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部六大城市群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段小薇 李璐璐 +1 位作者 苗长虹 胡志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1-690,共10页
从产业承接地角度出发,以中部六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7个2级指标和27个3级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大城市群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进行评价,得出:1从城市群层面看,城市群之间承接能力悬殊... 从产业承接地角度出发,以中部六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7个2级指标和27个3级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大城市群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进行评价,得出:1从城市群层面看,城市群之间承接能力悬殊,各子系统水平差距大;2从城市层面看,中心城市承接产业能力突出,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高低梯度城市数量呈"两极分化"状态;3从总体看,城市群综合承接能力不仅受中心城市承接能力影响,也与城市群内非中心城市承接能力密切相关。基于相关的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从成本因素、对外开放合作程度、市场吸引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配套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7个方面给出了提高中部六大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的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城市群 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承接制造业转移的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段小薇 苗长虹 赵建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82,共11页
基于2000~2009年中国大中型企业数据库数据,利用产业转移承接指数、地区专业化和多样化指数、改进的偏离份额分析等方法,从时间、空间以及行业-区位等维度对河南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趋势上,河南承接... 基于2000~2009年中国大中型企业数据库数据,利用产业转移承接指数、地区专业化和多样化指数、改进的偏离份额分析等方法,从时间、空间以及行业-区位等维度对河南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趋势上,河南承接国内外制造业转移规模持续增大,承接行业类型显著增多;轻工业比重高于重工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明显增加。2空间格局上,基本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为中心的核心-外围模式,豫北地区承接制造业转移规模逐渐降低,而黄淮地区显著增强。各地市在制造业总体、轻工业、重工业以及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承接上,呈现出增强型、减弱型、补缺型、抵消型等不同的特征;专业化和多样化承接的组合类型城市之间也明显不同,地市间承接制造业转移的行业存在雷同,但多数转移行业受地理临近性的影响不显著。3行业-区位组合上,劳动密集的轻工业和资本密集的重工业的集聚效应非常明显,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区位优势的指向性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转移 产业转移承接指数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路径略论 被引量:3
3
作者 段小薇 《知识经济》 2022年第9期169-171,共3页
本文围绕“互联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背景下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特点、改革路径进行探究,旨在强化高职音乐教学成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相应探索,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段小薇 《科学咨询》 2022年第7期224-226,共3页
作为培养将来从事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大学生生态素养的重要一环,提高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课堂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联系现实和学科前沿不够、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作为培养将来从事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大学生生态素养的重要一环,提高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课堂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联系现实和学科前沿不够、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设计不够合理等现状。基于此,提出科教融合、教学内容系统化、理论联系实际、融入学科前沿、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等改革方向,以期实现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 课堂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形体与礼仪课程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段小薇 《现代营销(下)》 2012年第12期192-192,共1页
伴随着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对于形体与礼仪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形体与礼仪课程的开设对于他们日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形体与礼仪课程对职业院校... 伴随着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对于形体与礼仪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形体与礼仪课程的开设对于他们日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形体与礼仪课程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文章首先阐述了形体与礼仪课程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影响,继而提出了职业院校有效开展形体与礼仪课程教育的对策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职业院校形体与礼仪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体与礼仪 职业院校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能竞赛的高等职业院校钢琴实践教学深化改革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小薇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第1期58-59,共2页
随着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技能竞赛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高等职业院校钢琴实践教学中融入技能竞赛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需要我... 随着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技能竞赛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高等职业院校钢琴实践教学中融入技能竞赛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需要我们不断深化改革以技能竞赛为载体的钢琴实践教学,进而促进钢琴实践教学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技能竞赛在教学实践改革中的作用,对基于技能竞赛的高等职业院校钢琴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今后高等职业院校更好地进行钢琴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竞赛 高等职业院校 钢琴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业与信息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王冠孝 梁留科 +2 位作者 李锋 蒋思远 段小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39-1350,共12页
论文在构建区域旅游业与信息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功效函数、综合评价函数、耦合协调度等方法定量评价了我国大陆31个省份旅游业与信息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等级类型分布矩阵将各省份旅游业与信息化的耦... 论文在构建区域旅游业与信息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功效函数、综合评价函数、耦合协调度等方法定量评价了我国大陆31个省份旅游业与信息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等级类型分布矩阵将各省份旅游业与信息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划归不同等级类型,明确了各省份旅游业与信息化持续协调发展的工作重点。结果显示:各省份之间旅游业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差距悬殊,且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省份更加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各省份在信息化社会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发展环境、旅游人才建设、旅游经济效应等维度的差距明显较大;各省份耦合度整体较高,而耦合协调度差距悬殊;旅游业与信息化耦合协调水平呈明显的分级分布特征,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省份均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级及以上,除四川、湖北外的中西部省份均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级及以下,且除北京、广东、江苏外,其他省份均属于同步型或旅游业领先型;今后应采取促进信息化均衡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与推广、促进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跨区域合作等措施,以促进旅游业与信息化持续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信息化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原文传递
山区县域聚落演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豫西山地嵩县为例 被引量:41
8
作者 段小薇 李小建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59-2474,共16页
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地形起伏度和地形位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75-2015年嵩县聚落演化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运用因子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因素及其变化。得出:(1) 40年间嵩县聚落数量减少了将近四分之一,而聚落... 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地形起伏度和地形位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75-2015年嵩县聚落演化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运用因子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因素及其变化。得出:(1) 40年间嵩县聚落数量减少了将近四分之一,而聚落总规模增加1.28倍,其数量减少量以1975-1995年阶段居多,规模扩张程度以1995-2015年阶段更为显著。(2)受山区地形限制聚落在空间上多沿道路和河流呈条带状分布,沿县城和乡镇中心呈团状分布,且随时间变化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聚落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低地、小地形起伏、平缓坡度和小地形位指向性,且随时间趋于向丘陵、平起伏和微起伏、坡度<6°、地形位指数<0.4地区布局;此外,聚落区位的南坡指向性和聚落规模空间分布的南坡、东南坡和西南坡指向性趋于加强。(3)聚落区位主要受地形、生产条件以及道路、乡镇中心、县城中心和工矿企业的辐射影响,但随时间变化,地形影响在减弱,而道路和乡镇中心的辐射影响在增强。(4)聚落规模空间分布受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因子的解释作用均较为显著并随时间有所变化,其中,地形的影响相对较大,社会经济因子中乡镇和县城中心的影响次之;但随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县城中心的影响逐渐增强,而乡镇中心和地形的影响逐渐减弱。基于以上研究为山区聚落未来选址及规划布局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聚落 聚落演变 聚落区位 城镇化 豫西山地 嵩县
原文传递
农民工回流创业区位研究——以河南省14个村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更和 段小薇 +1 位作者 计会凤 朱纪广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71-2884,共14页
农民工回流创业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创业区位选择反映了创业者的空间决策能力,并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基于河南省14个村田野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多值logistic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回流创业区位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农民工回流创业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创业区位选择反映了创业者的空间决策能力,并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基于河南省14个村田野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多值logistic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回流创业区位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①回流农民工创业区位具有以村庄为中心的近距离分布特征,绝大多数创业者分布于以村庄为中心50 km范围内,约一半的回流者在家门口创业,在时间距离上,主要集中于0.5 h工作圈和1 h工作圈内。②创业区位主要选择于本村和县城,其次为镇及附近的中心城市。③创业企业除了少数较大规模外,大多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创业企业产值与距离正相关。除村庄区位农业项目较多外,其余各类创业区位之间行业差别并不明显。④创业区位选择是以取得经济利润为前提,综合考虑个人因素、务工因素、社区因素和创业因素的结果。其中,学历、村回流比、第二产业创业项目类型对于选择非村落区位具有正向影响,而工龄、务工地数、无务工技能、村庄为平原和丘陵、第一产业创业项目类型则具有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回流 创业区位 河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