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数字化及虚拟展示--以敦煌莫高窟96窟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克恭 汪万福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6期215-219,共5页
文物数字化不仅可抢救性记录文物现状,而且还可实现文物资源由物质资源向数字资源的转化,为数字时代不可移动文物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走向公众,参与教育和价值观建构、走向世界参与文明互鉴奠定基础,通过对三维激光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在... 文物数字化不仅可抢救性记录文物现状,而且还可实现文物资源由物质资源向数字资源的转化,为数字时代不可移动文物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走向公众,参与教育和价值观建构、走向世界参与文明互鉴奠定基础,通过对三维激光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数字化及虚拟展示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并以敦煌莫高窟96窟为例,对形成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研究成果可为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数字化及虚拟展示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保护数字化 虚拟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崖顶灌木林带防风固沙效应 被引量:29
2
作者 汪万福 王涛 +1 位作者 李最雄 张伟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492-2500,共9页
敦煌莫高窟的风沙防治必须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 ,灌木林带的建立是这一综合防护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已建立的两条灌木林带防护效应的观测分析 ,结果表明 :灌木林带使其周围的气流场重新分布 ,改变了近地表风沙流... 敦煌莫高窟的风沙防治必须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 ,灌木林带的建立是这一综合防护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已建立的两条灌木林带防护效应的观测分析 ,结果表明 :灌木林带使其周围的气流场重新分布 ,改变了近地表风沙流结构 ,0 .5、2 m高处的风速梯度发生显著变化。在林带高 2 0~ 30倍的有效防护范围内风速降低 6 8.1%~ 4 0 .7% ,两条林带后2 m处的输沙率分别是林带前缘 30 m对照处的 1/ 38和 1/ 138,3a时间灌木林带内积沙厚度达 0 .7m。沙地浅层 (0~ 2 0 cm )细沙(0 .2 5~ 0 .1m m)和微沙 (0 .1~ 0 .0 5 mm)含量分别增加了 2 0 .6 %、5 .5 % ,有机质含量在植物根系分布范围内成倍增加。灌木带对区域小气候的改善效应明显。流沙地 0 .5、1和 1.5 m高处日平均气温比灌木带内分别高出 0 .5、0 .9和 0 .2℃ ,而相对湿度灌木林带内比流沙地平均高 0 .4、0 .3和 0 .1%。浅层土壤 (0~ 2 0 cm)温度昼夜变程与地表温度变化基本呈正弦态分布 ,并以垂直方向向下传递 ,但变幅较地表为小。灌木林带内 0~ 2 0 cm土壤平均温度比流沙地高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灌木林带 防风固沙 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爱夜蛾成虫排泄物对敦煌石窟壁画的损害及其治理 被引量:16
3
作者 汪万福 蔺创业 +1 位作者 王涛 马赞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81,共8页
通过模拟实验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仿爱夜蛾Apopestesspectrum (Esper)成虫对敦煌石窟壁画的损害及其治理。结果表明 :仿爱夜蛾成虫在石窟中的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成虫密度在上、中、下 3层洞窟呈依次增加的趋势 ,与洞... 通过模拟实验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仿爱夜蛾Apopestesspectrum (Esper)成虫对敦煌石窟壁画的损害及其治理。结果表明 :仿爱夜蛾成虫在石窟中的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成虫密度在上、中、下 3层洞窟呈依次增加的趋势 ,与洞窟内温、湿度有关 ;在 1年内表现为 8月份洞窟内成虫数量多 ,与洞外成虫羽化的高峰期相一致。成虫排泄物污染壁画面积年平均达 15 0mm2 蛾 ,且对不同颜料的影响有差异 ,对白色和蓝色影响较大 ,对红色和褐色的影响较小。排泄物不仅直接污染壁画表面 ,而且 ,其残余物中含有磷酸盐和碳酸盐等 ,酸性物质在与壁画颜料、地仗及空气的作用过程中均对壁画产生腐蚀。在开展物理防治的基础上 ,选用 15 %灭幼脲三号胶悬剂或 2 5 %敌杀死乳油 ,于 6月上旬防治 2~ 3龄幼虫 ,灭幼脲喷药后第 10天和敌杀死喷药后 72h的防治效果可分别达到 85 6 %和 97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爱夜蛾 排泄物 壁画 损害 治理 敦煌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壁画制作材料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汪万福 马赞峰 +4 位作者 于宗仁 赵林毅 李树若 孙洪才 付有旭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84,共7页
本文介绍了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三处壁画的保存现状、病害种类、壁画地仗及墙体的制作工艺 。
关键词 布达拉宫 现状调查 壁画病害 颜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顶灌木林带防护效应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汪万福 李最雄 +1 位作者 刘贤万 郑彩霞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6-312,共7页
风洞模拟实验和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平均林带高H=1 5m,疏透度β=50%的两条灌木林带周围的气流场分为7个能量区。在贴地层,有林带前的拐角绕流阻滞减速区,林带中的灌丛阻挡湍流衰减区,林带后的回流涡旋减速及速度恢复区,林带远方的气流附... 风洞模拟实验和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平均林带高H=1 5m,疏透度β=50%的两条灌木林带周围的气流场分为7个能量区。在贴地层,有林带前的拐角绕流阻滞减速区,林带中的灌丛阻挡湍流衰减区,林带后的回流涡旋减速及速度恢复区,林带远方的气流附体加速区。在林带上部,有林带间的阻滞减速区和林带后的涡旋减速区,在林带顶后部有集流加速区。风沙流在阻滞、涡旋回流减速区沉积,而在加速区则会产生风蚀,在林带顶上下层气流交换加强。在低速时林带阻沙能力较强,当风速为10m·s-1时,有林带的输沙量可减少一个量级,即阻滞90%的风沙流;在中高风速时(风速为15m·s-1及以上),林带对风沙流的阻滞作用明显减弱,只阻滞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防沙治沙 防护林带 防护效应 风洞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顶尼龙网栅栏防护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汪万福 王涛 +4 位作者 樊锦诗 张伟民 屈建军 AGNEWN 林博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0-648,共9页
野外监测和风洞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度为20%~25%的尼龙网栅栏,其保护范围达23.5H^29.5H,栅栏前后的积沙范围主要集中在2H(栏前)~3H(栏后)。砂砾质戈壁区尼龙网栅栏直接阻止了偏西风向洞窟搬运沙量的80%以上,但其侧导能力微弱,外围栅... 野外监测和风洞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度为20%~25%的尼龙网栅栏,其保护范围达23.5H^29.5H,栅栏前后的积沙范围主要集中在2H(栏前)~3H(栏后)。砂砾质戈壁区尼龙网栅栏直接阻止了偏西风向洞窟搬运沙量的80%以上,但其侧导能力微弱,外围栅栏对来自主风向的外侧积沙的侧导率平均达到35%;对其内侧的侧导作用,在偏东风时为57.51%,偏西风时平均为15.89%,反映了防护效益的季节变化特征。在网后1H处,20cm、50cm、100cm和150cm高处的风速分别降到网前3H的48.6%、38.6%、40.7%和66%。在NW风作用下,网后10m、2m的输沙量分别是网前10m、2m的1/29和1/43,并受栅栏设置等因素的影响。流沙区尼龙网栅栏的防沙效益亦表现出在三组不同风向上的差异。栅栏的阻沙效益与沙源供给关系密切,沙源充足时以风积为主,相反,则出现较强的风蚀作用。3~5月间,对比分析前方沙源充足(1992年)、基本控制(2002年)和较好控制(2003年)3种情况,窟前栈道不同部位洞前积沙分别减少39.4%~83.3%、75.4%~95.2%和94.0%~98.7%。尼龙网栅栏是比其他材料更优的一种防沙材料,不仅价格便宜,施工简单,而且在沙障被埋后容易移动重设,在阻止沙丘前移和防止过境风沙流具有优势。目前在网栅周围形成的局部积沙,在综合防护体系逐渐建立,前方沙源截留的前提下,利用窟顶输沙能力的季节变化特别是偏东方的反向搬运功能,局部积沙可以得到较好的输导。同时建议维护调整现有砂砾质戈壁区尼龙网栅栏防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尼龙网栅栏 防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古建筑空鼓病害壁画灌浆加固效果初步检测 被引量:10
7
作者 汪万福 赵林毅 +3 位作者 杨涛 马赞峰 李最雄 樊再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776-3781,共6页
空鼓是西藏古建筑壁画中普遍存在的严重病害,空鼓壁画约占病害壁画总面积的75%以上。基于定量化评价壁画空鼓现象及其修复效果,利用探地雷达探测布达拉宫西大殿南壁壁画空鼓区的分布情况,并分析空鼓区电磁波反射特征。利用一定模数和浓... 空鼓是西藏古建筑壁画中普遍存在的严重病害,空鼓壁画约占病害壁画总面积的75%以上。基于定量化评价壁画空鼓现象及其修复效果,利用探地雷达探测布达拉宫西大殿南壁壁画空鼓区的分布情况,并分析空鼓区电磁波反射特征。利用一定模数和浓度的PS材料对探测的壁画空鼓区进行灌浆加固处理,在经过1a的养护期后,再次利用探地雷达对加固的壁画区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在未灌浆加固前块石墙体的反射信号较为强烈,加固后检测不出因空鼓而在层与层之间产生的电磁波反射信号,空鼓部位已经被灌浆材料紧密地黏结成一体。分析结果表明,PS材料灌浆技术可以有效治理壁画空鼓现象,利用探地雷达能够准确检测壁画空鼓状况及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空鼓壁画 PS材料 灌浆技术 探地雷达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对石窟壁画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汪万福 马赞峰 +2 位作者 蔺创业 徐淑青 刘复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4-91,共8页
研究结果表明 ,危害敦煌石窟的昆虫是 2个目、4个科的 6个种 ,且以鳞翅目夜蛾科的仿爱夜蛾为绝对优势种。昆虫对石窟壁画的危害主要是 :成虫不仅飞行时造成严重起甲、酥碱的壁画脱落 ,而且鳞粉、排泄物撒落在壁画表面 ,严重地污染壁画... 研究结果表明 ,危害敦煌石窟的昆虫是 2个目、4个科的 6个种 ,且以鳞翅目夜蛾科的仿爱夜蛾为绝对优势种。昆虫对石窟壁画的危害主要是 :成虫不仅飞行时造成严重起甲、酥碱的壁画脱落 ,而且鳞粉、排泄物撒落在壁画表面 ,严重地污染壁画。本文初步提出了以营林、物理机械、生物、化学等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石窟壁画 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设计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汪万福 王涛 +3 位作者 张伟民 张国彬 邱飞 詹红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4-620,共7页
风沙危害是敦煌莫高窟保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建立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的防沙治沙试验工程防护效应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设计进行了讨论。根据... 风沙危害是敦煌莫高窟保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建立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的防沙治沙试验工程防护效应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设计进行了讨论。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固为主,固、阻、输、导相结合;以工程和生物措施为主,兼顾化学固沙;高新技术与常规治理技术相结合;重点治理,分阶段实施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设计原则,认为根据不同地貌特征及地表组成物质,依次建立鸣沙山前缘流动沙丘和平坦沙地阻固区、窟顶戈壁防护区、洞体崖面固结区、石窟对面流动沙丘固定区、窟区防护林带建设区及天然植被封育保护区,可使危害莫高窟的风沙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并达到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风沙危害 防沙治沙 综合防护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馆藏壁画保护理论探索与实践——以甘肃省博物馆藏武威天梯山石窟壁画的保护修复为例 被引量:16
10
作者 汪万福 赵林毅 +4 位作者 裴强强 樊再轩 俄军 张建全 谢建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12,共12页
馆藏壁画是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博物馆藏品之一,大部分为来自考古发掘现场的墓葬壁画,其次为揭取搬迁的石窟壁画和殿堂壁画。因其制作材料(主要为泥质或石灰层地仗)脆弱,保存年代久远,各种病害多发且严重。已有研究结果表明... 馆藏壁画是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博物馆藏品之一,大部分为来自考古发掘现场的墓葬壁画,其次为揭取搬迁的石窟壁画和殿堂壁画。因其制作材料(主要为泥质或石灰层地仗)脆弱,保存年代久远,各种病害多发且严重。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石窟壁画保护的难点是水—盐运移引起的壁画酥碱等病害问题,而当石窟壁画转移到博物馆作为藏品保存后,其赋存环境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博物馆可控的、稳定的温度、湿度使其保护难度大大降低,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必然成为馆藏壁画保护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甘肃省博物馆藏武威天梯山石窟壁画的保护修复为例,结合多年石窟壁画保护实践,探讨了馆藏石窟壁画保护理论与保护程序,重点阐述了壁画附加支撑体的去除、新支撑体的选择以及安装等方面的技术要点。提出通过举办专题展览,利用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准确地反映和展示馆藏壁画的价值及保护修复过程,弥补传统陈列展览模式的不足。研究成果对同类文物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梯山石窟 馆藏壁画 理论探索 壁画保护 多媒体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境内石窟寺中壁画有害生物调查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5
11
作者 汪万福 蔺创业 +2 位作者 张国彬 蒋银荃 冯虎元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35,I0003,共7页
通过对甘肃境内12处石窟寺中112个典型洞窟有害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在石窟周边和洞窟中存在对壁画或塑像有害的生物:昆虫纲8目19科27种、鸟纲6种和哺乳纲啮齿目3种、翼手目蝙蝠类2种。经过调查的112个洞窟中,91.9%的洞窟内的壁画或塑像不... 通过对甘肃境内12处石窟寺中112个典型洞窟有害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在石窟周边和洞窟中存在对壁画或塑像有害的生物:昆虫纲8目19科27种、鸟纲6种和哺乳纲啮齿目3种、翼手目蝙蝠类2种。经过调查的112个洞窟中,91.9%的洞窟内的壁画或塑像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些生物的侵害,其中,昆虫类的种群密度较大,主要为鳞翅目。昆虫的分布与石窟周边的气候特征、环境条件、植被类型等密切相关。这些生物对石窟壁画的损坏主要表现在壁画表面活动时的机械损伤、尿液和粪便排泄物等造成的画面污染、筑巢和打洞等。应根据不同的生物及其活动规律和破坏形式而采取不同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石窟寺 壁画 有害生物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文化古迹严重病害壁画保护修复加固技术 被引量:12
12
作者 汪万福 李最雄 +5 位作者 马赞峰 付有旭 刘涛 杨韬 樊再轩 李四存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9,i0003-i0005,共9页
本文从分析西藏文化古迹带有普遍性的空鼓、起甲病害壁画产生的原因入手,结合室内模拟实验与现场修复加固试验,探讨了空鼓、起甲病害壁画的保护修复加固材料与技术工艺,旨在为科学保护西藏文化古迹内的壁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借鉴。
关键词 西藏文化古迹 病害壁画 保护修复材料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鼓病害壁画灌浆加固技术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汪万福 马赞峰 +2 位作者 李最雄 杨涛 付有旭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6年第1期52-59,共8页
壁画空鼓病害是最为严重的壁画病害类型之一,如何科学解决壁画空鼓病害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保护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在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西藏布达拉宫等处古建筑空鼓病害壁画的... 壁画空鼓病害是最为严重的壁画病害类型之一,如何科学解决壁画空鼓病害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保护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在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西藏布达拉宫等处古建筑空鼓病害壁画的修复加固治理,系统总结了空鼓病害壁画灌浆加固的基本原则、材料与修复工艺,重点讨论了灌浆孔与锚固孔位置选择的标准、注浆管的埋设,水灰比与灌浆量的控制,壁画支顶防护的作用,灌浆结合锚固补强的技术要求,补色的标准与原则,灌浆效果的评价及灌浆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等关键的技术问题。结果表明,壁画灌浆结合锚固补强技术是解决空鼓病害壁画的主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 空鼓病害 灌浆技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布达拉宫东大殿空鼓病害壁画保护修复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汪万福 李最雄 +3 位作者 马赞峰 付有旭 丁长征 樊再轩 《中国藏学》 CSSCI 2005年第3期213-221,229,共9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布达拉宫东大殿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阐述了殿堂环境温度、湿度及壁画制作材质、工艺、建筑布局、地震及人为等因素对壁画病害的影响。通过选用以PS为主剂,粉煤灰掺加适量巴嘎土为填料,氟硅酸钠为固化剂的无机灌浆材... 本文简要介绍了布达拉宫东大殿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阐述了殿堂环境温度、湿度及壁画制作材质、工艺、建筑布局、地震及人为等因素对壁画病害的影响。通过选用以PS为主剂,粉煤灰掺加适量巴嘎土为填料,氟硅酸钠为固化剂的无机灌浆材料对该殿空鼓壁画进行灌浆加固,结合锚固补强,修复加固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对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壁画保护修复项目乃至整个西藏文化古迹的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布达拉宫 东大殿 空鼓 病害 壁画 灌浆加固 文物保护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爱夜蛾成虫在莫高窟模拟壁画表面的运动行为及其损害机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汪万福 吉爱红 +4 位作者 武发思 闫俊峰 赵林毅 张国彬 蔺创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3-709,共7页
【目的】探明莫高窟优势病害昆虫仿爱夜蛾Apopestes spectrum(Esper)成虫在模拟壁画表面的运动行为,以揭示壁画损坏过程及其机理。【方法】本研究依据古代敦煌壁画制作工艺制作模拟壁画。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仿爱夜蛾成虫爬行足跗节的微... 【目的】探明莫高窟优势病害昆虫仿爱夜蛾Apopestes spectrum(Esper)成虫在模拟壁画表面的运动行为,以揭示壁画损坏过程及其机理。【方法】本研究依据古代敦煌壁画制作工艺制作模拟壁画。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仿爱夜蛾成虫爬行足跗节的微观形态,定量分析了成虫翅面鳞粉量及其对壁画的污染程度,观测动物运动行为并系统记录了病害昆虫在90°模拟壁画表面的运动行为特征,分析了仿爱夜蛾成虫运动参数与模拟壁画表面粗糙度间的关系。【结果】仿爱夜蛾成虫主要依靠胸足的侧爪、中垫、掣爪片和微刺的协调作用在壁画表面黏附和爬行,在90°模拟壁画表面依然具有很强的爬行能力。仿爱夜蛾成虫通过调整步态实现在不同粗糙度表面的稳定爬行,壁画粗糙度决定了其是否需要扇动翅膀,以增大在垂直壁画表面稳定爬行的前进动力。【结论】仿爱夜蛾成虫爬行时的爪部接触冲击和拍翅行为均易造成壁画损坏,对于带有起甲、酥碱等病害的脆弱质壁画危害的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爱夜蛾 运动行为 敦煌莫高窟 模拟壁画 损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顶风沙综合防护体系固沙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6
作者 汪万福 申彦波 +2 位作者 王涛 沈志宝 杜明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3,63,共5页
结合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和Shao的风蚀起沙方案,对敦煌莫高窟顶灌木林带和草方格沙障的固沙效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灌木林带的建立,使其地表风蚀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ut)达到1.15m/s,是林带建立前的4.1倍,地表的顺风向沙粒通量(Q... 结合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和Shao的风蚀起沙方案,对敦煌莫高窟顶灌木林带和草方格沙障的固沙效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灌木林带的建立,使其地表风蚀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ut)达到1.15m/s,是林带建立前的4.1倍,地表的顺风向沙粒通量(Q)和垂直尘粒通量(F)均减小为0,完全抑制了地表风蚀起沙;草方格沙障的设置,使ut达到0.53m/s,为设置前的1.9倍,Q和F分别减少约3/5和7/8,固沙效果非常明显。一般情况下,ut不会大于1.0m/s,充分说明灌木林带比草方格具有更强的固沙效果。MM5模拟的摩擦速度和观测的摩擦速度在变化趋势上呈较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达0.8以上,说明MM5对该区域摩擦速度的模拟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带 风蚀 灌木林 固沙效果 沙障 综合防护体系 行数 MM5 临界摩擦速度 风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爱夜蛾成虫对敦煌莫高窟模拟洞窟壁画的选择趋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汪万福 武发思 +1 位作者 张国彬 赵林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1-1188,共8页
为探明仿爱夜蛾Apopestes spectrum对莫高窟壁画的损害过程,给壁画病害昆虫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结合莫高窟洞窟的微气候环境监测,在置于莫高窟第53窟中模拟洞窟中观察了仿爱夜蛾成虫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对不同颜料壁画的选择趋... 为探明仿爱夜蛾Apopestes spectrum对莫高窟壁画的损害过程,给壁画病害昆虫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结合莫高窟洞窟的微气候环境监测,在置于莫高窟第53窟中模拟洞窟中观察了仿爱夜蛾成虫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对不同颜料壁画的选择趋性。微气候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在8-9月仿爱夜蛾成虫发生高峰期,模拟洞窟内和莫高窟第53窟内的平均温度分别为17.97℃和18.02℃,相对湿度分别为37.04%和37.13%,两者非常接近,说明模拟洞窟可以较好地模拟自然洞窟内的气象环境条件。空间分布观察结果表明,仿爱夜蛾在模拟洞窟内不同方位壁画表面的分布数量差异较大,其中在南壁上部和东壁两侧分布数量最多,而在底部、顶部和西壁上部分布数量最少。不同颜料壁画选择趋性测定结果表明,仿爱夜蛾成虫对不同颜料壁画的选择偏好差异明显,其中在靛蓝、铁红和墨壁画色块上的数量最多,其次为铅丹和石绿色块。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壁画颜料明度与其表面仿爱夜蛾的分布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壁画颜料明度是影响仿爱夜蛾成虫对不同颜料趋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对于其他石窟寺病害昆虫损坏壁画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爱夜蛾 行为 莫高窟 模拟洞窟 壁画颜料 选择趋性 文物保护 敦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地植物与遗产保护间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汪万福 武发思 +4 位作者 陈拓 张国彬 杜维波 赵林毅 冯虎元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108,132,共8页
本文从全球遗产地和植被带类型与分布范围的宏观尺度上,以及影响遗址保存区域环境中植物种类、数量以及根系特点等微观尺度上展开讨论,旨在阐明遗产地植被类型与遗产保护间的关系。通过对遗址上植物的建殖、演替和监测技术的总结,依据... 本文从全球遗产地和植被带类型与分布范围的宏观尺度上,以及影响遗址保存区域环境中植物种类、数量以及根系特点等微观尺度上展开讨论,旨在阐明遗产地植被类型与遗产保护间的关系。通过对遗址上植物的建殖、演替和监测技术的总结,依据植物对遗址潜在的影响水平对植物类型提出作用等级的判断标准和可行的防治措施。该项研究工作对遗产地的科学保护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地 植物 保护 根系 影响等级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的风沙危害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汪万福 张伟民 李云鹤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48,共7页
本文根据对莫高窟地区风沙活动规律和风沙危害方式的分析讨论 ,对截止目前已经实施的各种防沙治沙试验工程进行了评述 ,阐述了治理流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了莫高窟崖顶风沙危害防治的途径与对策。建议尽快建立一个由工程、生物、化... 本文根据对莫高窟地区风沙活动规律和风沙危害方式的分析讨论 ,对截止目前已经实施的各种防沙治沙试验工程进行了评述 ,阐述了治理流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了莫高窟崖顶风沙危害防治的途径与对策。建议尽快建立一个由工程、生物、化学措施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 ,方可达到控制流沙、确保石窟文物免受风沙危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风沙危害 防护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区大气环境成分的监测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汪万福 王涛 +2 位作者 沈志宝 谢建平 邢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4-168,共5页
利用1996—2001年在莫高窟区及敦煌农区的同步监测资料,分析了对敦煌壁画有害成分的SO2、NOX和TSP质量浓度的年际变化、年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莫高窟大气环境中SO2和NOX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268 mg.m-3和0.0217 mg.m-3,达到... 利用1996—2001年在莫高窟区及敦煌农区的同步监测资料,分析了对敦煌壁画有害成分的SO2、NOX和TSP质量浓度的年际变化、年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莫高窟大气环境中SO2和NOX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268 mg.m-3和0.0217 mg.m-3,达到国家(GB3095-1996)中规定的二级标准;TSP质量浓度为0.3077 mg.m-3,是国家二级标准的153.9%。莫高窟SO2质量浓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壁画 有害成分 污染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