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抗白色念珠菌化合物的预测和抗菌活性初步验证
1
作者 李盛辉 梁振生 《药学前沿》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采用基于转录组数据的方法预测新的抗白色念珠菌化合物并验证其生物活性。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得氟康唑处理白色念珠菌的转录组数据筛选获得差异表达基因。采用Metascape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 目的采用基于转录组数据的方法预测新的抗白色念珠菌化合物并验证其生物活性。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得氟康唑处理白色念珠菌的转录组数据筛选获得差异表达基因。采用Metascape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差异基因采用CMap平台进行抗白色念珠菌化合物预测,测定预测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白色念珠菌形态变化,化合物与核心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潜在的抗菌作用机制。结果选取GSE159545数据集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共获得44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22个,下调基因为224个;PPI网络中度值排名前10的基因分别为TRP5、HIS4、TRP3、PGI1、HIS5、URA7、DIM1、RPL7、ILV2和GUA1;CMap排名前10的化合物中染色素A3、放线菌酮、坦罗莫司和阿霉素为已知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化合物;生物活性实验显示,GSK-1059615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32μg/mL,GSK-1059615与色氨酸合酶、CTP合酶、60 S核糖体蛋白和乙酰羟酸合酶具有较强的结合能,是其潜在的抗菌靶点。结论采用转录组数据和CMap相结合的方法预测新的抗白色念珠菌化合物抗白色念珠菌化合物发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白色念珠菌 CMAP 分子对接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最小抑菌浓度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肝润肺止咳露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含量测定及化学模式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樱华 熊颖 +1 位作者 骆月姬 梁振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0-586,共7页
目的建立清肝润肺止咳露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测定其中吗啡、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的含量,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综合评价该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甲醇-5μmoL·L^(-1)庚烷硫酸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2.6)为流动... 目的建立清肝润肺止咳露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测定其中吗啡、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的含量,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综合评价该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甲醇-5μmoL·L^(-1)庚烷硫酸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2.6)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0℃,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10μL。利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10批清肝润肺止咳露的特征图谱进行评价。结果10批清肝润肺止咳露特征图谱共确定16个共有峰,指认了5个共有峰,分别为吗啡、可待因、蒂巴因、罂粟碱、那可丁。其中4个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吗啡0.70~8.70μg、可待因0.68~8.50μg、罂粟碱0.60~7.55μg、那可丁0.38~4.80μg)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93%~99.43%之间(RSD<3.1%);含量测定结果:吗啡43.58~76.47μg·mL^(-1),可待因16.64~78.92μg·mL^(-1),罂粟碱29.93~41.22μg·mL^(-1),那可丁14.44~33.22μg·mL^(-1)。通过CA、PCA和PLS-DA分析,可将10批清肝润肺止咳露分为2类(S3、S4、S8、S10聚为一类,其余聚为一类),并筛选出峰2、峰4、峰13、峰11(吗啡)、峰1、峰10、峰8、峰12、峰16(那可丁)9个差异性成分。结论该研究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可用于清肝润肺止咳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肝润肺止咳露 罂粟壳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模式识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特征图谱和多成分含量评价梨干的质量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樱华 赵巧慧 +1 位作者 梁振生 骆月姬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9-86,共8页
目的建立梨干的特征图谱,测定其中熊果苷、绿原酸、芦丁3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综合评价其质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乙腈-0.1%(体积分数)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0~25 ... 目的建立梨干的特征图谱,测定其中熊果苷、绿原酸、芦丁3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综合评价其质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乙腈-0.1%(体积分数)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0~25 min,280 nm;26~90 min,350 nm;进样量:20μL。采用“中药色谱特征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结合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综合评估20批梨干样本的HPLC特征图谱,同时测定其熊果苷、绿原酸、芦丁的质量分数。结果建立了20批梨干药材的特征图谱,相似度为0.959~0.997,标定了16个共有峰,同时指认了3个共有峰,分别为熊果苷、绿原酸、芦丁,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6.78~66.00、47.69~260.10、1.39~5.48μg/g,绿原酸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2种成分。通过HCA、PCA和OPLS-DA分析,把20批梨干分为2类(河北产地与非河北产地),并筛选出VIP值大于1的差异性标志成分6种,分别为峰9(绿原酸)、峰4、峰5、峰8、峰13、峰1(熊果苷)。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梨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干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模式识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环刺蜢中药复方制剂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药效学研究
4
作者 梁振生 刁勇 +1 位作者 李玉东 王立强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09年第2期4-5,共2页
目的:观察含单环刺蟠中药复方制剂(脑安舒胶囊)的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口服脑安舒胶囊对动物模型心电图ST段抬高值、心肌梗死百分率,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目的:观察含单环刺蟠中药复方制剂(脑安舒胶囊)的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口服脑安舒胶囊对动物模型心电图ST段抬高值、心肌梗死百分率,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安舒胶囊组心电图ST段抬高值和心肌梗死百分率明显降低,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LDH、CK活性明显降低,NO浓度明显提高。结论:脑安舒胶囊具有抗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刺蜷 中药 心肌缺血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茶提取物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侯志勇 王立强 梁振生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期26-27,30,共3页
肾茶分布在东南亚及我国南方多省,在民间用于泌尿系统及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随着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和肾茶作用机制探索的深入,肾茶提取物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焦点,本文查阅国内外文献,将肾茶提取物在治疗肾脏疾病、抗炎镇... 肾茶分布在东南亚及我国南方多省,在民间用于泌尿系统及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随着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和肾茶作用机制探索的深入,肾茶提取物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焦点,本文查阅国内外文献,将肾茶提取物在治疗肾脏疾病、抗炎镇痛、抗癌及化疗增敏、抑制血管生成、护肝、解热、抗黄疸方面的诸多药理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深入开展肾茶提取物的应用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提取物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和经颈动脉超声评估麻醉前后体位改变对老年患者心输出量的影响
6
作者 梁振生 王爱桃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研究经胸超声和经颈动脉超声评估体位变化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老年患者心输出量的影响及两种监测技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LC的患者60例,年龄60~75岁,ASA分级Ⅰ~Ⅲ级,BMI<28 kg/m^(2),根据患者采用的两种监测... 目的研究经胸超声和经颈动脉超声评估体位变化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老年患者心输出量的影响及两种监测技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LC的患者60例,年龄60~75岁,ASA分级Ⅰ~Ⅲ级,BMI<28 kg/m^(2),根据患者采用的两种监测方法进行分组:S1组为经胸超声监测(TTE)组,S2组为经颈动脉超声监测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和麻醉诱导后选取体位角度0°、5°、10°和15°,在体位改变后5 min内采用两种超声监测技术测量患者的心输出量。结果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改变体位角度,心输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改变体位角度,两组心输出量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角度,与麻醉前比较,患者的心输出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监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701~0.748)。结论头高体位能够减少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心输出量,随着体位角度的增加,心输出量减少越明显。两种监测方法均能反映心输出量的变化。在特殊情况下或者无法在手术过程中获得经胸超声心输出量时,经颈动脉超声可以作为评估心输出量的一种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TTE 经颈动脉超声 心输出量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600—5型高压流化风机检修技术
7
作者 刘杰 梁振生 《云南电力技术》 2011年第4期88-89,共2页
介绍1025t/h循环流化床锅炉高压流化风机特点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高压流化风机 检修 技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价不同促透剂对格列美脲醇质体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振生 梁凤根 +1 位作者 黄翠敏 刘灼波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30-734,共5页
目的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价不同促透剂对格列美脲醇质体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格列美脲醇质体,分别采用1%薄荷醇、1%丙二醇、1%油酸、1%氮酮和1%卡必醇作为促透剂,Franz扩散池上进行透皮试验。以渗透系数、稳态流... 目的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价不同促透剂对格列美脲醇质体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格列美脲醇质体,分别采用1%薄荷醇、1%丙二醇、1%油酸、1%氮酮和1%卡必醇作为促透剂,Franz扩散池上进行透皮试验。以渗透系数、稳态流量、滞后时间、增渗倍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比较不同促透剂对于格列美脲醇质体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经过熵权模糊综合评价,各促透剂促透作用强度依次为1%薄荷醇>1%氮酮>1%卡必醇>1%丙二醇>1%油酸,表明1%薄荷醇对格列美脲醇质体具有最佳的经皮吸收促进作用,1%薄荷醇评语为优的最大隶属度为0.385。结论在所测试的同浓度的不同促透剂中,1%薄荷醇对于格列美脲醇质体具有最佳的促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美脲 醇质体 经皮吸收 熵权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F、IL-6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梁振生 张余辉 +1 位作者 蒙钟文 杨宇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白细胞介素-6(IL-6)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海南澄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HICH患者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受损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选取同期5...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白细胞介素-6(IL-6)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海南澄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HICH患者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受损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比各组受试者血清SF、IL-6水平差异,分析血清SF、IL-6水平与HICH患者脑出血量的关系,探讨SF、IL-6对HICH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SF、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神经受损程度的加重,血清SF、IL-6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ICH患者血清SF、IL-6水平与NIHSS评分及脑血肿体积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F、IL-6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联合IL-6评估HICH预后不良的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75.4%。结论血清SF、IL-6水平与HICH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SF及IL-6水平有助于早期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铁蛋白 白细胞介素-6 神经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06型蔗渣洗涤设备的原理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振生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1-72,共2页
介绍了GT06型蔗渣洗涤没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工艺过程。
关键词 GT06型蔗渣洗涤设备 原理 结构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酚对呼吸道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振生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9期1256-1258,共3页
目的:研究厚朴酚对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与作用机制,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实验受试菌株,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厚朴酚对受试菌株的最低抑... 目的:研究厚朴酚对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与作用机制,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实验受试菌株,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厚朴酚对受试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同时采用酶标仪测定在不同作用时间点厚朴酚对致病菌细胞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含量。结果:厚朴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是在1.56~6.25 mg/mL内,MBC是在3.13~12.50 mg/mL内;同时MIC的厚朴酚与受试菌株作用3 h后显著提高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胞外ALP的含量(P<0.01)。结论:厚朴酚具有广谱高效的抗呼吸道致病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影响细胞壁的通过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 呼吸道致病菌 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12
作者 梁振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4期78-81,共4页
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6例脑梗死患者,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行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 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6例脑梗死患者,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行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MAD指标、SOD指标、BI评分、NIH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硫酸氢氯吡格雷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痔瘘宁注射液急性毒性试验
13
作者 梁振生 梁国英 刘新英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6年第5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痔瘘宁注射液 急性毒性试验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莲子中的去甲乌药碱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灼波 梁振生 +1 位作者 洪永凛 陈忠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67-169,共3页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UPLC-ECD)检测莲子中的去甲乌药碱。方法采用UPLC-ECD检测莲子中的去甲乌药碱,将77%的甲醇作为提取溶剂,以0.22μm的滤膜过滤提取液,行色谱分离,制备标准曲线,分析UPLC-ECD对莲子中(包括莲子心和去心莲...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UPLC-ECD)检测莲子中的去甲乌药碱。方法采用UPLC-ECD检测莲子中的去甲乌药碱,将77%的甲醇作为提取溶剂,以0.22μm的滤膜过滤提取液,行色谱分离,制备标准曲线,分析UPLC-ECD对莲子中(包括莲子心和去心莲子)的去甲乌药碱的测定情况。结果UPLC-ECD检测去甲乌药碱的标准曲线在实验浓度0.05~10 mg/L内表现出良好线性关系(R^(2)=0.9987),去甲乌药碱的检测限(LOD)为2.08μg/L,样品平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在94.6%~97.4%、2.9%~3.6%。与去心莲子相比,莲子心中去甲乌药碱含量明显较高。结论UPLC-ECD可检测莲子不同部位中的去甲乌药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 莲子 去甲乌药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东市1989~1998年痢疾杆菌耐药性及质粒检测总结 被引量:1
15
作者 刁爱仁 梁振生 刘云萍 《疾病监测》 CAS 2000年第2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痢疾杆菌 耐药性 质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小英雄学生版画作品
16
作者 梁振生 李响 +2 位作者 王馨蕊 崔鑫 郝傲慧 《农场经济管理》 2022年第1期74-7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容量的直流一直流变换器
17
作者 叶江 梁振生 《邮电设计技术》 1989年第8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直流电 变压器 直流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8年~1990年丹东市痢疾杆菌的耐药性及R质粒检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桂芬 梁振生 +1 位作者 刁爱仁 刘云萍 《疾病监测》 CAS 1993年第6期152-153,共2页
近年流行的痢疾菌株,绝大多数是耐药菌株引起,这种菌株的耐药性主要由耐药质粒控制,可将耐药性传递给痢疾杆菌及其它菌。这会对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产生影响。本文报告了1988~1990年监测痢疾杆菌耐药和接合性 R 质粒流行情况。材料与方... 近年流行的痢疾菌株,绝大多数是耐药菌株引起,这种菌株的耐药性主要由耐药质粒控制,可将耐药性传递给痢疾杆菌及其它菌。这会对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产生影响。本文报告了1988~1990年监测痢疾杆菌耐药和接合性 R 质粒流行情况。材料与方法1.试验菌株:受检的307株痢疾杆菌,分别为1988、1989及1990年从腹泻病人分离,并经生化与血清学分型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杆菌 耐药性 R质粒 检测
全文增补中
黄芪防治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刁勇 梁振生 +1 位作者 李玉东 徐先祥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综述黄芪防治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从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中西医治疗原则、黄芪及有效成分(部位)药理活性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总结。结果黄芪及有效成分(部位)具有溶栓、抑制兴奋性毒性、降低Ca2... 目的综述黄芪防治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从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中西医治疗原则、黄芪及有效成分(部位)药理活性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总结。结果黄芪及有效成分(部位)具有溶栓、抑制兴奋性毒性、降低Ca2+超载、清除自由基、扩展微血管、防止细胞凋亡、抗炎、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在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各阶段均可以发挥作用,特别是可以保护脑神经损伤,促进脑神经修复,改善脑中风后遗症。结论结合脑缺血损伤的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学进展,深入开展黄芪和有效成分(部位)的临床前和临床应用研究,有望将黄芪开发为治疗防治脑缺血损伤的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缺血性脑损伤 有效成分 药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不同生境下朱砂根形态、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
20
作者 胡菊 莫金凤 +4 位作者 荣志能 梁振生 邓宏杰 莫云 梁芳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朱砂根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市场应用前景广阔。以林下、温室、露天三种不同生境下朱砂根植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形态结构、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为其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林下生境中朱砂根的株高、第一分枝高度、... 朱砂根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市场应用前景广阔。以林下、温室、露天三种不同生境下朱砂根植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形态结构、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为其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林下生境中朱砂根的株高、第一分枝高度、最长枝长度、冠幅、单枝径、叶宽、地径、最长枝叶片数、分枝数显著高于温室及露天生境,叶长显著高于露天且略高于温室生境,而叶片厚度则显著低于露天且略低于温室生境;(2)林下生境中朱砂根的胞间CO_(2)浓度(Ci)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生境,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则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生境,气孔导度(Gs)略低于温室生境而显著低于露天生境;(3)林下生境中朱砂根的最小荧光(Fo)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生境,最大荧光(Fm)则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生境,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与其他两种生境无显著差异,光化学淬灭系数(qP)略低于温室生境且显著低于露天生境,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略高于温室生境且显著高于露天生境。林下生境中朱砂根的形态结构发育最优、光合利用效率最高,因此林下生境是朱砂根生长的最佳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根 不同生境 形态结构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