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鉴别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应用
1
作者
吴丽芳
林燕桃
+3 位作者
汤奕林
欧阳林
耿月华
陈懿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软组织肿瘤,良性肿瘤31例,恶性肿瘤24例。...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软组织肿瘤,良性肿瘤31例,恶性肿瘤2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APT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2名观察者分别测量获取DWI的ADC值以及APT的非对称性磁化传递率[MTRasym(3.5 ppm)](APT值),比较良恶性肿瘤中ADC值及APT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APT及两者联合鉴别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肿瘤的APT值小于恶性肿瘤(1.90%±1.06%vs.3.29%±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P<0.01);良性肿瘤的ADC值高于恶性肿瘤[(1.70±0.54)×10^(-3)mm^(2)/svs.(1.15±0.5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P<0.01)。ADC、APT及二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7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646~0.879]、62.5%、87.1%,0.838(95%CI:0.714~0.924)、70.8%、90.3%及0.895(95%CI:0.783~0.962)、83.3%、87.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ADC与APT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4,P>0.05),二者联合诊断的AUC高于ADC(Z=2.086,P<0.05),但与APT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94,P>0.05)。结论APT及ADC均可用于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腋动脉损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
2
2
作者
丁罗兵
林燕桃
+2 位作者
石玲玲
梁勃威
刘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4期437-438,共2页
肱骨近端骨折为老年人群常见骨折,其发生率约为5%[1-2]。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腋动脉损伤患者较为罕见,但由于骨折邻近的解剖位置关系特殊,临床上仍时有发现。文献报道肱骨近端骨折或脱位合并腋动脉损伤的发病率约为0.09%[3]。腋动脉损伤是...
肱骨近端骨折为老年人群常见骨折,其发生率约为5%[1-2]。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腋动脉损伤患者较为罕见,但由于骨折邻近的解剖位置关系特殊,临床上仍时有发现。文献报道肱骨近端骨折或脱位合并腋动脉损伤的发病率约为0.09%[3]。腋动脉损伤是肱骨近端骨折后严重并发症,若不能及时发现此类损伤,可能导致肢体严重缺血,并且存在截肢的风险。因此,尽早诊断肱骨近端骨折合并的腋动脉损伤并及时处理对提高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于2019-08与2020-02诊治的2例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合并的腋动脉损伤,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腋动脉损伤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题名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鉴别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应用
1
作者
吴丽芳
林燕桃
汤奕林
欧阳林
耿月华
陈懿
机构
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放射科
出处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142,共5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3J011840)。
文摘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软组织肿瘤,良性肿瘤31例,恶性肿瘤2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APT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2名观察者分别测量获取DWI的ADC值以及APT的非对称性磁化传递率[MTRasym(3.5 ppm)](APT值),比较良恶性肿瘤中ADC值及APT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APT及两者联合鉴别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肿瘤的APT值小于恶性肿瘤(1.90%±1.06%vs.3.29%±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P<0.01);良性肿瘤的ADC值高于恶性肿瘤[(1.70±0.54)×10^(-3)mm^(2)/svs.(1.15±0.5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P<0.01)。ADC、APT及二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7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646~0.879]、62.5%、87.1%,0.838(95%CI:0.714~0.924)、70.8%、90.3%及0.895(95%CI:0.783~0.962)、83.3%、87.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ADC与APT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4,P>0.05),二者联合诊断的AUC高于ADC(Z=2.086,P<0.05),但与APT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94,P>0.05)。结论APT及ADC均可用于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扩散加权成像
Keywords
soft tissue tumor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mide proton transfer imaging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38.6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腋动脉损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
2
2
作者
丁罗兵
林燕桃
石玲玲
梁勃威
刘晖
机构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出处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4期437-438,共2页
文摘
肱骨近端骨折为老年人群常见骨折,其发生率约为5%[1-2]。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腋动脉损伤患者较为罕见,但由于骨折邻近的解剖位置关系特殊,临床上仍时有发现。文献报道肱骨近端骨折或脱位合并腋动脉损伤的发病率约为0.09%[3]。腋动脉损伤是肱骨近端骨折后严重并发症,若不能及时发现此类损伤,可能导致肢体严重缺血,并且存在截肢的风险。因此,尽早诊断肱骨近端骨折合并的腋动脉损伤并及时处理对提高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于2019-08与2020-02诊治的2例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合并的腋动脉损伤,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腋动脉损伤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鉴别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应用
吴丽芳
林燕桃
汤奕林
欧阳林
耿月华
陈懿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腋动脉损伤2例并文献复习
丁罗兵
林燕桃
石玲玲
梁勃威
刘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