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clinD1和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梁瑞韵 廖增顺 +3 位作者 江山平 张蔚 李建国 郑东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9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由癌基因、抑癌基因及转移相关基因的特性所决定。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为癌基因CCND1的表达产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可调节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助于肿瘤侵袭转...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由癌基因、抑癌基因及转移相关基因的特性所决定。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为癌基因CCND1的表达产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可调节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助于肿瘤侵袭转移。本研究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病理组织中CyclinD1、VEGF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55例NSCLC和10例肺部非恶性病变病理切片中CyclinD1和VEGF的表达,并对55例NSCLC组织中CyclinD1和VEGF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瘤体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例肺癌病理组织中,CyclinD1和VEGF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61.82%和74.55%;10例肺部非恶性病变标本中CyclinD1表达均为“-”,VEGF表达均为“-”。CyclinD1和VEGF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瘤体大小,腺癌和鳞癌,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达阳性与阴性组生存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CyclinD1与VEGF均有负性预后意义。结论:CyclinD1和VEGF在60%以上NSCLC中有表达,两者均可能影响NSCLC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CcylinD1 VEGF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发结核病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梁瑞韵 张蔚 +2 位作者 江山平 吕志强 李建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发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5例结缔组织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结缔组织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发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5例结缔组织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结缔组织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发结核病患者激素使用总量大,平均为11.2 g,其中81.8%患者糖皮质激素总量大于3 g;每日维持量大,81.8%患者糖皮质激素维持量大于≥10 mg/d;临床症状不典型、特异性低,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咯痰,可见于多种疾病;肺外结核(25.5%)与血行播散(27.1%)多见,PPD皮试阳性率低(25%);明确诊断费时长,69.1%患者需2周以上;抗结核疗程相对长,疗程9个月以上者占54.5%。[结论]此类患者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无应用激素者有所差异,诊断上有赖于细菌学与病理学的检查以明确,必要时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糖皮质激素 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茶碱诱导T淋巴细胞自噬现象的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梁瑞韵 尹柯 +1 位作者 伍卫 黄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观察氨茶碱对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尼龙棉柱法分离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对照组、氨茶碱组(10-8~10-3mol/L,即0.0018~180μg/ml)及地塞米松组(DXM),培养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自噬... 目的:观察氨茶碱对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尼龙棉柱法分离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对照组、氨茶碱组(10-8~10-3mol/L,即0.0018~180μg/ml)及地塞米松组(DXM),培养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自噬率和凋亡率变化。结果:①T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度为81.3%~94.5%。②氨茶碱组干预T淋巴细胞培养72小时后,10-5~10-3mol/L氨茶碱组自噬率、10-8~10-3mol/L氨茶碱组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5);各浓度组的自噬率和凋亡率之间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在10-5mol/L氨茶碱干预下,按不同细胞密度接种T淋巴细胞,观察0、24、48、72小时的自噬率,可见随着细胞密度的减少和时间的延长,其自噬率有增加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③DXM干预T淋巴细胞72小时后,其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而自噬率无显著差异(P=0.481)。结论:10-5~10-3mol/L的氨茶碱可诱导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自噬率增加,10-8mol/L~10-3mol/L的氨茶碱可诱导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且自噬与凋亡间相互独立;DXM可诱导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表明不同的药物可诱导T淋巴细胞启动不同的程序性死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地塞米松 T淋巴细胞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uPA和PAI-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瑞韵 王李莉 +3 位作者 韩静静 吕志强 李海刚 江山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及其抑制因子PAI-2蛋白的表达,分析两指标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8例NSCLC组织中uPA和PAI-2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与性别、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及其抑制因子PAI-2蛋白的表达,分析两指标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8例NSCLC组织中uPA和PAI-2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癌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手术后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108例NSCLC组织uPA和PAI-2的阳性率分别为38.9%和43.5%;uPA的表达在男性组和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女性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且随着NSCLC临床分期的升高,uPA的阳性率也明显升高(P<0.05);鳞癌组织中PAI-2的表达明显较腺癌组织中高(P<0.05);uPA和PAI-2的表达均与术后生存期的长短有密切关系。【结论】NSCLC组织中uPA和PAI-2的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对uPA和PAI-2蛋白表达的干预,可能可以改变NSCLC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UPA PAI-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哮喘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梁瑞韵 伍卫 +2 位作者 黄瑾 尹柯 江山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142-144,共3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分离培养的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和CD8+T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尼龙棉柱法、磁珠分离法分离出CD4+、CD8+T淋巴细胞,分地塞米松(DXM)及空白(blank)组培养72h后,用流式细胞仪...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分离培养的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和CD8+T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尼龙棉柱法、磁珠分离法分离出CD4+、CD8+T淋巴细胞,分地塞米松(DXM)及空白(blank)组培养72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①DXM(10-5mol/L)可以诱导健康组和哮喘组CD4+及CD8+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②健康组和哮喘组的CD4+T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低于CD8+T细胞,P<0.05;③无论在CD4+T或CD8+T淋巴细胞,哮喘组的凋亡率均低于健康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可能部分通过促进CD4+、CD8+T淋巴细胞的凋亡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地塞米松 凋亡 CD4^+T细胞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对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及Foxp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梁瑞韵 伍卫 +3 位作者 黄瑾 江山平 黄林洁 李依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90-1694,共5页
目的:观察镁对分离培养的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及叉头框蛋白3(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经磁珠分离法分离出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分镁剂干预组(10 mmol/L)及空白组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观察镁对分离培养的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及叉头框蛋白3(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经磁珠分离法分离出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分镁剂干预组(10 mmol/L)及空白组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及Foxp3表达情况。结果:(1)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纯度为77.4%~92.3%,哮喘患者CD4+CD25+T细胞的纯度为75.2%~93.8%。(2)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在健康组为4.12%~7.98%,在哮喘组为4.51%~8.68%,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3)镁(10 mmol/L)可以诱导健康组及哮喘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但对Foxp3的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镁促进CD4+CD25+T调节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为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细胞凋亡 叉头框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相关的肺功能表现:从数据表象到机制分析
7
作者 许哲浩 梁瑞韵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180-182,190,共4页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会导致机体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造成靶器官损害,引起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目前对于糖尿病造成的心、脑、眼、肾的靶器官损害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研究成果,而关于糖尿病肺功能损害方面的研究较少...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会导致机体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造成靶器官损害,引起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目前对于糖尿病造成的心、脑、眼、肾的靶器官损害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研究成果,而关于糖尿病肺功能损害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总结了糖尿病对肺功能的损害情况,进而分析造成肺功能下降的可能机制,为防治糖尿病相关的肺部并发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肺功能 靶器官损害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梁瑞韵 伍卫 +1 位作者 黄瑾 江山平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7期1195-1198,共4页
目的本文拟研究地塞米松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噬的影响。方法分离哮喘组及健康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和CD4+CD2+5T细胞),分别与地塞米松(10-5mol.L-1)共培养。首先以电子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培养后... 目的本文拟研究地塞米松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噬的影响。方法分离哮喘组及健康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和CD4+CD2+5T细胞),分别与地塞米松(10-5mol.L-1)共培养。首先以电子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培养后细胞的自噬形态学改变;然后丹(磺)酰戊二胺(MDC)染色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细胞的自噬水平及CD4+CD2+5T细胞的Foxp3表达。结果①镜下可观察到与地塞米松共培养后细胞的典型自噬形态学改变;②地塞米松可以上调哮喘组外周血CD4+T和CD4+CD2+5T细胞的自噬率(P<0.05),自噬水平的升高均呈时间依赖性(P<0.05);③哮喘组CD4+CD2+5T细胞的Foxp3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地塞米松预处理对Foxp3的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地塞米松诱导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噬水平的增高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哮喘 T淋巴细胞 自噬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yclinD1、VEGF表达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梁瑞韵 江山平 +2 位作者 吕志强 张蔚 许晓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17-118,共2页
【目的】CyclinD1为肿瘤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而 VEGF 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而影响预后。本实验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 CyclinD1与 VEGF 的表达,了解两者的相互关系及 CyclinD1能否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 【目的】CyclinD1为肿瘤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而 VEGF 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而影响预后。本实验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 CyclinD1与 VEGF 的表达,了解两者的相互关系及 CyclinD1能否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55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切片中 CyclinD1与 VEGF 的表达阳性率: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中两者的表达阻性率;CyclinD1表达阳性组中 VEGF 的阳性率;VEGF 表达阳性组中 CyclinD1的阳性率。【结果】55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切片中,CyclinD1与 VEGF 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62%和75%;在转移组中两者的阳性率分别是77%和88%;在CyclinD1阳性组中 VEGF 的表达阳性率是94%;在 VEGF 阳性组中 CyclinD1的表达阳性率是79%。【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CyclinD1与 VEGF 的表达率高且均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两者有正相关,呈同向趋势。表明 CyclinD1可能通过 VEGF 的机制来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从而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周期蛋白D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肺血栓栓塞症回顾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瑞韵 江山平 +2 位作者 张蔚 吕志强 陆燕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的线索。[方法]对35例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肺血栓栓塞症中存在基础疾病和易患因素的有33例(94%),其中以肿瘤、心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的线索。[方法]对35例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肺血栓栓塞症中存在基础疾病和易患因素的有33例(94%),其中以肿瘤、心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吸烟和长期卧床多见。临床症状、体征和常规的胸部X线、心电图检查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超声心动图和D二聚体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确诊须依靠特殊检查如选择性肺动脉造影、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磁共振造影增强血管造影(MRA)等。[结论]当存在肺血栓栓塞症的高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而临床表现不能以其他疾病解释时,须行选择性肺动脉造影、CTPA或MRA检查来明确是否肺血栓栓塞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见习教学中临床思维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瑞韵 江山平 蔡凤间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年第9期96-99,共4页
内科见习教学是理论结合临床的实践过程,其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是关键,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可通过复习、强化基本理论知识与体格检查手法、引入实际病例与病案分析、教授教学查房、指导学生课... 内科见习教学是理论结合临床的实践过程,其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是关键,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可通过复习、强化基本理论知识与体格检查手法、引入实际病例与病案分析、教授教学查房、指导学生课余增值、教师自我提高及树立良好医德医风来培养,而又以引入实际病例与病案分析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见习 教学 临床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D1与肺癌的发生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瑞韵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51-652,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D1 肺癌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VEGF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瑞韵 江山平 +1 位作者 张蔚 郑东辉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并了解其表达与N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及10例非恶性肺部病变标本。NSCLC均有随访生存期及临床资...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并了解其表达与N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及10例非恶性肺部病变标本。NSCLC均有随访生存期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55例NSCLC切片中VEGF的表达,并与年龄,瘤体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5例肺癌病理组织切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是74.55%。VEGF表达:①在不同年龄,瘤体大小,腺癌和鳞癌两种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中均无显著性差异;②在淋巴结转移与否分组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③阳性与阴性组生存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提示VEGF有预后意义。结论 VEGF在NSCLC中表达阳性率高并影响NSCLC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VEGF 表达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对健康人外周血CD4~+T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14
作者 梁瑞韵 伍卫 +1 位作者 黄瑾 江山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1期7723-7727,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镁参与了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包括细胞增殖、凋亡等过程。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镁浓度对健康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有何影响。目的:拟观察镁离子浓度对体外培养的健康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背景:研究表明镁参与了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包括细胞增殖、凋亡等过程。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镁浓度对健康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有何影响。目的:拟观察镁离子浓度对体外培养的健康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分离20名健康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镁共培养24-72h,分别为低浓度镁(0.2和0.4mmol/L)、生理浓度镁(0.8mmol/L)和高浓度镁(5和10mmol/L),然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水平。结果与结论:①CD4+T细胞与低浓度镁共培养后,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②高浓度镁则显著下调CD4+T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水平(P<0.05)。③非生理浓度的镁对CD4+T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但是生理浓度镁(0.8mmol/L)对健康人外周血CD4+T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无影响(P>0.05)。结果提示细胞外镁缺乏可以诱导健康人外周血CD4+T细胞的凋亡和自噬,而补充镁可以下调其凋亡和自噬水平,生理浓度的镁不影响其凋亡和自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CD4+T细胞 凋亡 自噬 健康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瑞韵 吕志强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Nrf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8例NSCLC组织中Nrf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Nrf2的表达与患者吸烟、肿瘤的...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Nrf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8例NSCLC组织中Nrf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Nrf2的表达与患者吸烟、肿瘤的大小、癌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08例NSCLC组织Nrf2的阳性率为30.5%,明显癌旁高于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组织的6.2%(P=0.000);男性组、重度吸烟组、鳞癌组的Nrf2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女性组、轻吸烟或无吸烟组、腺癌组(P<0.05);Nrf2的阳性率均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0.05)。结论:Nrf2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NR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吕志强 陈茗 +4 位作者 江山平 谭艳芳 张蔚 梁瑞韵 李海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40只雌性SPF级BABL/c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为卵蛋白(OVA)哮喘组;C组为雷公藤甲素治疗组;D组为地塞米松治疗组。在末...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40只雌性SPF级BABL/c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为卵蛋白(OVA)哮喘组;C组为雷公藤甲素治疗组;D组为地塞米松治疗组。在末次激发24h后所有小鼠取左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Masson三色染色以及抗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支气管管壁厚度(WAt/Pbm),支气管平滑肌厚度(WAm/Pbm)。取右肺组织行RT-PCR检测TGF-β1mRNA表达。【结果】B组小鼠支气管管壁厚度、杯状细胞百分数、气道平滑肌厚度、胶原纤维面积、TGF-β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1)。C组小鼠上述各指标依次均显著低于B组(P<0.05),D组小鼠上述指标显著低于B组(P<0.05)。但C组和D组上述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的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支气管的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杯状细胞比,胶原纤维含量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5、0.815、0.898、0.837;P<0.01)。【结论】雷公藤甲素可抑制BABL/c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发生,其机制有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气道重塑 小鼠 雷公藤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蔚 江山平 +3 位作者 吕志强 梁瑞韵 许晓矛 喻永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外周血免疫学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对我院35例COPD 并急性加重期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急性加重获得控制一周时,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测定其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外周血免疫学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对我院35例COPD 并急性加重期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急性加重获得控制一周时,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测定其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与 NK 细胞,与正常人对照。【结果】COPD 组治疗前 CD_3^+、CD_4^+、CD_4^+/CD_8^+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 CD_3^+、CD_4^+仍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 CD_4^+/CD_8^+则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COPD 组治疗前 NK 细胞较正常组下降(P<0.05),治疗后 NK 细胞与治疗前及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PD 急性加重期时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及 NK 细胞降低,反映了细胞免疫紊乱状态,急性加重期控制后短期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状况有改善,但仍处于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李红 吕志强 梁瑞韵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4期729-734,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组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于吸烟、有毒颗粒等吸入后,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不可逆性气流受限。它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肺部疾病,至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三大致死病因。大量证据表明慢阻肺是一种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组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于吸烟、有毒颗粒等吸入后,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不可逆性气流受限。它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肺部疾病,至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三大致死病因。大量证据表明慢阻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除了肺部炎症外,还涉及一系列的肺外表现,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肺癌、代谢综合征、抑郁等,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慢阻肺患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血管疾病 慢性炎症性疾病 进行性加重 全身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 代谢综合征 慢阻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江山平 黄莉文 +3 位作者 吕志强 张蔚 梁瑞韵 李依群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轻、中度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随机分为 A、B 2组,每组各15例。两组病人均予吸入布地奈德400-800μg/d,同时 B 组患者口服红霉素0.2g,每日...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轻、中度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随机分为 A、B 2组,每组各15例。两组病人均予吸入布地奈德400-800μg/d,同时 B 组患者口服红霉素0.2g,每日3次。疗程8周。两组病例试验前、后均予肺通气功能检查和组胺吸入激发试验。【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病人治疗前的组胺 PC_(20-FEVI)差异亦无显著性,但治疗后 B 组病人的组胺 PC_(20-FEVI)显著高于 A 组,(0.9±0.4)g/L vs(0.6±0.2)g/L,P<0.05。【结论】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有降低哮喘患者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气道反应性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糖皮质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哮喘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江山平 梁瑞韵 +2 位作者 杨莉 张蔚 吕志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71-1574,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糖皮质激素抵抗型(SR)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哮喘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探讨雷公藤甲素对SR哮喘有无治疗作用。方法:SR哮喘患者16例,随机分组为A及B两组,每组各8例。2组患者均予口服丙卡...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糖皮质激素抵抗型(SR)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哮喘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探讨雷公藤甲素对SR哮喘有无治疗作用。方法:SR哮喘患者16例,随机分组为A及B两组,每组各8例。2组患者均予口服丙卡特罗50—100μg/d和茶碱400mg/d,并急性发作时吸入沙丁胺醇200-800μg/d。A组患者同时联合应用雷公藤甲素每次33μg,口服,每日3次。疗程4周。疗程开始及结束时分别行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5水平测定,哮喘临床积分和肺功能检查。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血清IFN-γ和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V50%)、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V25%)均显著增高,哮喘临床积分和血清IL-4、IL-5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和低于B组治疗后(P〈0.05)。B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与丙卡特罗和茶碱联合应用可能是治疗SR哮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糖皮质激素 细胞因子 雷公藤甲素 呼吸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