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外周血免疫学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对我院35例COPD 并急性加重期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急性加重获得控制一周时,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测定其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外周血免疫学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对我院35例COPD 并急性加重期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急性加重获得控制一周时,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测定其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与 NK 细胞,与正常人对照。【结果】COPD 组治疗前 CD_3^+、CD_4^+、CD_4^+/CD_8^+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 CD_3^+、CD_4^+仍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 CD_4^+/CD_8^+则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COPD 组治疗前 NK 细胞较正常组下降(P<0.05),治疗后 NK 细胞与治疗前及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PD 急性加重期时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及 NK 细胞降低,反映了细胞免疫紊乱状态,急性加重期控制后短期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状况有改善,但仍处于失衡状态。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轻、中度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随机分为 A、B 2组,每组各15例。两组病人均予吸入布地奈德400-800μg/d,同时 B 组患者口服红霉素0.2g,每日...【目的】探讨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轻、中度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随机分为 A、B 2组,每组各15例。两组病人均予吸入布地奈德400-800μg/d,同时 B 组患者口服红霉素0.2g,每日3次。疗程8周。两组病例试验前、后均予肺通气功能检查和组胺吸入激发试验。【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病人治疗前的组胺 PC_(20-FEVI)差异亦无显著性,但治疗后 B 组病人的组胺 PC_(20-FEVI)显著高于 A 组,(0.9±0.4)g/L vs(0.6±0.2)g/L,P<0.05。【结论】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有降低哮喘患者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外周血免疫学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对我院35例COPD 并急性加重期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急性加重获得控制一周时,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测定其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与 NK 细胞,与正常人对照。【结果】COPD 组治疗前 CD_3^+、CD_4^+、CD_4^+/CD_8^+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 CD_3^+、CD_4^+仍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 CD_4^+/CD_8^+则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COPD 组治疗前 NK 细胞较正常组下降(P<0.05),治疗后 NK 细胞与治疗前及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PD 急性加重期时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及 NK 细胞降低,反映了细胞免疫紊乱状态,急性加重期控制后短期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状况有改善,但仍处于失衡状态。
文摘【目的】探讨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轻、中度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随机分为 A、B 2组,每组各15例。两组病人均予吸入布地奈德400-800μg/d,同时 B 组患者口服红霉素0.2g,每日3次。疗程8周。两组病例试验前、后均予肺通气功能检查和组胺吸入激发试验。【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病人治疗前的组胺 PC_(20-FEVI)差异亦无显著性,但治疗后 B 组病人的组胺 PC_(20-FEVI)显著高于 A 组,(0.9±0.4)g/L vs(0.6±0.2)g/L,P<0.05。【结论】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有降低哮喘患者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