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地小麦节水高效技术
1
作者 殷复伟 郭相圣 +2 位作者 张国华 贾曦 吴红燕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93-93,103,共2页
本文从选用抗旱品种、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使用抗旱化学物质、采用旱地覆膜技术四方面简述了旱地小麦节水高效技术。
关键词 小麦 旱地 节水 高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小麦保优 高产关键技术
2
作者 殷复伟 郭相圣 +2 位作者 张国华 吴红燕 陈慧增 《农业科技通讯》 2005年第9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保优栽培技术 优质小麦 小麦品质 优质专用小麦 优质品种 遗传特性 耕作制度 相互作用 栽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小麦玉米高产栽培综合技术
3
作者 殷复伟 高俊杰 +2 位作者 王德科 吴红燕 衣善旺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11期135-136,共2页
通过选择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和耐密紧凑型优质高产玉米品种,采取小麦玉米适期播种,科学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各适期追肥,改革种植模式,小麦等行距播种、玉米麦后直播,小麦适时收获、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等优质小麦玉米高产栽培综合技术,取得... 通过选择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和耐密紧凑型优质高产玉米品种,采取小麦玉米适期播种,科学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各适期追肥,改革种植模式,小麦等行距播种、玉米麦后直播,小麦适时收获、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等优质小麦玉米高产栽培综合技术,取得小麦玉米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高产 优质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细菌诱导的系统抗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孔庆科 丁爱云 +2 位作者 刘招舰 张新健 殷复伟 《山东科学》 CAS 2001年第4期18-25,共8页
在植物根际附近 (包括根围和根内 )存在大量的细菌 ,其中非致病性根际细菌能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 ,称之为 ISR,其表型与病菌诱导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SAR)相似。根际细菌调控诱导的系统抗性对许多植物如拟南芥、豆类、黄瓜等上的真菌、... 在植物根际附近 (包括根围和根内 )存在大量的细菌 ,其中非致病性根际细菌能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 ,称之为 ISR,其表型与病菌诱导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SAR)相似。根际细菌调控诱导的系统抗性对许多植物如拟南芥、豆类、黄瓜等上的真菌、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诱导细菌和挑战病菌在空间上是相对隔离的 ,ISR的信号途径需要茉莉酸 (JA)和乙烯的作用 ,ISR不产生 PRs。在大田条件下 ISR也是有效的 ,这就提供了一个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自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系统抗性 植物生长 根际细菌 水杨酸 信号途径 系统获得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感染黄萎病菌前后酶活性的动态反应和同工酶变化 被引量:23
5
作者 孔庆科 丁爱云 +1 位作者 刘招舰 殷复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研究了不同茄子品种接种黄萎病菌前后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酶活性的动态反应及同工酶变化 ,结果表明在测定的大多数时间内 ,POD、PPO、PAL酶活性越大 ,抗性越强 ,供试的 3... 研究了不同茄子品种接种黄萎病菌前后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酶活性的动态反应及同工酶变化 ,结果表明在测定的大多数时间内 ,POD、PPO、PAL酶活性越大 ,抗性越强 ,供试的 3个茄子品种酶都出现一个高峰 ,而且抗病品种酶活性上升的较快。无论感病植株还是抗病植株 ,接种黄萎病菌后POD、PPO同工酶都出现新带 ,SOD同工酶没有出现新带 ,但酶量有所增加。这可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黄萎病菌 同工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耐热性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9
6
作者 高俊杰 李衍素 +2 位作者 张冬梅 殷复伟 于贤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7-161,共5页
以我国北方地区栽培面积较大的18个豇豆品种为试材,通过夏季田间试验、人工气候室苗期耐高温试验,比较了不同豇豆品种的耐热性。夏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耐热豇豆品种在出苗至齐苗时间、花期株高、茎粗、花梗长度等植物学特征和果荚... 以我国北方地区栽培面积较大的18个豇豆品种为试材,通过夏季田间试验、人工气候室苗期耐高温试验,比较了不同豇豆品种的耐热性。夏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耐热豇豆品种在出苗至齐苗时间、花期株高、茎粗、花梗长度等植物学特征和果荚长度、质量等果实性状及生物学产量等生物学性状方面差异显著;地豇豆品种不宜在高温、长日照的夏季种植;豇豆各农艺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早优一号单荚质量和总产量最高。苗期耐高温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条件下,早优一号相对电导率最低,净光合速率最高,因而比较耐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耐热性 相对电导率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红燕 王鹏 +2 位作者 王德科 殷复伟 李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4期255-255,258,共2页
为了研究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对黄瓜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2012年在岱岳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上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改善黄瓜的生物学性状,提高黄瓜的雌花节率、坐瓜率,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显著增加。
关键词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 黄瓜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平原小麦成本现状及控制对策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国华 殷复伟 +2 位作者 杜春莲 陈慧增 董青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6期107-108,共2页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泰安平原小麦成本现状,并提出了成本控制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小麦 成本现状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9
作者 肖婷 闫磊 +3 位作者 牛洪涛 于天丛 殷复伟 罗万春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0期21-24,共4页
通过4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幼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种制剂、5%氟铃脲乳油及20%NNI-0001水分散粒剂均对甜菜夜蛾幼虫表现出优良的防治效果,且随着剂量的增加,防治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 甜菜夜蛾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产量性状改良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成庆 殷复伟 +2 位作者 柳新明 李莹 李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3期42-42,44,共2页
分析了我国冬小麦育种过程中产量形状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产量结构、株型结构和库源关系方面对此作了阐述。小麦要实现高产、超高产目标,应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性状 改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小麦病害识别方法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航 程清 +3 位作者 武英洁 王亚新 张承明 殷复伟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137-141,共5页
针对准确识别小麦常见病害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小麦病害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以小麦病害图片资料为基础,利用中值滤波法、直方图阈值法等对图像进行去背景、去噪、病斑分割等预处理形成样本库,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构... 针对准确识别小麦常见病害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小麦病害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以小麦病害图片资料为基础,利用中值滤波法、直方图阈值法等对图像进行去背景、去噪、病斑分割等预处理形成样本库,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一个具有五层结构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样本学习,并利用随机梯度下降法进行学习过程控制,最后以获取的特征集对小麦图片进行病害识别,并形成一个在线识别系统。在泰安市4样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对小麦常见病害——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的识别,综合识别率可达99%以上,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病害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识别 病害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提取农作物信息的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清 张航 +2 位作者 张承明 殷复伟 王程成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149-153,共5页
针对目前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高分光学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多时相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面向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的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获取农作物在若干典型生长时期的光学遥感图像并进行配准等预处理,... 针对目前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高分光学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多时相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面向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的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获取农作物在若干典型生长时期的光学遥感图像并进行配准等预处理,然后建立了一种以像素为单位的数据组织结构,该结构包含不同生长时期的作物信息、纹理信息,能较好地解决现有分类研究中信息不足的问题;接着以前馈神经网络为基础,建立了一种以像素为单位的分类算法,最后以得到的逐像素分类结果为基础进行成图。与同类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综合考虑了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特征,更能发挥深度学习技术的优势,且多时相数据在提高农作物提取信息精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分类 多时相数据 信息提取 农作物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吨半粮”高效栽培技术及其应用
13
作者 王东 林祥 +2 位作者 殷复伟 李令伟 薛丽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小麦-玉米“吨半粮”高效栽培技术通过创新并优化集成麦-玉周年生产品种优选搭配、耕层优化、高产群体构建、水肥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配套地力培肥、植保、机械作业等技术,实现周年产量1500 kg/667m 2及以上高产,有力带动大面积中低产... 小麦-玉米“吨半粮”高效栽培技术通过创新并优化集成麦-玉周年生产品种优选搭配、耕层优化、高产群体构建、水肥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配套地力培肥、植保、机械作业等技术,实现周年产量1500 kg/667m 2及以上高产,有力带动大面积中低产田产能提升,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吨半粮 高效栽培技术 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行距配置对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6
14
作者 殷复伟 王文鑫 +1 位作者 谷淑波 王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0-717,共8页
为探明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宽幅播种高产栽培下冬小麦产量形成调控的生理基础,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泰山28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150×104、225×104和300×104株·hm^(-2)),副区为播种行距(25、20和15cm),研... 为探明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宽幅播种高产栽培下冬小麦产量形成调控的生理基础,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泰山28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150×104、225×104和300×104株·hm^(-2)),副区为播种行距(25、20和15cm),研究了不同株行距配置下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104株·hm^(-2)种植密度下,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产量亦较低;在种植密度225×104株·hm^(-2)配置20或25cm行距和种植密度300×104株·hm^(-2)配置25cm行距时,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在种植密度225万株·hm^(-2)和行距20cm处理下,小麦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的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量、开花后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积累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泰山28在种植密度225×104株·hm^(-2)配置20或25cm行距和种植密度300×104株·hm^(-2)配置25cm行距下均可实现三者的协调,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是实现宽幅播种高产栽培小麦高产的重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宽幅播种 株行距配置 产量 生理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几种重要病害拮抗菌的筛选 被引量:30
15
作者 丁爱云 郑继法 +1 位作者 时呈奎 殷复伟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1999年第1期10-11,共2页
从山东滕州、临沂等县(市)的烟草、番茄和辣椒根际采集土壤样本15份,经室内分离纯化获得细菌102株、放线菌55株。以烟草赤星病菌、野火病菌和青枯病菌等为指示菌,对157个菌株进行平板对峙培养法抑菌测定。
关键词 烟草 拮抗菌 筛选 病害 赤星病 野火病 青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作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及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贾曦 王璐 +4 位作者 刘振林 李长松 殷复伟 王莹莹 万书波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60,共6页
为探索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和花生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2015-2016年对玉米、花生单作田和间作田进行了病害调查,并对其气象因子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玉米和花生病害的发生率都有所降低,玉米病害... 为探索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和花生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2015-2016年对玉米、花生单作田和间作田进行了病害调查,并对其气象因子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玉米和花生病害的发生率都有所降低,玉米病害发病率降低程度尤为显著,其中对玉米茎腐病影响最大,发病降低率可达42.53%。本文对间作田和单作田的多项气象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同单作相比,玉米间作田光照度平均提高了5784.67lx,环境和土壤相对湿度分别平均降低了9.15%和8.23%,花生间作田光照度平均降低了16053.77lx,环境和土壤温度、相对湿度差别不显著。通过土壤中酶活性测定,发现间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与抗性正相关的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病害 气象因子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抗茎腐病鉴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贾曦 王璐 +3 位作者 刘振林 穆春华 丁照华 殷复伟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的、危害较重的土传病害,发生在玉米乳熟后期,防治较为困难。为了筛选对茎腐病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指导大田生产,于2014-201...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的、危害较重的土传病害,发生在玉米乳熟后期,防治较为困难。为了筛选对茎腐病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指导大田生产,于2014-2015年间,笔者对山东地区主推的35份杂交种和50份自交系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5份杂交种中抗性品种16个,占比45.71%;50份自交系中抗性品种30个,占比60.00%;玉米茎腐病抗性品种多为晚熟品种,在抗性杂交种和自交系中分别占比68.75%和23.33%;50份自交系中有32份可以列入Reid、Lancaster、黄改和PB四个类群中。表明,杂交种中齐单1号、诺达1号为高抗茎腐病品种,可用于大田生产;自交系中PH6WC、印尼选系1、TL10B为高抗品种,可为玉米茎腐病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腐病 杂交种 自交系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除草剂对小麦田恶性杂草阿拉伯婆婆纳的防除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翠霞 张勇 +2 位作者 殷复伟 周超 马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8-282,共5页
针对我国黄淮海冬麦部分区域恶性杂草阿拉伯婆婆纳,开展了田间茎叶处理除草剂筛选试验,并比较了不同施药时期防效的差异。结果表明,防除阿拉伯婆婆纳,越冬前施用除草剂的防效优于返青期施药,可选择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7.00 g/hm^(2),或... 针对我国黄淮海冬麦部分区域恶性杂草阿拉伯婆婆纳,开展了田间茎叶处理除草剂筛选试验,并比较了不同施药时期防效的差异。结果表明,防除阿拉伯婆婆纳,越冬前施用除草剂的防效优于返青期施药,可选择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7.00 g/hm^(2),或56%2甲4氯钠可溶粉剂1260.00 g/hm^(2),或4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36.00 g/hm^(2),或25%辛酰溴苯腈乳油562.50 g/hm^(2),或4%啶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6.90 g/hm^(2)于2叶期左右进行茎叶喷雾,除草彻底,持效期长,药后150 d防效仍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田 恶性杂草 阿拉伯婆婆纳 防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残留及下茬作物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平 殷复伟 +5 位作者 李平海 闫保罗 宗燕 李芳 刘翔攀 侯玮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5期63-71,共9页
为明确不同类型土壤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土壤氮素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本研究在砂壤土和砂姜黑土2种土壤条件下,分别对小麦/玉米季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残留及其对下茬作物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了... 为明确不同类型土壤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土壤氮素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本研究在砂壤土和砂姜黑土2种土壤条件下,分别对小麦/玉米季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残留及其对下茬作物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了小麦、玉米收获后土壤氮素残留量。随着追氮后移,土壤氮素残留量提高,特别是提高了残留氮素在上层土壤中的分配比例。在后季作物不施用氮肥的情况,前茬作物残留氮素对后季小麦、玉米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后季作物正常施用氮肥的情况下,前季作物残留氮素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型土壤间比较发现,砂姜黑土试验地的氮素残留量大于砂壤土,且上层土壤残留比例较高。在后茬作物不追氮素的情况下,砂姜黑土种植作物产量下降幅度较小,高于砂壤土;在后茬作物追氮的情况下,砂壤土产量提高幅度显著高于砂姜黑土。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玉米季土壤残留氮素对下茬作物有一定促进作用,但随着下茬作物氮肥用量的增加这种增产效应不再明显。黏性土壤的保肥能力更强,但是对施入氮肥的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氮素残留 砂壤土 砂姜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桑-菇生态模式技术
20
作者 潘军 殷复伟 +3 位作者 刘峰 王安艳 李超 刘春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5期32-32,37,共2页
沼-桑-菇这一沼气生态模式技术,是植桑养蚕的剩余物如桑叶残余物、蚕沙、废水作为沼气原料,在蚕棚闲置期栽培蘑菇。用产出的沼气供养蚕和蘑菇栽培照明、增温,沼渣、沼液作为植桑栽培的高效有机肥,沼渣还可作为栽培蘑菇原料。实现了节能... 沼-桑-菇这一沼气生态模式技术,是植桑养蚕的剩余物如桑叶残余物、蚕沙、废水作为沼气原料,在蚕棚闲置期栽培蘑菇。用产出的沼气供养蚕和蘑菇栽培照明、增温,沼渣、沼液作为植桑栽培的高效有机肥,沼渣还可作为栽培蘑菇原料。实现了节能降耗,发展了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桑-菇 生态 模式 技术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