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学典籍英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1
作者 梁林歆 李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9,共15页
作为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农耕文明在历史上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农业生产实践上的优势催生了大批宝贵的、种类繁多的农学文化古籍,对世界农作物种植、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开发影响深远,是现今中国“文化外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农耕文明在历史上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农业生产实践上的优势催生了大批宝贵的、种类繁多的农学文化古籍,对世界农作物种植、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开发影响深远,是现今中国“文化外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一事实,本文将回顾我国农学典籍英译的发展历程,统计国内与农学典籍英译相关的研究论文,从发文概况、文本考察、研究主题、理论视角、期刊来源分布等方面梳理农学典籍英译的研究现状。分析发现,当前研究存在诸如译本数量少、文本考察单一、宏观研究欠缺、研究方法传统等问题。据此,本文最后对我国农学典籍的译介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典籍 典籍英译 文化外译 英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东译,以译报国”的翻译家马君武国内研究述评
2
作者 梁林歆 孙迎宾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8-96,F0003,共10页
马君武是近代中国“西学东译”的翻译家代表,一生译著逾40部,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中国近代翻译史中的重要翻译家,马君武的翻译活动和翻译作品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借助CiteSpace对马君武翻译研究作... 马君武是近代中国“西学东译”的翻译家代表,一生译著逾40部,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中国近代翻译史中的重要翻译家,马君武的翻译活动和翻译作品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借助CiteSpace对马君武翻译研究作总体概述,其次对马君武的翻译活动与思想研究、翻译作品研究两方面的现状进行述评,最后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马君武研究应加强理论基础,深化翻译主体研究,重视翻译家与翻译史的互动关系,提高作品研究的整体性等建议,以期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君武 翻译活动 翻译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乡土小说《城南旧事》中文化专有项翻译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婷 梁林歆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7-93,100,共8页
中国台湾作家林海音著《城南旧事》为二十世纪怀乡文学经典之作。基于艾克西拉对文化专有项的定义及11条翻译策略的归纳,结合奈达的文化分类,检索并分析《城南旧事》英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使用频次与频率,在译者行为批评的视域... 中国台湾作家林海音著《城南旧事》为二十世纪怀乡文学经典之作。基于艾克西拉对文化专有项的定义及11条翻译策略的归纳,结合奈达的文化分类,检索并分析《城南旧事》英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使用频次与频率,在译者行为批评的视域下探究译者行为。研究发现,477条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中绝对一般化、语言翻译法的频率最高,以异化策略保留40%以上的文化因素。在译者行为批评的视域下,殷张兰熙与齐邦媛的译者行为以务实性求真为主,传递文化脉络的同时兼顾社会需求,寻求双向文化系统下的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乡土小说 翻译策略 文化专有项 《城南旧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词分析的国际翻译学研究热点及趋势评述 被引量:8
4
作者 梁林歆 许明武 《外语与翻译》 2016年第3期21-27,共7页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词频分析法,对SSCI数据库收录的八大翻译学国际期刊在2009年至2013年刊登的原创性论文进行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分别从关键词数量和词频两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最后从研究的跨学科性、研究的全球性和研究内容的精细化等方...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词频分析法,对SSCI数据库收录的八大翻译学国际期刊在2009年至2013年刊登的原创性论文进行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分别从关键词数量和词频两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最后从研究的跨学科性、研究的全球性和研究内容的精细化等方面指出国际翻译学近五年研究热点与未来趋势,旨在揭示国际翻译学的研究态势与发展走向,并通过国际借鉴为我国翻译研究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翻译学 关键词 数量 词频 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鹅英文版《浮生六记》中的副文本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梁林歆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8-115,共8页
副文本作为文本的客观组分参与译介过程,为译本研究提供素材,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副文本理论,通过考察企鹅英文版《浮生六记》副文本如何建构作品的主题形象和中国文化形象,注释和深度翻译如何彰显译者风格,出版机构、... 副文本作为文本的客观组分参与译介过程,为译本研究提供素材,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副文本理论,通过考察企鹅英文版《浮生六记》副文本如何建构作品的主题形象和中国文化形象,注释和深度翻译如何彰显译者风格,出版机构、丛书系列和封面设计如何促进译作的传播和接受,揭示该译本的译介模式,以期为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翻译研究 企鹅版《浮生六记》 白伦 江素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浮生六记》英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6
作者 梁林歆 许明武 《外语教育研究》 2017年第4期53-59,共7页
沈复的文学作品《浮生六记》入选中华文化典籍译介工程《大中华文库》,是中国文学典籍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文章通过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从研究数量、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等方面考察国内外《浮生六记》英译研究状况。... 沈复的文学作品《浮生六记》入选中华文化典籍译介工程《大中华文库》,是中国文学典籍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文章通过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从研究数量、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等方面考察国内外《浮生六记》英译研究状况。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研究数量有所增加,但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研究的内容不够深入,视角不够广阔,对象不够全面等。为此,文章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旨在推进诸如《浮生六记》等文学典籍的英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英译 研究现状 问题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的时政文本英译探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梁林歆 许明武 《语言教育》 2017年第3期54-59,共6页
文章基于语料统计与分析,从词汇和句子两个维度研究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的翻译技巧。研究发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对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主要以"直译"为主,"直译+注释"为辅,对句子的英译主要采... 文章基于语料统计与分析,从词汇和句子两个维度研究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的翻译技巧。研究发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对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主要以"直译"为主,"直译+注释"为辅,对句子的英译主要采用"顺序译法"、"综合译法"等翻译技巧。本文旨在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时政文本及其它类型文本外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政文本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 词汇 句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战略下外译接受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林歆 许明武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9-83,共5页
中国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研究好、传播好中国文化,不仅能使中国人民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进而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知之明,而且能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感受到中国文化独特的精神与智慧魅力。然而如何使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研究好、传播好中国文化,不仅能使中国人民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进而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知之明,而且能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感受到中国文化独特的精神与智慧魅力。然而如何使中国文化有效输出,进而被广泛认同与接受,需要通过与若干国家的文化输出方式与策略进行对比分析,就影响外译接受的因素,如接受主体、接受对象与接受渠道,展开相关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外译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有所为,译者何“识”? 文化外译中的多维意识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林歆 许明武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6年第1期69-74,共6页
近年来文化“走出去”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让中国走向世界,向世界说明中国也许并不难,而要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乐于走进中国还需要假以时日。文化外译作为文化输出的路径与方式,为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共生共荣提供了一个更为明亮开... 近年来文化“走出去”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让中国走向世界,向世界说明中国也许并不难,而要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乐于走进中国还需要假以时日。文化外译作为文化输出的路径与方式,为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共生共荣提供了一个更为明亮开阔的文化身份及自我认同的视觉窗口。文章鉴于外译的重要性及其不可忽视的现实差异,结合外译的力度与效度,提出应树立语言、文化、政治等多维意识,以深化外译认识,为科学开展外译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译 文化 语言 政治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翻译的存在与表现--以《浮生六记》三译本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林歆 《外语与翻译》 2020年第2期18-24,I0001,共8页
译者间的"合作翻译"是相对于独立翻译而言的一个术语,指两位及两位以上的译者合作将一个国家及其文化的若干相关内容对外翻译成目的语,向目的语国家进行的一项传播活动,如杨宪益与戴乃迭、理雅各与王韬的合译活动。本文首先... 译者间的"合作翻译"是相对于独立翻译而言的一个术语,指两位及两位以上的译者合作将一个国家及其文化的若干相关内容对外翻译成目的语,向目的语国家进行的一项传播活动,如杨宪益与戴乃迭、理雅各与王韬的合译活动。本文首先回顾与分析合译存在的历史事实,从而肯定合译存在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笔者以《浮生六记》三个英译本为例,探讨合译与独译的异同,以此强调合译在理论与实践中所具有的双重探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译 独译 《浮生六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走出去”背景下外译内容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林歆 许明武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7年第4期83-88,共6页
本文从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及相关出版社的外译书目两方面管窥目前外译内容的选择,进而在 结合众家之言的基础上,总结出选材标准.
关键词 外译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外文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走出去”背景下外译渠道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林歆 许明武 《外文研究》 2017年第1期94-100,共7页
基于相关学者对渠道分类的阐述,本文将渠道分为四大类,并分别统计出目前主要的渠道清单,最后对外译渠道的特点进行了相关分析,并统计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主要的外译渠道分布情况,以期对我国"走出去"有所启发。
关键词 外译 渠道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修辞学视阈下的翻译过程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林歆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年第11期122-126,共5页
翻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交际过程,它是集源作者、源文本、译者、译本和读者于一身的复合统一体,其最终意图就是要把信息传递给读者。众所周知,以现代修辞学为基点建构起的接受修辞学完成了修辞学研究中心从表达到接受的转变,完善了对修辞... 翻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交际过程,它是集源作者、源文本、译者、译本和读者于一身的复合统一体,其最终意图就是要把信息传递给读者。众所周知,以现代修辞学为基点建构起的接受修辞学完成了修辞学研究中心从表达到接受的转变,完善了对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双向互动的系统研究。其实,翻译过程就是一个接受修辞的过程,接受修辞学为翻译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故基于接受修辞学相关理论对翻译过程研究作如下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过程 接受修辞学 译者 接受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金庸武侠小说英译研究现状、流变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林歆 孙迎宾 《外语与翻译》 2022年第1期8-14,共7页
金庸武侠小说在华人世界中的影响力颇大,然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却举步维艰。目前金庸已有四部小说被翻译成英文并出版,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金庸武侠小说英译研究现状,发现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如数量和质量仍需提升... 金庸武侠小说在华人世界中的影响力颇大,然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却举步维艰。目前金庸已有四部小说被翻译成英文并出版,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金庸武侠小说英译研究现状,发现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如数量和质量仍需提升,多译本研究和符际翻译关注较少,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仍需拓展,定量研究和比较研究较少,并提出未来可以符际翻译研究,人物形象研究,语料库研究等为着力点,加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期推动金庸武侠小说英译研究,传播中国武侠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武侠小说英译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语境的他述:论《浮生六记》英译者格雷厄姆·桑德斯的阐释学翻译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林歆 《外语教育研究》 2020年第3期40-45,共6页
理解即翻译,而真正的理解是做出符合原作内涵和外延的创造性的新阐释。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出发,对加拿大学者格雷厄姆·桑德斯英译中国古典文学《浮生六记》的“阐释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桑德斯在翻译过程中遵循... 理解即翻译,而真正的理解是做出符合原作内涵和外延的创造性的新阐释。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出发,对加拿大学者格雷厄姆·桑德斯英译中国古典文学《浮生六记》的“阐释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桑德斯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着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的阐释学翻译观,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原作的内涵和外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格雷厄姆·桑德斯 阐释学翻译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等院校翻译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林歆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40-142,共3页
翻译课程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翻译理论的综合应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重点分析高等院校中翻译课程教学的现状,并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翻译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文化视角下的中英文广告翻译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林歆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6期81-81,84,共2页
广告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实用翻译文体,同时又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广告翻译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就尤为突显,然而,广告翻译的受限因素太多,从文化角度讲,在多文化视角下对中英文广告翻译的研究... 广告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实用翻译文体,同时又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广告翻译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就尤为突显,然而,广告翻译的受限因素太多,从文化角度讲,在多文化视角下对中英文广告翻译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文化 翻译 广告 广告翻译 消费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效力论
18
作者 梁林歆 许明武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81-185,共5页
翻译效力体现接受修辞中的接受过程,翻译效力要求表层翻译与深层翻译有效结合,进而促进读者积极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理解与包容不同文化,达到文化和谐共融。翻译效力倡导读者为主,接受为重,关注读者接受,以树立不同文化的积极形象,有效... 翻译效力体现接受修辞中的接受过程,翻译效力要求表层翻译与深层翻译有效结合,进而促进读者积极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理解与包容不同文化,达到文化和谐共融。翻译效力倡导读者为主,接受为重,关注读者接受,以树立不同文化的积极形象,有效推动国际文化的平等传播和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效力 接受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汉语颜色词“蓝”在英语翻译中意义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林歆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1期92-93,共2页
汉语中"蓝"与英语中"blue"这对颜色词极其构成的词语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分析汉语颜色词"蓝"与英语颜色词"blue"在英语翻译中意义的对比变化,指出在英汉翻译中也应注意到其他颜色词在... 汉语中"蓝"与英语中"blue"这对颜色词极其构成的词语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分析汉语颜色词"蓝"与英语颜色词"blue"在英语翻译中意义的对比变化,指出在英汉翻译中也应注意到其他颜色词在翻译中意义的变化,并应注意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准确恰当地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词 蓝(blue)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现代鄂籍翻译家群像研究
20
作者 梁林歆 李浩然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6期57-71,共15页
近年来,翻译家群体作为翻译研究和史学研究的热点受到学界关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北省曾涌现一批独具特色的翻译家。文章从翻译史视角,对近现代湖北籍翻译家群体进行研究。具体而言,在廓清翻译家群体概貌的基础上,文章从“内部史”... 近年来,翻译家群体作为翻译研究和史学研究的热点受到学界关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北省曾涌现一批独具特色的翻译家。文章从翻译史视角,对近现代湖北籍翻译家群体进行研究。具体而言,在廓清翻译家群体概貌的基础上,文章从“内部史”和“外部史”视角对该群体译本、翻译活动及特点、译事活动的社会历史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相较于近代,现代翻译家在翻译家数量、翻译题材、翻译的方向性上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结果,本文阐释了翻译的社会性特征,展现出鄂籍翻译家对中国近现代发展所作的贡献。研究同时希冀推动翻译家群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籍翻译家 群体特征 翻译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