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在联合国的对华政策
1
作者 毛瑞鹏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5,共15页
多边机构是美国实施大国战略竞争政策的重要一环。美国在联合国对华实施打压遏制政策,是其大国竞争战略的延伸,也是其奉行“美国例外主义”和将联合国“战场化”的突出体现。美国行政当局、国会及战略界均参与到有关在联合国对华打压遏... 多边机构是美国实施大国战略竞争政策的重要一环。美国在联合国对华实施打压遏制政策,是其大国竞争战略的延伸,也是其奉行“美国例外主义”和将联合国“战场化”的突出体现。美国行政当局、国会及战略界均参与到有关在联合国对华打压遏制政策的设计之中,对中国在联合国影响力的提升作出系统性反应,并重点寻求打击中国的规范倡导、阻遏中国的人才输送、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瓦解中国的伙伴关系。美国的大国竞争政策破坏了联合国正常的合作氛围和运作秩序,加剧了联合国的动荡和分裂,阻碍了全球治理的进程和效能。面对美国压力,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展望未来,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对大国关系的调节功能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联合国 大国竞争 多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发展倡议的时代意蕴与实践特征
2
作者 毛瑞鹏 《当代世界》 CSSCI 2024年第8期22-27,共6页
在大国博弈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受挫,全球发展赤字持续加重,南北发展鸿沟不断扩大。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向当今世界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致力于携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全球发展倡议是国际发... 在大国博弈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受挫,全球发展赤字持续加重,南北发展鸿沟不断扩大。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向当今世界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致力于携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全球发展倡议是国际发展合作格局深刻演变的重要成果,是对南南合作以及三方合作的重要引领。全球发展倡议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成果,为“全球南方”国家加快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注重同各国和地区组织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吸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创新合作模式,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统筹推进“三大全球倡议”,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发展倡议 国际发展合作 全球南方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辨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战略新机遇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东晓 毛瑞鹏 王玉柱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57,共20页
当前国际上出现一些“看淡中国发展前景”“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这反映了一些西方国家对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发展优势缺乏准确认知,无法辨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战略新机遇。事实上,从历史维度看,国际体系转型蕴含着双重战略机遇。... 当前国际上出现一些“看淡中国发展前景”“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这反映了一些西方国家对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发展优势缺乏准确认知,无法辨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战略新机遇。事实上,从历史维度看,国际体系转型蕴含着双重战略机遇。一是国际秩序整体上从殖民秩序、霸权秩序不断向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转型;二是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体现了中国发展的历史主动性和不断上升的塑造能力。从空间维度看,随着技术和产业的深刻变革,中国在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蕴含着重要的战略机遇,尤其是超大规模市场和生产性权力结构所形成的市场空间整合效应,铁路物流和数字贸易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产业变革等,都为中国带来了战略新机遇。从关系维度看,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超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传统逻辑,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范式,促进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创新,合力应对全球性挑战,为大国关系总体稳定及巩固和拓展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提供了战略新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战略新机遇 开放型经济 新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特雷斯联合国改革议程与中国的建设性角色 被引量:11
4
作者 毛瑞鹏 《国际展望》 CSSCI 2020年第2期39-57,150,151,共21页
秘书长是联合国改革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古特雷斯秘书长自2017年上任以来致力于推动联合国治理机制改革。新一轮联合国改革议程的核心是着力从制度层面重塑联合国,构建以冲突预防为核心的治理体系,通过“全支柱”和“跨支柱”战略强... 秘书长是联合国改革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古特雷斯秘书长自2017年上任以来致力于推动联合国治理机制改革。新一轮联合国改革议程的核心是着力从制度层面重塑联合国,构建以冲突预防为核心的治理体系,通过“全支柱”和“跨支柱”战略强化联合国系统支柱内及支柱间的整合。古特雷斯联合国改革是21世纪以来联合国进行的重要机制调整,改革既有利于克服联合国碎片化的制度缺陷,也有助于提升联合国系统的一致性;加强跨支柱协调顺应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要求。然而,联合国改革进程也受到坚持国家主权原则与提升联合国自主性之间的内在矛盾的制约;南北分裂深刻地影响着改革进程,增进南北共识是推进联合国改革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中国应更加积极地参与联合国改革进程,注重在联合国平台上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加强思想引领、承担大国责任、推进南北对话、与联合国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着力进行外交筹划,在推进全球共识、引领全球治理理念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改革 中国角色 2030议程 国际发展合作 南北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上立场一致性的考察——基于对七十七国集团成员在联合国大会投票的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毛瑞鹏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8,79,共6页
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内部团结是决定其能否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以集体力量争取权益和扩大影响的重要因素。联合国大会为我们考察发展中国家的分化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分析表明,冷战后七十七国集团成员在联大的投票背离率维持了稳定的水... 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内部团结是决定其能否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以集体力量争取权益和扩大影响的重要因素。联合国大会为我们考察发展中国家的分化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分析表明,冷战后七十七国集团成员在联大的投票背离率维持了稳定的水平,没有出现明显的前低后高的变化。这反映出冷战后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分化。然而分析也表明,尽管发展中国家在裁军和国际安全、非殖民化、中东等议题上的一致性并没有减弱,在社会和人道主义议题上的分化却明显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七十七国集团 一致性 联合国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发展倡议及其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毛瑞鹏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31,149,150,共17页
一国发起具有道德感召力的国际倡议,有助于其通过议程设置和话语塑造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并引领国际秩序发展方向。中国致力于以公平、正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提出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2021年9月,习... 一国发起具有道德感召力的国际倡议,有助于其通过议程设置和话语塑造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并引领国际秩序发展方向。中国致力于以公平、正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提出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全球发展倡议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如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期望,是中国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大举措。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推动发展问题回归国际议程核心位置,也有助于促进国际发展知识交流,提升中国作为全球发展贡献者的形象。树立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良好国际形象,争取关键伙伴及联合国发展系统的支持,增加发展援助的投入,是中国当前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的主要路径。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发展倡议的机制化建设,其将成为促进国际发展合作协同增效、包容共进的有效路径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发展倡议 2030年议程 联合国 国际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朗普政府的联合国政策 被引量:7
7
作者 毛瑞鹏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49,共16页
特朗普政府主张美国行动不受国际组织和国际规范约束,强调以竞争性姿态谋求领导地位,极力推进符合美国利益的联合国改革,推广保守主义社会价值观。这种消极政策是美国国内长期存在的孤立主义、"美国例外论"以及民粹主义思潮... 特朗普政府主张美国行动不受国际组织和国际规范约束,强调以竞争性姿态谋求领导地位,极力推进符合美国利益的联合国改革,推广保守主义社会价值观。这种消极政策是美国国内长期存在的孤立主义、"美国例外论"以及民粹主义思潮等共同影响和推动的结果,也与特朗普政府试图以强力手段扭转美国在联合国主导地位衰落的政策选择相关。特朗普政府的联合国政策加剧了国家间的对立态势,削弱了联合国作为全球治理核心机制的权威地位,也使美国在联合国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政府 美国联合国政策 美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边主义与中国的联合国外交 被引量:4
8
作者 毛瑞鹏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9-124,共16页
多边主义是中国外交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多边主义理念植根于“协和万邦”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优良外交传统,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公平正义的理解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联合国是中国实践和维护多边主义的重要平台... 多边主义是中国外交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多边主义理念植根于“协和万邦”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优良外交传统,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公平正义的理解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联合国是中国实践和维护多边主义的重要平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不断加大对联合国的财政、人员和理念贡献,成为支持多边主义的重要力量。在多边主义面临严重倒退风险下,中国推进联合国外交的外部环境趋于严峻,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多边外交能力建设和全球伙伴关系建设应成为中国联合国外交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主义 联合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联合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朗普政府改革联合国财政制度的目标及策略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毛瑞鹏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美国特朗普政府向国会提交的2018财年预算报告大幅削减对国际组织的经费贡献。财政预算作为美国与联合国关系的风向标,预示着双方关系很可能进入剧烈波动的时期。美国惯于以"钱袋的力量"推动联合国改革。其中,对于联合国财政... 美国特朗普政府向国会提交的2018财年预算报告大幅削减对国际组织的经费贡献。财政预算作为美国与联合国关系的风向标,预示着双方关系很可能进入剧烈波动的时期。美国惯于以"钱袋的力量"推动联合国改革。其中,对于联合国财政制度,美国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其控制权,具体包括:建立以财政贡献为基础的加权表决制,降低美国在联合国预算中的分摊比例,促使联合国实施预算节制,以及弱化分摊会费制等。预计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将通过扣留会费的方式施压联合国进行改革。特朗普预算将会进一步削弱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然而也将会加剧联合国财政危机,损害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政府 预算 联合国 财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争论焦点和集团重组——政府间谈判阶段的安理会改革 被引量:4
10
作者 毛瑞鹏 《国际展望》 CSSCI 2017年第1期70-89,共20页
联合国大会第62/557号决定标志着安理会改革由"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模式转变为政府间谈判模式。在政府间谈判阶段,各种改革力量围绕谈判框架和谈判原则展开了激烈交锋。成员国主导原则得到了中国以及"团结谋共识"... 联合国大会第62/557号决定标志着安理会改革由"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模式转变为政府间谈判模式。在政府间谈判阶段,各种改革力量围绕谈判框架和谈判原则展开了激烈交锋。成员国主导原则得到了中国以及"团结谋共识"集团的积极支持。同时,改革中的一些主要集团也发生着分化和重组。在原有的四国集团、"团结谋共识"、非洲联盟等国家集团之外,L69集团、小岛国家联盟等新的集团也日益活跃起来。印度等国家领导的L69集团试图扮演协调各方立场的角色。非洲联盟内部的立场分歧有加剧的趋势,成为影响改革进展的一大变数。美国在这一阶段调整了对印度"入常"的态度,拉拢印度制衡中国的意图更加明显。为此,中国在政府间谈判中宜采取"低介入"的策略,防止安理会改革成为离间中印和中非关系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安理会改革 政府间谈判 成员国主导原则 集团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组织规范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困境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瑞鹏 《天府新论》 CSSCI 2008年第3期15-18,共4页
否决权的存在降低但没有封闭改革机制的开放性。代表性原则和效力原则是关于安理会改革的两个主要的指导原则。联合国创立时大国优先和大国一致原则受到日益强烈的质疑,然而,由于各国对安理会代表性原则存在多种理解,很难达成共识,而效... 否决权的存在降低但没有封闭改革机制的开放性。代表性原则和效力原则是关于安理会改革的两个主要的指导原则。联合国创立时大国优先和大国一致原则受到日益强烈的质疑,然而,由于各国对安理会代表性原则存在多种理解,很难达成共识,而效力原则在美国等国家的支持下对代表性原则展开的批判也削弱了代表性原则的合法性,导致了安理会改革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会改革 国际组织规范 代表性原则 效力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联合国和平安全议程的参与和塑造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瑞鹏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66,158,共29页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年来,中国持续融入国际体系,对联合国事务的参与和贡献日益提高。冷战结束后,由于一些国家国内冲突加剧及西方国家在国际上处于强势地位,国际社会对安全威胁来源及联合国作用的认识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引发联合国国...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年来,中国持续融入国际体系,对联合国事务的参与和贡献日益提高。冷战结束后,由于一些国家国内冲突加剧及西方国家在国际上处于强势地位,国际社会对安全威胁来源及联合国作用的认识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引发联合国国际和平安全议程的重大调整及规范竞争。中国将联合国安理会作为推行国际和平安全理念及方案的重要平台。安理会中的议程设置、方案选择、投票权、联盟结构等四个方面构成了中国参与和塑造联合国和平安全议程的基本制度框架。中国日益重视利用担任轮值主席国的机会塑造安理会议程,但未能充分参与决议草案起草且被排斥在美英法组成的核心磋商圈之外。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对安理会关键性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力,并在叙利亚等问题上显示了使用否决权的意志。中国在安理会注重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协调,并与俄罗斯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然而美国及西方国家在安理会仍居于主导地位。展望未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平安全议程中的角色应随着客观环境和需求的改变而作出调整;提升中国理念和方案的吸引力,通过交流、交锋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将是中国联合国外交面临的长期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中国与联合国 国际和平与安全议程 国际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安理会的扩大与既得利益国家的次优选择--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美国的政策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毛瑞鹏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联合国居于主导地位,是现有秩序下的既得利益国家,面对新兴地区大国和区域联盟扩大安理会,增加安理会代表性的要求,美国将做出何种选择?本文根据美国外交档案,探讨了美国在1962—1965年间围绕联合国安理会扩大的问...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联合国居于主导地位,是现有秩序下的既得利益国家,面对新兴地区大国和区域联盟扩大安理会,增加安理会代表性的要求,美国将做出何种选择?本文根据美国外交档案,探讨了美国在1962—1965年间围绕联合国安理会扩大的问题采取的政策。这一个案例表明,既得利益国家面对变革要求很可能作出次优选择,接受损失最小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安理会 既得利益国家 次优选择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大会中的投票格局与发展中国家集团 被引量:2
14
作者 毛瑞鹏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4-127,共14页
对联合国大会投票数据分析后发现,发展和裁军、中东问题、非殖民化及核裁军、特定国家人权状况,是解释成员国投票偏好的主要议题因子。研究还发现,联合国成员国依据其投票偏好形成四个国家集团。其中发展中国家群体是联合国内最大的集团... 对联合国大会投票数据分析后发现,发展和裁军、中东问题、非殖民化及核裁军、特定国家人权状况,是解释成员国投票偏好的主要议题因子。研究还发现,联合国成员国依据其投票偏好形成四个国家集团。其中发展中国家群体是联合国内最大的集团,在发展和裁军议题上具有清晰的统一立场;其次是欧盟成员国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北方国家群体;加拿大和太平洋岛国组成一个群体;美国和以色列形成独特的两国集团。分析联合国成员国在大会四个议题因子上的投票后发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围绕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革展开较量,南北关系是界定联合国大会投票格局的主要因素。这一发现还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关于当今世界主要矛盾以及发展中国家群体分化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大会 投票格局 发展中国家 南北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当前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政策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毛瑞鹏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78,共8页
本文从美国安理会改革政策的理论依据、政策目标的考量以及美国将安理会改革作为对外政策的手段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对安理会改革的政策。美国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政策以效力原则为理论依据,一方面限制安理会扩大的规模,另一方面又积极... 本文从美国安理会改革政策的理论依据、政策目标的考量以及美国将安理会改革作为对外政策的手段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对安理会改革的政策。美国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政策以效力原则为理论依据,一方面限制安理会扩大的规模,另一方面又积极支持日本等特定国家"入常"。美国国内对于是维持安理会组成的现状,还是通过增加发达国家和"民主国家"在安理会的席位扩大"民主阵营"存在激烈的争论。在推动改革的多种力量并存的情况下,美国已经加强了候选国的"民主"标准。同时,美国又利用对候选国的区别支持政策,服务于双边关系和战略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会效力原则 扩大“民主阵营”权力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衡战略与权力认可——美国对法国取得战后大国地位之政策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瑞鹏 《法国研究》 2007年第4期75-83,共9页
美国要控制战后世界,就需要把广大的殖民国家和地区从宗主国的直接统治下剥离出来,并取得对具有战略价值的地区的控制,戴高乐是法国殖民帝国的坚决维护者,美国决策者认为双方在法属殖民地问题上将存在尖锐的矛盾。这是美国坚持不承... 美国要控制战后世界,就需要把广大的殖民国家和地区从宗主国的直接统治下剥离出来,并取得对具有战略价值的地区的控制,戴高乐是法国殖民帝国的坚决维护者,美国决策者认为双方在法属殖民地问题上将存在尖锐的矛盾。这是美国坚持不承认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并拒绝接受法国为大国俱乐部成员的重要原因。然而为了制衡更大的潜在的敌人苏联,在戴高乐不断以脱离西方,转向苏联法国的“威胁”下,美国逐渐调整了对法国的政策,认可了法国恢复大国地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衡战略 权力认可 殖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登政府执政后的重大国际问题笔谈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锋 丁纯 +4 位作者 杨成 毛瑞鹏 汤蓓 刘洪钟 孙海泳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53,共27页
由于美国国内政治极化严重,恢复经济、控制疫情、弥合国内社会撕裂等成为拜登政府的当务之急。而且由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一些对外政策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美国两党在一些领域也有共识,所以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拜登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将... 由于美国国内政治极化严重,恢复经济、控制疫情、弥合国内社会撕裂等成为拜登政府的当务之急。而且由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一些对外政策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美国两党在一些领域也有共识,所以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拜登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将以延续为主、调整为辅。同时,鉴于拜登阵营的建制派背景,其在国际问题上将更注重以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方式推进相关政策。具体而言,在亚太安全领域,拜登政府对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延续将大于变化;美欧关系将有所拉近;中美俄和美欧俄战略三角关系的调整将对美俄关系未来产生影响。拜登政府以重振美国国际领导权为重要目标,对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将产生较大影响。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拜登政府将努力消除特朗普政府时期外交政策的负面影响。在重返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上,美国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行动。在科技产业领域,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政策基调将得到延续,中国需努力遏制双方关系恶化的势头,为自身发展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登政府 区域与大国关系 国际秩序 卫生治理 科技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与准PR联合控制的光伏并网电流优化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秀云 毛瑞鹏 +1 位作者 田壁源 黄靖丽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125,共5页
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在采用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器时不能实现无静差跟踪和并网电流逆变器直流分量注入问题,提出PI与准PR联合控制的光伏并网电流优化策略。在介绍了PI与准PR联合控制的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准PR控制的原理和算法实现... 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在采用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器时不能实现无静差跟踪和并网电流逆变器直流分量注入问题,提出PI与准PR联合控制的光伏并网电流优化策略。在介绍了PI与准PR联合控制的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准PR控制的原理和算法实现。准PR控制能够实现无静差跟踪,PI与准PR联合控制实现了直流的抑制。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能够对并网电流的无静差控制,消除了单一PI控制所产生的相位误差,抑制了直流分量,并且具有良好的并网波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逆变器 联合控制 电流控制 准PR控制 无静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新型文明关系的中国方案 被引量:10
19
作者 严安林 王公龙 +2 位作者 王健 刘军 毛瑞鹏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57,共20页
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项重要倡议。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全球安全倡议致力于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文明倡议则致力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加剧的全... 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项重要倡议。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全球安全倡议致力于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文明倡议则致力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加剧的全球性危机凸显了重塑人类文明关系的紧迫性,日益崛起的中国把重塑人类文明关系视作为世界作贡献的重要途径。为避免文明冲突历史悲剧的重演,中国主动顺应历史潮流,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引导人类文明关系走向正确方向。全球文明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构建新型文明关系、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推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同时,文明对话也有助于中国拓展全球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外交思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对话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燕春 毛瑞鹏 +4 位作者 袁小鹏 许丛郁 蒋建龙 孙浩 寇生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0,共6页
采用水冷铜坩埚悬浮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为3mm的(Ti0.5Ni0.5)80Cu20金属玻璃复合材料试样,对合金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体系测试了不同腐蚀介质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并分析表征电化学腐蚀后的形貌和腐蚀产物。... 采用水冷铜坩埚悬浮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为3mm的(Ti0.5Ni0.5)80Cu20金属玻璃复合材料试样,对合金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体系测试了不同腐蚀介质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并分析表征电化学腐蚀后的形貌和腐蚀产物。结果表明:合金组织由非晶基体+形状记忆晶体相组成,在铸造过程的温度梯度下呈现梯度组织,边缘为快冷形成的无序密堆非晶结构,心部主要析出相为过冷奥氏体相。在人工海水和模拟人体的PBS溶液中,合金均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与晶态TC4合金相比,自腐蚀电位高,腐蚀的热力学倾向小;自腐蚀电流密度低,极化电阻高,腐蚀的动力学速率低。合金在PBS溶液中由于介质中活性阴离子浓度低,比在人工海水中表现出更优异的抗蚀性。在腐蚀形貌中未发现点蚀坑,边缘区的氧化膜较心部区域更为致密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玻璃 形状记忆晶相 组织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