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林韶波 丁小云 严清和 《胃肠病学》 2006年第10期616-617,共2页
关键词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分析 嗜酸细胞浸润 黏膜水肿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内镜表现 生化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淋巴瘤35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林韶波 丁小云 王维红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第3期319-320,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PG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GL好发中老年患者,男女发病率相似,临床表现以上腹部隐痛不适最为多见,其次为消化道出血。胃镜下肿瘤好发于胃窦和胃体,...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PG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GL好发中老年患者,男女发病率相似,临床表现以上腹部隐痛不适最为多见,其次为消化道出血。胃镜下肿瘤好发于胃窦和胃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ALT)是主要病理类型。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及放疗。结论 PG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医务人员应提高对PGL内镜下表现的认识;及多次或多部位内镜下活检可提高该病确诊率;超声胃镜检查有助对病情更全面精确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淋巴瘤 原发性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 临床特点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附44例报告)
3
作者 林韶波 丁小云 +1 位作者 李一萍 王红卫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8期1170-1172,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性肿瘤,发病率1~2万/10万,好发于50岁以上成年人。GIST可位于消化道黏膜下、固有肌层或浆膜下,大部分发生于胃(60%~70%),部分发生于小肠(20%-30%),不足10%发生在食管、
关键词 小肠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 治疗 诊断 间质性肿瘤 GIST 固有肌层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迪莎致发热一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韶波 《现代实用医学》 2005年第5期313-313,共1页
关键词 药物过敏 氨水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对急淋白血病预后意义
5
作者 林韶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16期1581-1582,共2页
关键词 血清乳酸脱氢酶 活力 急淋白血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消化道出血首发的小肠肿瘤43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林韶波 丁小云 +1 位作者 郁敏敏 王维红 《现代实用医学》 2013年第11期1242-1244,共3页
目的提高对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小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43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的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消化道出血的小肠肿瘤中以小肠间质瘤最多,占58.1%(25/43),其次是淋巴瘤和腺癌各4例,占18.6%(8/43),病变... 目的提高对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小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43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的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消化道出血的小肠肿瘤中以小肠间质瘤最多,占58.1%(25/43),其次是淋巴瘤和腺癌各4例,占18.6%(8/43),病变发病部位无特异性。腹部CT、内窥镜、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和定位小肠肿瘤的主要手段。结论尽早合理地选择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小肠肿瘤检出率,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出血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251例回顾性分析
7
作者 林韶波 丁小云 王维红 《现代实用医学》 2006年第11期794-,796,共2页
目的探讨近10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特点和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UC患者男女比例大致相仿,以40~49岁者居多,以黏液血便、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轻、中型者占89.6%,重型者占10.4%。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 目的探讨近10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特点和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UC患者男女比例大致相仿,以40~49岁者居多,以黏液血便、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轻、中型者占89.6%,重型者占10.4%。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伴糜烂及浅表溃疡最多见。病变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最多,占58.6%。结论UC的发病率在近10年明显增高,发病多以轻中型为主,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诊断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结肠镜检查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蒋海忠 丁小云 +5 位作者 徐磊 王布江 章四杰 郁敏敏 林韶波 谢双林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第7期853-855,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疗效、安全性和技术难度。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镜诊断为LST、直径〉1.5 cm的57例病变特点以及应用ESD治疗手术结果。结果 57例结直肠LST,病变直径1.5~7 cm,平均(2.67&...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疗效、安全性和技术难度。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镜诊断为LST、直径〉1.5 cm的57例病变特点以及应用ESD治疗手术结果。结果 57例结直肠LST,病变直径1.5~7 cm,平均(2.67±1.5)cm,全部患者完成ESD治疗,ESD操作时间30~220 min。57例患者58处病灶整块切除51例,分块切除6例,术中并发穿孔7例,均内镜下钛夹夹闭,保守治疗成功,1例术后气腹明显,于腹腔穿刺排气处理。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内镜下止血成功。随访12~36个月无残留复发。术后病理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9例,癌变12例,局限于黏膜层6例,浸润至黏膜下层6例。7例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局部均无肿瘤残留,1例见一处淋巴结转移。结论 ESD治疗结直肠LST疗效好,复发率低,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9
作者 楼春福 徐磊 +3 位作者 林韶波 丁小云 王薇红 卢芳 《现代实用医学》 2008年第3期216-216,222,共2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4例接受肠镜检查的病人,根据病人意愿采取丙泊酚静脉麻醉下检查31例(观察组),非静脉麻醉下检查33例(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两组男女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对肠镜检查的舒适度、...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4例接受肠镜检查的病人,根据病人意愿采取丙泊酚静脉麻醉下检查31例(观察组),非静脉麻醉下检查33例(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两组男女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对肠镜检查的舒适度、镜子是否到达回盲部及到达回盲部的所需时间作为观察。结果观察肠镜检查舒适度高,缩短了肠镜到达回盲部的时间。结论无痛肠镜检查有它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肠镜检查 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EST、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39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邢国平 王海勇 +4 位作者 俞杏平 王布江 林韶波 谢双林 严清和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7年第4期245-246,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和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391例,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然后根据结石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1)结石直径小于1.0cm... 目的总结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和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391例,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然后根据结石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1)结石直径小于1.0cm的315例用取石网篮取石;(2)结石直径大于1.0cm的61例用碎石篮碎石;(3)6例巨大结石而于胆管内置入支架3个月。术后所有病人常规置入鼻胆引流管。结果EST成功382例(97.70%),胆总管结石完全取出367例(96.07%)。发生各种并发症35例(8.95%),主要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Oddi扩约肌切口渗血,未成功病例和一例重症胰腺炎转开腹手术治疗治愈。结论ER-CP、EST和ENBD诊治胆管结石特别是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逆行胰胆管造影 括约肌切开术 鼻胆管引流
原文传递
Peutz—Jeghers综合征小肠癌变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韶波 丁小云 汪慧访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08,共2页
患者男,37岁。因反复黑便1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0年前在行阑尾切除术中发现结肠多发息肉,诊断为Peutz—Jeghers综合征(简称PJS),行部分肠段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多次黑便,经予对症治疗后好转。
关键词 Peutz—Jeghers综合征 肠肿瘤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