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MD基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樊绮诗 崔杰峰 +4 位作者 夏玉卿 黄陶 孟渊 潘瑞福 李建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 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寻找DMD基因的缺失范围。方法 用 2 5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对 17例DMD或BMD患者进行DMD基因检测。结果  8例患者 (47.1% )被检出DMD基因片段性缺失 ,其中 7例患者的缺失部位集中在 44~ 5 1号外显子 ,另 1例患... 目的 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寻找DMD基因的缺失范围。方法 用 2 5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对 17例DMD或BMD患者进行DMD基因检测。结果  8例患者 (47.1% )被检出DMD基因片段性缺失 ,其中 7例患者的缺失部位集中在 44~ 5 1号外显子 ,另 1例患者的缺失部位处于DMD基因的 5′端。结论 我国DMD或BMD患者DMD基因的缺失热点主要位于该基因的中央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DMD/BMD 基因缺失 肌营养不良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测序技术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及其价值与风险 被引量:5
2
作者 樊绮诗 吴蓓颖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245-249,共5页
测序技术从第1代发展至今的第4代,读长从长到短,又再由短至长。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有力地促进了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其中高通量测序又称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即二代测序技术因其通量大、精确度高且... 测序技术从第1代发展至今的第4代,读长从长到短,又再由短至长。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有力地促进了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其中高通量测序又称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即二代测序技术因其通量大、精确度高且信息量丰富,不同的测序平台在通量、读长、准确度、速度和成本方面各具优势,在基因组从头测序、重测序、转录组及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NGS的数据产出一直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并逐渐应用于个性化医疗和遗传诊断等临床服务。NGS在临床肿瘤的研究与检测中也显示出巨大的市场价值,但是在此背后却同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D基因及其产物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樊绮诗 潘瑞福 +5 位作者 崔杰峰 李建平 翁中芳 张宇舟 朱立红 杨伟宗 《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9年第6期268-270,共3页
目的针对DMD基因的突变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编码产物的异常,探讨DMD基因及其编码产物──抗肌营养个良蛋白的检测对于诊断疾病的意义。方法用多重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对DMD或BMD患者的DMD基因和抗肌营养不良蛋白... 目的针对DMD基因的突变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编码产物的异常,探讨DMD基因及其编码产物──抗肌营养个良蛋白的检测对于诊断疾病的意义。方法用多重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对DMD或BMD患者的DMD基因和抗肌营养不良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33.3%的DMD患者虽然未被检测出基因的片段性缺失,但他们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却完全丧失。结论多重PCR技术是检测DMD基因片段性缺失的有效方法,但却无法检测出点突变等微小突变。兔疫印迹技术能反映由于各种类型的基因突变所造成的编码产物的缺陷,更有利于DMD和BMD的确实诊断,应将其作为主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法 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检验医师——我国医学检验教育的当务之急 被引量:41
4
作者 樊绮诗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6期435-436,共2页
关键词 培养 检验医师 质量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自动化的优势与挑战 被引量:8
5
作者 樊绮诗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4期293-295,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体制面临重大挑战。这些挑战在临床实验室工作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医疗支出不断上升,要求临床实验室持续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医疗保健更加关注,对检测准确性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体制面临重大挑战。这些挑战在临床实验室工作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医疗支出不断上升,要求临床实验室持续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医疗保健更加关注,对检测准确性的要求不断增加。这些原因使实验室工作负荷持续加大,临床实验室面临更大的挑战。实验室自动化系统(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LAS)为化解临床实验室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验室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PCR中常用的参照系统 被引量:4
6
作者 樊绮诗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3期178-180,共3页
关键词 定量PCR 参照系统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
7
作者 樊绮诗 朱晴晖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4-335,345,共3页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基因诊断 分子生物学 DNA 实验室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疾病基因诊断技术及进展
8
作者 樊绮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年第1期6-8,共3页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基因诊断 分子缺陷 点突变 片段性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疾病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
9
作者 樊绮诗 《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8年第5期270-272,共3页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基因诊断 分类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学测定的发展趋势和关注热点
10
作者 樊绮诗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5期305-307,共3页
关键词 免疫学测定 免疫复合物 体内 放射免疫测定 临床医学 胰岛素 抗原抗体反应 专业 热点 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诊断——实验诊断学的崭新领域
11
作者 樊绮诗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自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到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正式启动,以及10年后也即2001年2月科学家宣布完成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图,这半个世纪中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和进步.DNA重组技术、转基因技... 自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到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正式启动,以及10年后也即2001年2月科学家宣布完成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图,这半个世纪中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和进步.DNA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基因治疗、生物芯片等技术已应用到医学领域,对疾病机理的认识、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均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发展和进步,给现代医学带来了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诊断学 分子诊断 疾病 预防和治疗 现代医学 基因治疗 医学领域 双螺旋结构模型 人类基因组计划 脱氧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3
12
作者 陈长强 顾志冬 樊绮诗 《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776-779,共4页
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一类多基因编码的多形态蛋白家族,组织淀粉样蛋白A的前体物质,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炎症或感染急性期其在48~72 h内即迅速升高,并且在疾病的恢复期迅速下降。目前,细菌、病毒感染、动脉粥... 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一类多基因编码的多形态蛋白家族,组织淀粉样蛋白A的前体物质,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炎症或感染急性期其在48~72 h内即迅速升高,并且在疾病的恢复期迅速下降。目前,细菌、病毒感染、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急性移植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急性时相反应 感染 冠心病 移植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化学审核规则的制定及计算机自动确认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陆怡德 施新明 +3 位作者 杨帆 陆秋涯 毛客自 樊绮诗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制定合理的临床化学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运用计算机系统实现检测结果的自动审核确认。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AUTO-10A文件的流程框架,依据布林逻辑设计临床生化自动审核的运算法则,结合运用医嘱溯源性校验、各... 目的制定合理的临床化学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运用计算机系统实现检测结果的自动审核确认。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AUTO-10A文件的流程框架,依据布林逻辑设计临床生化自动审核的运算法则,结合运用医嘱溯源性校验、各检测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检验结果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患者结果的回顾性校验,制定了临床化学审核规则。运用中间件DM2系统根据设定的审核规则,对临床化学的检验结果进行审核判断,所有通过自动确认的审核项目即可向临床发送检验报告。结果共设定确认范围、历史审核、逻辑判断3大类审核规则。对55 417份血清标本的711 866次测试审核结果:自动审核通过率为65.84%;以单项检测项目统计,最高通过率为99.30%,最低通过率为74.00%,平均通过率为94.00%;标本周转时间(TAT)从5.5 h降至3.2 h。结论制定合理有效的临床化学审核规则,利用DM2系统的运作能力,可以缩短TAT,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临床化学检测分析后过程的自动化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化学审核规则 运算法则 自动确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国产一步法HBsAg ELISA试剂及确认试验试剂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10
14
作者 顾志冬 吴倩文 +2 位作者 冯晓静 林孝怡 樊绮诗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延长酶反应时间以提高国产一步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试剂的敏感性和精密度。方法将酶反应时间自30 min延长至120 min,观察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变化,及其对相关确认试剂确认试验的影响,并与M... 目的延长酶反应时间以提高国产一步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试剂的敏感性和精密度。方法将酶反应时间自30 min延长至120 min,观察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变化,及其对相关确认试剂确认试验的影响,并与Murex确认试剂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酶反应时间延长至120 min,HBsAg ELISA试验检测的Cut-off值不变,在检测Murex HBsAg检测结果呈阴性反应的样本时,其结果均为阴性。延长酶反应时间至120 min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吸光度(A)值,位于灰区的弱阳性样本的A值可提高1倍左右。常规ELISA结果S/CO值在0.5-1.0区段的22例阴性灰区样本中,在酶反应时间延长至120 min的国产确认试剂检测中有4例样本确认为阳性,该4例样本在Murex确认试验中亦为阳性;S/CO值在1.0-2.0区段的79例阳性灰区样本中,120 min的国产确认试验与Murex确认试验均为50例阳性,2种确认试验结果一致(χ^2=0.078,P〉0.05)。结论延长国产一步法HBsAg ELISA试剂的酶反应时间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并适用于相关的确认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确认试验 国产试剂 酶反应时间 敏感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附红细胞体感染实验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剑飚 樊绮诗 +2 位作者 倪麟 倪培华 姚玉峰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84-790,共7页
目的比较瑞氏-吉姆萨染色、吖啶橙荧光染色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人附红细胞体的检出率,探索最可靠的检测人附红细胞体病的方法。方法选取体检健康人50名,同时从白血病及肾移植患者中分别选取50例,使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以及吖啶橙荧... 目的比较瑞氏-吉姆萨染色、吖啶橙荧光染色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人附红细胞体的检出率,探索最可靠的检测人附红细胞体病的方法。方法选取体检健康人50名,同时从白血病及肾移植患者中分别选取50例,使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以及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附红体的感染率,同时选取1例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强阳性的标本,根据GenBank中已收录的猪、牛、羊、猫、鼠等5种附红细胞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初步建立人附红体病的分子诊断方法。结果体检健康人群中瑞氏-吉姆萨染色法以及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出率分别为32%和24%,白血病组的检出率分别为94%和62%,肾移植组的检出率分别为88%和68%,同时初步建立了人附红细胞体病的分子诊断方法,但需进一步研究将其完善。结论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最适合临床作为人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 瑞氏-吉姆萨染色 吖啶橙 PCR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ckman 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的制定和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剑飚 金叶 +2 位作者 牟皎月 石厚荣 樊绮诗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0-573,共4页
目的制定和评价本院Beckman 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方法上海瑞金医院门诊与病房标本共1 00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的全血标本对复检规则草案进行评估,另选取2007年8月至2007年9月经血常规审核软件DM2审核的门诊... 目的制定和评价本院Beckman 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方法上海瑞金医院门诊与病房标本共1 00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的全血标本对复检规则草案进行评估,另选取2007年8月至2007年9月经血常规审核软件DM2审核的门诊、病房20 695份标本结果对复检规则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检测1 000份标本,其2.2%的假阴性低于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制定5%的最大允许范围。其假阴性主要集中于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形态3个项目。经对20 695份标本结果进行分析,本室复检规则自动确认占总标本的66.4%,需复检占33.6%,仪器报警分布以中晚幼粒细胞(IMM.NE2)报警为多,占44.4%,血小板聚集(PLTClumps)其次,占16.9%,细胞计数超出审核范围共5 943项,以血小板计数为多(28.4%),其中首次结果超出审核范围的以白细胞(29.9%)、血小板(31.6%)居多,与历次前后差异结果相比较(δ-check)未通过审核的共1 148例,以血小板计数居多。结论目前,复检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减少差错,我院采用白细胞分类百分比作为衡量指标,相对"41条复检规则"中的白细胞分类规则,我院的分类采用的百分比作为衡量指标要求更为严格,减少了其假阴性的发生率。加大血小板复查量,可有效地发现假性血小板聚集,提高了我院的报告质量。关于历史结果我院因门诊患者一般1至2周复诊,故将历史结果比较定在2周。允许范围初步订在20%,但仍需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分析仪 白细胞分类 复检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定量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估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长强 杨晶 +5 位作者 顾志冬 万颖蕾 毛客自 冯晓静 徐建新 樊绮诗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835-840,共6页
目的建立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定量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并评估其分析性能。方法选用2株商品化抗SAA单克隆抗体,分别结合于硝酸纤维素膜和胶体金,制备免疫金渗滤试剂板条(SAADOT)以定量检测SAA。按照EP文件,评估SAA-DOT的分析性... 目的建立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定量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并评估其分析性能。方法选用2株商品化抗SAA单克隆抗体,分别结合于硝酸纤维素膜和胶体金,制备免疫金渗滤试剂板条(SAADOT)以定量检测SAA。按照EP文件,评估SAA-DOT的分析性能(检测限、精密度、准确性、线性范围等)。结果SAA-DOT最低检测限为5 mg/L;10和100 mg/L的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9.07%和10.21%,天间CV分别为11.33%和11.53%;线性范围为5~230 mg/L;SAA-DOT的测定结果与商品化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LERN)试剂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5,P<0.05)。表观健康者血清SAA浓度中位数为5.7 mg/L,95%可信区间为0~9.6 mg/L。结论基于DIGFA的SAA-DOT简便、快速,能在5 min内完成检测,各项分析性能指标达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对体外诊断试剂的要求,可用于临床患者血清标本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即时检验 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组织工程化软骨局部免疫豁免诱导的实验(英文)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洪亮 曹谊林 +2 位作者 陈婷婷 樊绮诗 胡翊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2757-2760,共4页
背景:同种异体软骨移植存在局部免疫排斥反应,有必要进一步减少其排斥反应,以促进软骨修复的临床应用,为此进行一系列局部免疫豁免诱导的实验很有意义。目的:观察FasL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软骨细胞形成同种异体组织工程化软骨在... 背景:同种异体软骨移植存在局部免疫排斥反应,有必要进一步减少其排斥反应,以促进软骨修复的临床应用,为此进行一系列局部免疫豁免诱导的实验很有意义。目的:观察FasL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软骨细胞形成同种异体组织工程化软骨在体内生长情况。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材料:选用36只同种异体新西兰兔为受者,45只新生1周龄青紫蓝兔为供者,雌雄均不限。购自中国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双嗜性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系PT67购自Clontech公司;细胞培养基DMEM、胎牛血清、G418、Polybrene购自GIBCO BRL。方法:实验于2000-01/2005-07在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完成。摸球法随机将新西兰兔分为3组:同种异体软骨细胞-FasL组、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组及空白组。每组各12只。利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的青紫蓝兔软骨细胞和组织工程材料pluronic F-127复合物构建兔同种异体组织工程软骨。①移植物观察其大体观察与质量变化:各组均将相应材料注入新西兰白兔的皮下,移植接种后1,2,3个月取出移植物观察其大体观察与质量变化。②染色观察:移植接种后1,2,3月取出移植物,切片,行苏木精-伊红、Safranin’O、Masson’s trichrome染色观察。③抗体检测:移植接种后1,2月抽血1mL,将青紫蓝兔的软骨细胞用裂解液冻融裂解作为混合抗原,于琼脂糖介质中电泳分离,与受者新西兰兔血清作用,观察有无相应抗体产生。④补体依赖细胞毒实验:将青紫蓝兔的软骨细胞制备成2×109L-1的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上,贴壁生长24h,加受者新西兰兔血清进行细胞毒试验,在显微镜下计数凋亡细胞的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移植物的大体观察与质量变化。②组织学变化。③抗体检测结果。④凋亡细胞的百分率。结果:纳入实验兔81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物的大体观察与质量变化:接种2周后,同种异体软骨细胞-FasL组及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组兔接种细胞-材料复合物处,均有明显的结节形成,对照组未形成接节。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组新生软骨组织随时间推移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并在第4个月后完全消失。同种异体软骨细胞-FasL组虽也有缩小的趋势,但7个月后尚存。同种异体软骨细胞-FasL组移植物质量高于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组(P<0.05)。②组织学观察: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组软骨组织周围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同种异体软骨细胞-FasL组明显减少。软骨细胞内部,未见淋巴细胞侵入。麦松染色,光镜下观察,中部小部分白色为未成熟的软骨细胞,大部分成熟软骨细胞周围有染成绿色的胶原分泌。Safranin’O染色呈强阳性反应,表明基质中富含糖胺多糖。③抗体检测:将青紫蓝兔的软骨细胞用裂解液冻融裂解作为混合抗原,与受者新西兰兔血清作用,显示相应无抗体产生。④凋亡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同种异体软骨细胞-FasL组、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组及空白组血清CDC凋亡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5%,6%和1%,均为阴性。结论:FasL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的软骨细胞能形成组织工程软骨,且能延迟退化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同种异体软骨 逆转录病毒载体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德太 樊绮诗 杨伟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9-401,共3页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的基因突变 ,探讨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型的可能关系。方法 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法对 42例上海地区G6PD缺乏者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上海地区G6PD缺陷的基因突变主要是 :cD...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的基因突变 ,探讨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型的可能关系。方法 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法对 42例上海地区G6PD缺乏者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上海地区G6PD缺陷的基因突变主要是 :cDNA 1376G→T(33.3% ) ,cDNA 1388G→A(31.0 % ) ,cDNA 95A→G(2 1.4% ) ,cDNA 10 2 4C→T(2 .4% ) ,cDNA 493A→G(2 .4% )。结论 上海地区G6PD缺陷的基因突变以我国常见的 3种基因型为主 (85 .7% ) ,临床表现为蚕豆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区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GbPD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患者BK病毒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蓓颖 蔡刚 +2 位作者 林佳菲 范臻佳 樊绮诗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通过对患者血或尿BK病毒(BKV)载量的监测,探讨性别、年龄、人巨细胞病毒(HCMV)及免疫抑制剂浓度等对患者BKV载量的影响,以及BKV载量对患者疾病的影响。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移植患者血浆及尿液的BKV载量。分析血... 目的通过对患者血或尿BK病毒(BKV)载量的监测,探讨性别、年龄、人巨细胞病毒(HCMV)及免疫抑制剂浓度等对患者BKV载量的影响,以及BKV载量对患者疾病的影响。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移植患者血浆及尿液的BKV载量。分析血浆HCMV浓度及免疫抑制剂浓度对患者BKV载量的影响以及BKV载量高低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1 985例移植和非移植肾病患者中BKV阳性242例(12.1%),其中血浆阳性211例(10.6%),尿液阳性118例(5.9%)。骨髓移植患者、肾移植患者及非移植肾病患者的BK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几乎所有移植患者检测到BKV阳性都发生在移植后的前3个月中。HCMV的感染与否与患者的BKV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2 9)。骨髓移植及肾移植患者血浆的免疫抑制剂浓度和环孢霉素A(CsA)浓度(>150 ng/mL)对患者BKV载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他克莫司浓度(FK506)(>8.0 ng/mL)与BKV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 5)。BKV阳性患者与BKV阴性患者比较,肾功能中的肌酐(CR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 7)。结论 BKV的复制与性别、年龄、是否有HCMV合并感染无关,而与血浆免疫抑制剂的浓度有关。通过对BKV载量的连续监测,调节患者免疫抑制剂的浓度,可以减少由BKV带来的二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K病毒 移植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