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排土场空间效应及其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汪海滨 李小春 +2 位作者 米子军 白俊 王少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03-2111,共9页
依托矿山排土场工程实例,采用调研、试验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和过程安全性相悖的关键在于排土场地基-排土体相互作用下的系统空间效应和自身组构特征分层效应。通过现场实证、理论分析和数学物理模型解释凹形的空... 依托矿山排土场工程实例,采用调研、试验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和过程安全性相悖的关键在于排土场地基-排土体相互作用下的系统空间效应和自身组构特征分层效应。通过现场实证、理论分析和数学物理模型解释凹形的空间夹持效应和凸形发散作用。给出稳定性分析采用2D或3D模型应遵循的高度和曲率半径关系条件的基本原则。进一步,采用允许变形和部分破坏的设计理念,以地基坡度、基础性质、排土料岩性、混合体坡高和坡脚线距离为基本因素,区分设定作业台阶安全标准和整体稳定标准,关联安全等级与控制标准以及考虑降雨及地震工况组合,建立以安全系数为主,综合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分布特征的综合评价方法技术路线和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散体力学 排土场 安全稳定性评估 空间效应 方法论 过程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孔隙和微裂纹缺陷的C/C-SiC编织复合材料等效模量计算 被引量:26
2
作者 汪海滨 张卫红 +2 位作者 杨军刚 许英杰 曾庆丰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189,共8页
通过观察C/C-SiC复合材料组元分布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获得了C/C-SiC复合材料化学气相渗透(CVI)制备过程中产生孔隙和微裂纹的几何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孔隙和微裂纹的C/C-SiC微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均匀化等效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C/C-SiC复合材料组元分布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获得了C/C-SiC复合材料化学气相渗透(CVI)制备过程中产生孔隙和微裂纹的几何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孔隙和微裂纹的C/C-SiC微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均匀化等效计算方法预测了平纹编织C/C-SiC复合材料的模量。针对CVI沉积方式制备的2组不同的C/C-SiC复合材料,实验测试与等效计算结果表明:基于SEM照片建立的C/C-SiC纤维束和复合材料微结构有限元模型,能够反映CVI工艺制备C/C-SiC中孔隙和微裂纹的分布状况;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良好的一致性,数值计算可有效预测C/C-SiC编织复合材料的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孔隙 微裂纹 均匀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基排土场滑坡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汪海滨 李小春 +2 位作者 米子军 杨礼元 杨忠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72-3678,共7页
由于场地的惟一可选性,尖山铁矿南排土场布置在软弱黄土斜坡地基上。从2008年开始,先后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失稳破坏。基于工程类比方法,采用现场勘查、监测和跟踪调查等手段,研究黄土软弱斜坡地基排土场的滑坡孕育演化机制,就其滑坡类型... 由于场地的惟一可选性,尖山铁矿南排土场布置在软弱黄土斜坡地基上。从2008年开始,先后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失稳破坏。基于工程类比方法,采用现场勘查、监测和跟踪调查等手段,研究黄土软弱斜坡地基排土场的滑坡孕育演化机制,就其滑坡类型及模式(低速缓动、旋转、牵引式)、成因机制(超载和侧向挤压主导、降雨触发)和孕育演化过程(持力层蠕滑-地基底鼓-黄土梁拉裂-旋转滑动-裂缝扩展-上部坐落)进行分析。从排土场边坡与基底的相互作用特征出发,采用理论分析确定最大堆载高度,基于工程类比和统计分析确定破坏范围,评估失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后果。滑坡孕育演化机制指出,合理使用排土空间、调整排土场生成过程的时空关系、控制排土速度是调控系统各子结构过程稳定性的关键。并提出允许适度破坏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软弱黄土斜坡地基 低速缓动牵引式滑坡 演化机制 工程类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汪海滨 高波 孙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2728-2735,共8页
根据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数值模拟结果,通过现场原位相似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研究了锚碇系统的力学行为特征、变形机制及稳定状态。结果表明,在主缆张拉和运营阶段,围岩对锚碇的夹持作用是以锚碇前底板为支点来抵抗锚碇体后部向上转动和... 根据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数值模拟结果,通过现场原位相似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研究了锚碇系统的力学行为特征、变形机制及稳定状态。结果表明,在主缆张拉和运营阶段,围岩对锚碇的夹持作用是以锚碇前底板为支点来抵抗锚碇体后部向上转动和向前滑移。岩锚初始预应力、自由段长度、外部荷载量值控制着锚索及锚碇在锚碇系统中参与的荷载贡献值和作用时机。锚碇体倾角、长度、放大角、接触界面粗糙度及结合程度影响锚碇位移和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数值模拟 原位试验:悬索桥 隧道式锚碇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渡河特大桥隧道式锚碇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5
作者 汪海滨 高波 +1 位作者 朱栓来 陈刚毅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78,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的力学行为特征、围岩稳定状态、锚碇变位机理和拓扑效应。就锚碇体轴线倾角、长度、夹持角、接触界面粗糙度及结合程度对锚碇位移和岩体安息稳定性的影响作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夹持角控...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的力学行为特征、围岩稳定状态、锚碇变位机理和拓扑效应。就锚碇体轴线倾角、长度、夹持角、接触界面粗糙度及结合程度对锚碇位移和岩体安息稳定性的影响作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夹持角控制着锚碇变位和破坏机理,夹持角过小时锚碇压密围岩土体,较大时锚碇前端附近土体则产生剪切破坏;锚碇长度影响接触面围岩应力量值,表现为非线性的自组织临界特征;锚碇体粗细对系统主要监控参数的贡献相对均匀。给出了锚碇拓扑参数的取值范围和针对性的设计措施,为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隧道式锚碇 数值模拟 拓扑效应 安息稳定性 界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浅埋大跨连拱隧道非对称开挖地表沉降偏态性研究及其对策 被引量:14
6
作者 汪海滨 李小春 +1 位作者 高波 焦长洲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203-3209,共7页
大量实测资料及试验表明,地表下沉曲线以及拱顶沉降、中墙应力、围岩塑性区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即具有偏态性。对于此偏态问题,国内外学者以Weibull分布作为影响函数建立预计方法,利用地表移动的最终结果拟合,给出了偏态下沉预计的... 大量实测资料及试验表明,地表下沉曲线以及拱顶沉降、中墙应力、围岩塑性区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即具有偏态性。对于此偏态问题,国内外学者以Weibull分布作为影响函数建立预计方法,利用地表移动的最终结果拟合,给出了偏态下沉预计的经验公式,但对偏态形成的原因却没有深入分析。结合城市浅埋大跨连拱隧道工程实例,针对已成功应用的CD,CRD工法等非对称开挖方法,根据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反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开挖沉降曲线的偏态性及其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压浆弥补地层损失,设置隔水帷幕限制偏态沉降范围,非等参支护调节时空效应等具体防范对策;监控量测中,应耦合建构筑物的健全度,评估施工环境影响风险阀值,拟定控制标准,保证地下管线和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城市浅埋大跨连拱隧道 地表沉降偏态性 防范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锚索荷载分布机理原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汪海滨 高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113-2118,共6页
根据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预应力岩锚原位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锚固长度、自由长度、注浆性质以及锚注体与围岩接触方式对岩锚极限抗拔力和破坏形态的影响。阐释了锚索的根状效应和围岩应力场分布形态,提出安全储备系数概念。研究... 根据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预应力岩锚原位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锚固长度、自由长度、注浆性质以及锚注体与围岩接触方式对岩锚极限抗拔力和破坏形态的影响。阐释了锚索的根状效应和围岩应力场分布形态,提出安全储备系数概念。研究结果表明,极限抗拔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上述参数综合作用。自由长度对围岩有效传递和分散围岩应力有关键作用,和锚固长度共同控制岩锚的破坏形态;在锚碇系统中,和初始预应力一起确定了岩锚参与荷载分担的贡献值和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预应力锚索 原位试验 根状效应 抗拔承载力 安全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索桥隧道式复合锚碇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5
8
作者 汪海滨 高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1期89-94,共6页
根据现场原位试验结果,分析了悬索桥隧道式复合锚碇系统(隧道式锚碇+预应力锚索)的可能破坏形态及其发生破坏的条件.采用极限理论,建立了锚碇系统的平衡方程.根据实际施工和设计特征,将锚碇–围岩接触面概化处理为4种力学模型,以节理力... 根据现场原位试验结果,分析了悬索桥隧道式复合锚碇系统(隧道式锚碇+预应力锚索)的可能破坏形态及其发生破坏的条件.采用极限理论,建立了锚碇系统的平衡方程.根据实际施工和设计特征,将锚碇–围岩接触面概化处理为4种力学模型,以节理力学理论和试验成果为基础,给出了相应的破坏准则.讨论了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中各分项系数的意义和取值方法,并用算例进行了验证.为设计工程师提供了对隧道式复合锚碇的一个整体设计思路和简化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和隧道工程 隧道式复合锚碇 接触力学 极限理论 破坏形态 预应力锚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SiO_2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汪海滨 吴静 +3 位作者 耿彩军 张轶 岳宏 王惠颖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3,共5页
以Zn、Zr为助剂,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六种CuO/SiO2负载型催化剂,分别测定了它们对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的活性,同时应用TPR、XRD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无机盐)法制备的CuO-Z... 以Zn、Zr为助剂,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六种CuO/SiO2负载型催化剂,分别测定了它们对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的活性,同时应用TPR、XRD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无机盐)法制备的CuO-ZnO-ZrO2/SiO2催化剂对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助剂Zn与Zr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可使CuO高度分散于非晶态SiO2载体上,n(Cu)/n(Zn)/n(Zr)=10/2/1的催化剂,可以获得46.17%的甲醇转化率和84.68%的甲酸甲酯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脱氢 甲酸甲酯 铜系催化剂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联合优化脉冲技术治疗浅表性瘢痕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汪海滨 李东妮 +2 位作者 汤爱荣 孙中生 罗盛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948-950,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优化脉冲技术(Optimal Pulse Technology,OPT)治疗浅表性瘢痕的效果。方法:40例浅表性瘢痕患者手术切除后采用OPT治疗,一个疗程治疗3~4次,每次间隔时间3~4周。结果:本组患者经联合治疗后,瘢痕表面变平滑、色素...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优化脉冲技术(Optimal Pulse Technology,OPT)治疗浅表性瘢痕的效果。方法:40例浅表性瘢痕患者手术切除后采用OPT治疗,一个疗程治疗3~4次,每次间隔时间3~4周。结果:本组患者经联合治疗后,瘢痕表面变平滑、色素沉着淡化或消失,外观改善满意,有效率高达92.5%。结论:优化脉冲技术是新一代强脉冲光子技术,联合手术切除治疗浅表性瘢痕相对于传统方法副作用少,不影响日常工作,临床疗效显著,是目前治疗浅表性瘢痕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优化脉冲技术 浅表性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12
11
作者 汪海滨 孙中生 +1 位作者 徐翔 罗盛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对226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和病理检查,并采用手术直视下取出加残腔灌洗以及病变组织去除术等综合治疗手段,通过对接受注射者症状、...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对226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和病理检查,并采用手术直视下取出加残腔灌洗以及病变组织去除术等综合治疗手段,通过对接受注射者症状、体征归纳总结,分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以及同时置入假体的适应证。结果:本组226例治疗效果基本满意。MRI复查显示无明显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残留,其中61例同时置入假体,效果良好。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对受术者可造成后严重后果;核磁共振是目前最好的检查方法;手术直视下取出加残腔灌洗以及病变组织去除术是目前治疗此类并发症的最好方式;注意把握同时置入假体的适应证的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并发症 隆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年龄段不同部位手术全麻后导尿患者苏醒期躁动的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海滨 董静 +2 位作者 于晋辉 侯旭 李红霞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8期2873-2874,共2页
目的研究同年龄段不同部位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的规律。方法对相同年龄段骨外科下肢骨折(n=30)、胸外科肺肿瘤(n=30)、普通外科直肠肿瘤(n=30),并全身麻醉后导尿的患者,对他们在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情况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手... 目的研究同年龄段不同部位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的规律。方法对相同年龄段骨外科下肢骨折(n=30)、胸外科肺肿瘤(n=30)、普通外科直肠肿瘤(n=30),并全身麻醉后导尿的患者,对他们在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情况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手术部位不同,年龄段相同的患者比较,苏醒期发生躁动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年龄段不同部位手术患者全麻后导尿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可能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肺肿瘤手术患者>直肠肿瘤手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醒期躁动 全身麻醉 导尿 手术部位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群锚根状效应原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汪海滨 高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2,88,共7页
根据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预应力岩锚原位试验及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锚索的锚固长度、自由长度、锚固注浆压力以及锚注体与围岩界面结合程度对岩锚极限抗拔力的影响。比较了群锚与单锚作用下的岩锚本身及宿主介质的荷载、位移分布特征... 根据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预应力岩锚原位试验及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锚索的锚固长度、自由长度、锚固注浆压力以及锚注体与围岩界面结合程度对岩锚极限抗拔力的影响。比较了群锚与单锚作用下的岩锚本身及宿主介质的荷载、位移分布特征。群锚约束岩体向临空面变形,具有增韧止裂的根状效应,受埋深(自由长度)、间距、初始预应力、加载历史等影响。锚索的锚固长度控制着岩锚的极限承载力,而自由段长度控制着其在隧道式复合锚碇系统中参与荷载分担的贡献值和时机,自由段长度对有效传递和分散围岩应力有关键作用。指出群锚整体破坏形态存在传递多米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群锚 原位试验 根状效应 破坏形态 抗拔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式复合锚碇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汪海滨 高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9-764,共6页
采用原位模型试验和有限元(ANSYS软件)数值分析,研究了悬索桥带预应力岩锚的隧道式锚碇系统的承载机理,根据施工动态过程反演确定关键参数.锚碇-围岩、岩锚-注浆体-围岩相互作用力学行为采用无厚度接触单元模拟.结果表明,岩锚初始预应... 采用原位模型试验和有限元(ANSYS软件)数值分析,研究了悬索桥带预应力岩锚的隧道式锚碇系统的承载机理,根据施工动态过程反演确定关键参数.锚碇-围岩、岩锚-注浆体-围岩相互作用力学行为采用无厚度接触单元模拟.结果表明,岩锚初始预应力控制着锚碇体和岩锚对主缆荷载的分担和参与时机,岩锚存在最小自由段长度,以均匀分布和传递围岩应力,形成岩石锚固墙新围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式复合锚碇 预应力岩锚 原位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编C/C复合材料喉衬的多尺度烧蚀分析方法 被引量:13
15
作者 汪海滨 李鑫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5-301,共7页
针对轴编C/C复合材料的结构形式和烧蚀机理,建立了喷管喉衬烧蚀的多尺度分析方法。通过宏观-微观的渐进分析,获得了喷管喉衬的烧蚀率和烧蚀形貌。数值模型反映了喷管热反应边界均匀反应、流场参数、燃气传质过程和材料微观烧蚀对喉衬烧... 针对轴编C/C复合材料的结构形式和烧蚀机理,建立了喷管喉衬烧蚀的多尺度分析方法。通过宏观-微观的渐进分析,获得了喷管喉衬的烧蚀率和烧蚀形貌。数值模型反映了喷管热反应边界均匀反应、流场参数、燃气传质过程和材料微观烧蚀对喉衬烧蚀性能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表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可有效预测轴编C/C复合材料喉衬的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编C/C复合材料 多尺度分析方法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ndlin解的预应力锚索荷载-变位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海滨 高波 陈凯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2-466,477,共6页
通过分析有自由段充填注浆的预应力锚索的动态工况特征和边界条件,基于锚注体-围岩界面径向与轴向变形协调条件,建立了等效介质模型.采用柱状空间内的Mindlin积分解和轴对称径向膨胀力Mindlin解,导出了内锚固段轴力分布和预应力作用下... 通过分析有自由段充填注浆的预应力锚索的动态工况特征和边界条件,基于锚注体-围岩界面径向与轴向变形协调条件,建立了等效介质模型.采用柱状空间内的Mindlin积分解和轴对称径向膨胀力Mindlin解,导出了内锚固段轴力分布和预应力作用下的荷载-变位关系方程.结合原位试验结果,分析、比较了荷载-变位特征曲线及轴力分布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预应力锚索 变形协调 Mindlin积分解 荷载-变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稳定分布噪声下的空间时频DOA估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汪海滨 查代奉 龙俊波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84-287,共4页
当信号中存在α稳定分布噪声时,传统空间时频多重信号分类(STF-MUSIC)算法的空间波达方向(DOA)估计性能会降低甚至失效。为此,利用分数低阶矩(FLOM)代替二阶协方差矩阵,定义分数低阶矩空间时频分布矩阵(FLOM-STFDM)。对FLOM-STFDM进行... 当信号中存在α稳定分布噪声时,传统空间时频多重信号分类(STF-MUSIC)算法的空间波达方向(DOA)估计性能会降低甚至失效。为此,利用分数低阶矩(FLOM)代替二阶协方差矩阵,定义分数低阶矩空间时频分布矩阵(FLOM-STFDM)。对FLOM-STFDM进行特征分解,得到适用于稳定分布噪声环境的空间时频TF-FLOM-MUSIC算法,分析该算法的信噪比及误差估计,并给出算法实现步骤。仿真结果表明,TF-FLOM-MUSIC算法可有效降低DOA估计的均方误差,提高估计的分辨率和平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时频分布矩阵 多重信号分类算法 Α稳定分布 分数低阶统计量 波达方向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尿患者通过自我穴位按摩配合导尿术对改善疼痛、尿道黏膜损伤和尿道刺激症状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海滨 侯旭 +5 位作者 于晋辉 董静 吴冬梅 张丽静 王宝石 马静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901-1903,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在无痛导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清醒状态下导尿的胸腔手术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A组)、双手五指交叉姿势按摩组(B组)、握拳叉腰姿势按摩组(C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导尿过程中...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在无痛导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清醒状态下导尿的胸腔手术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A组)、双手五指交叉姿势按摩组(B组)、握拳叉腰姿势按摩组(C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导尿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尿道粘膜损伤程度和尿道刺激症状。结果 3组比较,B组与C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自我穴位按摩配合导尿,无痛效果明确,操作简便易行,患者容易掌握,易于接受,满足了导尿患者无痛治疗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按摩 清醒患者 无痛导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瘢痕疙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海滨 罗盛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 应用组织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构建人瘢痕疙瘩 (keloid,K)动物模型 ,探讨采用这一模型进行 K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可行性。 方法 取人体 K组织中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s,FB)进行原代培养 ,将体外培养第 6~ 8代 FB,接种到培养液预... 目的 应用组织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构建人瘢痕疙瘩 (keloid,K)动物模型 ,探讨采用这一模型进行 K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可行性。 方法 取人体 K组织中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s,FB)进行原代培养 ,将体外培养第 6~ 8代 FB,接种到培养液预湿的聚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 (the copolymers of polylactic acid and polyglycolie acid,PL GA)支架上 ,形成体外复合体 ,将复合体转移至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容器内培养 ;1周后种植在 2 0只雌性裸鼠皮下 ,同体两侧对照 ;第 4、8周取材 ,对获得的 K组织进行组织学评价。 结果 术后裸鼠全部成活。复合体移植 8周后 ,在裸鼠皮下形成的 K保持了其原有的胶原形态 ,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植入物内同时存在纤维细胞和 FB,并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FB仍保持合成和分泌胶原的能力 ,细胞特性保持不变。 结论 PL GA与 K组织中 FB具有较好的亲和性 ,复合后在裸鼠体内可形成 K,值得进一步开发研制 ,以便为进行 K的研究提供更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 裸鼠 瘢痕疙瘩 皮下 组织工程方法 复合体 PLGA 雌性 成体 内质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低阶时频滑动平均模型参数估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海滨 龙俊波 查代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78-182,共5页
针对稳定分布环境下非平稳过程分析方法时频滑动平均(TFMA)模型算法的退化,引入分数低阶统计量共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数低阶时频时频滑动平均(FLO-TFMA)模型算法。推导了FLO-TFMA模型的参数求解过程,给出了基于FLO-TFMA模型的时频谱... 针对稳定分布环境下非平稳过程分析方法时频滑动平均(TFMA)模型算法的退化,引入分数低阶统计量共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数低阶时频时频滑动平均(FLO-TFMA)模型算法。推导了FLO-TFMA模型的参数求解过程,给出了基于FLO-TFMA模型的时频谱估计。通过在稳定分布环境下对TFMA模型算法和所提出的FLO-TFMA模型算法的参数估计均方误差(MSE)比较和时频谱估计比较,仿真结果表明,FLO-TFMA模型算法的参数估计精度优于TFMA模型算法,TFMA模型时频谱估计完全失效,而FLO-TFMA模型时频谱算法能较好地进行时频谱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分布 分数低阶统计量 滑动平均模型 非平稳过程 时频谱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