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热处理对落叶松木材纤维素形貌及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孙柏玲 王小青 柴宇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8-1933,共6页
以我国东北主要用材树种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热处理方法对其材质进行改良,探究其纤维素形貌及结构热响应机制。采用湿化学法提取未处理和不同真空热处理条件下(180~220℃温度范围,处理6 h)落叶松木材纤维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 以我国东北主要用材树种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热处理方法对其材质进行改良,探究其纤维素形貌及结构热响应机制。采用湿化学法提取未处理和不同真空热处理条件下(180~220℃温度范围,处理6 h)落叶松木材纤维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化学结构及结晶度变化。结果表明:未处理木材提取的纤维素呈棒状且表面有序平行结构,热处理后木材纤维素变弯曲且表面呈扭曲结构,并随热处理温度升高,纤维素表面扭曲越显著。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随热处理强度增加,纤维素O/C比值由未处理材65.5%降低至59.5%,并且C1含量增加、C2和C3分别降低,表明热处理木材提取的纤维素碳链缩短,并且其表面存在半纤维素以及热处理过程中木质素与碳水化合物缩聚反应形成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随热处理温度提高,纤维素结晶度增加,同时纤维素中Ⅱ型占比提高、Ⅰ型降低,并且二者晶胞结构和分子基团构象存在差异,进而导致热处理前后木材提取的纤维素形貌结构不同。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木材化学成分热响应特性,为优化真空热处理改性木材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处理 落叶松 纤维素 形貌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催化条件下乙酰化杨木的工艺与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柴宇博 刘君良 +2 位作者 孙柏玲 秦特夫 储富祥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共5页
采用纯乙酸酐为处理液,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分析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乙酰化杨木增重率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测试乙酰化杨木的性能。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乙酰化杨木的增重率增大,密度略增,抗胀率增大,吸湿率减小;... 采用纯乙酸酐为处理液,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分析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乙酰化杨木增重率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测试乙酰化杨木的性能。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乙酰化杨木的增重率增大,密度略增,抗胀率增大,吸湿率减小;乙酰化对杨木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乙酰化木材中亲水性的羟基被乙酰基所取代,形成疏水性基团酯基,从而提高处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乙酰化 增重率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复配硼化物改性杨木的性能 被引量:20
3
作者 柴宇博 刘君良 +1 位作者 孙柏玲 吕文华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共5页
采用硼酸、硼砂混合液,三聚氰胺脲醛(MUF)树脂及MUF树脂与硼酸、硼砂的复配改性剂处理人工林杨木,并对处理材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UF树脂和MUF树脂复配硼化物的处理,均可显著降低木材的吸湿率,提高抗胀率、弹性模量和抗弯强... 采用硼酸、硼砂混合液,三聚氰胺脲醛(MUF)树脂及MUF树脂与硼酸、硼砂的复配改性剂处理人工林杨木,并对处理材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UF树脂和MUF树脂复配硼化物的处理,均可显著降低木材的吸湿率,提高抗胀率、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3种改性材的氧指数均提高,点燃时间延迟,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总烟释放量及CO产率均降低。以MUF树脂复配硼化物处理杨木的效果最优,杨木各项性能可全面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复合改性剂 三聚氰胺脲醛树脂 硼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快速预测乙酰化木材的增重率 被引量:3
4
作者 柴宇博 孙柏玲 +2 位作者 刘君良 秦特夫 储富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4-128,共5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乙酰化大青杨和樟子松木材的增重率进行快速预测。在近红外波长780~2500 nm范围内,利用偏最小二乘法( PLS)建立木材横切面原始光谱及不同预处理(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归一化处理和消噪)光谱乙酰化木材增重率...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乙酰化大青杨和樟子松木材的增重率进行快速预测。在近红外波长780~2500 nm范围内,利用偏最小二乘法( PLS)建立木材横切面原始光谱及不同预处理(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归一化处理和消噪)光谱乙酰化木材增重率数学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乙酰化大青杨和樟子松木材分别选用归一化处理光谱和消噪光谱建立的增重率校正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预测模型相关系数( R)分别为0.90和0.70,预测标准差(RMSEP)分别为1.0072和1.3012,其中乙酰化大青杨木材增重率预测模型实测能力较佳,表明利用木材横切面近红外光谱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实现乙酰化木材增重率的快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乙酰化 大青杨 樟子松 增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化杨木的热压缩工艺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柴宇博 刘君良 吕文华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8,共4页
采用不同的工艺参量对乙酰化杨木进行横纹热压缩处理,分析增重率、压缩率、热压时间和温度对乙酰化杨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增重率为20.56%的乙酰化杨木,设计压缩率为40%,在180℃下压缩60 min,压缩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大幅提... 采用不同的工艺参量对乙酰化杨木进行横纹热压缩处理,分析增重率、压缩率、热压时间和温度对乙酰化杨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增重率为20.56%的乙酰化杨木,设计压缩率为40%,在180℃下压缩60 min,压缩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大幅提高,且压缩回弹被有效固定,可用于实木地板、家具及户外木栈道等产品的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乙酰化 热压缩 变形恢复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F复配硼系化合物处理柳杉木材的热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柴宇博 刘君良 邢珍 《木材加工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3,10,共4页
通过热重(TG)和差热分析(DTA),考察经不同浓度的MUF及其与硼酸、硼砂复配的改性液处理后柳杉木材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MUF对木材具有一定的催化成炭作用,复配硼酸、硼砂后其催化成炭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MUF促进了木材燃烧时的氧化分... 通过热重(TG)和差热分析(DTA),考察经不同浓度的MUF及其与硼酸、硼砂复配的改性液处理后柳杉木材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MUF对木材具有一定的催化成炭作用,复配硼酸、硼砂后其催化成炭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MUF促进了木材燃烧时的氧化分解,但复配硼酸、硼砂后,氧化分解反应得到明显抑制,放热量降低,剩炭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脲醛树脂 硼酸 硼砂 木材改性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密实化杨木的机械加工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柴宇博 刘君良 +2 位作者 刘焕荣 李龙哲 唐德国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13,共4页
以水溶性低分子量酚醛树脂处理人工林杨木板材,参考ASTM标准,并结合国内实木地板的生产工艺,对处理前后板材的横截、刨切、榫槽加工和砂光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杨木板材的各项加工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加工缺陷明显减少,... 以水溶性低分子量酚醛树脂处理人工林杨木板材,参考ASTM标准,并结合国内实木地板的生产工艺,对处理前后板材的横截、刨切、榫槽加工和砂光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杨木板材的各项加工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加工缺陷明显减少,表面光洁度和平整度明显好于未处理材,适合用于制造实木地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密实化 杨木 加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浸渍处理杨木的涂饰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柴宇博 刘君良 刘焕荣 《中国人造板》 2008年第8期11-13,共3页
本研究采用3种油漆,分别对杨木未处理板材和用质量分数为30%的水溶性酚醛树脂溶液浸渍处理过的杨木板材进行涂饰,通过对两种板材的漆膜附着力、磨耗值和漆膜硬度3个指标的检测和对比,初步分析酚醛树脂浸渍处理对木材油漆涂饰性能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3种油漆,分别对杨木未处理板材和用质量分数为30%的水溶性酚醛树脂溶液浸渍处理过的杨木板材进行涂饰,通过对两种板材的漆膜附着力、磨耗值和漆膜硬度3个指标的检测和对比,初步分析酚醛树脂浸渍处理对木材油漆涂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处理技术并未对板材的漆膜附着力和磨耗值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反而使板材漆膜硬度较之处理前有所提高,这将为开发酚醛树脂浸渍处理木材产品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浸渍处理 涂饰 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浸渍改性人工林杨木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柴宇博 唐召群 刘君良 《中国人造板》 2019年第12期15-18,共4页
为提高人工林杨木的物理、力学、阻燃及防腐性能,采用不同浓度的苯酚-三聚氰胺脲醛(PMUF)树脂浸渍处理人工林杨木,并对改性材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比未处理材,经过不同浓度PMUF树脂浸渍处理后的改性材,其密度、抗胀率、抗弯... 为提高人工林杨木的物理、力学、阻燃及防腐性能,采用不同浓度的苯酚-三聚氰胺脲醛(PMUF)树脂浸渍处理人工林杨木,并对改性材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比未处理材,经过不同浓度PMUF树脂浸渍处理后的改性材,其密度、抗胀率、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氧指数及耐腐性均随PMUF树脂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吸湿率随PMUF树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游离甲醛释放量均≤0.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苯酚-三聚氰胺脲醛树脂 浸渍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的慈竹纤维素结晶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孙柏玲 刘君良 柴宇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6-370,共5页
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相结合分析慈竹纤维素结晶度。通过区间偏最小二乘法(iPLS)、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和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iPLS)优化建模区域,建立经多元散射校正后光谱的结晶度分析模型,并与全光谱范围350~2 50... 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相结合分析慈竹纤维素结晶度。通过区间偏最小二乘法(iPLS)、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和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iPLS)优化建模区域,建立经多元散射校正后光谱的结晶度分析模型,并与全光谱范围350~2 500nm建立的偏最小二乘(PLS)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改进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结晶度模型预测效果均优于PLS模型,并且当采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将全光谱进行30个子区间划分,选择三个子区间[8 12 19]组合时,建立的siPLS模型预测效果最好,相关系数(r)达到0.88,预测标准差(RMSEP)为0.0117。因此,采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可以有效选择建模光谱区域,提高模型预测能力,实现慈竹纤维素结晶度的快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慈竹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成像和纳米压痕测试技术研究热处理落叶松管胞性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喆 孙柏玲 +1 位作者 柴宇博 刘君良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72,共6页
以我国主要用材树种日本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改性方法真空热处理技术对其材质进行改良。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显微镜研究不同热处理条件(160~240℃温度范围,处理4 h)下落叶松木材晚材管胞细胞壁形态... 以我国主要用材树种日本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改性方法真空热处理技术对其材质进行改良。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显微镜研究不同热处理条件(160~240℃温度范围,处理4 h)下落叶松木材晚材管胞细胞壁形态、化学组分结构和分布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纳米压痕测试系统研究热处理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木材热处理过程中,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晚材管胞细胞壁出现裂纹并增加;半纤维素发生降解,细胞壁红外成像中半纤维素相对高浓度分布区域逐渐减少,木质素高浓度分布区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该过程中木质素发生了热解并进行了重新分布。木材细胞壁压痕弹性模量和硬度随着真空热处理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当热处理温度为200℃时,压痕弹性模量和硬度相比素材分别增大54.57%和45.69%,达到最大值,该变化规律与木材细胞壁中木质素分布变化趋势相吻合。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真空热处理木材性能的变化,为真空热处理改性木材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晚材管胞 真空热处理 红外成像 纳米压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日本落叶松木材化学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喆 孙柏玲 +2 位作者 刘君良 柴宇博 曹金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2-1057,共6页
为了揭示真空热处理对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木材的作用机制,以日本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60,180,200,220和240℃的条件下对木材进行真空-常压热处理4h.采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热处理对木材结晶性能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 为了揭示真空热处理对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木材的作用机制,以日本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60,180,200,220和240℃的条件下对木材进行真空-常压热处理4h.采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热处理对木材结晶性能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固体核磁共振和电子自旋共振分析了木材在热处理过程中化学基团和表面自由基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真空度为0.05-0.09MPa联合常压热处理后,木材纤维素结晶度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未处理材结晶度为36.21%,热处理温度为160,180,200,220和240℃时,木材的结晶度分别为43.56%,46.26%,32.09%,32.66%和37.97%.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木材中羰基官能团减少,热处理过程中木材半纤维素发生降解脱除乙酰基,酚型木素结构单元增多,醚化木质素结构单元减少.热处理前后木材表面自由基类型未发生改变,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木材表面自由基的数量增加.真空热处理对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纤维素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日本落叶松木材化学性质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了真空热处理对木材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科学与技术 日本落叶松 真空热处理 结晶性能 傅里叶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 电子自旋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树皮热解油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马路 赵勇 +2 位作者 闫振 柴宇博 常建民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采用FTIR分析了落叶松树皮热解油的成分,并以落叶松树皮热解油为原料部分替代苯酚20%、40%、60%,制备落叶松树皮热解油-酚醛树脂胶黏剂,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热解油中含有很多酚类、醛类、酮类以及不饱和的C=C键和一些... 采用FTIR分析了落叶松树皮热解油的成分,并以落叶松树皮热解油为原料部分替代苯酚20%、40%、60%,制备落叶松树皮热解油-酚醛树脂胶黏剂,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热解油中含有很多酚类、醛类、酮类以及不饱和的C=C键和一些柔性基团,可以代替部分苯酚与甲醛制备落叶松树皮热解油-酚醛树脂胶黏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起到对酚醛树脂改性的作用。2.热解油-酚醛树脂胶黏剂具备与酚醛树脂胶黏剂类似的性能。热解油代替20%的苯酚制备的热解油-酚醛树脂的反应活性最大。3.热解油中含有大量C=O、CH2-OH、C-CH2-C等基团的化合物,增加了官能团的反应活性和反应交联度,使热解油的加入起到了一定的固化剂的作用;同时热解油中含有一定的醇类物质,以及一些柔性基团,它的加入改善了树脂的脆性,提高了韧性。4.热解油加入得越多,树脂的黏度越大,树脂的固化温度也相应减低,其稳定期减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皮 热解油 热解油-酚醛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阻燃处理改善柳杉木材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明 刘君良 +1 位作者 柴宇博 高建民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7,共3页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低分子量三聚氰胺-脲醛树脂(MUF),及其与硼酸、硼砂复配的改性液,分别对柳杉木材进行浸渍处理。结果表明:树脂溶液和复配改性液均对木材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且木材增重率随改性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加,两种改性液均能...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低分子量三聚氰胺-脲醛树脂(MUF),及其与硼酸、硼砂复配的改性液,分别对柳杉木材进行浸渍处理。结果表明:树脂溶液和复配改性液均对木材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且木材增重率随改性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加,两种改性液均能有效提高柳杉的物理、力学和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 三聚氰胺-脲醛树脂 硼酸 硼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对落叶松木材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喆 孙柏玲 +1 位作者 柴宇博 刘君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5-68,共4页
以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60、180、200、220、240℃的条件下对其进行真空热处理4 h。测试了不同极性的液体在木材表面的接触角,并计算了木材的表面自由能;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木材在热处理过程中官能... 以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60、180、200、220、240℃的条件下对其进行真空热处理4 h。测试了不同极性的液体在木材表面的接触角,并计算了木材的表面自由能;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木材在热处理过程中官能团和表面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真空热处理后,木材的润湿性下降;极性不同的液体在落叶松热处理材表面的接触角大于在未处理木材表面的接触角。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木材的表面自由能呈下降趋势。红外谱图显示,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木材中羟基吸收峰与羰基吸收峰的强度均呈下降趋势,部分木质素成分发生降解。XPS测试结果显示,热处理后落叶松表面C元素相对值增加,氧碳比下降,从C原子结合形式来看,C1相对值增加,C2呈减少的趋势,C3无明显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真空热处理 木材表面自由能 傅里叶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运输容器减震用改性木材的研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吕文华 郑雅娴 +1 位作者 柴宇博 刘君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5-79,共5页
为了筛选大型运输容器减震器用木材,对泡桐、柳杉、杨木、落叶松、杉木等多种人工林木材进行了大变形抗压测试及减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仅密度达0.4 g/cm3的杉木,能满足大型运输容器减震材料要求,其资源极其有限;通过对低密度人工林杉... 为了筛选大型运输容器减震器用木材,对泡桐、柳杉、杨木、落叶松、杉木等多种人工林木材进行了大变形抗压测试及减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仅密度达0.4 g/cm3的杉木,能满足大型运输容器减震材料要求,其资源极其有限;通过对低密度人工林杉木进行树脂浸渍增强改性,提高其减震性能,使其能满足大型运输容器减震材料要求,从而可充分利用人工林杉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运输容器 减震材料 人工林木材 改性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在慈竹微纤丝角和纤维长度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柏玲 柴宇博 +1 位作者 黄安民 刘君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51-3255,共5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对慈竹微纤丝角和纤维长度进行快速预测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法和显微镜法分别测定慈竹微纤丝角和纤维长度,并用光纤漫反射模式采集近红外光谱,对原始光谱分别进行消噪和消噪与正交信号校正相结合预处理,建立偏最小二乘(...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对慈竹微纤丝角和纤维长度进行快速预测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法和显微镜法分别测定慈竹微纤丝角和纤维长度,并用光纤漫反射模式采集近红外光谱,对原始光谱分别进行消噪和消噪与正交信号校正相结合预处理,建立偏最小二乘(PLS)数学模型,对比分析模型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慈竹微纤丝角和纤维长度原始光谱经消噪和正交信号校正二者结合预处理后,所建PLS模型比相应原始光谱模型预测能力显著提高,其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893 6和0.988 3,预测标准差(RMSEP)为0.292 0和0.146 0,校正预测模型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实现慈竹微纤丝角和纤维长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偏最小二乘 正交信号校正 慈竹 微纤丝角 纤维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浸渍量对杨木单板层积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焕荣 刘君良 柴宇博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3,共3页
采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浸渍处理的杨木单板制备单板层积材(LVL),探讨浸渍方式对单板树脂浸渍量和LVL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加压条件下,浸渍量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浸渍量增大,LVL性能提高。当浸渍量为168%时,弹性模量... 采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浸渍处理的杨木单板制备单板层积材(LVL),探讨浸渍方式对单板树脂浸渍量和LVL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加压条件下,浸渍量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浸渍量增大,LVL性能提高。当浸渍量为168%时,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分别达到日本JAS SIS-24《结构单板层积材》标准中140E级和180E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单板层积材 树脂浸渍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皮桉木材热处理位置对吸热量及升温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雪花 费本华 +1 位作者 柴宇博 刘君良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5-750,共6页
对粗皮桉Eucalyptus pellita木材采用辐射加热的方式进行真空热处理,研究处理温度及不同测试位置,包括板厚、长度及宽度位置因素,对木材板内单位质量吸热量(Qm)及平均升温速度(VTmean)的影响,用方差分析判定影响真空热处理过程... 对粗皮桉Eucalyptus pellita木材采用辐射加热的方式进行真空热处理,研究处理温度及不同测试位置,包括板厚、长度及宽度位置因素,对木材板内单位质量吸热量(Qm)及平均升温速度(VTmean)的影响,用方差分析判定影响真空热处理过程的主要参数,以最小显著差法(LSD)多重比较分析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影响Qm及Ⅳ‰的主要因素为热处理温度及板材厚度,端距、侧距的影响不大;随热处理温度升高、板材厚度的增加,Qm及VTmean增大,当板材厚度差在20 mm以上时,Qm及VTmean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采用真空热处理时需考虑由厚度造成的传热不均问题。若以吸热量衡量热处理效果,在120-240℃的温度段处理,可满足较广泛的热处理效果差异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粗皮桉木材 真空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竹/木复合强化单板层积材MOE、MOR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焕荣 刘君良 柴宇博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3,共3页
以杨木单板和竹帘为原料,采用低分子量水溶性酚醛树脂浸渍处理,通过干燥、组坯、热压等工艺制备竹木复合强化单板层积材。探讨了组坯方式、压缩率、热压温度、热压时间4个因素对竹木复合强化单板层积材弹性模量(MOE)和静曲强度(MOR)的... 以杨木单板和竹帘为原料,采用低分子量水溶性酚醛树脂浸渍处理,通过干燥、组坯、热压等工艺制备竹木复合强化单板层积材。探讨了组坯方式、压缩率、热压温度、热压时间4个因素对竹木复合强化单板层积材弹性模量(MOE)和静曲强度(MOR)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为一层竹帘的竹木复合强化单板层积材的MOE和MOR较大,分别是13.43GPa、148.13MPa,与表层为杨木单板次表层为竹帘组坯方式相比分别增加了33.63%、56.16%。确定了竹木复合强化单板层积材较合理的制造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竹木复合 单板层积材 弹性模量 静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