“交感”、“同心”和谐和统一的管理境界。《易传》人本与西方人本有其不同之处,即在于《易传》所体现的人本,不是突出和张扬个人的人本,而是一种超越个人、具有社会性的人本。这种人本思想对于化解当今管理学中的危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人本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易学解释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忠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6,共12页
王氏父子的易学承接清初顾炎武易学之端绪,以易学文本为旨归,通过理解和解释《周易》经传文本的字词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经典解释学。他倡导因声求义的方法,发现《周易》二十四个通假字,提出了"诸说并列则... 王氏父子的易学承接清初顾炎武易学之端绪,以易学文本为旨归,通过理解和解释《周易》经传文本的字词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经典解释学。他倡导因声求义的方法,发现《周易》二十四个通假字,提出了"诸说并列则求其是"、"以己意逆经义"、"证以成训"的易学和经学原则。反对增字解经,排斥脱离文本的象数解经,更反对为解经随意改变文本等,有别于惠栋、张惠言、焦循等人的易学而独具特色,对于《周易》疑难卦爻辞文字解释具有独特的意义,成为清代乾嘉时期以文字学方法解《易》的巅峰,为后世解释易学文本意义提供了典范。然而,王氏父子对于易学乃至经学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文字训诂的层面上,未能由此开显出义理,是其缺憾。他们反对远离文本的汉代象数,却以汉人卦气说反对其纳甲、爻辰、旁通等说,同样令人难以置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时期 王氏父子 训诂方法 回归易学文本 易学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郑玄易学天道观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忠军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2年第4期48-56,共9页
该文全面论述了郑玄易学天道观。首先,通过区分《易纬》和郑玄的本体论,指出郑氏是用以无为本、气(太初)自生为出发点来解决宇宙起源问题。而《周易》三画、爻变、行蓍及爻之相应皆本之宇宙演化。其次,郑氏以《系辞》为据,改造了《易... 该文全面论述了郑玄易学天道观。首先,通过区分《易纬》和郑玄的本体论,指出郑氏是用以无为本、气(太初)自生为出发点来解决宇宙起源问题。而《周易》三画、爻变、行蓍及爻之相应皆本之宇宙演化。其次,郑氏以《系辞》为据,改造了《易纬》的易之四义,提出易简、变易、不易三义说。易之三义反映的是三个自然法则。再次,运用了天文历法知识解释了郑氏的阴阳变化和万物兴衰的观点。认为郑氏与同时代的思想家一样,把日月变化、天体运行视为阴阳形成、四时更替和万物兴衰的根据。最后,作者提出,郑氏的天道观在吸收《易传》、《易纬》和道家思想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丰富和发展了两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道观 郑玄 易学 《系辞》 变易 易简 《易传》 郑氏 兴衰 两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大陆易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忠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01-105,共5页
近十年大陆易学研究述评林忠军一、当代易学研究之回顾历史发展至民国,由于社会制度变革的冲击,人们逐渐摆脱了陈旧的封建意识,开始接受来自西方的新文化,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易学家们不囿于传统治学方法,... 近十年大陆易学研究述评林忠军一、当代易学研究之回顾历史发展至民国,由于社会制度变革的冲击,人们逐渐摆脱了陈旧的封建意识,开始接受来自西方的新文化,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易学家们不囿于传统治学方法,或是以新思想去阐发易理,或是以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易学研究 《系辞》 《易传》 易学史 周易研究 帛书 大陆 近十年 六十四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儒易象观与茶山的易象体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忠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40,共8页
汉儒本之《易传》,凭借当时自然科学知识,转换话语系统,提出了新的易象理论,重建了偏于天道的象学体系。丁茶山一方面坚持汉易立场,反对王弼义理之学;另一方面通过反思检讨汉代易象学说,实行了对汉代易象的重建,推动了汉代象数易学乃至... 汉儒本之《易传》,凭借当时自然科学知识,转换话语系统,提出了新的易象理论,重建了偏于天道的象学体系。丁茶山一方面坚持汉易立场,反对王弼义理之学;另一方面通过反思检讨汉代易象学说,实行了对汉代易象的重建,推动了汉代象数易学乃至整个易学的发展。茶山之象学研究,与中国清代乾嘉前后易学研究遥相呼应,形成了东亚汉易复兴的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汉儒 茶山 易象说 反思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宝易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忠军 《周易研究》 1996年第4期12-24,共13页
干宝易学研究林忠军一、生平事迹及著作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祖父干统,为吴奋武将军,父干莹为丹阳丞。干宝少勤学,博览群记,以才器召为佐著作郎,又因平定杜之乱有功,赐爵关内侯。晋元帝即位,未置史官,由中... 干宝易学研究林忠军一、生平事迹及著作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祖父干统,为吴奋武将军,父干莹为丹阳丞。干宝少勤学,博览群记,以才器召为佐著作郎,又因平定杜之乱有功,赐爵关内侯。晋元帝即位,未置史官,由中书监王导举荐,干宝“始领国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周易》 干宝 易学研究 消息卦 卦爻辞 象数 爻辰说 《蒙》 《易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现代易学的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忠军 《理论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36-41,共6页
该文认为,所谓现代易学是指植根于延续了几千年的丰富易学资料,以现代的知识体系和科学方法为工具而建立起来的新的易学形态。现代易学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多元化,这是就易学的广度而言的;二是哲理化,这是就易学研究的趋势而言... 该文认为,所谓现代易学是指植根于延续了几千年的丰富易学资料,以现代的知识体系和科学方法为工具而建立起来的新的易学形态。现代易学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多元化,这是就易学的广度而言的;二是哲理化,这是就易学研究的趋势而言的;三是国际化,这是就易学研究的地域而言的。该文认为,这些特点的形成,是易学发展趋向完善的标志,应当予以肯定。首先,易学多元化是易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其次,哲理化的易学研究,开创了易学新局面。最后,易学的国际化,有助于易学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易学 《周易》 易学研究 哲理化 国际化 哲学思维 多元化研究 研究成果 传统易学 周易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在城市排水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8
作者 林忠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年第5期143-147,共5页
以广州市司马涌、荔湾涌和西濠涌为例,分析总结了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在城市防洪排涝和控制溢流污染方面的应用。指出深层隧道排水系统避开了拥挤的浅层地下空间,具有征地拆迁量少,对地面交通和建筑影响小,可实施性好等优点,是城市老城区... 以广州市司马涌、荔湾涌和西濠涌为例,分析总结了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在城市防洪排涝和控制溢流污染方面的应用。指出深层隧道排水系统避开了拥挤的浅层地下空间,具有征地拆迁量少,对地面交通和建筑影响小,可实施性好等优点,是城市老城区排水改造的可行方案。同时,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必须与局部浅层改造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隧道排水系统 防洪排涝 溢流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易东象数易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忠军 《周易研究》 1998年第2期40-52,共13页
丁易东象数易学林忠军丁易东,生活在宋元之际,其生平事迹,史书无载,《四库全书提要》称:“其字汉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官至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入元不仕,乡里以终”。又据《武陵县志》记载:了易东字汉臣,咸... 丁易东象数易学林忠军丁易东,生活在宋元之际,其生平事迹,史书无载,《四库全书提要》称:“其字汉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官至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入元不仕,乡里以终”。又据《武陵县志》记载:了易东字汉臣,咸淳戊辰(1268年)进士,太府寺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天地之数 大衍之数 六十四卦 河图洛书 象数 太极 易学 “奇” 纳甲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污泥回流对二沉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忠军 隋军 李朝林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年第4期125-127,7,共3页
借助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利用标准紊流模型,对广州某污水处理厂平流式二沉池在不同回流比和吸泥机位于不同位置时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沉淀池进水端存在两个涡流区,当吸泥机与进水口距离小于25 m时,涡流区体积占二沉池总体... 借助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利用标准紊流模型,对广州某污水处理厂平流式二沉池在不同回流比和吸泥机位于不同位置时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沉淀池进水端存在两个涡流区,当吸泥机与进水口距离小于25 m时,涡流区体积占二沉池总体积百分比由回流比R=0时的10%增加到R=2.0时的25%,当二者距离大于25 m时,涡流区体积基本不受回流比影响;吸泥机前混合液水平流速大于吸泥机后混合液水平流速,且吸泥机前流速随回流比增加而增加,吸泥机后混合液流速不受污泥回流影响,基本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沉池 流场 数值模拟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