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经济系统对海洋强国战略适应性评价——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泽宇 梁华罡 张震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7年第12期1494-1499,1527,共6页
基于海洋经济系统内涵,从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子系统,利用集对分析法和模糊物元分析模型对2007—2014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对海洋强国战略适应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1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对海洋... 基于海洋经济系统内涵,从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子系统,利用集对分析法和模糊物元分析模型对2007—2014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对海洋强国战略适应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1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对海洋强国战略适应性表现为缓慢上升,2012—2014年呈波动上升趋势。(2)海洋科技系统、海洋资源系统适应性水平呈上升趋势,而海洋环境系统、海洋产业系统却呈下降趋势。(3)辽宁省加大了海洋科技投入,促进了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并提高了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但也导致了海洋环境质量下降。(4)面对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下辽宁省应统筹海洋经济系统空间布局,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能够真正融入海洋强国战略体系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系统 海洋强国战略 适应性 集对分 模糊物元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区域海洋产业变迁——基于1996~2013年沿海省(市)海洋经济份额变动实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泽宇 梁华罡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58-62,共5页
运用K均值聚类将我国沿海11省(市)1996~2013年海洋经济份额变动情况划分为3个阶段,并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不同阶段驱动各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海洋产业及变迁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各沿海省(市)海洋产业与... 运用K均值聚类将我国沿海11省(市)1996~2013年海洋经济份额变动情况划分为3个阶段,并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不同阶段驱动各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海洋产业及变迁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各沿海省(市)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空间格局相互作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96~2013年,我国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产业由海洋第一产业转变为海洋第三产业,海洋经济转型成效显著.2)1996~2001年,除上海、天津外,其余省(市)海洋第一产业为驱动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3)2002~2007年,我国海洋第二产业结构优势逐渐增强,对各省(市)海洋经济份额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4)2008年以来,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洋产业结构优于其他沿海省(市),其中浙江、广东海洋第三产业已经成为驱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海洋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洋产业变迁 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K均值聚类 偏离-份额分析法(S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测度与时空演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华罡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年第5期73-83,共11页
文章通过构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集对分析法、Kernel密度估计函数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对2006—2014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分析其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集对... 文章通过构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集对分析法、Kernel密度估计函数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对2006—2014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分析其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集对分析法初步计算出2006—2014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通过Kernel密度估计模型计算得出,2006—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程度逐渐由地区之间均匀分布到两极分化分布的趋势,绿色发展高水平地区发展速度快于低水平地区。2006—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进程缓慢,2010—2014年绿色发展水平速度加快。(3)根据集对分析法计算的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结果,采用自然断裂点法将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划分为3类地区:上海、广东、天津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高水平地区;山东、福建、浙江、江苏、辽宁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中等水平地区;海南、河北、广西是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低水平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绿色发展 集对分析法 Kernel密度估计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发展新格局下辽中南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廷玉 韦佳 梁华罡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78-82,共5页
促进城市群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辽宁省逐渐形成了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发展格局。辽中南城市群在辽宁省乃至东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促进城市群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辽宁省逐渐形成了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发展格局。辽中南城市群在辽宁省乃至东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也存在着创新能力弱、发展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产业同构、开放水平低等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辽宁城市群发展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核心城市跨越发展、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推动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南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