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光谱法研究姜黄素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叶红 武宏娟 +2 位作者 樊丽 马静 双少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3-676,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在室温下研究了pH=2.0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对姜黄素的包合作用。固定姜黄素浓度,逐渐改变β-CD及其衍生物的浓度... 采用荧光光谱法,在室温下研究了pH=2.0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对姜黄素的包合作用。固定姜黄素浓度,逐渐改变β-CD及其衍生物的浓度,姜黄素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包合物的形成,同时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β-CD及其衍生物与姜黄素的包合常数。结果表明,室温下,在pH=2.02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SBE-β-CD对姜黄素的包合能力最强,四种环糊精与姜黄素的包合比均为1∶1。初步探讨了SBE-β-CD荧光增敏作用对姜黄素的定量测定,线性范围为5.0×10-7~4.5×10-6 mol/L,检出限为1.2×10-8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荧光光谱 包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纳米簇荧光探针测定铁离子(Ⅲ)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范萌 刘文娟 +4 位作者 刘巧玲 武宏娟 卞伟 芦冬涛 双少敏 《化学传感器》 CAS 2012年第4期28-32,共5页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还原剂和保护配体,制备了DMF—PtNCs铂纳米簇(Platinum Nanoclusters,PtNCs),基于Fe3+对其有规律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测定Fe3+的荧光猝灭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Fe“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还原剂和保护配体,制备了DMF—PtNCs铂纳米簇(Platinum Nanoclusters,PtNCs),基于Fe3+对其有规律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测定Fe3+的荧光猝灭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Fe“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10-6-3.5×10-4mol/L,检出限为1.3x10-2mol/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干扰实验表明,在众多的金属离子中,Fe“对DMF—PtNCs的荧光猝灭有高的选择性,进一步应用于自来水、湖水、雨水中Fe3+的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1%-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纳米簇 铁离子 荧光探针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汾市汾河流域水环境承载现状与纳污能力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武宏娟 《吉林水利》 2020年第3期42-45,共4页
汾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水污染日趋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汾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临汾市历年汾河流域水文水质资料,分别从计算原则、模型的确定、模型参数的设定、纳污能力统计与分析等方面对汾河流域13个水功能区进... 汾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水污染日趋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汾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临汾市历年汾河流域水文水质资料,分别从计算原则、模型的确定、模型参数的设定、纳污能力统计与分析等方面对汾河流域13个水功能区进行纳污能力计算分析。其结果,各功能区COD和氨氮纳污能力分别为4180.70t/a和214.53 t/a;核定COD和氨氮限排总量分别为2480.91 t/a和172.91 t/a,均小于纳污能力。提出为保持水域功能,防止水体污染,需从源头对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市汾河流域 承载现状 纳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采样中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宏娟 《山西水利科技》 2020年第1期55-56,63,共3页
随着人们对水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水质监测领域有了迅猛的发展。现场采样作为水质监测的关键环节,其自身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为使采样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必须加强现场采样技术中的质量控制。文中对水质采样技术中涉及的各个关键环节... 随着人们对水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水质监测领域有了迅猛的发展。现场采样作为水质监测的关键环节,其自身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为使采样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必须加强现场采样技术中的质量控制。文中对水质采样技术中涉及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分析,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现场采样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柴庄段典型污染物衰减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艳锋 武宏娟 康佳琪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2年第2期6-9,共4页
河流污染物衰减系数是建立水质模型、预测污染物浓度变化、制定污染物控制方案的关键参数。为合理确定汾河下游水体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研究典型污染物氨氮、总磷衰减变化情况,在汾河柴庄段进行了水团追踪现场试验。采用一维水质模型计... 河流污染物衰减系数是建立水质模型、预测污染物浓度变化、制定污染物控制方案的关键参数。为合理确定汾河下游水体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研究典型污染物氨氮、总磷衰减变化情况,在汾河柴庄段进行了水团追踪现场试验。采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和四分位法统计分析,确定低温枯水期汾河下游柴庄段氨氮综合衰减系数范围0.606~1.089d^(-1),取值指导值0.847d^(-1);总磷综合衰减系数范围0.296~0.520d^(-1),取值指导值0.374d^(-1)。试验条件下,氨氮和总磷衰减效率较高,衰减过程主要依靠吸附、沉降等物理化学过程,衰减效率受初始浓度影响明显,初始浓度越高衰减系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系数 氨氮 总磷 汾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