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病中西医综合治疗与西医治疗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桑博默 方显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评价中西医综合治疗与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据库(W.F)、维普信息资源系统数据库,并手工补充依据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等期刊检索。纳入近10年有... 目的评价中西医综合治疗与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据库(W.F)、维普信息资源系统数据库,并手工补充依据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等期刊检索。纳入近10年有中西医综合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对照试验(RCT)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入选有13篇文献,总病例数为1 6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综合治疗与西医治疗组相比,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中医证候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血脂胆固醇、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中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之我见
2
作者 桑博默 方显明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1期343-343,共1页
临扇i专业学位的设置,是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培养具有熟练的临床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服务于社会。我们作为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更加注重自己临床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以期进入... 临扇i专业学位的设置,是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培养具有熟练的临床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服务于社会。我们作为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更加注重自己临床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以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地适应各种工作环境。那么,我们该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以下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体会,与大家交流个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专业硕士 临床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支气管解剖走向叩击排痰法对肺部感染防控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陆青 赵红黎 +5 位作者 李玉英 赵莹 关永冠 桑博默 陈炜 胡恕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5期399-401,共3页
目的探讨沿支气管解剖走向叩击排痰法对肺部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将100例自主排痰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沿支气管解剖走向叩击排痰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叩背手法,比较两组的排痰效果、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沿支气管解剖走向叩击排痰法对肺部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将100例自主排痰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沿支气管解剖走向叩击排痰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叩背手法,比较两组的排痰效果、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每次叩背患者感受和护士操作耐受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排痰效果、肺部感染是否加重、每次叩背后患者感受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沿支气管解剖走向叩击排痰法对肺部感染的防控效果优于传统的叩背手法,同时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解剖走向 叩击排痰 肺部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7
4
作者 卢健棋 桑博默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30期3412-3414,共3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的新概念,其包括sT段抬高型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ACS发生时,相关动脉是否关闭、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心肌缺血是否完...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的新概念,其包括sT段抬高型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ACS发生时,相关动脉是否关闭、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心肌缺血是否完全恢复以及坏死面积大小,可使患者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其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致管腔急性严重狭窄或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医药 病因病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预防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关永冠 李玉英 +2 位作者 赵莹 陆青 桑博默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分析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提取监测报告系统资料,采用资料汇总方法对职业暴露人员年龄、工龄、工种、科室、类型与锐器伤多发环节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其构成比。[结果]149例次职业暴露中以... [目的]分析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提取监测报告系统资料,采用资料汇总方法对职业暴露人员年龄、工龄、工种、科室、类型与锐器伤多发环节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其构成比。[结果]149例次职业暴露中以护士居多,占47.6%;年龄以≤30岁居多,占72.5%;工龄以≤5年居多,占67.8%;科室中以内科发生率最高,占40.3%;锐器伤发生的比例为91.9%,其中以拔针(23.4%)、处理医疗废物(21.9%)和手术中传递锐器(10.9%)为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多发环节。[结论]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风险人群,应加强对年轻医务人员的培训;规范标准性预防措施的落实,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监测 危险因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方显明 金泽 桑博默 《广西中医药》 2010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的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近5年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其相关资料的抽样调查。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诊断以眩晕病为主,其证型分布呈多元化态势...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的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近5年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其相关资料的抽样调查。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诊断以眩晕病为主,其证型分布呈多元化态势,以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阳亢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主要证型,且其构成比与年龄、合并病有关(P<0.05或P<0.01),而与血脂、血糖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主要证型以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及阴虚阳亢证居多,其构成比根据合并病之不同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证型 相关因素 回顾性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教学路径应用于实习护生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陆青 陈炜 +7 位作者 黄沂 关永冠 桑博默 李玉英 陈海燕 言彩蝶 曾德兰 苏宇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教学路径应用于实习护生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的效果。[方法]护生536人按实习期先后分为两组。两组护生均参加岗前培训,对照组进入临床直接安排专科带教,而观察组先采用临床教学路径法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带教,然后再安排专科带... [目的]探讨临床教学路径应用于实习护生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的效果。[方法]护生536人按实习期先后分为两组。两组护生均参加岗前培训,对照组进入临床直接安排专科带教,而观察组先采用临床教学路径法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带教,然后再安排专科带教,比较两组实习护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锐器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良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生锐器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临床教学路径运用到实习护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可规范临床带教,强化护生的防护知识,提高防护意识,能有效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路径 实习护生 职业安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为主导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疗效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桑博默 李波漩 +2 位作者 邓士哲 赵晓峰 孟智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3308-3315,共8页
背景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首次缺血性卒中后失语症发生率为30%。目前指南推荐疗法通常难以获得满意疗效。诸多研究表明,针刺联合疗法可增加患者获益。目的对针刺为主导疗法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系统评价/Met... 背景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首次缺血性卒中后失语症发生率为30%。目前指南推荐疗法通常难以获得满意疗效。诸多研究表明,针刺联合疗法可增加患者获益。目的对针刺为主导疗法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搜集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疗效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7月。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AMSTAR 2工具、PRISMA声明、GRADE分级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其中1篇方法学质量为中质量,5篇为低质量,6篇为极低质量,主要由于研究者在系统评价/Meta分析中未对前期设计方案进行说明,该项关键条目缺失导致多数研究为低质量或极低质量。12篇文献PRISMA得分为17~25分,其中20~25分有7篇,报告相对完整;17~19分有5篇,报告存在一定缺陷。GRADE分级结果显示,12个为中级证据,24个为低级证据,18个为极低级证据。结论针刺联合语言康复等疗法与单纯语言康复等疗法相比,在改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严重程度、听语理解、复述及阅读能力方面,以及以针刺为主导疗法在提高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临床有效率方面,证据质量均为中级,推荐临床使用。在其他方面,今后仍有必要进行更多高质量的原始研究,严格证据形成过程,为卒中后失语症的针刺康复提供更有力的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针刺 中医药疗法 系统评价再评价 AMSTAR 2 PRISMA GRA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研究的手法量学启示与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桑博默 卓碧芳 +4 位作者 秦晨阳 张梦龙 邓士哲 赵晓峰 孟智宏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5期603-607,共5页
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针刺治疗在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过程中表现出确切的疗效。针刺的刺激量是起效关键。然而,目前针刺手法量学的发展在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中仍存在瓶颈,具有确切疗效的针刺手法可重复性较低,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的... 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针刺治疗在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过程中表现出确切的疗效。针刺的刺激量是起效关键。然而,目前针刺手法量学的发展在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中仍存在瓶颈,具有确切疗效的针刺手法可重复性较低,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及可推广性较差,因此,在针刺手法量化的基础上,针刺手法参数的可测量性对于针灸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创新性交叉学科的发展,针刺手法参数客观化测量技术发展迅速。基于此,建立针刺手法参数大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平台共享对于针刺手法量学的研究及针灸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量学研究 失语症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手法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秦晨阳 卓碧芳 +2 位作者 张梦龙 桑博默 孟智宏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115-118,F0003,共5页
在针刺过程中针刺手法的运用是针刺取效的关键之一,不同的针刺手法会产生不同的针刺刺激量,而不同的针刺量也会导致不同的临床疗效。古代诸多医家对针刺量的规定不甚清晰,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石学敏院士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对针刺... 在针刺过程中针刺手法的运用是针刺取效的关键之一,不同的针刺手法会产生不同的针刺刺激量,而不同的针刺量也会导致不同的临床疗效。古代诸多医家对针刺量的规定不甚清晰,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石学敏院士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对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两次针刺间隔时间进行了量学上的规定,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本文试从影响针刺量的几个参数方面来讨论针刺手法量学的现代研究,分析总结针刺手法量学目前的发展状况与不足之处,并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学 针刺手法 针刺疗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卓碧芳 张梦龙 +2 位作者 秦晨阳 桑博默 孟智宏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41-46,共6页
中风后失语症是中风最具破坏性的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近年来,以针刺为主的相关疗法在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针对中风后失语症常用的疗法有针刺疗法... 中风后失语症是中风最具破坏性的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近年来,以针刺为主的相关疗法在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针对中风后失语症常用的疗法有针刺疗法、药物治疗、言语康复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及经颅直流电刺激等。通过总结分析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风后失语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语症常用评价方法及其信效度概况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梦龙 卓碧芳 +2 位作者 秦晨阳 桑博默 孟智宏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3期366-369,共4页
失语症是由于语言皮质中枢受损而导致的语言理解或表达障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脑卒中后会出现失语症。鉴于失语症的高发,选取信效度良好的量表进行评估诊断,以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尤为重要。国内外有若干失语症的评价方法,且标准不... 失语症是由于语言皮质中枢受损而导致的语言理解或表达障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脑卒中后会出现失语症。鉴于失语症的高发,选取信效度良好的量表进行评估诊断,以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尤为重要。国内外有若干失语症的评价方法,且标准不一,同时由于失语症评价方法存在局限性,可能会影响评价及疗效评定。本文搜集近二十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旨在对失语症评价方法的特点、应用及其信效度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临床上的诊疗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症 评价方法 信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干预神经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机制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泽然 巴特 +1 位作者 桑博默 赵晓峰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灶局部神经功能损伤是导致患者无法完全康复的主要原因。神经干细胞可通过内源和外源途径替换损伤的神经细胞组织,重建神经功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故神经干细胞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缺...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灶局部神经功能损伤是导致患者无法完全康复的主要原因。神经干细胞可通过内源和外源途径替换损伤的神经细胞组织,重建神经功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故神经干细胞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候选方法。针灸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辅助治疗方式,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分化具有积极意义。故本研究旨在总结神经干细胞作用机制以及针灸对内源和外源神经干细胞的积极辅助作用,为针灸联合神经干细胞疗法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干细胞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楷航 巴特 +4 位作者 王婧 郝婷 王琦 桑博默 赵晓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511,共6页
缺血性脑卒中(IS)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由于其高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而成为造成全世界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急性期溶栓及脑神经保护等措施减少脑组... 缺血性脑卒中(IS)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由于其高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而成为造成全世界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急性期溶栓及脑神经保护等措施减少脑组织功能损伤,针对组织损伤后的功能恢复缺乏理想手段。近年来,干细胞移植疗法被认为在IS治疗领域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缺血性眩晕临床效果分析
15
作者 桑博默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4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针灸联合四物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和脑动脉...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针灸联合四物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和脑动脉血流速度、眩晕积分;缺血性眩晕症状好转时间、相关检测生化值好转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底动脉和脑动脉血流速度、眩晕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缺血性眩晕症状好转时间、相关检测生化值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缺血性眩晕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基底动脉和脑动脉血流速度、眩晕积分,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四物汤加减 缺血性眩晕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显明教授脾胃病诊疗经验浅谈
16
作者 桑博默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3期147-148,共2页
方显明是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首批桂派中医大师,他具有近四十多年中医临床医疗经验,善于运用中医药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方老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坚持勤求古训、博采众家,尊古而不泥古,笔者有幸侍诊... 方显明是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首批桂派中医大师,他具有近四十多年中医临床医疗经验,善于运用中医药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方老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坚持勤求古训、博采众家,尊古而不泥古,笔者有幸侍诊,跟师抄方。方显明认为胃之受纳功能失常的主症之一是胃纳不振,不思饮食,而无食后脘腹胀满难化之症;胃为多气多血之腑,恶燥喜柔润,虽为水谷之海,若饮食失职,寒温不适,胃亦受损伤。胃中气血既少,摄纳失职,其为病,伤阴者有之,伤阳者为多因而,保持规律生活作息、改善饮食习惯、保持心情舒畅、减少郁怒,养成较为良好的习惯,规避脾胃失调的各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脾胃病的快速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显明 脾胃病 规律饮食 调摄情志 生理病理 因势利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的非药物性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桑博默 方显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9期1384-1385,共2页
本文从饮食疗法、心理疗法、环境疗法,运动疗法等非药物康复治疗方面,对高血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这些非药物疗法对于高血压的康复治疗起到了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高血压 非药物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现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玉英 庞军 +6 位作者 吕琳 桑博默 赵莹 周晓露 关永冠 陆青 庞月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5010-5012,共3页
目的全面调查广西各级中医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为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培训和现场问卷调查法,对广西89所中医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及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等现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89所中... 目的全面调查广西各级中医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为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培训和现场问卷调查法,对广西89所中医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及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等现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89所中医医院中三级中医医院14所、二级中医医院47所、未评等级中医医院28所;89所医院多数建立了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制度;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共135人,专职人员占61.5%,护理人员占68.2%,本科及以上学历占31.8%,专科学历占68.2%,中级职称占73.3%,高级职称在三级、二级、未评等级中医医院的比例分别为40.5%、6.4%、0;89.9%的医院每年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全员培训,65.2%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每年能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结论广西大多数中医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制度健全,但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素质偏低,不同等级医院存在较大差异,需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缩小地区等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院 医院感染 管理 调查
原文传递
心血管介入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莹 李玉英 +2 位作者 桑博默 关永冠 陆青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56-2458,共3页
目的通过采取强化干预措施规范心血管介入手术(CI)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达到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目的。方法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1-12月和2014年1-12月施行CI的患者相关资料,应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 目的通过采取强化干预措施规范心血管介入手术(CI)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达到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目的。方法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1-12月和2014年1-12月施行CI的患者相关资料,应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采取强化干预措施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与术后感染发生及住院时间的关系,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共调查1 078例CI手术患者,干预前534例、干预后544例,住院时间(12.5±6.6)d,其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术792例占73.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286例占26.5%;干预前64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于术后给药,单用占93.8%,术后用药时间≥3d的占50.0%,最长达12d,用药种类多达5类8种,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占50.0%,干预后所有手术患者均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实施强化干预措施前、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9、10.2d,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2.0%、0(P=0.000),所有手术患者均无感染发生。结论采取强化干预措施是规范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强有力手段,可显著降低CI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手术 抗菌药物 干预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对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玉英 赵莹 +3 位作者 关永冠 桑博默 庞月娥 陆青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862-4864,共3页
目的通过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对单病种质量控制进行干预研究,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设计,回顾性调查某院3个单病种医疗费用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调查手术病例566例,干预组314例,非干预... 目的通过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对单病种质量控制进行干预研究,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设计,回顾性调查某院3个单病种医疗费用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调查手术病例566例,干预组314例,非干预组252例,干预组平均费用比非干预组下降,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等多项指标的合理率干预后显著提高,腹股沟疝手术给药时机合理率由57.14%升至83.08%;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由33.33%升至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对降低单病种费用有一定作用,但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从性仍不足,单病种质量管理需引入多元化的先进管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单病种 质量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