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樊新颖 张仁良 +5 位作者 殷勤 徐格林 马敏敏 朱武生 樊小兵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277-279,286,共4页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治疗 临床观察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冠状动脉支架 缺血性卒中 支架置入术 血管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TOAST分型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樊新颖 贾伟 +3 位作者 李敏 马敏敏 刘德志 朱武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后循环梗死的TOAST分型特征,探讨后循环梗死患者的病因及机制。方法选取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首次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共435例,所有患者均行CT、MRI、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分为近段梗死、中段梗死...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后循环梗死的TOAST分型特征,探讨后循环梗死患者的病因及机制。方法选取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首次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共435例,所有患者均行CT、MRI、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分为近段梗死、中段梗死和远段梗死。各项检查完善后参照TOAST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221例)、小动脉闭塞型(83例)、心源性栓塞型(88例)、其他明确病因型(10例)及不明原因型(33例)。结果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常见(50.8%),其次为心源性栓塞(20.2%)、小动脉闭塞型(1 9.1%)。与年龄<45岁患者比较,中老年患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后循环梗死最常见(P<0.05)。在所有患者中,远段梗死最常见(53.7%),其次为中段梗死(30.3%)及近段梗死(23.2%)。近段梗死患者的小动脉闭塞型较少见,与远段梗死、中段梗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是我国后循环梗死最常见的病因,后循环梗死病因存在年龄、性别、部位差异。明确后循环梗死的病因,对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延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
3
作者 夏帆 闫安 +2 位作者 樊新颖 景来红 邱慧阳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SWAT模型和水足迹理论,模拟延河流域蓝绿水量,评价其水资源可持续性。结果表明:1980—2020年,延河流域多年平均蓝绿水量为45.68亿m3,蓝绿水系数分别为30.6%和69.4%,水资源构成以绿水为主;退耕还林缓解了流域水资源紧张状态,水资源... 基于SWAT模型和水足迹理论,模拟延河流域蓝绿水量,评价其水资源可持续性。结果表明:1980—2020年,延河流域多年平均蓝绿水量为45.68亿m3,蓝绿水系数分别为30.6%和69.4%,水资源构成以绿水为主;退耕还林缓解了流域水资源紧张状态,水资源短缺指数从0.40降至0.36;退耕还林对缓解流域水资源压力具有积极作用,使水资源压力指数平均降低了33.89%;流域多年平均灰水足迹为8.62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理论 延河流域 水资源可持续性 SWAT模型 蓝水 绿水 退耕还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9例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樊新颖 李芸 +1 位作者 王昭君 马敏敏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分析379例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病例共379例,所有患者均行CT/MRI、超声心动图及血生化实验室等相关检查。患者行CTA/MRA/DSA、血管超声等脑血管检... 目的:分析379例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病例共379例,所有患者均行CT/MRI、超声心动图及血生化实验室等相关检查。患者行CTA/MRA/DSA、血管超声等脑血管检查。结果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中头晕伴/不伴视物旋转、言语不清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最为常见(53.6%),梗死部位以桥脑、小脑最为常见。55.4%患者存在血管病变,其中椎动脉起始部病变最常见。结论全面认识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对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防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梗死 症状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卵圆中心缺血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樊新颖 刘新峰 +2 位作者 朱武生 徐格林 马敏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半卵圆中心缺血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半卵圆中心缺血发生的机制。方法研究资料来自南京卒中注册数据库,半卵圆中心缺血组46例,对照组29例,均经头颅MRI检查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验证。结果半卵圆中心缺血患者脑动脉粥样... 目的研究半卵圆中心缺血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半卵圆中心缺血发生的机制。方法研究资料来自南京卒中注册数据库,半卵圆中心缺血组46例,对照组29例,均经头颅MRI检查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验证。结果半卵圆中心缺血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发生率为60.9%,对照组为27.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粥样硬化及狭窄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颈内动脉,其次为椎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不同年龄半卵圆中心缺血患者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是半卵圆中心缺血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68
6
作者 赵红梅 刘文华 +4 位作者 王筱萌 樊新颖 朱武生 刘新峰 徐格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复发性脑梗死(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RCI)与初发性脑梗死(first cerebral infarction,FCI)的危险因素、TOAST分型及病变血管特征进行分析,探讨RCI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提取南京脑卒中注册系统中RCI患者110例为RCI组... 目的通过对复发性脑梗死(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RCI)与初发性脑梗死(first cerebral infarction,FCI)的危险因素、TOAST分型及病变血管特征进行分析,探讨RCI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提取南京脑卒中注册系统中RCI患者110例为RCI组,同时提取同期FCI患者317例为FCI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按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类;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判断脑血管情况。结果 RCI组和FCI组高血压最为常见(68.2%vs 60.9%),RCI组高脂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明显高于FCI组(P<0.01)。RCI组和FCI组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最常见(46.4%vs 54.9%)。RCI组不明原因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FCI组(10.0%vs 3.2%,P<0.01)。2组脑血管病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RCI组脑血管无病变比例明显低于FCI组(9.8%vs 20.4%,P<0.05),狭窄比例明显高于FCI组(75.5%vs59.5%,P<0.01)。结论 RCI与FCI在TOAST分型各亚型的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不明原因脑梗死在RCI中比例上升;血管影像学检查RCI发生血管病变的比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危险因素 脑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徐格林 樊新颖 +2 位作者 殷勤 张仁良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CAS)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颈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05例。根据患者术后的血压状况,将其分为无低血压者、短暂性低血压者(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50mmHg,持续时间〈24...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CAS)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颈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05例。根据患者术后的血压状况,将其分为无低血压者、短暂性低血压者(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50mmHg,持续时间〈24h)及持续低血压者(上述低血压状态持续时间超过24h)。采用Cox多元回归法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术后29例(27.6%)出现短暂性低血压;16例(15.2%)出现持续低血压状态,其中3例低血压状态持续超过10d。16例持续低血压状态的患者持续时间为Md=3d(1~21d)。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年龄〉75岁)、术前有低血压病史、狭窄程度≥80%、使用球囊后扩张、使用激光雕刻支架、操作时间超过1.5h与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状态有关(P〈0.05)。经Cox比例风险分析并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术前低血压病史(RR=4.53;95%CI1.39~9.72;P=0.008)、狭窄程度≥80%(RR=4.09;95%CI1.27~8.97;P=0.014)、使用球囊后扩张(RR=3.57;95%CI1.13~7.25;P=0.025)和操作时间〉1.5h(RR=4.87;95%C11.81~9.55;P=0.004)为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有低血压病史、重度颈动脉狭窄、使用球囊后扩张和介入治疗操作时间较长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持续性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颈动脉狭窄 低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经鼻脑靶向治疗创伤性脑外伤后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17
8
作者 郭芮兵 田利丽 +2 位作者 吕秋石 樊新颖 刘新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1-475,共5页
目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文中探讨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实验性TBI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NGF)。参照Feeney... 目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文中探讨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实验性TBI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NGF)。参照Feeney's自由落体法制作TBI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经鼻给NGF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评估3组TBI大鼠的认知功能情况。尼氏染色检测海马存活神经元,用ELISA法测定海马Aβ42含量,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TBI大鼠海马Aβ42表达的情况。结果治疗组TBI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认知功能障碍明显减轻(P<0.05),尼氏染色观察发现海马存活的神经元细胞数目在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LISA和免疫组化观察发现海马Aβ42表达在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给NGF可增加TBI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存活,减轻Aβ42沉积,促进损伤后认知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给药 创伤性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申宁 徐格林 +2 位作者 樊新颖 樊小兵 刘新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962-965,共4页
目的:评估国人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在南京卒中注册项目中登记的缺血性脑卒中随访2年的患者,对脑卒中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进行分层:无、有但已控制和有但未控制。采用Cox比... 目的:评估国人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在南京卒中注册项目中登记的缺血性脑卒中随访2年的患者,对脑卒中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进行分层:无、有但已控制和有但未控制。采用Cox比例危险模型评估脑卒中再发的风险。结果:登记患者第1年的脑卒中总体再发率为11.2%。在分析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心房纤颤和吸烟对脑卒中再发的影响显著。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血压、心房纤颤患者使用抗凝药均可使其再发危险减半(P<0.001)。停止吸烟1年以上可使脑卒中再发的危险比率(HR)从1.71降至1.39(P<0.05)。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对于脑卒中再发危险的影响无显著差异(HR为1.69和1.64,P>0.05)。结论:国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率稍高于西方人群的水平。控制高血压、心房纤颤患者使用抗凝药、戒烟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再发 危险因素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颅脑外伤大鼠的抗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吕秋石 郭芮兵 +6 位作者 姜永军 叶瑞东 樊新颖 马敏敏 李芸 徐格林 刘新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后炎症反应会引发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文中旨在探讨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 , NGF)对 TBI后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后炎症反应会引发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文中旨在探讨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 , NGF)对 TBI后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TBI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自由落体法撞击建立脑外伤模型,假手术组仅采用开颅窗后用骨蜡封闭。治疗组TBI后6 h经鼻给予NGF(50 g/d),TBI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4~7.5),每天给药1次,持续给药至大鼠被处死。各组分别于TBI后12 h、24 h各处死6只大鼠。测定大鼠伤侧皮质内IL-1β、TNF-α的表达量、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DNA结合活性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42)的表达。结果 TBI后12 h和24 h治疗组大鼠IL-1β的表达量[(37.51±1.92、36.23±2.99)pg/mg]较TBI模型组[(70.65±3.10、68.85±8.10)pg/mg]明显降低(P<0.05),TNF-α的表达量[(27.63±5.77、29.94±8.62)pg/mg]较TBI模型组[(47.12±7.38、56.15±11.20)pg/mg]显著减少(P<0.05),TBI后12 h、24 h,经鼻给予NGF后,治疗组大鼠NF-κB DNA结合活性(111.62±0.49、131.52±0.88)较TBI模型组(135.26±0.60、149.86±0.49)显著降低(P<0.05),伤侧皮质内Aβ42的表达(0.230±0.008、0.520±0.004)较TBI模型组(0.827±0.009、1.390±0.010)明显下降(P<0.05)。结论经鼻给予NGF可控制TBI大鼠脑内的炎症反应,该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β42/NF-κB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鼻内 投药 炎症反应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芸 王昭君 +3 位作者 谢怡 叶瑞东 徐格林 樊新颖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65-168,共4页
近二十年来,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卒中仍然是致残的最主要因素.尽管卒中急性期的溶栓治疗能够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但是由于卒中发生后,溶栓时间窗的限制,仅使一小部分患者能够获益[1].卒中... 近二十年来,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卒中仍然是致残的最主要因素.尽管卒中急性期的溶栓治疗能够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但是由于卒中发生后,溶栓时间窗的限制,仅使一小部分患者能够获益[1].卒中发生后最主要是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这些损害在卒中发生的急性期最明显,随后的4~6周部分功能有所改善,但是患者依然残留一些功能缺损,从而导致了慢性残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移植 卒中 临床试验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敏敏 张仁良 +5 位作者 殷勤 徐格林 周志明 朱武生 樊新颖 刘新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4-566,共3页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6例,观察其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狭窄率、症状改善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术观察...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6例,观察其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狭窄率、症状改善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术观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0.6±12.1)%,Wingspan支架置入后平均残余狭窄率为(20.4±10.2)%,手术成功率100%。30天和6个月内同侧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6.3%和12.5%。68.8%患者症状改善明显。5例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复查,1例伴有80%再狭窄。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成功率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疾病 支架 脑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方方 张敏 +3 位作者 吴秀珍 孔祥锋 殷勤 樊新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microalbumin excretion,UAE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12月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所有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合并LA分为LA组45例,无LA...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microalbumin excretion,UAE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12月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所有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合并LA分为LA组45例,无LA组75例,详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24 h UAER及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比较2组一般临床危险因素及24 h UAER,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20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LA 45例,占37.5%。与无LA组比较,LA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24 h UAE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A与24 h UAER水平呈正相关(r=0.681,P<0.01);24 h UAER(OR=1.100,95%CI:1.03~1.17,P=0.002)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与24 h UAER密切相关,24 h UAER可以作为小血管病损伤的一个标记物,对LA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白蛋白尿 脑梗死 小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功能及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丽 徐格林 樊新颖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神经营养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th factoe,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神经营养因子-4/5(neurotrophin-4/5,NT-4/5)等。这些因子可以作为信号传... 神经营养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th factoe,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神经营养因子-4/5(neurotrophin-4/5,NT-4/5)等。这些因子可以作为信号传导通路的配体与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rk)高亲和力结合,也可以与分子量为75KDNT受体(75KDNT receptor,p75)以低亲和力结合。Trk包括TrkA、TrkB、TrkC等3种,神经营养因子与其Trk结合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其中NGF可与TrkA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信号通路 突触可塑性 谷氨酸释放 神经元凋亡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TRKB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微出血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芸 樊新颖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既往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 )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文中初步探讨脑微出血( cerebml microbleeds, CMBs)和P S D 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人2 0 1 5年1 月至2 0 1 5年9 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 目的既往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 )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文中初步探讨脑微出血( cerebml microbleeds, CMBs)和P S D 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人2 0 1 5年1 月至2 0 1 5年9 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 1 0 例.所有患者于卒中后3 个月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4 版)》躯体疾病所致心境障碍诊断标准进行P S D 的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分为P S D 组和非P S D 组.单因素分析组间差异,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 S D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 1 0 例患者中,P S D 组共6 4 例(3 0 .5 % ).同非P S D 组相比,P S D 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患病率、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及深部CMBs发生率明显较高,而教育程度明显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单因素log istic回归分析示,深部CMBS 是P S D 的危险因素(0R =2.003, 9 5% CI:1.021- 3.930,P = 0 .0 4 3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糖尿病、微出血、NIHSS评分及教育程度等混杂因素后,深部CMBs仍为P S D 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 2.346, 95% CI:1.037-5.307,P = 0.041) . 结论脑深部CMBs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P S D 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深部CMBS可能参与P S D 的发病机制.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深部CMBS,及早干预P S D 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出血 卒中后抑郁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经鼻三叉神经通路入脑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玉苹 马敏敏 +3 位作者 郭芮兵 樊新颖 徐格林 刘新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通过经鼻给予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来探讨药物经鼻三叉神经通路入脑的可能性。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经鼻给药(IN)0.5h组(n=3)、1h组(n=4)、2h组(n=3)、6h组(n=3),即在经鼻给予50μl(20μg)TGF-β... 目的通过经鼻给予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来探讨药物经鼻三叉神经通路入脑的可能性。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经鼻给药(IN)0.5h组(n=3)、1h组(n=4)、2h组(n=3)、6h组(n=3),即在经鼻给予50μl(20μg)TGF-β1后0.5、1、2、6h处死动物;对照组为不给药大鼠。取各组大鼠动脉血以及小脑、中脑、脑桥、延髓、上颈髓组织和双侧三叉神经,采用ELISA法检测各样本内TGF-β1含量。结果与对照组(15.01±1.50pg/mg)相比,IN0.5、1、2、6h组大鼠三叉神经TGF-β1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1h(75.46±12.50pg/mg)达高峰。IN1h组大鼠延髓TGF-β1含量为7.57±1.75pg/mg,与对照组(3.30±0.35pg/mg)相比显著提高(P<0.01),脑桥TGF-β1含量(5.92±0.92pg/mg)与对照组(3.41±0.24pg/m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大鼠小脑、中脑、上颈髓及血浆中TGF-β1的含量在给药前后均无显著改变。结论经鼻给予TGF-β1后药物可绕过血-脑脊液屏障快速进入三叉神经,并沿三叉神经通路逆行转运至延髓等中枢神经系统(CNS),此种给药途径为治疗三叉神经及CNS疾病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药 鼻内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三叉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燃池热水盘管系统的农村冬季采暖方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宝刚 杜广文 +2 位作者 刘鸣 袁鹏丽 樊新颖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7-992,共6页
以新建燃池热水盘管采暖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实测及相关分析的方式,对燃池热水盘管采暖地板温度分布、室内热湿环境及燃池热能利用方式等进行了试验分析,验证了新建采暖系统相对传统燃池采暖的改善效果。实测结果表明,燃池地板... 以新建燃池热水盘管采暖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实测及相关分析的方式,对燃池热水盘管采暖地板温度分布、室内热湿环境及燃池热能利用方式等进行了试验分析,验证了新建采暖系统相对传统燃池采暖的改善效果。实测结果表明,燃池地板在采暖期间温度分布均匀并基本在30℃以下;在室外温湿度突变的情况下,能够保证采暖室内热湿环境符合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居民冬季生活方式的要求;燃池与散热器耦合运行模式下采暖地板平均温度与室内气温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3),明显大于燃池单独作用下(R=0.57)的情况,即耦合作用对室内热状况的影响优于单独作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池热水盘管系统 农村地区 采暖方式 地板温度 室内热湿环境 能量梯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池采暖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宝刚 袁鹏丽 +2 位作者 刘鸣 樊新颖 郝文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71-1475,共5页
为了定量分析燃池采暖的热环境,以辽宁省阜新市农宅为研究对象,对燃池采暖的建筑室内热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燃池采暖房的热环境稳定性和热舒适性以及室内热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室内外温度波动比率和综合温度的波幅。结果表明,综合2个指... 为了定量分析燃池采暖的热环境,以辽宁省阜新市农宅为研究对象,对燃池采暖的建筑室内热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燃池采暖房的热环境稳定性和热舒适性以及室内热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室内外温度波动比率和综合温度的波幅。结果表明,综合2个指标燃池采暖房的热稳定性高于炕采暖房,分析了影响北方冬季农民室内热舒适的围护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后,利用扩展的热舒适模型计算燃池采暖房间的PMV值,从定量上得到了燃池采暖房更舒适,为农户选择不同的采暖方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池采暖 热环境 稳定性 热舒适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松 周晓辉 +5 位作者 周志明 马敏敏 樊新颖 吴波娜 刘新峰 徐格林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12期961-964,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颈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经脑血管造影术确诊有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12例,无狭窄者50例。根据造影结果,将颈动脉狭窄分轻度狭窄组45例、中度狭窄组39例和重度狭窄组28例...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颈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经脑血管造影术确诊有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12例,无狭窄者50例。根据造影结果,将颈动脉狭窄分轻度狭窄组45例、中度狭窄组39例和重度狭窄组28例。单侧颈动脉狭窄有62例,双侧颈动脉狭窄有50例。比较不同组别间SUA水平的差异以及SUA与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狭窄组SUA水平显著高于无狭窄组(343±111μmol/L vs 287±67μmol/L,P<0.01);重度狭窄组SUA水平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408±112μmol/L vs 351±100 μmol/L,P=0.025;408±112μmol/L vs 296±99μmol/L,P<0.01);中度狭窄组SUA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P=0.01 7);双侧颈动脉狭窄组SUA水平高于单侧狭窄组(378±128μmol/L vs 314±85μmol/L,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UA并非颈动脉狭窄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P=0.239);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SUA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401,P<0.01)。结论高血尿酸是颈动脉狭窄与否的重要但非独立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合并脑耗盐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戴征 樊新颖 +1 位作者 邵加庆 朱武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5-235,211,共2页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是广泛累及脑和脊髓白质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脑耗盐综合征(CSWS)是一种罕见的以低钠血症和脱水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现报告1例ADEM合并CSWS。1病例男,29岁,因"左下肢痛9 d,头痛发...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是广泛累及脑和脊髓白质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脑耗盐综合征(CSWS)是一种罕见的以低钠血症和脱水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现报告1例ADEM合并CSWS。1病例男,29岁,因"左下肢痛9 d,头痛发热6 d,意识不清1 d"于2015年1月18日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耗盐综合征 CSWS 脊髓白质 脱髓鞘疾病 下肢痛 低钠血症 头痛发热 SIADH 脊髓中间外侧柱 双侧额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