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化隆起东缘晚石炭—早二叠世华夏植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殷长建 孙春林 +2 位作者 彭玉鲸 周晓东 赵衍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62,共6页
根据1998年在大蒜沟组首次发现的Neuropteris、Pecopteris、Cordaites等晚石炭—早二叠世华夏植物群以及与下伏地层的整合接触关系,证明开山屯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为连续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大蒜沟组华夏植物群的发现,结合开山屯地区晚... 根据1998年在大蒜沟组首次发现的Neuropteris、Pecopteris、Cordaites等晚石炭—早二叠世华夏植物群以及与下伏地层的整合接触关系,证明开山屯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为连续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大蒜沟组华夏植物群的发现,结合开山屯地区晚二叠世华夏植物群的存在,表明该区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华夏植物就已开始分化、繁衍,成为华夏植物群东北亚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化隆起 大蒜沟组 晚石炭-早二叠世 华夏植物群 地质特征 地层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东部中生代火山活动与泛太平洋板块 被引量:31
2
作者 殷长建 彭玉鲸 靳克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3期303-311,共9页
长白山脉中生代火山岩带与东侧之洋陆边界平行展布。火山岩浆作用可划分为三大构造阶段(2 30~ 190Ma ,178~ 12 5Ma ,118~ 6 5Ma) ,四大旋回 ,11个旋回和 2 4个火山事件。由安粗岩系和钙碱性岩系组成的一个新的火山岩浆作用构造类型 ... 长白山脉中生代火山岩带与东侧之洋陆边界平行展布。火山岩浆作用可划分为三大构造阶段(2 30~ 190Ma ,178~ 12 5Ma ,118~ 6 5Ma) ,四大旋回 ,11个旋回和 2 4个火山事件。由安粗岩系和钙碱性岩系组成的一个新的火山岩浆作用构造类型 ,称之为走滑大陆边缘—拉分张裂性火山岩系。洋陆板块互动方式的更迭及速率的变化是火山岩浆作用地球动力学深部发展过程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东部 火山岩浆作用 泛太平洋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舒断裂带年代学新证据 被引量:13
3
作者 殷长建 彭玉鲸 +2 位作者 王彦生 李睿 陈跃军 《吉林地质》 2005年第1期6-15,共10页
2001年我们首次在伊通—舒兰断裂带上的乐山镇达子沟获得压碎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黑云母单矿物40Ar/39Ar坪年龄133.13±0.31Ma,等时线年龄133.37±0.60Ma;在靠山镇北口获得中细粒碎裂白云母/二云母花岗白云母单矿物40Ar/3... 2001年我们首次在伊通—舒兰断裂带上的乐山镇达子沟获得压碎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黑云母单矿物40Ar/39Ar坪年龄133.13±0.31Ma,等时线年龄133.37±0.60Ma;在靠山镇北口获得中细粒碎裂白云母/二云母花岗白云母单矿物40Ar/39Ar坪年龄135.66±0.11Ma,等时线年龄135.43±0.26Ma。恰恰与伊泽纳吉(Izanagi)大洋板块在135~127Ma间、以30.0cm/a,高速率向东亚大陆边缘作俯冲的运动历史相耦合,反映东亚大陆边缘与东部泛太平洋板块,在该地质时期具有共同的、统一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并据此讨论和概括了伊通—舒兰断裂带中侏罗世—古近纪构造性质发生多次转化的复杂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40AR/^39AR 年代学 等时线年龄 证据 大陆边缘 二长花岗岩 2001年 太平洋板块 动力学过程 大洋板块 地质时期 演化历史 多次转化 构造性质 中侏罗世 单矿物 黑云母 白云母 高速率 古近纪 细粒 东亚 俯冲 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南浑江坳陷南缘重力滑覆构造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殷长建 周晓东 陈跃军 《吉林地质》 1999年第3期28-33,共6页
据浑江地区1∶5 万区调资料, 吉南浑江坳陷南缘发育一个由多个构造岩块组成的重力滑覆构造区。其内部自下而上可划分白山市、红旗、大梨树沟、横道河子四个滑覆体,分别由新元古代 早古生代地层组成, 滑覆于晚古生代地层之上, 构... 据浑江地区1∶5 万区调资料, 吉南浑江坳陷南缘发育一个由多个构造岩块组成的重力滑覆构造区。其内部自下而上可划分白山市、红旗、大梨树沟、横道河子四个滑覆体,分别由新元古代 早古生代地层组成, 滑覆于晚古生代地层之上, 构成了所谓 “四层楼”式的构造样式。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江坳陷 重力滑覆构造 滑覆体 吉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论地层学原理探索延边地区柯岛群地层位置和沉积环境 被引量:2
5
作者 殷长建 李东津 +3 位作者 王光奇 胡红霞 代丽霞 赵娟 《吉林地质》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在吉林省地层学研究中,柯岛群的定义、地层位置和形成环境的不同认识是近十年来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单位层型(剖面)、标准相模式法、瓦尔特定律、叠覆原理、包含物原理、变质原理等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结合公认的有关柯岛群的实际资料... 在吉林省地层学研究中,柯岛群的定义、地层位置和形成环境的不同认识是近十年来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单位层型(剖面)、标准相模式法、瓦尔特定律、叠覆原理、包含物原理、变质原理等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结合公认的有关柯岛群的实际资料,探讨了十年来争论的焦点。结论是:柯岛群中的碎屑物主要由再沉积的火山碎屑和少量陆源碎屑,夹有硅质灰岩和硅质团块组成;层型剖面的定义,不容依层型区外的、不可追索的地质体属性来修订;宏观岩石学特征、沉积相模式及岩石化学成分特征,说明柯岛群的物源区为陆缘活动带或火山岛弧,属海相沉积;柯岛群的地层位置在开山屯组或解放村组之下。本文用理论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探讨地层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实属尝试,供研讨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岛群 层型剖面 相模式 相变定律 叠覆律 包含物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侏罗—白垩系界线暂行划分方案 被引量:3
6
作者 殷长建 彭玉鲸 《吉林地质》 2011年第2期10-13,共4页
依据叶肢介,介形虫两门类优势化石生物地层,全国地层委员会(2001)将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确定在义县阶/大北沟阶。据此,结合我省已有生物地层学资料和已知同位素测年成果,提出省内各地区J/K界线暂行划分方案的建议:白城地区梅勒图... 依据叶肢介,介形虫两门类优势化石生物地层,全国地层委员会(2001)将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确定在义县阶/大北沟阶。据此,结合我省已有生物地层学资料和已知同位素测年成果,提出省内各地区J/K界线暂行划分方案的建议:白城地区梅勒图组/白音高老组,松嫩平原区,沙河子组/火石岭组,吉中地区久大组/德仁组,延边地区老头沟组/屯田营组,通化地区为大沙滩组/砬门子组或鹰嘴砬子组/果松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J/K 梅勒图组/白音高老组 沙河子组/火石岭组 久大组/德仁组 老头沟组/屯田营组 大沙滩组/果松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化地区古元古代晚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地壳演化 被引量:66
7
作者 路孝平 吴福元 +1 位作者 郭敬辉 殷长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21-736,共16页
广泛出露于华北板块东部辽吉地区的古元古代变质杂岩,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古老的陆内裂谷作用的产物,我们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发现,该变质杂岩中以往所划定的混合岩实际是不同变质程度和变形特征的岩浆成因花岗岩岩体,其岩石类型... 广泛出露于华北板块东部辽吉地区的古元古代变质杂岩,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古老的陆内裂谷作用的产物,我们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发现,该变质杂岩中以往所划定的混合岩实际是不同变质程度和变形特征的岩浆成因花岗岩岩体,其岩石类型除典型的片麻状角闪正长花岗岩(俗称“条痕状花岗岩”或“辽吉花岗岩”)外,另有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巨斑状-环斑状含石榴石花岗岩和角闪辉石正长岩等。应用SHRIMP技术,本文对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和巨斑状-环斑状含石榴石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它们的侵位时代为1872-1850Ma,与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角闪辉石正长杂岩侵位时代相近。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片麻状石英闪长岩是“I”型花岗岩,具有岛弧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而巨斑状-环斑状含石榴石花岗岩(局部具有球斑状结构)属“S”型花岗岩。结合区内与花岗岩形成同时发生的变质作用P-T特征,这种I-、S-和A-型花岗岩的同时产出,反映他们可能形成于造山后构造背景。结合朝鲜狼林-中国辽南和龙岗太古宙陆块的结晶基底差别,可以认定华北板块在太古宙末期并非仅由东、西部陆块组成,在东部陆块至少还存在朝鲜狼林-辽南-胶东联合陆块和龙岗-鲁西-五淮陆块两个微陆块,这两个微陆块大约在1.90Ga左右发生拼合,然后它们再于1.85 Ga左右与西部地块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陆块 华北板块 俯冲碰撞造山 古元古代晚期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晚三叠世—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型与盆地演化的关系及其成矿专属性 被引量:9
8
作者 齐成栋 彭玉鲸 +2 位作者 殷长建 路孝平 周晓东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66-170,共5页
依据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岩石组合及同位素测年资料,将吉林省晚三叠世—早白垩世花岗岩划分为裂解型、走滑型和会聚型3类成因构造类型。其中,裂解型岩套与铜镍、磷、钒钛磁铁矿相关;走滑型岩套与贵金属、多金属矿相关;会聚型陆内板片(A型... 依据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岩石组合及同位素测年资料,将吉林省晚三叠世—早白垩世花岗岩划分为裂解型、走滑型和会聚型3类成因构造类型。其中,裂解型岩套与铜镍、磷、钒钛磁铁矿相关;走滑型岩套与贵金属、多金属矿相关;会聚型陆内板片(A型)俯冲亚型花岗岩套与斑岩型钼矿、金矿及铜矿等相关。早侏罗世岩浆作用形成的矿床以钼矿为主,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转向金、铜、铅锌矿为优势。成因构造类型岩浆岩套呈节律式地更新递进,反映出太平洋板块与东北亚滨太平洋大陆边缘互动的复杂性,及岩浆演化活动的规律和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型 盆地演化 成矿专属性 晚三叠世-早白垩世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延边地区柯岛群之由来及再认识 被引量:6
9
作者 周晓东 殷长建 彭玉鲸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7-44,共8页
吉林延边地区柯岛群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建造,但在较长时间内被误认为是早二叠世海相火山岩系;近年来,其岩石地层学含义虽得到了恢复,但又被许多学者赋予了"混杂岩"的构造地层学含义。据笔者研究,柯岛群为一套陆相陆源碎屑岩,具... 吉林延边地区柯岛群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建造,但在较长时间内被误认为是早二叠世海相火山岩系;近年来,其岩石地层学含义虽得到了恢复,但又被许多学者赋予了"混杂岩"的构造地层学含义。据笔者研究,柯岛群为一套陆相陆源碎屑岩,具有冲积扇河流湖盆的沉积相组合,以相同的沉积岩组合、构造背景及生物特征(P-P动物群)在区域上可与吉中地区芦家屯组对比,时代属早三叠世,是晚华力西造山作用后造山阶段拉张盆地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岛群 陆源碎屑岩 早三叠世 延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晚三叠世—早白垩世花岗岩类三大成因构造类型及其地质找矿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兴桥 彭玉鲸 +2 位作者 殷长建 齐成栋 周晓东 《吉林地质》 2010年第1期1-4,8,共5页
吉林省晚三叠世—早白垩世花岗岩类侵入活动十分频繁,依据区域地质构造的演化和相应的岩石组合及所获之测年资料,可划分出三大成因构造类型:裂解型;走滑型,包括走滑拉分—张裂亚型和走滑拉分—隆挤亚型;会聚型。不同成因构造类型常有自... 吉林省晚三叠世—早白垩世花岗岩类侵入活动十分频繁,依据区域地质构造的演化和相应的岩石组合及所获之测年资料,可划分出三大成因构造类型:裂解型;走滑型,包括走滑拉分—张裂亚型和走滑拉分—隆挤亚型;会聚型。不同成因构造类型常有自身的成矿特征,藉以指导矿产的普查与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中生代 花岗岩 构造类型 找矿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近期基础地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晓东 殷长建 《吉林地质》 2004年第4期1-18,共18页
在近期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吉林省基础地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在吉中—延边造山带地区新发现了新元古代地层及中、新元古代花岗岩;在延边开山屯地区发现了晚石炭世华夏植物群;确定了石头口门地区石炭纪细碧角斑岩系的存在;重新厘... 在近期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吉林省基础地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在吉中—延边造山带地区新发现了新元古代地层及中、新元古代花岗岩;在延边开山屯地区发现了晚石炭世华夏植物群;确定了石头口门地区石炭纪细碧角斑岩系的存在;重新厘定了延边地区柯岛群的岩石地层含义及其时代属性;重新建立了白头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系及松辽平原东缘的第四纪地层层序,并对长白山火山稳定性进行了重新评价;确认了伊通—敦化—珲春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A型花岗岩的存在;提出了夹皮沟地区太古宙地质体为独立变质地体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地质 新元古代 A型花岗岩 变质地体 太古宙 细碧角斑岩 新生代火山岩 近期 研究新进展 新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资源”理论观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玉鲸 殷长建 《地质科技管理》 1999年第3期11-16,共6页
“绿色资源”理论观是当代人类面临生存的资源、人口与环境危机,国际社会在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之时而出现的新型的资源理论观。它提出了现代与未来资源研究的五重构想,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资源的有限观;资源价值的动态观;资源... “绿色资源”理论观是当代人类面临生存的资源、人口与环境危机,国际社会在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之时而出现的新型的资源理论观。它提出了现代与未来资源研究的五重构想,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资源的有限观;资源价值的动态观;资源利用有序观;资源自然回报观。并将为从“整体生成论”构建的“资源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发展有机论自然观,研究人(智)力资源—物力资源—环境资源三者的流变及共构的演化规律开辟了新思路;为推进全球“绿色政治”观和“绿色伦理”观的建立提供了自然力量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资源 可持续发展 有限观 动态观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岩定位机制的新类型——螺旋上冲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玉鲸 殷长建 张艳玲 《吉林地质》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对望天龙含铬超基性岩、凤凰山含铜(铁)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以及老君山南温河花岗岩等多个岩体构造资料的再分析,确认该类岩体的定位机制不同于当前国内外所提出的:穹窿、底辟、气球膨胀、岩墙扩展,顶蚀、火口陷落和三元复... 通过对望天龙含铬超基性岩、凤凰山含铜(铁)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以及老君山南温河花岗岩等多个岩体构造资料的再分析,确认该类岩体的定位机制不同于当前国内外所提出的:穹窿、底辟、气球膨胀、岩墙扩展,顶蚀、火口陷落和三元复合机制。显示为一种新的类型:即由岩浆于岩浆房产生螺旋运动携带着巨大的动能呈螺旋上冲扩展而侵位到上地壳乃至表壳层中,可简称其为"螺旋上冲"定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定位机制 新类型 螺旋上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朝地台的志留系—纪念中、韩两国杰出的微体古生物学者安太庠和李河荣
14
作者 李东津 殷长建 路孝平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23-331,共9页
中朝地台内部无争议的志留系只有朝鲜半岛平南盆地的谷山组和宝良里组。中朝地台北缘活动陆缘带志留系比较发育,有桃山组、西别河组(至少其大部分)等。李河荣等根据牙形刺将朝鲜半岛太白山盆地的桧洞里组划归志留系,但是从层序、岩石和... 中朝地台内部无争议的志留系只有朝鲜半岛平南盆地的谷山组和宝良里组。中朝地台北缘活动陆缘带志留系比较发育,有桃山组、西别河组(至少其大部分)等。李河荣等根据牙形刺将朝鲜半岛太白山盆地的桧洞里组划归志留系,但是从层序、岩石和安太庠修定的牙形刺化石来看,桧洞里组可能不是志留系,而是与中朝地台华北区峰峰组八陡段(或包括部分耀县组)可比的中奥陶世地层。微体古生物学家安太庠和李河荣分别为中国和韩国的牙形学及其生物地层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英年早逝,对东北亚地学研究是一个重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朝地台 活动陆缘带 志留系 桧洞里组 安太庠 李河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黑造山带古生代地层与混杂岩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玉鲸 陈跃军 +1 位作者 殷长建 李睿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确立吉-黑造山带内古生代地层的地层层序及其属性,本文应用生物地层学研究方法,同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将吉黑造山带内的早志留世至晚二叠世地层划分为15个岩石地层单位,并证明绝大多数不是“外来岩块”。所谓的“混杂岩”,尚需进... 为确立吉-黑造山带内古生代地层的地层层序及其属性,本文应用生物地层学研究方法,同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将吉黑造山带内的早志留世至晚二叠世地层划分为15个岩石地层单位,并证明绝大多数不是“外来岩块”。所谓的“混杂岩”,尚需进一步工作求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北部造山带 古生代地层 混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第三纪火山岩年代地层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8
16
作者 彭玉鲸 殷长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04-214,共11页
本文对吉林省第三纪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火山事件地层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建立了15个火山事件地层序列。依据区域性地层角度不整合及构造岩浆活动的性质,划分出三个构造发展阶段。对比吉林省及邻区与日本列岛各阶段主要地质事件的特征... 本文对吉林省第三纪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火山事件地层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建立了15个火山事件地层序列。依据区域性地层角度不整合及构造岩浆活动的性质,划分出三个构造发展阶段。对比吉林省及邻区与日本列岛各阶段主要地质事件的特征,获得了第三纪的火山活动构造环境新认识:第一阶段(62~34Ma)总体上为挤压造山环境,由初期的弧后拉张转为后期的挤压,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斜冲地球动力学机制有关。第二阶段(34~5.2Ma)为拉张环境,受日本海盆的打开和演化直接控制。第三阶段(5.2~1.64Ma)为挤压抬升环境,对应着菲律宾海板块向日本岛弧下的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年代地层 构造环境 第三纪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中部“一拉溪组”扬弃或续用浅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殷长建 陈跃军 彭玉鲸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吉林省吉中地区二叠系岩石地层单位“一拉溪组”为原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区测队在1960年创立。《吉林省岩石地层》(1997)等明确为不采用之单位,《中国地层典二叠系》(2000)等标明为采用地层单位。已有的实际材料证明:在“一拉溪组”建组剖... 吉林省吉中地区二叠系岩石地层单位“一拉溪组”为原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区测队在1960年创立。《吉林省岩石地层》(1997)等明确为不采用之单位,《中国地层典二叠系》(2000)等标明为采用地层单位。已有的实际材料证明:在“一拉溪组”建组剖面——九台市波泥河子“一拉溪组”剖面的灰、黑色粉砂岩中发现Neocalamites、Eguisetites、Citenis、Ginkgoites及Cladophlebis为主的早侏罗世植物群;原认为在范家屯组建组剖面,该组假整合于范家屯组之上,现又在该剖面上部(10层以上)发现4个产植物化石的层位,15层除产植物Pecopterissp.(P.cf.anthriscifolia)、Phyllothecacf.deliguescens、Paracalamitestenuicostata、Noeggerathhiopsissp.等外,还见有淡水叶肢介Cyclotoguzitessp.,确证“一拉溪组”系不整合于杨家沟组之上。因此,作为二叠系岩石地层单位的“一拉溪组”已不可能为了优先权而加以保留。但在统一研究该区中生代岩石地层序列时,一拉溪组和其他单位一样,可按优先权法则参与竞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一拉溪组 二叠系 下侏罗统 优先权 岩石地层
原文传递
吉林省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成源 郎嘉彬 +2 位作者 周晓东 殷长建 李东津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9-304,共6页
近年来,吉中地区牙形刺生物地层取得了一些进展,用牙形刺确定了二道沟组、寿山沟组、大河深组和范家屯组以及Monodiexodina动物群的时代,牙形刺生物地理区的研究也增添了新的资料。吉林省牙形刺生物地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志留系、泥盆... 近年来,吉中地区牙形刺生物地层取得了一些进展,用牙形刺确定了二道沟组、寿山沟组、大河深组和范家屯组以及Monodiexodina动物群的时代,牙形刺生物地理区的研究也增添了新的资料。吉林省牙形刺生物地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志留系、泥盆系的牙形刺还基本上是空白,应重点对依云地区石缝组、弯月组、石灰窑组和永吉县的王家街组展开工作。石炭纪牙形刺的研究应以磨盘山剖面为重点。建议大量取样,改进对浅变质岩的分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牙形刺 志留纪 石炭纪 二叠纪 吉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