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外并重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3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樊建开 王耀萍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5-97,共3页
通过采用内外并重、标本兼顾、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33例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中27例(81.82%)得到保肢痊愈。证明以中医中药为主,辨证分期施治,控制感染、降低血糖、改善微循环等内治法是治疗本病的基本保证。而清热箍围消肿药的外用、... 通过采用内外并重、标本兼顾、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33例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中27例(81.82%)得到保肢痊愈。证明以中医中药为主,辨证分期施治,控制感染、降低血糖、改善微循环等内治法是治疗本病的基本保证。而清热箍围消肿药的外用、适时扩疮排脓、逐次清除坏死组织、保护筋膜肌腱等外治疗法更是保存肢体、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坏疽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肢端坏疽中西医辨治及预防 被引量:7
2
作者 樊建开 金振哲 王耀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肢端坏疽 中西医结合治疗 预防 病因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樊建开 徐兆东 +2 位作者 蔡惠群 杨协珍 薛慈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肢端坏疽程度及感染程度的关系。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 、CD8。 结果  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CD8细胞明显升高。CD4 /CD8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肢端坏疽程度及感染程度的关系。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 、CD8。 结果  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CD8细胞明显升高。CD4 /CD8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白细胞较高组CD3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5 )。不同坏疽程度组间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不同感染程度组间白细胞较高组CD3明显降低 (P <0 0 5 )。 结论  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肢端坏疽 T细胞亚群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肢端坏疽研究动态 被引量:23
4
作者 樊建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7-40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肢端坏疽 症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免疫功能初探疖病的发病与中药疗效的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樊建开 薛慈民 陈立琼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24-25,共2页
疖病以一个或多个疖肿接连出现、反复发生为特点。临床治疗常难以速愈。根据祖国医学“外疡实从内出,与内证异流而同源”的理论,我们对疖病患者进行免疫功能检查及临床治疗性观察,从中看到,疖病的发生不仅有外邪(病原菌)的侵入,同时也... 疖病以一个或多个疖肿接连出现、反复发生为特点。临床治疗常难以速愈。根据祖国医学“外疡实从内出,与内证异流而同源”的理论,我们对疖病患者进行免疫功能检查及临床治疗性观察,从中看到,疖病的发生不仅有外邪(病原菌)的侵入,同时也存在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疖病 免疫功能 中药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内外治疗对糖尿病足0~1级病变临床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樊建开 蔡惠群 +3 位作者 徐兆东 虞芳华 张明 仇菲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对糖尿病足0~1级病变的影响。方法:共54例,观察肢端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血浆内皮素、血管多普勒超声等变化,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4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66%,对照组有效率37.50%,有显著差...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对糖尿病足0~1级病变的影响。方法:共54例,观察肢端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血浆内皮素、血管多普勒超声等变化,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4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66%,对照组有效率37.50%,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有显著改善(P<0.01),踝臂血压指数略有提高,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浆内皮素明显降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下肢血管超声显示股动脉、动脉内膜有明显改善。结论:中药在糖尿病足0~1级病变的治疗中起一定的干预作用,尤其对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0~1级 中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疮疡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樊建开 姜宏军 《河北中医》 2001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 从血液流变学角度验证疮疡的发病机制 ,探讨阴证、阳证临床表现不同的物质基础 ;观察活血化瘀药物在阳证疮疡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中医外科辨阴证、阳证的要点 ,选择阳证疮疡组 5 0例 (分为双黄连组和丹参组 ) ,阴证疮疡组 2 ... 目的 从血液流变学角度验证疮疡的发病机制 ,探讨阴证、阳证临床表现不同的物质基础 ;观察活血化瘀药物在阳证疮疡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中医外科辨阴证、阳证的要点 ,选择阳证疮疡组 5 0例 (分为双黄连组和丹参组 ) ,阴证疮疡组 2 4例 ,正常组 2 0例 ,检测 3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流变学检测阳证组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血沉、血沉K值、纤维蛋白原高于正常组 (P <0 .0 5或P <0 .0 1) ;阴证组除红细胞比积外 ,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阴证组血浆黏度明显高于阳证组 (P <0 .0 1)。阳证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特征性指标下降明显 (P <0 .0 5或P <0 .0 1) ,丹参组与双黄连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治愈时间丹参组优于双黄连组 (P <0 .0 5 )。结论 疮疡患者在血液流变学上表现为“高黏”、“高凝”、“高聚”状态。血浆黏度增高幅度的差异可能为阴证、阳证临床表现不同的病理基础之一。清热解毒配合活血化瘀在阳证疮疡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疮疡 阴证 阳证 血液流变学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仙方》疡科方辨析
8
作者 樊建开 仇菲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6期16-18,共3页
《急救仙方》六卷所载方药,为背疮、疔疮治法之先导,内外并重,辨析详尽,对了解疡科急救方剂的历史渊源,发掘利用古代医方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 《急救仙方》 疡科 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珍膏诱发寻常型银屑病一例报告
9
作者 樊建开 《上海医学》 CAS 1988年第7期387-387,共1页
患者男性,32岁。就诊前2周因右外踝扭伤而贴宝珍膏。2天后局部发生红斑、瘙痒,当时诊断为“接触性皮炎”。经用硼酸溶液湿敷,症状未见好转,皮损渐向四周扩大。踝部出现红斑的同时,手背、上臂也出现点滴状红色丘疹,较快发展至四肢、躯干... 患者男性,32岁。就诊前2周因右外踝扭伤而贴宝珍膏。2天后局部发生红斑、瘙痒,当时诊断为“接触性皮炎”。经用硼酸溶液湿敷,症状未见好转,皮损渐向四周扩大。踝部出现红斑的同时,手背、上臂也出现点滴状红色丘疹,较快发展至四肢、躯干及头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四肢 解剖部位 点滴状 鳞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10
作者 樊建开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11-12,共2页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将中医经典理论融会贯通于现代中医教学中,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临床教学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龙蛇药治疗毒蛇咬伤502例总结
11
作者 樊建开 史可 《蛇志》 1999年第2期32-34,共3页
1992年11月至1995年6月,江西鹰潭市人民医院、江苏崇安人民医院和浙江海宁市人民医院对青龙蛇药进行临床观察,502例蛇伤患者中选择280例进行随机分组、双盲对照、前瞻性临床验证,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开放组... 1992年11月至1995年6月,江西鹰潭市人民医院、江苏崇安人民医院和浙江海宁市人民医院对青龙蛇药进行临床观察,502例蛇伤患者中选择280例进行随机分组、双盲对照、前瞻性临床验证,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开放组222例,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青龙蛇药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和营法治疗疮疡30例及血液流变学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耀萍 樊建开 叶伟成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疮疡 中医药疗法 清热和营法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早期病变的防治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仇菲 樊建开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4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早期防治 早期病变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患 世界卫生组织 下肢感染 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通散对糖尿病肢端坏疽早期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惠群 樊建开 《河北中医》 2004年第10期727-729,共3页
目的 观察温通散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早期病变的疗效 ,并探讨其改善患者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机制。方法  5 4例 2型糖尿病早期肢端病变患者在内科一般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 30例外用温通散水煎剂泡足 ,对照组 2 4例予高锰酸钾稀释液泡... 目的 观察温通散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早期病变的疗效 ,并探讨其改善患者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机制。方法  5 4例 2型糖尿病早期肢端病变患者在内科一般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 30例外用温通散水煎剂泡足 ,对照组 2 4例予高锰酸钾稀释液泡足 ,共治疗 3个月 ,观察 2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肢端感觉、疼痛、皮温诸症和踝 臂血压指数、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下肢动脉内膜、血流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温通散对于防治糖尿病肢端坏疽早期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坏疽 温通散 外治法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瘿扶正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兆东 周绍荣 +4 位作者 赵亮 稽瑛 薛慈民 樊建开 陆灏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4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消瘿扶正方加优甲乐治疗桥本甲状腺炎60例,并与单纯优甲乐治疗60例对比其疗效。方法:治疗组用消瘿扶正方加优甲乐,对照组用优甲乐治疗,对中医症候甲状腺肿大、颈部不适、易怒、怕冷、浮肿等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观察TPOAB、TGAB、... 目的:观察消瘿扶正方加优甲乐治疗桥本甲状腺炎60例,并与单纯优甲乐治疗60例对比其疗效。方法:治疗组用消瘿扶正方加优甲乐,对照组用优甲乐治疗,对中医症候甲状腺肿大、颈部不适、易怒、怕冷、浮肿等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观察TPOAB、TGAB、TRAB等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总疗效治疗组为51.7%,对照组为33.3%,两组均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组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瘿扶正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消瘿扶正方 优甲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意金黄贴膏治疗急性疮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平 樊建开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2-33,共2页
将 45例急性阳证疮疡患者 ,随机分为如意金黄贴膏治疗组 3 0例、传统金黄膏对照组 1 5例 ,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6 67% ,对照组为 93 3 3 % (P >0 0 5)。如意金黄贴膏治疗急性阳证疮疡 ,与金黄膏疗效相似 ,但用药方... 将 45例急性阳证疮疡患者 ,随机分为如意金黄贴膏治疗组 3 0例、传统金黄膏对照组 1 5例 ,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6 67% ,对照组为 93 3 3 % (P >0 0 5)。如意金黄贴膏治疗急性阳证疮疡 ,与金黄膏疗效相似 ,但用药方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意金黄贴膏 金黄膏 急性疮疡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丹毒的中医外治疗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英 樊建开 《中医外治杂志》 2005年第3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下肢丹毒 外治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血清IgE的研究
18
作者 刘承煌 候爱琴 +1 位作者 康克非 樊建开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71-274,共4页
本文用BA-ELISA测定64例银屑病患者的血浒IgE含量,并与22例正常人作对照。其均值相应为222.18±397.71IU/ml和178.81±127.30IU/ml。IgE高于正常值上限者6例,占9.4%,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意义。不同皮损形态和不同病情活动性对... 本文用BA-ELISA测定64例银屑病患者的血浒IgE含量,并与22例正常人作对照。其均值相应为222.18±397.71IU/ml和178.81±127.30IU/ml。IgE高于正常值上限者6例,占9.4%,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意义。不同皮损形态和不同病情活动性对IgE含量分析亦未见其有影响。银屑病性关节炎对IgE含量也无影响。未能证实本病患者IgE含量增高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清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内服外敷合菌苗注射治疗疖病224例
19
作者 王耀萍 樊建开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疖病 菌苗注射 中医药疗法 内服外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祛邪内外合治糖尿病并发背痈
20
作者 蔡惠群 樊建开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44,共2页
采用清热泻火、和营利湿、扶正托毒的内外合治法治疗糖尿病并发背痈一例 。
关键词 糖尿病 背痈 内外合治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