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都邑规画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武廷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城市的出现是中华文明形成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文明进展中发挥重要的牵引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宏阔背景上,分析早期中国形成的城市性,总结历史时期多尺度的都邑规画特征,提出“天—地—人—城—文”规画大框架。认为中... 城市的出现是中华文明形成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文明进展中发挥重要的牵引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宏阔背景上,分析早期中国形成的城市性,总结历史时期多尺度的都邑规画特征,提出“天—地—人—城—文”规画大框架。认为中国的城市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源头,提出发掘具有现代价值的都邑规画智慧建议;指出在中国城市规划知识体系构建中,要把握中国乡土性与城市性的统一、都邑中国与文化中国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规划 规画 城市性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蠡规划越国新都蠡测
2
作者 武廷海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都城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都城规划设计是关系立国立都的大事。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结怨相伐,筑城为据。公元前490年,吴王夫差释放了越王勾践,勾践归国后,委托范蠡建设新都。范蠡利用今绍兴府山南麓兴建山阴小城,接着又在小城东侧... 都城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都城规划设计是关系立国立都的大事。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结怨相伐,筑城为据。公元前490年,吴王夫差释放了越王勾践,勾践归国后,委托范蠡建设新都。范蠡利用今绍兴府山南麓兴建山阴小城,接着又在小城东侧兴建大城。根据东汉时赵晔撰《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第八》的描述,对越国新都进行规画复原,揭示规划设计的思想观念与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国都城 城郭 规画复原 规划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规模人居信息传导与数据要素配置
3
作者 郭晨 武廷海 +2 位作者 朱栋文 丁一 刘浩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4,100,共12页
文字的产生和较大规模的人口集聚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面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传统城市化的基于地域性的人口集聚逐渐接近规模极限。同时,随着信息介质的轻量化和信息表达的刚性化,信息的流动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文字的产生和较大规模的人口集聚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面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传统城市化的基于地域性的人口集聚逐渐接近规模极限。同时,随着信息介质的轻量化和信息表达的刚性化,信息的流动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完全有能力维系一个超越地域性的经济社会共同体。未来人居正在从地域性集聚向关系型集聚演化,信息空间环境营造与物质空间环境营造同样应当得到人居环境科学的重点关注。在信息空间环境营造的工程实践中,城市级的数据要素资源配置是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人居环境科学长期的理论积淀和技术方法可以为人居导向的信息空间环境营造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为超大规模人居及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城市治理 信息传导 数据要素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邢台对刘秉忠设置元大都中心台的影响初探
4
作者 叶亚乐 武廷海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89,共6页
元大都设置“中心台”于都城四方之中,中心台规划一直以来是城市规划史上的一个谜题。通过文献解读和空间复原发现,金末元初邢州城中心有古邢台,处于山川测望线交汇点上,邢州城的台—城—山空间关系与元大都相似;元大都规划主持者刘秉... 元大都设置“中心台”于都城四方之中,中心台规划一直以来是城市规划史上的一个谜题。通过文献解读和空间复原发现,金末元初邢州城中心有古邢台,处于山川测望线交汇点上,邢州城的台—城—山空间关系与元大都相似;元大都规划主持者刘秉忠对邢州有深厚的故乡情结,对邢州的台、城、山及其空间关系有充分的认知。推测元大都中心台设置很可能参考了邢州城的古邢台,实现了古代山川定位技术方法的传承与发展,相关历史遗存是重要的规划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大都 刘秉忠 山川定位 规划方法 规划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苏州城市发展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16
5
作者 武廷海 鹿勤 卜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1-63,共3页
面临全球化的新形势 ,苏州要把城市文化视为中华文化生存的“标志” ;构建区域文化网络 ,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充分发挥城市文化对全球化的自觉引导和控制作用 ;将苏州建成中国城市黄金时代的一个中心 ,推进中国城市文化建设高潮。结... 面临全球化的新形势 ,苏州要把城市文化视为中华文化生存的“标志” ;构建区域文化网络 ,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充分发挥城市文化对全球化的自觉引导和控制作用 ;将苏州建成中国城市黄金时代的一个中心 ,推进中国城市文化建设高潮。结合全球化日益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时代背景 ,分别从文化生存、城市竞争、人类文明发展、以及中国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 ,对苏州城市发展提出一些文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市 城市文化 全球化 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市级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研究评述与展望
6
作者 陈凌凡 张能 武廷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3-900,937,共9页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市级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具有统筹性和实施性特征.本文检索和分析市级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相关研究发现,保护对象的研究视角丰富,历...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市级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具有统筹性和实施性特征.本文检索和分析市级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相关研究发现,保护对象的研究视角丰富,历史文化空间评价技术方法和文化保护传承格局构建、历史文化保护线划定方法多样,但是科学性、技术性、应用性尚待进一步加强,引导、管控和衔接策略有待进一步明晰,与“三线”协调等问题尚待形成共识.进而,从深化理论研究、加强评价技术方法研究、完善保护规划工具三个方面,对未来市级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历史文化保护 文物 文化遗产 专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匠人营国”的基本精神与形成背景初探 被引量:19
7
作者 武廷海 戴吾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58,共7页
都城作为多功能的人居环境,其营建受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影响。文章认为《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具有“理想城”性质,其空间结构蕴涵着“宇宙图式”,可能是王莽时期以西汉都城长安为蓝本,揉入当时的宇宙观念... 都城作为多功能的人居环境,其营建受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影响。文章认为《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具有“理想城”性质,其空间结构蕴涵着“宇宙图式”,可能是王莽时期以西汉都城长安为蓝本,揉入当时的宇宙观念而描绘的都城布局的理想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背景 布局 初探 双重影响 都城 理想 观念 王莽 西汉 周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人居环境的中国城市群--空间格局与展望 被引量:26
8
作者 武廷海 张能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5,36,共13页
城市群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同时也是主要的人居环境。从人居的角度来看,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将受制于在相对狭小的宜居空间内集聚大规模人口的特殊国情,同时受到区域快速交通网络发展的影响。将城市群视为不同尺度空间之叠合,... 城市群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同时也是主要的人居环境。从人居的角度来看,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将受制于在相对狭小的宜居空间内集聚大规模人口的特殊国情,同时受到区域快速交通网络发展的影响。将城市群视为不同尺度空间之叠合,一是在国家/区域尺度上以快速交通网络为骨架的城市节点网络空间;二是在区域/地方尺度上以不同等级城市组成的中心地体系。基于"网络"与"中心地体系"的空间特征,提出了模拟城市群空间格局的"递归近邻搜索法",模拟了快速铁路网络条件下由3个世界级城市群、5个国家重点城市群、以及若干个区域性城市群组成的中国城市群新格局。对城市群的未来格局进行展望,并提出优化我国城市群的人居环境的建议,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群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居环境 空间格局 网络空间 中心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资本逻辑及其走向 被引量:21
9
作者 武廷海 张城国 +1 位作者 张能 徐斌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2年第2期1-23,共2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快速城镇化进程受到全球资本流动与积累的驱动,城市不动产“动产化”,农村土地“城镇化”,形成了资本逻辑下的空间生产,取得了巨大社会经济成就,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中的问题。为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快速城镇化进程受到全球资本流动与积累的驱动,城市不动产“动产化”,农村土地“城镇化”,形成了资本逻辑下的空间生产,取得了巨大社会经济成就,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中的问题。为了克服资本逻辑的悖论,有必要利用国家调控力量,兼顾资本的效率与社会的公平,使空间生产的剩余价值回归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建议统筹国内外资本、统筹土地与人1:7城镇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用地界限分明、建设用地市场统一的新型城乡格局,一方面规避城市征地矛盾,保障城市空间的有序增长;另一方面赋予农村建设用地权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资本逻辑 空间生产 城乡统筹 建设用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大都城市中轴线研究--兼论中心台与独树将军的位置 被引量:10
10
作者 武廷海 王学荣 叶亚乐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3-76,85,共15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保护"传统中轴线",结合申遗工作,加强钟鼓楼、玉河、景山、天桥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中轴线传统风貌特色。保护传统中轴线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元大都城市中轴线何在?与大内轴线是什...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保护"传统中轴线",结合申遗工作,加强钟鼓楼、玉河、景山、天桥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中轴线传统风貌特色。保护传统中轴线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元大都城市中轴线何在?与大内轴线是什么关系?与明清北京城市中轴线是什么关系?研究注意到,元大都设置了"中心台"作为都城规划设计的一个基本控制点,中心台是全城的中心点,位于都城中轴线上,因此可以通过确定中心台的位置来探索城市中轴线。根据文献记载发现中心台位于今鼓楼(元代齐政楼)之东,运用"参望"之法复原刘秉忠基于地理形势确定中心台的过程,限定了中心台的分布区间,并结合实地探勘与古图比对,基本锁定了元大都中心台的具体位置,确定了城市中轴线的方向,揭示了元大都城市中轴线与大内轴线并不重合,因而也不与明清北京城市中轴线重合的真相。对于元大都城市中轴线及中心台的研究,为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及保护传统中轴线和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提供了历史的、科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线 元大都 中心台 刘秉忠 参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城:1979~2009 被引量:40
11
作者 武廷海 杨保军 张城国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1年第2期19-43,共25页
1979-2009年的中国城市实践正在塑造一个新城的概念。本文以资本城市化为主线,从土地制度、金融资本与银行、国家政策体系等多重角度,对转型环境下中国新城现象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展开理论与实证探讨,内容涵盖中国新城的发展历程... 1979-2009年的中国城市实践正在塑造一个新城的概念。本文以资本城市化为主线,从土地制度、金融资本与银行、国家政策体系等多重角度,对转型环境下中国新城现象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展开理论与实证探讨,内容涵盖中国新城的发展历程、中国新城建设的理论解释框架、中国新城现象的实证性诠释及对中国新城的实践与理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 中国 理论探讨 实证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新型城乡关系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中国城镇化 被引量:59
12
作者 武廷海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9,共11页
借鉴新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将城镇化视为一种空间实践,从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乡村关系与城市关系、空间与资本这三个方面剖析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与规律,揭示问题与矛盾,进而从空间的角度提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借鉴新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将城镇化视为一种空间实践,从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乡村关系与城市关系、空间与资本这三个方面剖析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与规律,揭示问题与矛盾,进而从空间的角度提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与空间策略,建议走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型城镇化实践中灵活运用并发展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生产 城乡关系 新马 克思主义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初论 被引量:83
13
作者 武廷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7,共9页
国家关于统一规划体系与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进一步深化规划体系改革,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在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空间产品供给过程... 国家关于统一规划体系与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进一步深化规划体系改革,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在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空间产品供给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城市总规发挥宏观的导控作用,城市详规发挥底层的管控作用,将城市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引领城市高质量犮展提供规划保障;相应地,要增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支禕,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战略指引。此外,要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新要求发展城乡规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规划 规划体系 规划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始皇陵规画初探 被引量:10
14
作者 武廷海 王学荣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32-187,共56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赢政的陵墓,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埋藏最丰富的一座大型陵园。本文对秦始皇陵的规划布局与营“建过程进行宏观考察,发现秦陵规划设计与营建符合“都邑规画”的一般规律。通过探讨秦始皇、...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赢政的陵墓,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埋藏最丰富的一座大型陵园。本文对秦始皇陵的规划布局与营“建过程进行宏观考察,发现秦陵规划设计与营建符合“都邑规画”的一般规律。通过探讨秦始皇、吕不韦、李斯等人的行为活动与思想观念,在“天一地一人”关联的思想体系下,考察秦始皇陵的规划设计与营建:一方面是“山川定位”,将秦始皇陵纳入山水体系这一比较恒定的参考系中,探究区域范围秦始皇陵轴线的定位,复原秦始皇陵空间规划、设计与营建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形数结合”,尝试建立考察秦始皇陵的尺度体系,认为尺度揭示了秦始皇陵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形态、数量关系及其内在的统一。秦始皇陵的空间形式是由地理环境基础及规画过程决定的,即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基础上,通过仰观俯察、相土尝水、辨方正位、计里画方、置陈布势等过程,形成了规画的空间格局与形态(可称之为“规画图式”),这是造成秦始皇陵空间形式这个果的空间的因,也是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 规划设计 规画 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区域空间规划体系展望 被引量:35
15
作者 武廷海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9-46,共8页
展望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规划发展的可能前景,主要包括探索区域规划功能与规划体系变化的趋向,以及如何建立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区域空间规划体系。
关键词 规划体系 区域规划 空间规划 人居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城:1979~2009 被引量:4
16
作者 武廷海 杨保军 张城国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26-150,共25页
1979-2009年的中国城市实践正在塑造一个新城的概念。文章以资本城市化为主线,从土地制度、金融资本与银行、国家政策体系等多重角度,对转型环境下中国新城现象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展开理论与实证探讨,内容涵盖中国新城的发展历程... 1979-2009年的中国城市实践正在塑造一个新城的概念。文章以资本城市化为主线,从土地制度、金融资本与银行、国家政策体系等多重角度,对转型环境下中国新城现象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展开理论与实证探讨,内容涵盖中国新城的发展历程、中国新城建设的理论解释框架、中国新城现象的实证性诠释及对中国新城的实践与理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 中国 理论探讨 实证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圆以正方——中国古代都邑规画图式与规画术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武廷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93,共14页
定量复原《考工记》记载的匠人营国图,揭示其中规中矩的空间特征,以及作为方圆相割图的一个特例的属性。方圆相割图源自井田格网,蕴含十二方位体系,体现早期宇宙观,影响着古代都邑的规画。中国古代都邑规画通过画圆以正方,具有立极、为... 定量复原《考工记》记载的匠人营国图,揭示其中规中矩的空间特征,以及作为方圆相割图的一个特例的属性。方圆相割图源自井田格网,蕴含十二方位体系,体现早期宇宙观,影响着古代都邑的规画。中国古代都邑规画通过画圆以正方,具有立极、为规、正方等程序性特征,讲究形数结合,富有哲学与文化蕴涵。"立极—为规—正方"与从"地"到"城"的"规画六法",共同构成中国古代规画术的丰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邑规画 规画图式 规画术 规画 规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形势论看宇文恺对隋大兴城的“规画” 被引量:22
18
作者 武廷海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9-47,共9页
从"形势"这一中国古代重要的地理、哲学和美学范畴入手,探索宇文恺对隋大兴的选址和布局。认为"举势以立形"和"聚形而展势"是宇文恺"规画"隋大兴的两个基本方面。揭示风水学说中"千尺为势... 从"形势"这一中国古代重要的地理、哲学和美学范畴入手,探索宇文恺对隋大兴的选址和布局。认为"举势以立形"和"聚形而展势"是宇文恺"规画"隋大兴的两个基本方面。揭示风水学说中"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基本精神与文化蕴涵,建议对中国传统的生命景观进行文化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势观 隋大兴 规画 宇文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城市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19
19
作者 武廷海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2-14,共3页
提出城市文化研究的新视野──区域,提倡城市文化研究落实到区域,回归到区域,并在区域中实现整合。
关键词 区域 城市文化 城市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形态的影响研究述评 被引量:15
20
作者 武廷海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22,共5页
总结了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等学科中有关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形态的影响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 :大型基础设施影响区域形态变化有着多重路径 ,进一步研究要注重区域空间形态变化的过程 ,要运用新技术。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区域形态 区域结构 区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