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水格局变化对红砂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段桂芳 单立山 +2 位作者 李毅 张正中 张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457-6464,共8页
以西北荒漠生态系统典型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遮雨装置,设置3个降水量梯度(W-、W、W+)和2个降水间隔时间梯度(T、T+)进行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降水格局下红砂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变化... 以西北荒漠生态系统典型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遮雨装置,设置3个降水量梯度(W-、W、W+)和2个降水间隔时间梯度(T、T+)进行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降水格局下红砂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量增加30%,幼苗株高和基径分别平均增加22.0%和28.0%,延长降水间隔时间其作用更显著,分别平均增加24.57%和32.98%(P<0.05);(2)在延长降水间隔时间的同时增加降水量,幼苗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41.57%、223.95%和236.72%(P<0.05),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优于地下部分;(3)与对照相比,降水量减少30%,幼苗根长平均增加21.0%,根冠比平均显著增加53.73%(P<0.05),而各部分生物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格局 红砂幼苗 生物量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长蠕孢菌及其代谢产物Ophiobolin A防治水稻纹枯病 被引量:11
2
作者 段桂芳 张建萍 +2 位作者 周勇军 余柳青 袁勤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7-339,共3页
为充分利用已有杂草生防菌菌种资源,进行了稗草生防菌禾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gramineumRabenh f.sp.echinochloae,HGE)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初步研究。菌落对峙实验结果表明HGE对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HGE菌株的发酵液对... 为充分利用已有杂草生防菌菌种资源,进行了稗草生防菌禾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gramineumRabenh f.sp.echinochloae,HGE)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初步研究。菌落对峙实验结果表明HGE对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HGE菌株的发酵液对纹枯病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稀释5倍的发酵液24h的抑菌率为84.1%。发酵液及菌丝的乙酸乙酯提取粗毒素在200μg/mL浓度下100%抑制纹枯病菌的生长。从粗毒素中分离纯化的有很强抑菌活性的化合物经过NMR及MS波谱分析鉴定为Ophiobolin A。Ophiobolin A在25μg/mL浓度下即100%抑制纹枯病菌的生长,浓度1μg/mL时的抑菌率为70.2%。实验结果显示HGE菌及其代谢物Ophiobolin A具有开发成水稻纹枯病生物杀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长蠕孢菌 代谢产物 Ophiobolin A 水稻纹枯病 生物防治 稗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西部地区红砂种群结构及空间格局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段桂芳 单立山 +2 位作者 李毅 段雅楠 张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4,共8页
为了揭示甘肃中西部生态脆弱区红砂种群的分布特点,结合冠幅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对甘肃中西部地区3种典型生境条件下红砂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聚集强度指数进行了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显示:在... 为了揭示甘肃中西部生态脆弱区红砂种群的分布特点,结合冠幅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对甘肃中西部地区3种典型生境条件下红砂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聚集强度指数进行了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红砂种群结构差异明显,山前戈壁红砂种群Ⅰ(0cm<d≤10cm),Ⅱ(10cm<d≤20cm),Ⅲ(20cm<d≤30cm)龄级储量丰富,其个体数占所有龄级个体总数的87.01%,大于Ⅴ(40cm<d≤50cm)龄级个体缺失,种群处于增长阶段;荒漠绿洲过渡带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红砂种群Ⅱ—Ⅵ(10cm<d≤60cm)龄级个体数分别占所有龄级个体总数的75.34%和85.09%,且存在一定数量的老龄级个体,种群处于稳定阶段;但不同生境条件下红砂种群幼苗个体少,Ⅰ龄级个体数目均明显少于Ⅱ,Ⅲ龄级的个体数目,种群更新可能存在问题。格局分析表明,各生境条件下红砂种群均呈聚集分布。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第2,4,6,8龄级的个体会呈现老龄个体增加的趋势,幼龄株数则有所降低,各生境条件下红砂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困难。加大以种子开始的幼苗人工辅助更新以及人工封育保护是实现甘肃中西部生态脆弱区红砂种群更新和种群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时间序列预测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砂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对降水格局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段桂芳 单立山 +3 位作者 李毅 张正中 张荣 种培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103,共9页
以西北荒漠生态系统典型植物红砂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塑料遮雨棚,研究了人工模拟不同降水格局下红砂幼苗根系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量一定时延长降水间隔时间,红砂幼苗根系各指标均呈增加趋势,总根长、总根体积和根系... 以西北荒漠生态系统典型植物红砂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塑料遮雨棚,研究了人工模拟不同降水格局下红砂幼苗根系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量一定时延长降水间隔时间,红砂幼苗根系各指标均呈增加趋势,总根长、总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增加最为显著,分别为39.22%、62.50%和63.20%。(2)降水间隔时间延长至10d时,降水量增加30%对幼苗根系各指标均有促进作用,且对总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的作用尤为突出,使其分别显著增加116.27%和224.40%(P<0.01)。(3)在自然降水条件下延长降水间隔时间,比根长和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幼苗其他指标则无显著变化,说明幼苗对此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最强。(4)相关分析表明,不同降水格局条件下,红砂幼苗各形态指标间存在相关关系,但水平各异。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及根系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接近0.5,说明红砂幼苗根系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格局 根系形态 红砂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F-box基因At3g16740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段桂芳 王利群 +4 位作者 李新梅 赵福 罗俊 赵小英 刘选明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6-492,共7页
拟南芥At3g16740基因为F-box基因家族成员,其功能尚不清楚.通过连续和瞬时光照处理分析,发现蓝光、红光和远红光都诱导At3g16740基因的表达,其中远红光的诱导作用最明显.蓝光受体cry1、cry2,红光受体phyB或远红光受体phyA突变导致At3g16... 拟南芥At3g16740基因为F-box基因家族成员,其功能尚不清楚.通过连续和瞬时光照处理分析,发现蓝光、红光和远红光都诱导At3g16740基因的表达,其中远红光的诱导作用最明显.蓝光受体cry1、cry2,红光受体phyB或远红光受体phyA突变导致At3g16740基因表达的光诱导作用减弱或者消失,表明该基因为光信号通路相关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At3g16740基因在拟南芥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发现其在拟南芥根、茎、叶、花和果荚中都有表达,花和果荚中的表达量最高,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植物花和/或果荚的发育.酵母双杂交分析发现,At3g16740蛋白通过F-box结构域与拟南芥ASK(arabidopsis-SKP1-like)家族成员ASK1、ASK2和ASK11相互作用,表明At3g16740是SCF(Skp、Cullin、F-box)复合物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F-box基因 At3g16740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固体发酵产孢培养基及其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段桂芳 杨爽 +1 位作者 张建萍 余柳青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5-423,共9页
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 Rabenh. f. sp. echinochloae,HGE)是一株稗草生防潜力菌,为了获得该生防菌大量孢子用于田间试验,本文研究了其固体发酵产孢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其培养条件。通过试验筛选确定了固体发酵... 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 Rabenh. f. sp. echinochloae,HGE)是一株稗草生防潜力菌,为了获得该生防菌大量孢子用于田间试验,本文研究了其固体发酵产孢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其培养条件。通过试验筛选确定了固体发酵培养基所需碳源及其浓度、氮源及其浓度以及底物基质,适合HGE菌孢子生产的培养基最佳组合为:以珍珠岩为底物基质,在其中添加4%米粉、1%豆粕粉、0.2%Na3PO4.12H2O、0.1%MgSO4.7H2O。同时确定了适合HGE菌孢子生产的培养条件: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40%,最佳接菌量为8%菌悬液,25℃静置培养11 d,培养期间用黑光灯12 h循环光照。按优化后培养条件放大培养HGE菌,获得最高产孢量可以达到1.5×107孢子·克-1干物质。温室生测结果显示优化条件生产的HGE菌孢子对稗草防效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 固体发酵 产孢 稗草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水稻所的微生物除草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段桂芳 余柳青 黄世文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微生物除草剂 国际水稻所 病原微生物 稗草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砂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7
8
作者 单立山 李毅 +5 位作者 段雅楠 耿东梅 李真银 张荣 段桂芳 Жигунов Анато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8-1205,共8页
为探讨干旱与半干旱区受损红砂种群幼苗适宜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红砂幼苗在充分灌溉(FI)、适度灌溉(MI)、干旱处理(DT)3个水分处理下根系形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红砂幼苗根系形态因水分条件和... 为探讨干旱与半干旱区受损红砂种群幼苗适宜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红砂幼苗在充分灌溉(FI)、适度灌溉(MI)、干旱处理(DT)3个水分处理下根系形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红砂幼苗根系形态因水分条件和根序的不同而各异;随灌溉量的减少红砂幼苗根系直径和根体积均表现为FI>MI>DT,但干旱处理促进了根系的伸长生长和比表面积和比根长增加,根系形态的可塑性是红砂幼苗获取水分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2)随根序的升高,各处理水平下红砂幼苗根长、比根长均显著减少,而其根直径和体积却显著增加,表明红砂幼苗根系内部具有高度的形态异质性。(3)与FI处理相比,MI和DT处理下红砂幼苗根系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0.00%、19.23%,但MI和DT处理却显著降低了红砂幼苗地上生物量,特别是叶片生物量下降幅度最大,分别降低了62.15%、83.28%,导致根冠比随灌溉量的减少而逐渐增加。(4)干旱处理显著提高了红砂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认为,在灌溉量减少的情况下,红砂幼苗可通过根长、根系表面积和体积、直径等形态变化来优化其空间分布构型,以调节植株对水分的利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 根长 根表面积 比根长 比表面积 根系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糠与浮萍控制稻田杂草和稻纹枯病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世文 余柳青 +5 位作者 段桂芳 李迪 阮云芳 余美林 喻锦秀 罗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2-26,共5页
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糠、稻草糠、浮萍和满江红对稻田主要杂草和水稻纹枯病的控制作用,以及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稻糠、稻草糠、浮萍和满江红对水稻分蘖、株高、生物量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明显抑制... 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糠、稻草糠、浮萍和满江红对稻田主要杂草和水稻纹枯病的控制作用,以及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稻糠、稻草糠、浮萍和满江红对水稻分蘖、株高、生物量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明显抑制稗草的萌发、降低其生物产量;对移栽的莎草、鸭舌草、牛毛毡的株高、鲜重控制效果不一。稻糠加浮萍可显著提高对主要杂草和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且对水稻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糠 浮萍 稻田杂草 稻纹枯病 生态控制 水稻 无公害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模拟降雨格局变化对红砂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单立山 李毅 +3 位作者 张正中 白蕾 段桂芳 种培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382-5390,共9页
气候变化改变降雨格局,会影响到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进而影响幼苗的更新动态。为探讨降雨格局变化对典型荒漠植物红砂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利用环境控制生长箱开展了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时间的双因素控制实验。结果表明:(1)总降雨量增加30%... 气候变化改变降雨格局,会影响到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进而影响幼苗的更新动态。为探讨降雨格局变化对典型荒漠植物红砂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利用环境控制生长箱开展了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时间的双因素控制实验。结果表明:(1)总降雨量增加30%,红砂种子出苗率和发芽势分别平均提高45.69%、39.86%(P<0.05),延长降雨间隔时间单次降雨量达到6mm其效果更明显,出苗率和发芽势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8.33%、63.33%,表明6mm降水量是促使红砂萌发的最小降雨阈量。(2)总降雨量增加30%显著提高了种子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P<0.05),与自然总降雨量相比,分别平均提高57.67%、121%。总降雨量减少30%虽降低了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但与自然总降雨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降雨量增加30%延长降雨间隔时间处理加快了红砂的萌发进程,缩短了种子的萌发持续时间,其萌发曲线较陡峭。降雨量减少30%对其种子萌发进程影响不大。该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红砂种子萌发主要受到降雨量的影响,但降雨量效应依赖降雨间隔时间,总降雨量一定降雨间隔延长所形成的单次降雨量增加均提高萌发率,增加了红砂繁殖成功率,对其幼苗更新起促进效应;2)在自然状态及降雨减少的情况下红砂种子具有推迟萌发的特性,使其幼苗在更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出现和生长的机会增多,从而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长期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间隔时间 降雨量 种子萌发 幼苗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变化对两种荒漠植物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单立山 李毅 +3 位作者 段桂芳 张正中 张荣 种培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7-1274,共8页
为了探讨西北干旱区两种典型荒漠植物1 a生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在野外设置了双因素总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时间控制试验,测定了不同生长季节幼苗的生长及生物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1)总降雨量增加30%对两种荒漠植物... 为了探讨西北干旱区两种典型荒漠植物1 a生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在野外设置了双因素总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时间控制试验,测定了不同生长季节幼苗的生长及生物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1)总降雨量增加30%对两种荒漠植物地下根系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但促进了地上部分的生长,其中红砂株高、基径分别增加了25%、29%,白刺分别增加了10%、48%,在降雨间隔时间延长的情况下其效果更显著(P<0.05);总降雨量减少30%虽对两种荒漠植物株高和基径无显著影响(P>0.05),但促进了两种荒漠植物地下垂直根系的生长,红砂和白刺主根垂直深度平均分别增加了21%、40%,且降雨间隔延长其效果更显著(P<0.05)。(2)在总降雨量增加30%和降雨间隔时间延长的情况下,两种荒漠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达到最大值;而总降雨量减少30%,降雨间隔时间较短的情况下,两种荒漠植物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根冠比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64、0.78。(3)总降雨量增加降雨间隔时间延长的大降雨事件将有利于两种荒漠植物幼苗生长,然而这种促进效应依赖降雨间隔时间;降雨量适当减少虽抑制了两种荒漠植物幼苗地上生长,但增大了根冠比,改变生物量分配模式是其适应干旱胁迫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降雨量 降雨间隔时间 生物量 根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长蠕孢菌和尖角突脐孢菌防治稗草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黄世文 余柳青 +1 位作者 段桂芳 罗宽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6-72,共7页
病原真菌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 (HelminthosporiumgramineumRabenhf. sp. echinochloae, HGE)和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monoceras,EM)在稗汁葡萄糖中的发酵滤液对稗草种子的发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发芽抑制率分别为 30. 9%和 13 5%。HG... 病原真菌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 (HelminthosporiumgramineumRabenhf. sp. echinochloae, HGE)和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monoceras,EM)在稗汁葡萄糖中的发酵滤液对稗草种子的发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发芽抑制率分别为 30. 9%和 13 5%。HGE菌在改良Fries、稗汁葡萄糖,EM菌在改良Fries中的发酵滤液对稗草根和芽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HGE菌发酵滤液与其孢子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对稗草的防效明显提高,稗草感病株率、致死率分别达 86 3%和 69 5%,病情指数为 78 7;发酵滤液与孢子结合 (先后喷雾 )使用后稗草的感病株率、致死率分别为 83 9%和 67 9%,病情指数为72 8。HGE与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孢子混合喷雾接种对稗草防效明显高于 2种菌孢子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病原真菌 发酵滤液 孢子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长蠕孢菌代谢产物抑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凯 段桂芳 +1 位作者 张建萍 余柳青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0-242,共3页
为了充分研究利用现有的生防菌菌种资源,进行了禾长蠕孢菌(Helmintho sporium gramineum Rabenhf. sp. echinochlone,HGE)发酵液及发酵液粗提物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初步探讨。采用平板打孔灌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比较了禾长蠕孢菌发... 为了充分研究利用现有的生防菌菌种资源,进行了禾长蠕孢菌(Helmintho sporium gramineum Rabenhf. sp. echinochlone,HGE)发酵液及发酵液粗提物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初步探讨。采用平板打孔灌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比较了禾长蠕孢菌发酵原液、粗毒素及对照药剂20%噻菌铜SC、72%农用链霉素SP和20%叶枯唑SP对水稻细条病菌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禾长蠕孢菌的代谢产物粗毒素对水稻细条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长蠕孢菌 发酵液 粗毒素 水稻细条病 抑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泵机组选型方法探讨 被引量:21
14
作者 兰才有 仪修堂 +1 位作者 段桂芳 王力 《排灌机械》 2004年第1期1-7,12,共8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泵机组选型问题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选型是否合理对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经济效益会产生重大影响。对机组选型所涉及到的主水泵、主电动机、传动装置和调节机构等组成部件分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剖析,并指出...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泵机组选型问题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选型是否合理对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经济效益会产生重大影响。对机组选型所涉及到的主水泵、主电动机、传动装置和调节机构等组成部件分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剖析,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对该工程及其类似大型调水工程的决策机构和设计人员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大型调水工程 水泵机组 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除草剂禾长蠕孢菌孢子助剂筛选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建萍 段桂芳 +3 位作者 杨爽 周勇军 陆永良 余柳青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5,共6页
禾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是一株杂草生防潜力菌,对稻田稗草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并对水稻等主要作物安全,其活性成分孢子有望开发成微生物除草剂产品。为此,文章以生物相容性、分散力和稳定性等评判指标开展了禾长蠕孢菌孢... 禾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是一株杂草生防潜力菌,对稻田稗草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并对水稻等主要作物安全,其活性成分孢子有望开发成微生物除草剂产品。为此,文章以生物相容性、分散力和稳定性等评判指标开展了禾长蠕孢菌孢子助剂筛选研究。结果发现,SP-20为表面活性剂、大豆油为溶剂油、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稳定剂时,与孢子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没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添加SP-20后,孢子悬浮液I值为0.094,对孢子粉的分散性最佳。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稳定剂时,拟合直线斜率最小,为0.232,因此稳定性最好。以上助剂筛选结果将为禾长蠕孢菌孢子制剂的开发及其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稗草 真菌 表面活性剂 稳定剂 溶剂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G诱导及核辐射改良稗草生防潜力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世文 余柳青 +2 位作者 段桂芳 赵航 罗宽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3-426,419,共5页
用亚硝基胍 (nitrosoguanidine ,NTG)诱变稗草生防潜力菌禾长蠕孢稗草专化型菌株(HGE) ,获得诱变菌株I2 62 ,其孢子产量比原始菌株 (HGE)提高 5 2 6%。以I2 62 为出发菌株 ,用60 Coγ射线 65 0Gy辐照 5 7min ,有 7 75 %的菌株产孢量高... 用亚硝基胍 (nitrosoguanidine ,NTG)诱变稗草生防潜力菌禾长蠕孢稗草专化型菌株(HGE) ,获得诱变菌株I2 62 ,其孢子产量比原始菌株 (HGE)提高 5 2 6%。以I2 62 为出发菌株 ,用60 Coγ射线 65 0Gy辐照 5 7min ,有 7 75 %的菌株产孢量高于出发菌株高 ,其中辐照菌株FⅡ12 1、FⅡ116和FⅡ14 0 的产孢量分别比I2 62 提高 5 4 4%、5 1 5 %和 41 7%。化学和物理技术相结合处理稗草生防潜力菌 ,获得的突变菌株产孢量比原始菌株提高 1倍以上。但高产孢突变菌株对稗草的致病性、防效与原始菌株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产孢量 突变菌株 发菌 专化型 株高 高产 NTG 诱导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模拟降雨格局变化对白刺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荣 单立山 +4 位作者 李毅 段桂芳 段雅楠 张正中 Жигунов Анато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5,共9页
白刺是干旱荒漠区重要的建群植物种,研究其幼苗在不同降雨格局下的响应特征,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降雨格局变化下白刺灌丛退化以及加快荒漠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人工控水试验,设置3个降雨量(增加30%、减少30%、不变)和2个降雨... 白刺是干旱荒漠区重要的建群植物种,研究其幼苗在不同降雨格局下的响应特征,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降雨格局变化下白刺灌丛退化以及加快荒漠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人工控水试验,设置3个降雨量(增加30%、减少30%、不变)和2个降雨间隔时间(增加、不变)研究其对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生长季白刺幼苗根长、叶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变化主要由总降雨量引起;总降雨量对白刺生长的效应与降雨间隔时间紧密相关,但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2)当降雨量一致时,增加降雨间隔时间有利于白刺幼苗冠幅、基径和各器官生物量的累积,尤其使叶生物量增加81%,从而使地上生物量增幅远大于地下生物量,导致根冠比降低。3)当降雨间隔时间一致时,降雨量减少30%对茎、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仅使根长显著增加86%,叶、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显著减少67%,48%,27%,根冠比显著增加74%,高降雨量条件下的生物量均增加但无显著影响。因此,适当的增加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时间有利于白刺幼苗的生长及促进其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格局 白刺 生物量 根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F-box基因At5g22700的功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利群 唐冬英 +4 位作者 李新梅 段桂芳 吴丹 赵小英 刘选明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40-146,共7页
F-box蛋白作为SCF(Skp1,Cullin and an F-box protein)复合体的成员,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At5g22700为功能未知的F-box基因家族成员。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分析At5g22700蛋白与ASK(Arabidopsis-SKP1-like)家族蛋白的相互作用,发... F-box蛋白作为SCF(Skp1,Cullin and an F-box protein)复合体的成员,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At5g22700为功能未知的F-box基因家族成员。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分析At5g22700蛋白与ASK(Arabidopsis-SKP1-like)家族蛋白的相互作用,发现At5g22700蛋白的F-box结构域与ASK4蛋白相互作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发现该基因在根和花中的表达量最高,说明At5g22700可能在根和花的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At5g22700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和过量表达转基因株系为材料,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幼苗的表型,发现蓝光下At5g22700过量表达转基因幼苗的主根比野生型长。这些研究结果表明,At5g22700在植物体内可能形成SCF复合体,并在植物幼苗主根伸长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F-box基因 At5g22700 主根伸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士军 黄红莉 +3 位作者 石霞 段桂芳 张倩 王向波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8-349,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 血液流变学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稗草病原菌防御性接种防治稻瘟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世文 卢继英 +3 位作者 赵航 段桂芳 谭周进 罗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用稗草病原菌互格交链孢菌、弯孢菌、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和尖角突脐孢菌在实验室人工智能气候箱防御性接种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原丰早,预接种后1、2、3、5和7d分别挑战接种强致病力的稻瘟病菌“中A1”和“中B1”小种。结果表明,与对照... 用稗草病原菌互格交链孢菌、弯孢菌、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和尖角突脐孢菌在实验室人工智能气候箱防御性接种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原丰早,预接种后1、2、3、5和7d分别挑战接种强致病力的稻瘟病菌“中A1”和“中B1”小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稗草病原菌防御接种后,稻瘟病病斑数减少,病斑减少率在35.59%~80.00%,病情指数明显降低,防效显著提高,达53.08%~81.56%。稗草病原菌挑战接种后对水稻秧苗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病原菌 防御性接种 稻瘟病 挑战接种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