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山区春季云水中氨基酸的分布特征、来源与大气氧化过程
1
作者 黄金婷 孙伟 +5 位作者 胡晓东 阳宇翔 彭宵璁 张国华 毕新慧 王新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1-781,共11页
氨基酸是有机气溶胶和云水中的重要组分,显著影响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和全球氮循环。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以颗粒物为研究对象,对云水中氨基酸来源和大气氧化过程的认识还十分薄弱。本研究于2021年4~5月在广东天井山观测站(24°41... 氨基酸是有机气溶胶和云水中的重要组分,显著影响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和全球氮循环。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以颗粒物为研究对象,对云水中氨基酸来源和大气氧化过程的认识还十分薄弱。本研究于2021年4~5月在广东天井山观测站(24°41′56″N,112°53′56″E,海拔1690 m)采集了57个云水样品,使用邻苯二甲醛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分析了游离态氨基酸(FAA)、结合态氨基酸(CAA)和颗粒态氨基酸(PAA)的浓度水平,探讨了云水中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来源和氧化过程。云水中FAA﹑CAA和PAA的浓度分别为0.36~19.18µmol/L、0.36~11.35µmol/L、0.002~0.154µmol/L。FAA平均浓度是CAA的2.1倍,高于绝大多数大气颗粒物中的比值,反映了FAA可能具有更高的云凝结核活性,或更多的CAA液相氧化转化为FAA。此外,FAA/CAA值与NO2和O3浓度的乘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61,P<0.01),说明云水中CAA氧化降解对FAA贡献显著。相关性和正交矩阵因子分析结果表明,PAA可能源于海洋源和农业活动;FAA主要来自海洋源(51.9%),以及土壤扬尘、农业活动和生物质燃烧及二次生成过程等混合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云水性质(pH值和水溶性金属)对大气氧化标志物游离甘氨酸(FGly)的影响最大,约为46.5%;其次是环境、气象条件(O3、NO2、液态水含量、温度),为40.9%;CAA的贡献较小,为12.6%。研究结果深化了对于云雾液相中氨基酸来源和转化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水 氨基酸 来源 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PAHs)在大气中的相分布 被引量:77
2
作者 毕新慧 盛国英 +2 位作者 谭吉华 唐小玲 傅家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通过对广州市老城区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表明 ,该区多环芳烃的污染相当严重 ,不同季节测定的多环芳烃总量差别不大 ,但颗粒相多环芳烃在春季占的比例 (44 8% )要高于夏季 (9 4 % ) .气相中主要以芴、菲、甲基菲、荧蒽、芘等低环数的... 通过对广州市老城区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表明 ,该区多环芳烃的污染相当严重 ,不同季节测定的多环芳烃总量差别不大 ,但颗粒相多环芳烃在春季占的比例 (44 8% )要高于夏季 (9 4 % ) .气相中主要以芴、菲、甲基菲、荧蒽、芘等低环数的多环芳烃为主 ,而高于四环的多环芳烃主要是分布在颗粒相中 ,苯并 (ghi)是最主要的颗粒相多环芳烃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大气污染 相分布 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联苯在水稻田中的迁移行为 被引量:43
3
作者 毕新慧 储少岗 徐晓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4-458,共5页
对典型污染地区水稻田土壤及作物中多氯联苯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土壤中以 4- 6氯取代的PCBs同类物 (congeners)为主 ,三者占PCBs总量的 85 %以上 ;多氯联苯在土壤中的横向和纵向迁移行为很弱 ,同类物之间表现出不同... 对典型污染地区水稻田土壤及作物中多氯联苯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土壤中以 4- 6氯取代的PCBs同类物 (congeners)为主 ,三者占PCBs总量的 85 %以上 ;多氯联苯在土壤中的横向和纵向迁移行为很弱 ,同类物之间表现出不同的迁移特性 ;水稻对多氯联苯没有明显的生物富集作用 ;水稻不同组织中多氯联苯的含量相差很大 ,其中浓度分布顺序为稻叶 >稻壳 >稻杆 >糙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水稻 土壤 迁移转化 环境毒理学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联苯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29
4
作者 毕新慧 储少岗 徐晓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对多氯联苯在多组分体系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 考察了多氯联苯在土壤中的 吸附动力学及在5种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多氯联苯在5种土壤上的吸附等温 线无法用线性、Freundlich或Langmuir中的一个方程来描述,而本实... 对多氯联苯在多组分体系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 考察了多氯联苯在土壤中的 吸附动力学及在5种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多氯联苯在5种土壤上的吸附等温 线无法用线性、Freundlich或Langmuir中的一个方程来描述,而本实验建立的组合模型可以 很好地反映多氯联苯在各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其数据拟合结果明显优于其他3种模型.多氯 联苯在土壤中的吸附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线性吸附,另一部分是Langmuir非线性吸附.随 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 非线性吸附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吸附 土壤 模型 PC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联苯的环境行为 被引量:135
5
作者 毕新慧 徐晓白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本文从多氯联苯 (PCBs)的污染状况、分析方法、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多介质模型及风险评价 5个方面综合论述了多氯联苯的环境行为 ,并指出要降低 PCBs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PCBs的环境行为和归趋 ,大力加强其风险评价工作 ... 本文从多氯联苯 (PCBs)的污染状况、分析方法、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多介质模型及风险评价 5个方面综合论述了多氯联苯的环境行为 ,并指出要降低 PCBs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PCBs的环境行为和归趋 ,大力加强其风险评价工作 ,这已成为2 1世纪的优先研究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迁移转化 环境风险评价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建议 被引量:5
6
作者 毕新慧 徐晓白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2000年第4期43-49,共7页
本文从我国垃圾污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垃圾成分及产量的变化,指出原来的垃圾处理方法已不再适应当前的要求,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未来我国垃圾处理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 城市垃圾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灰霾期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粒径的分布 被引量:69
7
作者 段菁春 毕新慧 +2 位作者 谭吉华 盛国英 傅家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0,共5页
对2003年广州严重灰霾期前后9d的大气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颗粒物在积聚态颗粒物(0.32~1.80μm)和粗颗粒物(3.2~10.0μm)处有2个明显的峰;灰霾期积聚态颗粒物比粗颗粒物在TSP中占的比例高,而在灰霾结束后所占... 对2003年广州严重灰霾期前后9d的大气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颗粒物在积聚态颗粒物(0.32~1.80μm)和粗颗粒物(3.2~10.0μm)处有2个明显的峰;灰霾期积聚态颗粒物比粗颗粒物在TSP中占的比例高,而在灰霾结束后所占比例与粗颗粒物相当或略少;低环数多环芳烃在积聚态颗粒物段和粗颗粒物段各有一个峰。但主要分布在积聚态颗粒物中;高环数多环芳烃几乎完全分布在积聚态颗粒物中;从灰霾期至灰霾期后。低环数多环芳烃在积聚态颗粒物段的主峰粒径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对于高环数多环芳烃这一变化不大;比值TPAHs/TSP在灰霾期前后有较大的变化;由于比值BaP/BeP与TPAHs/TSP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降解作用可能是造成比值TPAHs/TSP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灰霾 多环芳烃(PAHs) 微孔均匀撞击式采样器(MOUDI)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分布 被引量:55
8
作者 唐小玲 毕新慧 +2 位作者 陈颖军 盛国英 傅家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使用Andersen六段分级大流量采样器(粒径:7.2~10,3.0~7.2,1.5~3.0,0.95~1.5,0.49~0.95,<0.49μm)采集了广州市荔湾区冬季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并用美国Sunset碳分析仪分析了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组... 使用Andersen六段分级大流量采样器(粒径:7.2~10,3.0~7.2,1.5~3.0,0.95~1.5,0.49~0.95,<0.49μm)采集了广州市荔湾区冬季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并用美国Sunset碳分析仪分析了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组分,研究表明:OC和EC主要存在于细粒子中,与OC相比,EC则相对更集中于〈0.49μm粒径上;PM10中二次有机碳占总有机碳(ρ(OCsec)/ρ(OCtot))比例的平均值为47%,OC,EC的对数模型图都为双峰型.对ρ(OCtot),ρ(OCpri)(一次有机碳质量浓度)与ρ(E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只用ρ(OC)/ρ(EC)值来评价二次污染是不充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 EC 二次污染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_(10))中多环芳烃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66
9
作者 谭吉华 毕新慧 +3 位作者 段菁春 唐晓玲 盛国英 傅家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55-862,共8页
采集广州五山、荔湾(20020612~20030631)2个采样点共112个PM10样品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2采样点全年多环芳烃浓度范围为8.11~106.26ng·m-3,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特征.PAHs化合物的相对分布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5~6环PAHs的... 采集广州五山、荔湾(20020612~20030631)2个采样点共112个PM10样品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2采样点全年多环芳烃浓度范围为8.11~106.26ng·m-3,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特征.PAHs化合物的相对分布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5~6环PAHs的比重夏季比冬季高,而3~4环PAHs的比重冬季比夏季高.冬季PAHs可分为2种模式,不同模式之间PAHs的浓度和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统计结果表明,广州市多环芳烃浓度变化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风速(当温度<20℃时)和温度(当温度>20℃时)是影响多环芳烃浓度最主要的因素.此外,本研究还表明,汽车尾气排放是广州市大气颗粒物多环芳烃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多环芳烃 季节变化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雾霾期间气溶胶水溶性离子的日变化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35
10
作者 何俊杰 吴耕晨 +4 位作者 张国华 王伯光 毕新慧 盛国英 傅家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7-1112,共6页
为研究雾霾天气下SO42-、NO3-和NH4+的形成机制,2013年4月18~23日,使用6级Anderson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不同粒径段的气溶胶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对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雾霾期间 PM3和 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 为研究雾霾天气下SO42-、NO3-和NH4+的形成机制,2013年4月18~23日,使用6级Anderson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不同粒径段的气溶胶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对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雾霾期间 PM3和 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平均浓度分别为(32.7±13.3)μg/m3和(39.4±15.7)μg/m3.SO42-、NO3-和NH4+是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它们在PM3和PM10中占总离子质量分数分别为76%和71%.3种离子主要集中在0.49~1.5μm的液滴模态,该模态中NH4+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而凝聚模态的NH4+则主要以(NH4)2SO4和 NH4HSO4的形式存在.液滴模态的 SO42-主要来自雾内或颗粒表面的液相氧化反应,NO3-主要来自夜间 N2O5在颗粒表面的水解反应,NH4+主要来自NH3在颗粒上进行的非均相中和反应,而这3种离子在该模态的日变化特征则很好的反映了以上的形成机制.受太阳辐射的影响,3种离子的浓度在凝聚模态均表现为白天高于夜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气溶胶 无机水溶性离子 分布特征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PM_(2.5)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吕森林 陈小慧 +5 位作者 吴明红 焦正 文铁桥 毕新慧 盛国英 傅家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2-477,共6页
采集了上海市区和郊区春季和夏季的大气PM2.5样品,分析了市区和郊区春夏2季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规律,使用PIXE(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分析技术获得S、K、Ca、Ti、Cr、Mn、Fe、Ni、Cu、Zn、As、Se、Br、Sr、Pb等15种元素的质量... 采集了上海市区和郊区春季和夏季的大气PM2.5样品,分析了市区和郊区春夏2季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规律,使用PIXE(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分析技术获得S、K、Ca、Ti、Cr、Mn、Fe、Ni、Cu、Zn、As、Se、Br、Sr、Pb等15种元素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上海PM2.5中化学元素的质量浓度在春季(5038.6ng.m-3)比在夏季(3810.6ng.m-3)高,春季郊区(2528.9ng.m-3)和市区(2509.7ng.m-3)PM2.5中化学元素的质量浓度相当,夏季市区样品(1674.2ng.m-3)中化学元素质量浓度的总量比郊区(2136.3ng.m-3)的低,但来自人为污染的化学元素(Cr、Mn、Ti、Ni、Cu、Zn、As、Br、Sr、Pb)在市区PM2.5中的含量较高;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显示,上海PM2.5主要由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矿物颗粒、生物质颗粒和不明物质组成,质粒DNA评价揭示上海市区PM2.5比郊区的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市区样品中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元素和较多的烟尘集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化学元素 场发射扫描电镜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大气细粒子污染特征及快速来源解析 被引量:44
12
作者 陈多宏 李梅 +9 位作者 黄渤 蒋斌 张涛 江明 谢敏 钟流举 毕新慧 吕小明 张干 周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1-659,共9页
在广东大气超级站使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等仪器开展综合观测,2013年12月共监测到两个污染过程,主要的化学成分为元素碳(EC),占总颗粒数的56.8%,其次为有机碳(OC)和重金属(HM),分别占总颗粒数的12.7%和10.1%.两个污染过... 在广东大气超级站使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等仪器开展综合观测,2013年12月共监测到两个污染过程,主要的化学成分为元素碳(EC),占总颗粒数的56.8%,其次为有机碳(OC)和重金属(HM),分别占总颗粒数的12.7%和10.1%.两个污染过程中,不同颗粒类别的变化趋势有差异,说明两个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有所不同.污染来源分析发现,监测期间主要受到机动车尾气源和燃煤源的影响,二者分别占24.8%和22%;其次为工业工艺源和生物质燃烧,分别占16.4%和10.3%.第一个污染过程中,工业工艺源是首要污染源,而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高,燃煤和二次无机气溶胶的比例明显增加,说明此污染过程中受一次污染源(燃煤源和工业工艺源)和二次光化学反应的复合影响.而第二个污染过程中,机动车尾气为首要污染源,其次是燃煤和工业工艺源,整个过程中各源的比例较为稳定,说明该次污染过程主要由不利气象条件导致的污染物累积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站 SPAMS 大气细颗粒物 快速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灰霾期间大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质量浓度 被引量:55
13
作者 赵金平 谭吉华 +2 位作者 毕新慧 盛国英 傅家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2-326,共5页
用ICP-MS测定K,Al,Fe,Mn,Cu,Pb和Zn等27种元素的浓度,讨论了这些元素在灰霾与非灰霾期的浓度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大气PM10中无机元素的质量浓度在灰霾期要高于非灰霾期,同时灰霾与非灰霾期间所测元素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说明灰霾与非... 用ICP-MS测定K,Al,Fe,Mn,Cu,Pb和Zn等27种元素的浓度,讨论了这些元素在灰霾与非灰霾期的浓度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大气PM10中无机元素的质量浓度在灰霾期要高于非灰霾期,同时灰霾与非灰霾期间所测元素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说明灰霾与非灰霾期间无机元素的来源基本上是一致的.富集因子法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人为活动的Zn,Pb,As和Cu在灰霾期更容易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大气颗粒物 无机元素 富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大气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 被引量:28
14
作者 陈多宏 李丽萍 +3 位作者 毕新慧 赵金平 盛国英 傅家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105-2110,共6页
分别在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E)和其上风向参考点(S)采集了大气颗粒相和气相样品,以研究该区域大气中PBDEs的浓度水平、污染特征和气/固分布特点.分析过程中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负化学离子源(GC-NCI-MS)检测了11种PBDEs.结果表... 分别在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E)和其上风向参考点(S)采集了大气颗粒相和气相样品,以研究该区域大气中PBDEs的浓度水平、污染特征和气/固分布特点.分析过程中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负化学离子源(GC-NCI-MS)检测了11种PBDEs.结果表明,电子垃圾拆解造成了比较严重的PBDEs污染,三溴-十溴联苯醚的浓度范围为51.1-2 685 pg·m^-3(平均值830pg·m^-3),而对照区由于制衣行业的影响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PBDEs污染,三溴-十溴联苯醚的浓度范围为1.00-98.9pg·m^-3(平均值28.7 pg·m^-3).在气/固分布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的PBDEs在气相和颗粒相的分布比例相差很大,从低溴至高溴PBDEs在气相中的比例呈降低趋势,而在颗粒相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电子垃圾拆解区以五溴-联苯醚污染为主,占∑11PBDEs总量的54.3%;而十溴-联苯醚污染次之,占∑11PBDEs总量的23.8%,该污染特征进一步证实了该地区电子垃圾的来源,不仅来自亚洲国家,而且还来自欧美等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 大气污染 PBDES 气/固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灰霾期间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粒径分布 被引量:30
15
作者 谭吉华 段菁春 +4 位作者 赵金平 毕新慧 盛国英 傅家谟 贺克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7-271,共5页
使用冲击式采样器(MOUDI)采集广州市灰霾形成过程的大气颗粒物.分析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结果表明,灰霾期间大气主要消光部分积聚态颗粒物及其中的OC和EC,在PM10(可吸入颗粒物)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绝对浓度要远高于正常天气.正常天气O... 使用冲击式采样器(MOUDI)采集广州市灰霾形成过程的大气颗粒物.分析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结果表明,灰霾期间大气主要消光部分积聚态颗粒物及其中的OC和EC,在PM10(可吸入颗粒物)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绝对浓度要远高于正常天气.正常天气OC和EC呈双模态分布,严重灰霾天气EC的粒径分布呈单一模态分布,OC的粒径分布呈双模态分布,峰值都向大粒径方向偏移.结果显示,大气颗粒物、OC和EC在积聚态的大幅度增长是形成灰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灰霾 有机碳 元素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区大气中多氯联苯的表征与分布研究初探 被引量:39
16
作者 孟庆昱 毕新慧 +1 位作者 储少岗 徐晓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1-506,共6页
通过采集并分析污染区大气及大气颗粒物中PCBs的含量,揭示了污染区空气中PCBs的残留量,讨论了各样品中PCBs的组成及分布,气相样品中可检出的PCBs总浓度在191—64ng·m^(-3),颗粒物中可检出的PCBs同类物总浓度为0.191—0.373μg·... 通过采集并分析污染区大气及大气颗粒物中PCBs的含量,揭示了污染区空气中PCBs的残留量,讨论了各样品中PCBs的组成及分布,气相样品中可检出的PCBs总浓度在191—64ng·m^(-3),颗粒物中可检出的PCBs同类物总浓度为0.191—0.373μg·g^(-1)并对气相与颗粒物PCBs浓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同类物分布的研究表明,无论气态还是大气颗粒物中低氯代的PCBs同类物都是其主要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大气污染 大气颗粒物 吸附 污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秋季不同功能区大气颗粒物中PAHs粒径分布 被引量:17
17
作者 段菁春 毕新慧 +3 位作者 谭吉华 盛国英 傅家谟 郝吉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4-630,共7页
利用MOUDI^TM级联分段式采样器采集了秋季广州市区(荔湾采样点和五山采样点)及郊区(新垦采样点)3个采样点的气溶胶样品并使用GC-MS分析了样品中13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发现3~4环的多环芳烃呈双峰分布,5~7环的多环芳烃呈单峰分布.... 利用MOUDI^TM级联分段式采样器采集了秋季广州市区(荔湾采样点和五山采样点)及郊区(新垦采样点)3个采样点的气溶胶样品并使用GC-MS分析了样品中13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发现3~4环的多环芳烃呈双峰分布,5~7环的多环芳烃呈单峰分布.广州市区和郊区的多环芳烃具有不同粒径分布模式;相对于城区,郊区的多环芳烃存在于更大的颗粒物中,这可能是气溶胶的陈化过程不同导致的.城区的多环芳烃可能主要受吸附作用控制,而郊区的多环芳烃则可能受多种机制控制,如吸附作用、吸收作用和多层吸附.诊断参数值在粒径1~2.5μm和0.1~0.56μm存在较大差异;从浓度上看新垦13种多环芳烃的总浓度为39ng/m^3,五山为71~94ng/m^3,荔湾为32~154ng/m^3;从组成上看广州市大气颗粒物种多环芳烃以5~7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MOUDI 分级采样器 多环芳烃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负离子化学源-质谱联用仪测定人体血液中多溴联苯醚 被引量:21
18
作者 屈伟月 毕新慧 +2 位作者 盛国英 陆少游 傅家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15-1017,共3页
建立了血液样品中多溴联苯醚的分析方法。血液样品采用离心和分离,提取血清。血清经过正己烷和甲基叔丁基醚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萃取,萃取前加入回收率指示物,然后经干燥得到脂肪重量;脂肪再经正己烷溶解、酸洗和酸性硅胶柱(... 建立了血液样品中多溴联苯醚的分析方法。血液样品采用离心和分离,提取血清。血清经过正己烷和甲基叔丁基醚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萃取,萃取前加入回收率指示物,然后经干燥得到脂肪重量;脂肪再经正己烷溶解、酸洗和酸性硅胶柱(硅胶与浓硫酸的重量比为2:1)净化后,加内标,进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GC-NCI-MS)联用仪,采用选择离子检测(SIM)法和内标法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为76.0%~106.0%;方法检出限0.01—0.1ng;仪器检出限为0.5~2.0Pg。该方法检测血液中8种多溴联苯醚的同系物,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和回收率良好,可用于人体血液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负离子化学源 人体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空气颗粒物中烃类物质的粒径分布 被引量:19
19
作者 唐小玲 毕新慧 +3 位作者 陈颖军 谭吉华 盛国英 傅家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8-514,共7页
用Andersen六段分级大流量采样器(粒径为:10~7.2μm,7.2~3.0μm,3.0~1.5μm,1.5~0.95μm,0.95~0.49μm,≤0.49μm)采集了广州市荔湾区4个季度的大气颗粒物样品,用气相色谱(GC)定量分析了其中的正构烷烃(n-alkanes)组分,用气相色谱... 用Andersen六段分级大流量采样器(粒径为:10~7.2μm,7.2~3.0μm,3.0~1.5μm,1.5~0.95μm,0.95~0.49μm,≤0.49μm)采集了广州市荔湾区4个季度的大气颗粒物样品,用气相色谱(GC)定量分析了其中的正构烷烃(n-alkanes)组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分析了其中的多环芳烃(PAHs)组分。CPI2(代表石油成因的碳优势指数)、CPI3(代表生物成因的碳优势指数)和Wax(植物蜡含量)表明了石油成因的烷烃倾向于富集在细颗粒物上,而生物成因的烷烃倾向于富集在粗颗粒物上。正构烷烃和低相对分子质量多环芳烃表现出双峰模型分布,高相对分子质量多环芳烃呈现单峰模型分布,仅在细颗粒段有一峰值。烷烃和芳烃秋冬季的MMDs(质量中值直径)比春夏季的大。在高温季节化合物优先富集在细颗粒物上,而在低温季节则向粗的颗粒物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粒径 季节 正构烷烃 多环芳烃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典型灰霾期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20
20
作者 谭吉华 赵金平 +4 位作者 段菁春 毕新慧 盛国英 傅家谟 贺克斌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5-108,共4页
使用小流量Partisolmodel2000采样器每2h采集广州典型灰霾期(2006年1月7~20日)PM10样品,并用美国Sunset Laboratory Inc.的碳分析仪分析了有机碳和元素碳。结果显示,灰霾期PM10、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严重,最高浓度日均值(1月13日)分别... 使用小流量Partisolmodel2000采样器每2h采集广州典型灰霾期(2006年1月7~20日)PM10样品,并用美国Sunset Laboratory Inc.的碳分析仪分析了有机碳和元素碳。结果显示,灰霾期PM10、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严重,最高浓度日均值(1月13日)分别为最低浓度日均值(1月20日)的10.1、7.6、3.0倍;大气污染存在一个明显的逐日上升和下降过程,上升期间PM10、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日均增长率分别为(127±24)%、(125±16)%和(116±17)%,下降期间日均增长率分别为(-143±25)%、(-135±13)%和(-118±11)%。计算表明,二次有机碳污染严重,并随着灰霾污染的持续,占总有机碳比例增加。气团轨迹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的污染对广州地区灰霾污染过程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有机碳 元素碳 灰霾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